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州新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苏州新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州新区在城市全局空间的副中心地位不断下降,局部中心性有所减弱,局部中心与全局结构的协同水平有所下降,空间社会性减弱。随着新区全局集成地位的下降,其相应的城市空间社会性趋于减弱,空间功能发生变化。研究表明,1995~2003年苏州新区的城市智能度值也不断下降,局部与全局的协同关系日渐减弱。不过,尽管这部分轴线构成了分区的局部微中心,其与城市全局结构的协同关系并不强,因而成为孤立的微中心。

4.2.4 苏州新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苏州新区在城市全局空间的副中心地位不断下降,局部中心性有所减弱,局部中心与全局结构的协同水平有所下降,空间社会性减弱。

在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相对于吴中区在城市全局副中心地位的不断上升,苏州新区的全局中心性不断下降,其城市副中心地位逐渐丧失。1995~2003年,新区在全局集成度平均值有所提升的同时,全局集成地位(分区全局集成度平均值与全市全局集成度平均值的差值排序)由1995年4个分区中的并列第二位,下降到2003年5个分区中的末位,这一特征在1995年和2003年新区散点分析图中也清晰可见(相对于1995年,2003年分析图中的新区分区散点分布于全局散点中的低集成区域)。这一结果表明,新区的集成地位已不能很好地承担分区中心功能(但这并不排除其中的个别轴线具有全局集成核的功能特征)。随着新区全局集成地位的下降,其相应的城市空间社会性趋于减弱,空间功能发生变化。

在全局集成地位下降的同时,新区的局部集成地位也明显下降。1995~2003年,新区局部集成地位(分区局部集成度平均值与全市局部集成度平均值的差值排序)已由1995年4个分区中的并列第二位下降为2003年的第四位,局部集成度平均值也由1995年的2.1679下降为2003年的1.7193,从集成能力到集成地位的下降均说明了新区局部集成水平的降低。在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新区作为城市西部新扩展区,其空间格网已产生了明显变化,空间的社会性发生了改变,新区整体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功能趋于减弱,并且其内部局部集成中心特征也日渐减弱(这一结论并不排除分区内部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部微中心)。

尽管全局集成地位与局部中心地位同时下降,但两方面集成能力的下降并不存在对应关系。研究表明,1995~2003年苏州新区的城市智能度值(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的相关系数)也不断下降,局部与全局的协同关系日渐减弱。1995年新区智能度值为0.755,属于高智能空间(智能度值及其与全市智能度差值为5个分区中的最高值),至2003年时,智能度已下降为0.587,成为各个分区中的中度智能空间(智能度值及其与全市智能度的差值均低于主城区和吴中区)。从两个年份的散点分析图(图4.7)中可以发现:新区分区的散点从1995年散点图的右上侧,退缩至2003年散点图的左下方。这说明分区空间的全局集成值与局部集成值地位均呈现下降趋势;局部散点由1995年沿全局回归线两侧的相对对称分布,转变为2003年主要部分沿全局回归线上侧分布的特征,并且,至2003年有相当部分散点呈现垂直于全局回归线的分布特征。这说明,在整个新区的分区散点中,仍然有小部分全局集成能力不强的散点局部集成能力较强,从而形成分区内部的局部微中心。不过,尽管这部分轴线构成了分区的局部微中心,其与城市全局结构的协同关系并不强,因而成为孤立的微中心。这一孤立的分区微中心难以通过全局结构与局部中心性的协同作用获取负熵流,从而不易产生乘数效应,很难成为社会性很强的局部中心。

img76

图4.7 苏州新区与全市空间关系智能散点分析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