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建筑陶瓷发展简史

我国建筑陶瓷发展简史

时间:2022-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墙面、地面装饰的墙地砖生产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年时间里,建筑陶瓷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建筑陶瓷砖产量迅速增加,生产工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次是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发展,冲破了部门界限,冶金、煤炭、外贸、农业、轻工、公安、司法等部门也都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办起了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从此,中国建筑陶瓷业开始迈出健康发展的步伐。

0.2 我国建筑陶瓷发展简史

由于历史和传统习惯的原因,远东地区很少把经火烧炼过的制品(砖、瓦除外)用作墙、壁体装饰材料,而是把精力用在发展日用陶瓷生产技术上。因此,远东地区和欧洲的陶瓷发展是两条路线,远东地区主要发展日用陶瓷,西亚和欧洲主要发展墙地砖。

远在商代(公元前17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用陶管作建筑物的地下排水道,西周初期(公元前1100~公元200年)已能烧制板瓦、筒瓦。战国初期,开始制作精美的铺地砖、栏杆砖和凹槽砖,还出现了陶井圈。秦代大量营造宫殿,促进了建筑用砖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制品的品种、质量还是烧制技术都比战国时期前进了一大步。汉代的画像砖,题材广泛,装饰独特。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秦砖汉瓦”一词就是源于那个时候。用于建筑、装饰的琉璃瓦始于北魏,盛于明清,时至今日,琉璃仍然是一种令人喜爱的高级建筑装饰材料。

用于墙面、地面装饰的墙地砖生产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1921年我国第一批赴美学习硅酸盐工艺的技术人员回国后,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生产外墙砖的工厂,浙江嘉善地区的泰山砖瓦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后在上海建立了二分厂,1926年二分厂成功试制出泰山牌毛面砖(无釉外墙砖)。全国第一家生产釉面砖的工厂是温州的西山窑业厂(即今日的西山釉面砖厂),由民族资本家吴百亨1939年创办。随着西山窑业、泰山砖瓦、德胜窑业等企业的建立,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陶瓷制品的制造。至1949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为2310m2,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年时间里,建筑陶瓷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段。西山釉面砖厂、景德镇陶瓷厂、沈阳陶瓷厂、唐山建陶厂等大企业纷纷成立。在20世纪50年代,建筑陶瓷砖产量迅速增加,生产工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至196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211万m2。从1961到1978年是我国建筑陶瓷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期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1978年,全国建筑陶瓷企业约有38家。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建筑陶瓷工业得到迅猛发展。首先是新企业大量涌现。广东、福建、山东、河北、浙江等省市出现了一大批中小型企业。江西景德镇、广东石湾镇、江苏丁蜀镇、江南铜官镇等地打破了只生产日用陶瓷的局面,转产或部分转产建筑卫生陶瓷。其次是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发展,冲破了部门界限,冶金、煤炭、外贸、农业、轻工、公安、司法等部门也都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办起了建筑卫生陶瓷企业。198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1261万m2。1983年,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从此,中国建筑陶瓷业开始迈出健康发展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