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城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主城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由于主城区传统街巷肌理密集、格网体系完整,格网内部结构并未为全局结构变化所分割,分区局部集成度水平下降幅度并不大,仍然较好地保持城市局部中心的传统社会功能。

4.2.2 主城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主城区在全局空间中的中心地位日益牢固。局部集成水平有所下降,但局部中心特征依然明显,局部中心性与全局结构相协同,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性。

在城市空间结构当中,主城区是城市空间发展的起源地。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州城市空间主要集中于当前主城区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主城区空间句法结构分析的意义重大。通过对主城区1995年和2003年两个年份的空间句法数值和智能散点图分析比较(图4.5),结果表明:主城区空间全局集成度平均值由1995年的0.0478上升到2003年的0.7088,全局集成度平均水平不断提高,主城区中心也成为整个城市的全局中心。尽管前文分析结论表明,以主城区为主体的全局集成核相对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集成核增长中心由中间向南北两侧转移的特征开始出现。但是,主城区的全局集成水平并未受到内在结构变动的影响,而是呈持续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在全市空间句法结构中,主城区作为城市全局集成中心的地位日益稳固。

img74

图4.5 主城区与全市空间关系智能散点分析比较

相对于全局集成水平的提升,主城区的局部集成水平却呈现下降趋势。1995~2003年,苏州主城区的局部集成度平均值由2.1456下降为1.7747,但其在城市各分区中的地位相对提升(两个年份的局部集成度平均值与全市平均值差值在5个分区中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这说明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全局集成度的上升,城市局部格网体系发生变化,引起主城区局部集成度下降,但其变化速度相对低于其他分区。从空间功能角度分析,相对于其全局中心功能的加强,主城区局部中心功能有所下降。这一结论暗示着城市的局部中心功能吸引子(如为分区服务的零售、餐饮和商业等功能)有所减少,而全局中心功能吸引子(如为城市及其区域服务的旅游、商务和金融、办公等功能)进一步增加。尽管如此,由于主城区传统街巷肌理密集、格网体系完整,格网内部结构并未为全局结构变化所分割,分区局部集成度水平下降幅度并不大,仍然较好地保持城市局部中心的传统社会功能。

从主城区与城市全局结构关系来看,主城分区与全局空间始终保持较好的协同关系。由图4.5看出,1995年主城区散点(图中深色散点)比较紧凑,位于全局散点图右侧且上下部分比较均匀,分区散点的局部回归线与全局回归线夹角比较陡峭,分区智能度值为0.739,回归系数0.546;相对于1995年而言,2003年主城区局部散点更加松散,上下左右并不均匀,分区散点的局部回归线与全局回归线夹角相对比较平缓,分区智能度值为0.776,回归系数0.603。根据空间句法理论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理论”(希列尔,1984、1996),1995年,主城区散点相对集中、偏于全局散点右侧且与全局回归线之间夹角较陡峭,说明本分区是全局散点当中最高集成区域,在承担全市中心功能的同时,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分区的特征也比较明显。2003年,主城区散点松散与不均匀的特征说明其句法结构发生变化,有些轴线全局中心特征明显,有些轴线局部中心特征明显,有些轴线两者特征均不明显。从整体上看,局部散点回归线与全局散点回归线夹角较小且主要散点离散于全局回归线两侧,这说明主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中心特征有所削弱,局部中心已经逐步融入全局结构之中,局部与全局的协同关系明显加强(这一点从两个年份的智能度值比较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来),局部中心性在全局运动之中获得更多的运动经济,乘数效应更加明显,社会性更加得以彰显,局部与全局社会功能在主城区高度交织,在全局中心的融合下,局部中心的系统内部社会性与局部系统外的全局系统社会性互为交流,为主城区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