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

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掘和整理它们,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我国传统民居起到促进作用。陕南居民在建造房屋时,大多会遵循一套约定俗成的方位习俗。这也反映出陕南人民不教条,在实际环境中能灵活运用建造技术的品质,如图1所示。
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_汉水文化研究集刊4

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1]

张 强 雍 鹏

引言

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民族文化长期沉淀的成果,与其相关的建造技术也在秉承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与不同环境有机结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性特征,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陕南地区北依秦岭、南凭巴山,与四川、甘肃毗邻,自古以来就是东西南北的物资集散地和不同建筑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当地建筑受到四川、关中建造技术的共同影响,在地域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发掘和整理它们,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我国传统民居起到促进作用。

一、陕南民居概况

陕南,在地理和气候上都是陕西的“南方”,地势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900毫米左右,每年七月到九月多雨,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这些特征决定了本地民居形式多样、注重通透的基本特点。陕南居民在建造房屋时,大多会遵循一套约定俗成的方位习俗。一般来讲,处在中间的那个空间是最重要的,被称为堂屋。在建造房屋时,这个位置的空间首先建造,这里不仅是建筑,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在堂屋内部,通常采用“彻上明造”的做法,即屋顶处不设天花,将梁等屋架构件进行适当的加工,直接暴露在外;同时地地面也不铺设地砖和地板,而是将土壤和糯米、桐油等几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后直接暴露在外,这明显是受到了我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以不设天花的屋顶为“天”,以不设地板的地面为“地”,以期达到“上通天、下同地、贯通天宇之灵气”的效果,在确定了堂屋后,再在两边加建耳房和厢房,由此形成一组完整建筑,陕南匠人修筑房屋时因势修造,不拘成法,虽同属陕西,但其建造方式,既不同于关中常见的抬梁式,也不同于陕北的窑洞式,而是在四川穿斗式的基础上,部分融合了抬梁式的特点,并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简单又合理的建造技术,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陕南民居的建造材料

我国人民善用木料做房屋构架,一般先从地面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柱子传到地面,而柱子之间的墙壁完全不承重,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征,由于荷载完全由屋架承担,这一部分的材料选取就很重要了。陕南地区重峦叠嶂,森林茂密,可用作建材的木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杉木、马尾松、竹子等。这其中又以杉木运用的最为广泛。杉木是我国分布广泛的用材树种,材质轻韧,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由于它由长纤维木细胞组成,且与年轮形成的木纹相平行,因此具有优越的结构性能,能够承担较大的荷载,其顺纹抗压强度350 kg/cm2左右,静曲极限强度660 kg / cm2左右,端面强度285 kg / cm2左右,这样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民居的用材要求。同时,杉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杉脑”的化学物质,使其具有抗虫蛀的独特性质,它的防水性也很好,郭璞在《尔雅》中就注释道:“杉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又人家常作桶板,甚耐水……”正是因为感性地认知了杉木的这些优越性能,陕南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才逐渐将它选做了建筑框架的主要木料。除了木材外,陕南民居中还常用到土和石材,其中,土多被用来做墙体和地面,或烧制成为泥瓦,石材除了用作室外台阶外,有的地方也会把它用在屋顶,陕南山地石板质地坚硬,颜色如一,厚薄天生成线,挖出切薄后做房屋盖顶,挡风遮雨,也是自成一色,这些用材都来源于本地,体现出我国民居“就地取材”的特点,而陕南的匠人也通过运用掌握的建造技术,充分发挥出各种材料的特性,取得了材料、技术和形式的完美平衡。

三、陕南民居的屋架形式

我国传统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屋架技术,并成为了定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抬梁式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在相邻屋架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这种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可以营造出比较大跨度的空间。穿斗式则不用梁,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它是一种轻型构架,柱径一般为200—300mm,穿枋断面60×120mm至100×200mm,椽的用料也较细,椽上直接铺瓦,不加望板、望砖,因此,屋顶重量也比较轻,其整体刚性好,有着较好的抗震性能。从地域上来看,我国北方抬梁式建筑较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穿斗式建筑较常见。

陕南从气候带上隶属于亚热带,一年四季空气比较温暖湿润,加之山地较多,穿斗式成为适合该地自然特点的屋架形式,但由于受到不同地区建造技术的影响,实际上陕南工匠常采用的是一种混合体系,即主要采用穿斗式,但在有些部分,常运用以下两种手法来营造大空间:其一是在需要大空间的某几间房间采用抬梁式的屋架体系,在山墙部分仍使用穿斗式屋架,两种屋架形式彼此配合,相得益彰;其二是灵活运用“骑柱”(即不直接落地,而是一头承檩一头落在穿枋上的短柱),这种骑柱类似于古代宫式建筑中的瓜柱,有着更省料、更方便营造大空间的优点。在两种体系交接的地方,将穿斗式的柱子都落在了抬梁式的梁上,以此将屋顶荷载顺利地传到柱础上。这也反映出陕南人民不教条,在实际环境中能灵活运用建造技术的品质,如图1所示。

图1 混合屋架

这种混合体系除了具有方便营造不同跨度空间、有利于抗震的优点外,还有所需材料尺寸小,选材更加方便的特点,这对于普通民居来讲,有很现实的作用,因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了这种做法的建筑,只是在内部空间部分需要加大跨度的地方采用了抬梁式和骑柱,而山墙处还是采用穿斗式,将每一根柱子都落到了地上,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如图2所示。

对于L型和设有厢房的建筑,转角处的处理是个重点,屋架结构在这里发生转变,屋面也在这里组织排水,这部分建造技术运用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在陕南地区,当地工匠并没完全遵循传统做法,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利用中柱进行榫接,将一根侧梁直接伸到夯土山墙上,然后在这根侧梁上立短柱来支撑转角处的脊檩,再用落地柱进行加强,由此,整个建筑就自然成直角转过去了。这种结构形式非常简洁,几乎没有多余的构建,但是,整个屋架的受力却很好,非常有利于抗震,如图3所示。

图2 山墙面屋架

图3 转角处的屋架

总体上看,陕南民居屋架的建构方式展现了材料、技术、结构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整个结构体系严谨、简洁而牢固,单纯又符合力学逻辑,清楚地表现了构件的受力过程,其建造做法是在传统建造技术基础上地域化的表现,具有朴实、纯粹的特点,这也正是民居建筑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陕南民居的屋面形态

作为以穿斗式为主的建造体系,建筑屋顶部分的檩条起到了承载和传递屋面荷载的作用,陕南地区的工匠在各个环节上,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形成了很多本地化的做法。由于盛产木材,屋顶部分的用料一般都比较整齐,选用木料的质量较高,每根柱子上都架有檩条,然后在檩条上布置椽子,椽子和檩条的直径都差不多,椽子上不再像传统做法那样铺设竹篾,而是采用了直接挂小青瓦的简单做法,屋面铺瓦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注意留出明瓦用来采光。在一些等级较高或经济条件较好人家的建筑中,除了正常的檩条之外,还会另架设一根与主檩条几乎一样的副檩条,两者之间用短柱相连接,这种做法虽然比较复杂费料,但却能有效增加建筑的整体强度,增强了房屋的抗震性能,还有些用料较好的建筑,屋脊处的屋架不设脊瓜柱,而是直接利用穿枋和骑柱,将荷载转移到两边的落地柱子上,由此在屋顶处营造出柔美的弧线,增加了建筑外观的美感,如图4所示。对于L型或有转角的房屋,工匠们巧妙利用了正房屋脊高出两侧房间屋脊的高差来组织采光和通风,并形象地称其为“燕子口”,如图5所示。陕南地区民居屋面檩条和椽子的间距都不大,排布的比较均匀,因此屋面形成的坡度也比较缓,大多呈现出平坡,一般不做反凹曲面,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在建造屋顶时下料更简单,施工效率更高,更容易操作。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陕南地区民居屋顶部分的处理大都朴实、实用,其中有些虽不能算是当地居民的独创,而是借鉴周围地区建造技术后形成的地域化做法,但却反映出我国民居建造技术高度适用性和高度包容性的特点。

图4 副檩条

图5 燕子口

五、结语

民居被称作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生活方式在建筑上的反映,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建筑形式本身,还是我国人民尊重自然、适应环境的历史见证,而建造技术作为实现这一切的手段,也不应该是现代钢筋混凝土能简单取代的。在整个社会都在呼吁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把这些闪烁着民族智慧的传统建造技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研究它们在新历史背景下适应社会的新形势,无疑能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地域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文中所用图片来源均是自摄或自绘)

【注释】

[1]该文原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6月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