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中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原型

关中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原型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合院式传统民居作为关中地区居住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其早期均强调合院形式。标准的关中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包括门房、上房和两溜厦房,俗称“双面院子”;如果院基窄,只有一溜厦房,就叫“单面院子”。传统四合院本是封建社会富户的一种住宅,是民居建筑的上品。关中传统四合院中的院,呈窄长形,是整个建筑的唯一一块室外空间,是整个建筑的灵气所在。厢房在关中称为厦房。

2.1.1 关中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原型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就是陕西关中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作为文化定型时期的四合院模式,对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产生和演进具有广泛的影响。

关中地区的渭北台塬盛产煤炭,烧制砖瓦方便且成本较低,其合院式民居建筑的发展水平从普遍意义上高于关中平原(西安民居作为大城市的特殊性除外),两地相比,就传统居住观念和传统建房习俗上也是如此。

img27

图2.1 关中传统四合院民居

合院式传统民居作为关中地区居住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其早期均强调合院形式。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收入的变化,逐步分化为传统经济适用型合院和传统“豪华”型合院。前者多分布于乡村经济欠发达的村落,以自由布局为特点,有以上房和院墙围合的一合院,也有上房和厢房围合的二合院、三合院;后者多分布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落,强调合院中程式化的布局模式,多为四合院形式,受宗法制度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书着重探讨“豪华型”的四合院。

标准的关中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包括门房、上房和两溜厦房,俗称“双面院子”(见图2.1);如果院基窄,只有一溜厦房,就叫“单面院子”。如果宅基地较长,院落档次较高,还可能有多进深院落,多进深院落一般在城镇的较多。院内以中轴线左右、前后对称,主次分明,富有章法。上房居上,厢房分置两侧,门房与上房相对,四房相合,中间是砖铺的狭长庭院(见图2.2)。

img28

图2.2 党家村某宅院平立剖面图

关中四合院是一个自成一体的规整封闭单元,上房和门房都将基地的横向基本占尽,厢房如同嵌在二者之间,被围在中央的院子面积不是很大,各房背墙外不开窗,全部对内开敞。

关中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的建设过程,一般先盖西、北两面的,正如民谚所说“有钱难买西北房,冬天暖和夏天凉”。有的院子长,中间再盖个“腰房”,称为“两进院子”;甚至还有盖前、后两座腰房的,便是三进院子。门房、腰房、上房,从前到后依次升高,取“步步高升”“一辈更比一辈高”之意,这三座房都是两坡流水的大房。如果是三道檩,对椽条的要求高,叫“硬撑房”;如果是五道檩,叫“云罗架”,除过多两道檩外,还得再添“小担子”(合阳人把伏子俗称“大担子”)。

1)上房

在常规的四合院中,上房往往采取“一明两暗”格局,中为厅,两侧套间住人。在级别较高的四合院中,上房内不作分割,以三间阔厅承应婚丧嫁娶及祭祖、节日行事之需要。上房是四合院的核心,这也决定了它在材料和装饰上的优越性。上房房顶为硬山两面坡,且分水横向硬脊有脊饰,两端又各有造型生动的“脊兽”。上房向院子一面不砌墙,而是在楹柱间各装四扇格子门。

2)门房

门房是四合院中与上房相对的房子,关中地区对其有两种利用模式。一种是门房除留一间开大门外,其余的堆放杂物,若家里地方紧,也可隔出一间来住人。另一种是将门房作为长辈居住的地方,是仅次于上房的建筑体。这种门房多为小五间型,其中一侧稍间用作门道,另一侧稍间可作厕所或库房,中间三间为室,其中一间盘火炕,另两间用于休息或待客。

3)厢房

在关中四合院中,厢房相对而坐,分列院落的两侧,且讲究门对门窗对窗,对称而开。窗上有亮格,门上有帘架,冬戴布帘,夏挂竹帘。关中四合院厢房建造将经济、实用置于传统之上,一反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一明两暗”模式,而采取“一间一室”,室室独立,互不相通。一室可安排就寝、就餐和一般性待客,也可容纳一个小家庭或家族中需要分寝的兄弟或姊妹等。

4)传统四合院家庭生活

传统四合院本是封建社会富户的一种住宅,是民居建筑的上品。传统乡村家庭结构一般是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家中子女较多,且合院分户而居。一个核心小家庭往往只有一间厢房居住,全家共同生产、生活,由家长统一安排收入和消费。家庭中有明确的尊卑长幼,有严格的世俗礼制。传统四合院是传统封建社会的一种优秀建筑形制,是传统小农经济时期的良性产物,是传统家庭生活的合理配置,其空间形制返回来也是维护传统家庭结构关系的有力客体因素。

5)院、水、井

关中传统四合院中的院,呈窄长形,是整个建筑的唯一一块室外空间,是整个建筑的灵气所在。院是四合院中所有建筑采光、通风和对外交流的媒介,是整个建筑各个房间彼此联系的唯一交通空间,是全家或亲朋室外汇聚的露天客厅,是唯一能全览整个建筑风貌的场所。

渭北台塬干旱缺水,地下水位很深,饮水难是世世代代困扰当地居民的严重问题,所以雨水成为当地人非常重视的一种资源,当地房子半边盖(单坡)的根本原因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每座宅院中央都有一眼水窖,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低的院子都有一眼水井。

6)形态特征与装饰

关中四合院民居的形态特征规矩严谨且外封内敞(空间布局结构),浑厚结实且朴素大方(对外实墙面较多,虚实对比强烈,),粗中有细且律中有变(粗放的面与精细的砖刻,统一的模式与各自的局部变化),质朴自然且融于环境(夯土、土坯墙、灰砖、灰瓦)(见图2.3)。

关中四合院民居中的装饰,以木雕砖雕和石刻兼容并蓄为长,重点装饰的部位主要包括入口门楼(见图2.4a)、檐部、壁面、山墙、马头墙、屋脊、门窗、室内装饰陈设及家训题刻等。门楼外,往往有石敢当、拴马桩、上马石等;门楼上,一般有砖雕、门枕石、柱础石、门板装饰、门楣题字、石狮子、石墩子等;门楼内有照墙等。

img29

图2.3 巷道中的门楼

img30

图2.4 门楼和房屋的装饰与构造

7)材料与构造

四合院内各房多为木构架,砖、土坯或夯土墙体,木门窗,房顶上覆小青瓦,瓦沟的下端安“滴水”,扣盖筒瓦下收以瓦当

外墙或是一砖到顶,或是先打土墙,墙下部砌砖,墙上垒胡基做到顶;前后檐墙都是下部用砖“掏间”,中间用胡基,上面加插板或胡基做到顶(见图2.4b)。厦房两头山墙同样,背墙上垒一层胡基,夹插一层瓦,叫“避风瓦”,减少风雨对墙面的侵袭。房顶椽上钉上苇箔,再覆上泥,泥干后再摆上瓦,称为“干撒瓦”,然后先做下面的活。过一段再铺泥压瓦,叫“瓦房”。房顶上有的人家不使苇箔,而用木板或方形略薄的“砍砖”,自然要坚固得多。

厢房在关中称为厦房。厦房是一坡流水的,一般设檐檩、腰檩和脊檩三道檩,这就是“关中十大怪”中所谓的“房子一边盖”,因为当地人的法则是“檐水不能滴到旁人的地界上”。如果院子靠着小巷和大路,那么厦房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设一小檐,坡长仅及朝院里一面的四分之一,这种房称为“豹子头”。厦房也可以设四道檩,前面一排明柱,形成“穿廊”;有的房屋起架高,可以棚上楼板,从室内登楼,楼上堆放杂物,安全可靠。厦房的椽一般是两坡相接,一坡长,一坡短,叫“接椽”;再在脊檩和背墙梢子之间搭上短木棒,俗称“找锣棰”。如果檩长,不需接椽便可从脊檩伸到檐檩上,这种椽叫“一枪戳下马”。檩、伏等大木料均是松木,厦房有时也杂以杨木、桐木、椿木、枣木等。椽也是松木居多,六七十年代盖新房的人多,木料难买,桐木、杨木作椽也屡见不鲜,但毕竟耐久性要差得多,用不了多长时间房上面便凹凸不平了。一般的四合院中,大房都是三大间,或者是“三间两过道”,俗称“三协二”。厦房则按房子的长度间数不等。如果一边七到九间,盖腰房却又容纳不了,为了避免院子“腰软”,便在中间盖一小亭子或做一月拱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