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美尺度的产生

建筑美尺度的产生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尺度最初是从人体尺度中获得的。这种对人体尺度的嗜好和利用,对于研究建筑艺术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根源性的启示:建筑的尺度与人体的尺度有同构同源的关系。这种对人体美尺度的发现和利用,在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的古希腊也有丰沃的土壤,并直接开启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先河,那就是人体柱式在建筑艺术中的完美运用。古希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认为人体是最美的,是由数的比例关系所构成的最完美的和谐。

一、建筑美尺度的产生

建筑美尺度的产生,固然与构成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们是主观的审美尺度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比如,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艺术,如果没有质地坚硬而又具有可塑性很强的石灰石作原料,如果不是采用拱券结构技术,恐怕也很难有高大庞硕的建筑物的出现。但是,建筑的美毕竟是人赋予的结果,离开了人的审美活动,建筑也就无所谓美。无论蜂房多么漂亮,燕巢多么精致,它们在实质上也只不过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的活动,仅此而已。建筑则不然,它是人按照美的规律的大地营构,同时也是对自身创造力的欣赏。人从自然界有机体的结构中了解到自身的形体美,并把它作为衡量事物的主要尺度,自觉地运用于建筑活动,想必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恰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所以,这种“内在的尺度”,也成为建筑美的尺度。

建筑尺度最初是从人体尺度中获得的。在一个建筑中,与人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联系最密切、接触最频繁的部件,往往会成为建筑尺度的真正部件,比如房门便是这样一种部件。假如房门大大超过了应有的高度和宽度,或大大小于人们所习惯的尺度,人就会觉得别扭和不适。这样一来,人的自身就变成了度量建筑物的真正尺度,建筑的尺寸感,也最终都能在对人体的动作或人体的尺寸的体会中得到理解和把握。而把人体的尺度运用于建筑,早在先民所生活的原始部落时代起就已经开始了。据《倭族之源——云南》一书记载,生活在东南亚的阿卡族和克伦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我国云南的拉祜族等同是倭族的部族,他们把身体某个部位的尺寸作为衡量建筑部件的尺度并延续至今:“在调查倭族的建筑时得到的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直到今天建筑的测量全部都是根据手、肘、寻等人体尺寸来进行的”,这一点“不是只限于建筑上,在制作衣服和笼子等生活用具时,也都使用人体尺寸法。也许与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尺子,还是以身体为标准要自然一些,所以,没有必要去接受法定尺寸的影响并改用法定尺寸”,“把人体各部分作为测量工具来使用的方法,是在古代的文明民族中所共同存在的”,“屋架底梁的高度由地板梁以上的距离来决定(杆栏式木建筑有地板梁)。屋架底梁的高度,是以地板架为脚手架、人踮脚尖儿伸直手臂后能在柱顶上安装梁和檩的距离为最大高度的。这个高度是人站立着走动时,头不但不会碰着梁,而且还有少许余地的高度”等等[2]。这种对人体尺度的嗜好和利用,对于研究建筑艺术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根源性的启示:建筑的尺度与人体的尺度有同构同源的关系。尽管我们还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建筑的尺度就是人体尺度的放大,但人从自然界有机体的参证中发现了自身形体的美,并将这种构成形体美的尺度放大之于包括建筑在内的生产和生活中,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

img27

希腊柱式

这种对人体美尺度的发现和利用,在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的古希腊也有丰沃的土壤,并直接开启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先河,那就是人体柱式在建筑艺术中的完美运用。古希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认为人体是最美的,是由数的比例关系所构成的最完美的和谐。黄金分割定律就是从人体美的比例中发现的。所谓黄金分割定律是指:如果把一条线段分成长短不等的两个部分,那么短的部分与长的部分之比等于长的部分与全长之比。雕刻家费地曾说:“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善的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3]所以,希腊建筑艺术的指导思想,不是世俗的实用尺度,不是祈求冥福的宗教需要,而是以人体为尺度的艺术观。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雕刻家波里克莱塔在此观念影响下写成《论法规》一书,专门研究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他的《亚马逊之女英雄》、《持矛者》、《束发的运动员》就是依照这些法则创作的:身长与头的比例是8∶1;脚的长度应是手掌宽的三倍;腿部从脚到膝的长度应是手掌宽的六倍,这个长度同样适用于膝和腹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等。这些法则对希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据说,多立克柱式是象征男体的,柱头粗壮,成刚挺倒立的圆锥台,柱开间小,檐部笨重,没有柱础,雄强的柱身拔地而起,台阶朴素,以高浮雕强调体积,表现出男性刚劲、雄健的体态与性格;爱奥尼柱式是象征女体的,柱身纤细,开间较宽,檐部较轻,有涡卷精巧柔和的柱头和看似有弹性的柱础,薄浮雕强调线条,表现出女性清秀柔美的体态与性格。

人体柱式之所以显得美,不仅因为它们从外在形式上体现了人体的美,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深深地寄予着西方古代的人本主义理想,流溢着深邃的哲学光芒,倾注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对人和人性的充分肯定与体现。法国诗人梵乐希在其《优班尼欧斯或论建筑》一书中有一段对话,是叙述一位建筑师和他的朋友费得诺斯在郊原散步时的谈话,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位建筑师对费说:“听呵,费得诺斯,这个小庙,离这里几步路,我替赫尔墨斯建造的,假使你知道,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当过路的人看见它,不外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小庙,——一件小东西,四根石柱在一单纯的体式中,——我在它里面却寄寓着我生命里一个光明日子的回忆,啊,甜蜜可爱的变化呀!这个窈窕的小庙宇,没有人想到,它是一个珂玲斯女郎的数学的造像呀!这个我曾幸福地恋爱着的女郎,这小庙是很忠实地复示着她的身体的特殊的比例,它为我活着。我寄寓于它的,它回赐给我。”费得诺斯说:“怪不得它有这般不可思议的窈窕呢!人在它里面真能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女子的奇花初放,一个可爱的人儿的音乐的和谐。它唤醒一个不能达到边缘的回忆。而这个造型的开始——它的完成是你所占有的——已经足够解放心灵同时惊撼着它。倘使我放肆我的想象,我就要,你晓得,把它唤做一阕新婚的歌,里面夹着清亮的笛声,我现在已听到它在我内心里升起来了。”[4]宗白华先生就此评论说:“这四根石柱由于微妙的数学关系发出音响的清韵,传出少女的幽姿,它的不可模拟的谐和正表达着少女的体态。艺术家把他的梦寐中的爱人永远凝结在这不朽的建筑里,就像印度的夏吉汗为纪念他的美丽的爱妻塔姬建造了那座闻名世界的塔姬后陵墓。”[5]

img28

泰姬陵

将人体的尺度用于建筑物,建筑物就成为人们可以体验的对象,在人与建筑物之间也就建立起了一种内在的审美尺度。所以,“尺度实质是建筑与人的关系方面的一种性质,就此而言,它是第一重要的。因为建筑物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去使用和喜爱,当建筑物和人类的身体以及内在感情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和简洁的关系时,建筑物就会更加有用、更加美观。”[6]这里,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使建筑物显得美,必须具有美的尺度,这种尺度又必须是人们可以简易、自然和本能地判断出尺寸的那种单位,而“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也理应是建筑的尺度。这样,人自身也就变成了度量建筑物的真正尺度,建筑物的尺度感,最终也都能在对人体尺寸的体悟和欣赏中得到体现。第二,建筑艺术中这种审美的尺度又是倾注了人的情感色彩的主观尺度,它已完全不同于几何学或物理学中那种用数的测量就能直观把握的客观尺度。也就是说,人必须与建筑物发生联系,并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建筑物上去,建筑美的尺度才能形成。所以,建筑美的尺度,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的属性,即它不仅是一个可供人的视觉能直接把握的物理的量,更重要的,它还是人们心理的一种审美感受。

建筑的尺度感常通过对比来获得,当两个形状或类型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由于它们之间强烈的对比效果,往往会使较大物体的尺寸看起来更大。但是,尺度感作为人与建筑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并不能离开人而存在。由对比而产生的尺度感,首先就是通过人与它们之间的对比而获得的,人本身成为建筑最直观的尺度。尽管中西传统建筑都曾将人体的尺度作为衡量建筑物构件的一个标准,但中国传统建筑从现世的实利观点出发,以人为中心来考虑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人文内涵的人的尺度;而西方古代建筑则以超世的理念为准绳,采用人体尺度也只是为了比附神的完美,这与其说是人的尺度,不如说是神的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