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观察的技巧

记者观察的技巧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记者观察的技巧(一)明确目的记者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必定连走马观花都不如。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察点,保证了这次采访的成功。(四)抓取特征记者在现场观察时,应凭借锐利的“新闻眼”,抓住富有特征的事物以达到认识、反映事物的目的,以写出事物的“这一个”而不是空洞的一般化。《解放军报》记者简妮去采访邓阳昆时拟从她是否真心爱安忠文这个角度入手。

二、记者观察的技巧

(一)明确目的

记者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必定连走马观花都不如。不同的采访性质,有不同的观察任务;人物采访、突发事件采访、风貌通讯采访、军事报道采访、文体新闻采访,记者观察的着重点都有所不同,应事先心中有数。有些场合,记者初次接触,纯属外行,到现场眼花缭乱不知看些什么、怎么看,如高科技演示、体育赛事、考古发掘、艺术展演等等,更应多向内行请教,以便做到既能看热闹也会看门道。

(二)选择时空

观察效果的好坏与时间空间条件的选择关系甚大。写交警,选择交通高峰时段观察;写清洁工,选择深夜或清晨时分观察,最能说明问题。观全貌,需在高处;观正面,需在远处。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生效的时候,新华社记者从前线发来消息,报道开城前线停火情景。记者在采访中正确地选择了观察点。他来到阵地前沿,向前看,可以看到敌人阵地的情景;向左右看,可以看到我军阵地的情景;向后看,可以看到当年美、李军发动侵略战争的出发点——松岳山。正是由于这样的观察点,保证了这次采访的成功。

(三)学会“扫瞄”

现代医学证实,常人审视某一点的时间通常在250毫秒左右,其中40毫秒用于映入眼帘的物体印入大脑,另有40毫秒用于“校验”最初视像的正误并作出是否值得再看下去的决定,剩下的时间则用来对目视信息进行译解和思考。高智商者为记忆某一事物所花的时间比较短,通常用目光扫视一下即可进入记忆。在目视中节省下来的时间能使他在单位时间里获取的信息量增加。目光呆滞者智商很低,如果是记者,他在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当然也十分有限。所以要会“扫瞄”而不是呆看。

(四)抓取特征

记者在现场观察时,应凭借锐利的“新闻眼”,抓住富有特征的事物以达到认识、反映事物的目的,以写出事物的“这一个”而不是空洞的一般化。1945年4月,苏联红军直捣希特勒老巢,在柏林展开激烈的巷战。一位苏联随军记者看到:“城市的烟尘几乎使人窒息,而且如此浓密”,以致两军交战“在白天也不得不使用手电筒”。用这样的特征来概括那场战斗的激烈,就比一般化的“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具体、生动而准确得多。

(五)获得细节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胜过长篇的议论、大段的描写。它最能真实地反映人,披露一个人心底的秘密,也最能打动人。20世纪80年代初,昆明纺织厂挡车工邓阳昆与战斗英雄、特等伤残军人安忠文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千万人。《解放军报》记者简妮去采访邓阳昆时拟从她是否真心爱安忠文这个角度入手。在采访中,简妮调动了一切感官去获取信息、捕捉细节。她注意到在电话机旁,邓阳昆和安忠文互相的称呼是“小坏蛋”,注意到小邓提到安忠文时自然流露的完全是一个少女对自己意中人那种情意绵绵的眷恋而非单纯的敬仰和崇拜。一次,邓所在的演讲代表团都逛街去了,唯独她坐在面包车里。简妮问她为什么不去转转?邓阳昆说:“我看到那么多人在长安街上走,多么幸福!但安忠文却看不见,我心里难受,还是不去的好!”她再三问记者:“人的眼睛能不能移植?我多么想把我的一只眼睛给了安忠文让他看看我,看看这许多人,看看这美好的一切啊!”这些细节写入简妮的专访《请你理解我的爱》后,许多人读后都掉泪了。[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