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记者打交道的技巧

和记者打交道的技巧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和记者打交道的技巧一、记者的职业精神新闻就是老百姓想知道还没有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记者是信息传播专业化的产物。所以记者往往是在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进行采访。但这些被采访人毕竟不是第一手材料,得来的信息未经证实,有时会出现曲解、歪曲事实的现象。[15]“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请评价一下俄罗斯和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和记者打交道的技巧_现代公共关系概论

第五节 和记者打交道的技巧

一、记者的职业精神

新闻就是老百姓想知道还没有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采写新闻的专门人员就是记者。记者是信息传播专业化的产物。现代传播要求记者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既要眼尖,又要跑得快。记者是以发现新闻和追逐新闻为职业的一种职业,采访是记者的工作。现代媒体需要记者的采访也要有新鲜的创意和策划,也要不断有新点子,不断有新思想和新思路,让受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否则你的稿子就不会被采用,就没有人看。在信息内容方面,记者不可能只采访报道正面的,不采访负面的,不可能只写正面新闻,不写负面新闻。

从心理学上说,人们喜欢看新鲜的、奇怪的、刺激的、负面的新闻,这是人们本能的欲望。现代媒体制度的改革,要求记者必须学会寻找刺激点,迎合人们的一些心理,否则,媒体就无法生存。这个特点就要求记者要有献身精神。要具有敏感的“鼻子”和“眼睛”。但记者的职业道德又要求他们不能去过多写这样的新闻,他们主要还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去采访,去歌颂社会。偶尔会采写一点负面新闻。采写负面新闻不是记者的主要工作。

对负面新闻,记者都很慎重,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出手,一旦出手,就不会失手。对记者和媒体来说,媒体监督的方法就是最早发现,寻找一个突破口,然后猛烈爆料,制造轰动效应,赢得社会的热烈反响。这样的新闻社会关注度高,记者就有成就感,媒体就有人看。

所以即使记者采写了负面新闻,那也不是跟你有仇,那是他的职业要求,他必须这么做。

二、记者的特点

1.行动快

记者行动快,是新闻采访的要求,也是媒体相互竞争的要求。谁第一个发布出这个消息,谁就是英雄,谁就赢得了满堂彩。所以记者往往是在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进行采访。

2.好奇

记者要有鹰一样的眼睛。记者的好奇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人们平时不注意的、习以为常的,在记者的眼里就能看出问题。记者不但能看出问题,还能分析问题。

3.怀疑精神

记者要有怀疑精神,要敢于怀疑一切事实,敢鸡蛋里挑骨头,不能被一些表面的合理所迷惑。有些事情表面上的合理不一定合法,表面的正常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正常。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记者要对一些事情表示怀疑,要追根求底,要有一股子“钻劲”。

4.说话胆大

记者说话胆大,记者要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而这些话又恰恰是某些人怕被人知道,而人民群众最想知道的。记者要为人民鼓与呼,那就要替人民说话。有些话尽管某些领导人不愿意听,但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记者也要说出来。

三、记者的采访方式

记者的采访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常规方式

常规方式就是记者通过问答的方式对被采访人进行的直接的面对面采访。这种采访是记者直接面对被采访人的,被采访人和记者直接交流,所以这时采集的新闻信息最直接,最真实,记者对被采访人的把握最准确。

2.偷拍暗访

有些事情或者有些人不能通过正常途径采访或不适宜正常采访的时候,记者有时候会采取偷拍暗访的方式。这时记者一般会隐瞒自己的身份,以和事件完全无关的人员身份出现,以便让被采访者放松警惕,放心交谈,从而达到采访的目的。这种采访有时当事人并不知道,所以很容易造成对记者的成见。

3.与相关人员私下沟通

一些事件由于一些原因,记者不可能进行正常采访,也不可能偷拍采访,记者有时会和相关人员进行私下沟通,通过私下交流得到一些事件的信息。这些未经证实的采访有时会达到一些效果。但这种采访对被采访人的影响较大。

4.道听途说的采访

如果以上几点还无法采访到应有的消息,有时记者会采访一些事件知情人、证人、现场目击者等一些非正式的采访。这些采访对公众了解新闻事件具有烘托和佐证作用。但这些被采访人毕竟不是第一手材料,得来的信息未经证实,有时会出现曲解、歪曲事实的现象。

四、记者提问的技巧

记者的提问技巧是记者在日常采访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消息而积累的一些提问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得到被采访者最多的信息。采访中注意运用技巧和方法,就有可能避免出现一些废提问,避免一些无意义的话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被采访人那里得到最多的信息。

(一)直接提问

这种提问是最正常、最简单的提问。提问者直接就某一问题提出问题,开门见山,没有更多的限制条件和提问技术,不拐弯抹角,这类提问,容易理解和回答。

例如:

总理,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心中都很没底。您认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起到作用了吗?政府还会继续出手吗”[14]?

“我是个浙江小型私企老板,感谢政府多年扶持。经验告诉我小企业活了,中国的经济就活了,眼前的危机影响非常大,我们想从银行贷款很难,很多我们这样的企业都存在着资金周转的难题。请问您政府能不能帮帮我们?”[15]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请评价一下俄罗斯和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16]

(二)引导型提问

引导型提问是提问者先限定一个话题环境,让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这类问题一般来说,也比较清晰,容易理解。

例如: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下熊猫的问题。(开门见山提问)熊猫的魅力可以跨过海峡两岸,是否可以顺利赴台湾,现在有人把熊猫冠上“统战”的字眼,台湾地区领导人说熊猫赴台不是统战的问题,是涉及华盛顿公约的问题,华盛顿公约已经有涉及“进出口国”敏感的字眼,王主任怎么看?(引导型提问)是否会形成熊猫赴台的障碍?大家很关心,熊猫究竟从哪儿送?是从四川、北京、上海、福州送,各有不同的意义,哪里送比较适当?台北市长马英九说打算送台湾猕猴给大陆?王主任怎么看?是否打算用动物来打开两岸对话的平台?(引导型提问)[17]

(三)假设型提问

假设型提问是提问者假设了一个话题环境,在假设话题环境的基础之上,让回答者回答假设的话题。

例如:

金融时报记者:我们听说这次陈水扁宋楚瑜向大陆领导人传达一个信息,大陆方面是否愿意听他带来的信息?是否愿意作出回复,让宋楚瑜带回陈水扁那里去,您认为这种渠道是否可以用来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假设型提问)[18]

再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方式算是非和平的方式?如果中国遇到了一个范围更大的冲突,美国也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是要建设一支能够打得赢的军队?(问题尖锐,假设型提问)[19]

再如:巴西圣保罗页报记者:朝鲜重返会谈有什么条件?他们的条件可以满足吗?假如出现“台独”的情况,中国该如何维持世界和平[20]?

(四)追问、逼问

这是在提问者对答者回答的问题不清楚或者不满意时候,继续或连续提出的问题,这类提问一般带有明显追根刨底的意味。这类提问一般会出现在专访中,如果在记者招待会上出现这类提问,会显得记者很不礼貌。

例如:

时代记者:为什么您的支持者要高喊“打倒美国”?

……

时代记者:你认为美国人民听见伊朗人高喊打倒美国,而伊朗总统对此不加以谴责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

时代记者:如果美国人高喊打倒伊朗,你们就会觉得受到侮辱。

……

时代记者:你认为美国和伊朗命中注定将要发生冲突?

……

时代记者:你准备好同美国人进行直接谈判了吗[21]?

(五)富有人情味的提问

这类提问,一般是采访威信较高的领导人,提问的多是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问题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轻松,很有人情味,不但可以改善一下严肃的气氛,更可以造成意料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来自湖北,感动于您救助白血病患儿,这样的孩子很多,总理。仅凭您一己之力救不过来。我6岁的孩子患有原法性免疫缺陷,家里经济负担沉重,恳请总理考虑能否将特殊病患儿纳入医保统筹范围。救救我的孩子,叩谢您”[22]

再如:“温总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您的回锅肉炒得不错,饺子包得也很漂亮,平时您在家做饭吗?拿手菜是什么?您喜欢吃什么菜”[23]?

(六)套问

套问就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中还夹杂有其他问题,一个问题中套着另一个问题。这类问题在对外的记者招待会中是常用的。主要是因为记者人很多,能轮到提问的机会很少,如果能轮到提问,记者就会把最多的问题用最少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会出现套问的问题。

例如:“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去年底,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对东南亚、南亚受灾国的援助受到广泛好评。中国作为本地区大国,下一步准备怎样和其他大国一起在本地区扮演积极的领导角色?今年是新加坡和中国建交15周年,请评价两国关系”[24]

再如:“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最近我们对七大水系和海洋的报道逐渐加多,特别是对湖泊的报道也有一些,但最近我们发现,在2004年,对湖泊和七大水系的治理不是特别尽如人意,我想知道在七大水系治理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另外,效果不明显,是否有什么样的原因和难题呢”[25]?

(七)复杂提问

复杂提问一般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提问,提的问题多是涉及政策面的问题,提问者是要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阐述。有些提的问题不仅仅是提问,而是一个大而广泛的一个一个政策疑问。真要回答圆满这一问题,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对这些提问,答者主要是提纲挈领,统繁驭简,简要回答,不可能回答得太详细。

1.迂回设问

例如:“中央电视台记者: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人说中国外交取得了很多成果,更加成熟了。但是也有人说,中国外交是实用外交。你怎么评价这些看法”[26]?

再如:“美联社记者:过去几个月来,各个方面都希望重开朝核问题的对话,但没有取得成功。中国和朝鲜关系密切,假如朝鲜仍不愿意参加解决核问题的对话,中国将采取什么步骤使朝鲜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预设式提问,复杂提问)[27]

2.设置圈套提问

设圈套提问是提问者人为地有意识地设置一个话题,看答者怎么识别这个圈套,并绕出这个圈套。

例如:“香港明报记者:当前香港的经济已经转好了,社会已经稳定了,为什么中央现在会接受董建华先生的辞职呢?你对代理行政长官曾荫权有什么期望”?(问题当中包含着更复杂的问题)[28]

提问的方式很多,我们也没有全部列举出提问的方式。明白了提问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