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分析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旧中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1949年重工业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26.4%。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发展较快,现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行业结构合理、产品基本配套、原料和设备主要立足国内、布局趋于合理、具有相当生产技术水平的工业生产体系。

第一节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分析

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工业是以自然资源、农业原料、工业原材料、信息作为劳动对象,通过各种劳动手段,由劳动者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的分类按不同的角度可分成多种门类,且门类随着工业技术和工业管理的发展而动态地发展变化。从劳动产品在生产中的作用看,可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从劳动产品的名称和用途看,可分为煤炭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从劳动对象是否经过劳动作用看,分为采掘工业与制造业;从工业发展的年代看,可分为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等。

工业向国民经济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其他生产资料,并不断提供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装备,生产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的发展推动着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现代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度化。但工业不能孤立地发展,它需要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协调发展,并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不但为工业提供原料,而且只有发达的农业才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交通运输业是工业的动脉;教育、科研部门则为工业提供新的人才和新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工业素质的源泉。因此,工业要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且工业内部也需要协调发展。

二、影响工业生产布局因素

工业建设离不开特定的地理位置,工业企业的地理区位的选择即布局问题,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工业布局不仅受到矿产、生物、水等资源条件及地形、地质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也要受到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工业布局中,对各种自然条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自然条件的利用和资源的开发,却又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样,经济条件也不能脱离一定的技术条件,不同的技术水平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经济效果。而技术的进步,对于工业布局的影响最终也要在经济效果上反映出来。

(一)物质资源条件

物质资源是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包括原材料、动力、燃料等。

原料是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生产的加工对象和物质前提。原料按其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原料和材料两类。凡是直接由农业和采掘工业提供的原料(如各种矿石、原油、原棉等)一般称为原始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的原料(如金属、水泥、木材等)称为材料。任何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它的加工对象——原料,工业产品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工业生产的规模也取决于原料的来源、数量。因此,原料的质量,原料在地区的分布状况、分布范围、分布方式和分布数量,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布局。

工业接近电源布局,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对那些用电量大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需要接近电源的工业主要有有色金属工业(如炼铝、镁、钛、锂等)和电石化学工业。它们是耗电量最大的工业。

燃料供应基地对工业生产的布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如燃料对火电厂的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布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水资源也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和条件。

(二)消费因素

工业生产尽可能接近消费地区是所有工业部门在工业布局时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生产不脱离产品的消费地区这个因素对于确定轻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布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运输它们的成品比运输供给它们加工的原料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对于食品工业成品来说,长期贮存和运输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其使用价值。

轻工业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由于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民族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对轻工业品的花色品种、质量要求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消费因素是影响许多轻工业行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三)运输条件

运输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对货运量大的工业布局来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继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交通运输不便,就会增加运输费,提高产品成本。尽可能把消耗大量原料、燃料的工业企业配置在靠近原料、燃料基地之处,这对于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四)劳动力因素

工业布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为了建立高度的物质技术基础,要求最充分、最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各个工业部门和各种生产的技术特点对所需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都有不同的要求。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布局应考虑到经济区、工业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技能、各城镇的人口构成和劳动力平衡状况。在重工业发达地区,应适当配置轻纺工业,以平衡男女劳动力比例。

(五)政治因素

同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因素相比较,政治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显得更加直接,表现更加活跃。政治力量往往凭借权力按自己的意志对人力、物力进行支配、调拨,从而使得工业布局在相当程度上突破经济条件的制约。

三、我国工业发展状况

我国轻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工艺和海水煮盐。不少轻工业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工艺美术品等早已驰名中外,为丰富人民生活和传播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近代,世界许多国家利用产业革命技术成果,进行了机器化大生产,而我国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轻工业生产停滞在手工生产阶段,相对衰落下来。旧中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1949年重工业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26.4%。且主要是采掘工业和一些简单的加工业,机械工业偏重于修配,缺乏独立发展的基础。地区分布上又偏集于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广大内地几乎没有重工业。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发展较快,现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行业结构合理、产品基本配套、原料和设备主要立足国内、布局趋于合理、具有相当生产技术水平的工业生产体系。

2010年全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60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7%,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5%,私营企业增长20.0%。轻工业增长13.6%,重工业增长1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0%;纺织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4.8%,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增长25.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7%。六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9.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

img12

图3-1 2006—2010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2]

工业的地区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和华东工业基地的同时,在中、西部也进行了大规模工业建设,使内地与沿海的工业日趋平衡。

当前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总的要求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