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像漫游者

影像漫游者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缓冲体”的研究成为那一时期传播研究的主要活动,受众的能动性开始被重视。传播学的观念变化事实上影响到社会上包括建筑传播在内的各种传受关系。这严重质疑了现代建筑以本质理性、终极意义和普世观点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这个在建筑实体讨论时两难的问题,或许在讨论建筑影像时可以逐渐清晰起来。

3.4 影像漫游者

如果建筑影像的透明性应该在观者的知觉中被验证,那么在传统的围绕建筑实体及其元传者的研究之外,就很有必要补充对建筑的受众的研究。

受众(audience),是指在大众传播中接受信息的一方。建筑的受众,就是以各种方式接受建筑信息的公众。从早期到如今的传播学受众分析中,受众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的受众理论都是来源于“乌合之众”(mass)的概念,把传播信息当做神奇的“魔弹”,而把受众当做应声而倒的“靶子”。1950年代之前,人们基本上都把受众当成传播活动的“被动的客体”,他们只是消极地接受信息,传播者明显掌握着主动权。到五六十年代,人们逐渐发现传者发出的信息与受众之间有些“东西”——一些“缓冲体”(buffers)或“过滤器”(filters),它们把初始信息加以解释、扭曲、压制,信息到达受众时已经和原面目不同了[25]。“缓冲体”的研究成为那一时期传播研究的主要活动,受众的能动性开始被重视。1964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鲍尔(Bauer,R.A.)发表了题为《固执的受众》的重要论文,提出传播研究应该从以往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转向“受众如何处理信息”。这颠覆了传统的“传者第一论”,直接导致了“受众第一论”的兴起。

传播学的观念变化事实上影响到社会上包括建筑传播在内的各种传受关系。当“魔弹论”盛行时,基本上正是欧洲现代建筑盛行“整体设计”的时期。建筑师将自己毫无疑问地放在建筑传播的核心,包揽了从环境到建筑,再到室内装饰和家具陈设等几乎整套的设计[26]。此时的建筑传播中,作为建筑师的元传者面对受众是甚为傲慢专制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大众传播的影响渗透到所有艺术门类,视觉现实主义鼓励艺术上的拼贴、多义和演绎,“作者文本”向“读者文本”转换。这严重质疑了现代建筑以本质理性、终极意义和普世观点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受众感知的建筑意象被尊重,在建筑领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以受众作为基准点的研究,开始关注建筑信息对于受众的意义[27]。然而,我们似乎在如何界定建筑的受众上面存在分歧:究竟是建筑的使用者,还是观赏者应该成为我们受众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个在建筑实体讨论时两难的问题,或许在讨论建筑影像时可以逐渐清晰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