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吴中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吴中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中区的全局副中心地位彰显,分区局部中心性突出,局部中心与全局结构始终体现出较好的协同关系,空间社会性强。吴中区为原吴县县城区所在,其空间发展与苏州主城有着密切的空间联系。随着苏州城市扩展,吴中区逐步与主城区连片开发,成为苏州市区面向南部区域的门户。吴中区作为主城南部的边缘地带,伴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变,其空间格网密度的下降导致了分区局部集成能力的下降。

4.2.3 吴中区拓扑空间变化内涵

吴中区的全局副中心地位彰显,分区局部中心性突出,局部中心与全局结构始终体现出较好的协同关系,空间社会性强。

吴中区为原吴县县城区所在,其空间发展与苏州主城有着密切的空间联系。随着苏州城市扩展,吴中区逐步与主城区连片开发,成为苏州市区面向南部区域的门户。通过1995年与2003年两年的空间句法分析,发现,吴中区两个年份的全局集成度平均值在不断上升的同时,其在全市各个分区中的全局集成地位也由1995年4个分区中的并列第二位(与新区全局集成地位相同)转变为2003年5个分区中的单列第二位,全局集成地位相对提高。由此可以看出,1995~2003年,在城市全局集成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分区作为全局副中心的功能不断得以彰显(这在全局集成核趋势变化分析结论中亦已体现)。

在全局中心性加强的同时,吴中区局部集成水平有所下降(分区局部集成度平均值由1995年的2.1814下降为2003年的1.7981),但其分区中心始终保持着高集成地位(在全市各分区中局部集成地位始终最高)。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城市高速扩展进程中,城市(尤其外围地区)空间格网往往趋于低密度延展。吴中区作为主城南部的边缘地带,伴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变,其空间格网密度的下降导致了分区局部集成能力的下降。但是相对于其他分区而言,在城市空间扩展演变过程中,吴中区局部空间的局部集成地位依然最高。这说明,吴中区局部中心性特征始终得到较好的保持,属于局部社会功能很强的分区空间。

对应于吴中区较强的全局集成水平和很强的局部集成水平,吴中区的局部与全局结构关系趋于高度协同。通过1995和2003两年的空间智能散点分析比较发现:在1995年的散点分析图中,尽管有限的分区散点显得松散,但相当部分的分区散点能分布于全局回归线两侧,全局回归线与局部回归线夹角较小;在2003年的散点分析图中,局部回归线与全局回归线的夹角更小,分区局部散点依附于全局回归线分布的特征更加明显。并且,在两个年份的散点分析图中,全局与局部高低集成值散点均有出现,前后两个年份的散点分布特征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图4.6)。由此可见,1995~2003年,吴中区局部中心发展始终与城市全局结构保持较好的协同关系,在部分轴线全局集成能力或局部集成能力发生变化后,另一部分轴线通过相应的集成能力变化,使得局部空间系统整体智能水平稳定上升(从1995年的0.682升至2003年的0.715),从而使得局部空间中心性更好地融入城市全局结构之中,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的全局与局部关系能很好地达成一致。两个年份散点特征的高度相似性也反映出分区空间演变过程中内在结构的高度自相似性,体现了分区空间演变过程中的自组织特征,这本身也是空间系统要素之间协同作用的具体体现。

img75

图4.6 吴中区与全市空间关系智能散点分析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