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瓷漆器】

【陶瓷漆器】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瓷器 用高岭土、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混合、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各种器物。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较陶器先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发明。明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一般瓷窑,几乎遍及全国。此类器物深入至家家户户。脱胎漆器 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福州脱胎漆器远销海外。原指瓷器釉层中的裂纹。聪明的制瓷工匠,对这种缺陷巧加利用,作为装饰,并成为某些瓷窑产品主要纹饰和特征。
【陶瓷漆器】_实用中国风俗词典

【陶瓷漆器】

瓷器 用高岭土、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混合、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各种器物。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可分成硬瓷和软瓷两类,又分上釉、不上釉两种。特点是坯体洁白、细密,较薄者呈半透明,音响清澈,断面具不吸水性。较陶器先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发明。起源有两说:一说“早期瓷器”形成于西晋,据浙江上虞发现,可提早至东汉;一说商时便出现了“原始瓷器”。传统的主要品种,有青瓷、白瓷、彩瓷。青瓷在唐代已达成熟阶段,以越窑为最佳;白瓷以邢窑为最好。宋代著名瓷窑,青瓷有汝窑、官窑、龙泉窑、哥窑、钧窑等,白瓷有定窑,影青有景德镇窑,黑瓷有建窑等,各具特色。明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一般瓷窑,几乎遍及全国。唐、宋以来,我国瓷器大量远销海外,制造方法也传播至东、西诸国。新中国成立后,釉色和彩绘瓷器各方面,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此类器物深入至家家户户。

瓷雕 汉族民间工艺品。产于江西景德镇等地。以瓷器为原料的雕刻品。其题材广泛,有人物塑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山川云石等。色形并茂,别具一格,其中以九龙公道杯(即九龙玉杯)最负盛名。其杯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主杯,中部为一块荷叶盘,盘底与一倒置的杯形相连,盘中5眼通杯座,为漏水之孔道。杯身绘有九条姿态各异的金龙,杯中露出一雕刻精巧的龙头,细处若发丝,薄处如金箔,盛水于杯,不满十成,一滴不漏,刚至十成,则杯中水遗漏无余。

瓷胎竹编 亦称“竹丝瓷胎”、“竹丝扣胎”。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主要产于四川成都。用竹丝编织成的护胎实用工艺品,始于清代,初为本色、黑色或浅褐色,图案简单。其制法:取四川邛崃山脉的优质慈竹,劈丝编织成花瓶、茶具、酒具等瓷质器皿外壳。依胎成型,色泽清雅,美观大方。今色有五彩,图案复杂精美。有龙、凤、熊猫、花鸟等,并创造疏编、扭丝编、雕花、贴花等多种技法。

脱胎漆器 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种制法独特的漆器工艺。脱胎法始于西汉,谓之“夹紵”法。脱胎漆器始于清乾隆年间。制作时,以木或泥为胎,用漆将数层布裱于胎上,脱去原胎后即成,故名脱胎。具有质地轻巧、坚实牢固,耐温、耐酸碱腐蚀,不变形、不开裂,色泽经久不褪,装饰精美的特点。或似翡翠,或似青铜,或似唐三彩。福州脱胎漆器远销海外。

漆篮 汉族民间的一种漆器。产于福建永春。用细竹篾编成篮坯,糊上细灰土,里面裱上一层夏布,经细磨后,打上漆底,表面绘以人物风景或堆画,贴上金箔而成。具有密不见缝、坚固耐用、轻巧美观等特点。

彝族漆器 彝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流行于四川凉山地区。一般用黑色作底色,以红、黄两色描绘花纹,有鸡嘴纹、牛眼纹、油菜子纹等,多半取自动植物的形态,有的漆器上有反映天象的星纹、太阳纹等。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种。多用来制作餐具、酒器、马具、武器及家具等。

开片 古代瓷器生产中的一种装饰。流行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原指瓷器釉层中的裂纹。发生裂纹的原因,是胎、釉膨胀系数不匹配所造成之缺陷。聪明的制瓷工匠,对这种缺陷巧加利用,作为装饰,并成为某些瓷窑产品主要纹饰和特征。宋代时,汝窑、官窑、哥窑的产品,均以此作装饰。按裂纹的稀密和形状,分别称之“冰裂纹”、“鱼子纹”、“蟹爪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