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和逃生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和逃生

时间:2022-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众聚集场所的大火,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的沉痛教训提示我们,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时的自我逃生与安全疏散做的如何与火灾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思维指导下的行为,自我逃生和安全疏散的意识、方法掌握的程度,运用得当与否关系极大。人们由于对公众聚集场所生疏,也包括本单位的员工在内,当火灾降临时,由于发生一些突发性的景象而产生一些异常心理状态,必然要影响逃生和疏散。

第五节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和逃生

公众聚集场所的大火,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的沉痛教训提示我们,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时的自我逃生与安全疏散做的如何与火灾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思维指导下的行为,自我逃生和安全疏散的意识、方法掌握的程度,运用得当与否关系极大。为避免火灾伤害,要求领导和员工必须了解有关逃生、疏散知识,做好火灾的安全疏散工作。

一、火灾时人的心理特性

火灾即是一种突发性事故,又是一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灾难性事故。人们由于对公众聚集场所生疏,也包括本单位的员工在内,当火灾降临时,由于发生一些突发性的景象而产生一些异常心理状态,必然要影响逃生和疏散。

(一)惊慌失措

当人们处于安静的环境中而又毫无任何思想准备时,突然听到“着火啦”的喊声,人们在走道乱窜的跑步声或看到火光、烟雾时,立即就会产生高度的精神紧张,同时联想到火灾危害,便会产生深度不安的惊慌失措心态。想逃,怕选不准安全通道;想避,又不知道哪里是安全之地。

这种精神过度紧张、惊慌不安和莫明其妙的心理状态比火势威胁更可怕,它可使人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因此,火灾情况下调整好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二)惊恐惧怕

面对火灾的不安与惊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态又会由惊慌不安转为惊恐惧怕。面对浓烟烈火,面对人群的纷乱骚动,深切感到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因而产生不能面对伤亡的强烈惧怕感。强烈的惊恐惧怕心态会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减弱理性判断能力,失去与烟火拼搏的精神和勇气,束手无策或丧失抗争能力。

(三)判断失误

惊慌惧怕的心态不但可以降低人的理性判断能力,还必然会导致人的非理智思维。非理智的思维能加深判断的失误,出现非理智的错误行动。如跳楼、乱跑乱窜、大喊大叫、丧失信心、不听劝阻等。另外,人处于高热环境中,先是口干舌燥,软弱无力,痛苦难熬。同时思维活动受到强烈干扰,进而眩晕心乱,直至昏迷休克猝然倒下。

一般公众聚集场所的房间火灾,从起火到蔓延的时间间隔仅为7分钟,而在6分钟时火场实际温度已达到了300℃~400℃。在火场中,人对环境温度与热辐射温度非常敏感。一般人在65℃的环境中,能忍受一个有限的时间,接着就会昏迷、休克。在120℃的环境中,人大约能忍受15分钟;在175℃时,人能忍受的时间不足1分钟。对于热辐射温度感应是:当辐射热为1200瓦特/平方米,人可忍受较长的时间;但对于4000瓦特/平方米的辐射热,人只能忍受15秒左右的时间;当辐射热达到12000瓦特/平方米时,人仅能忍受几秒钟。

另外,当人处于缺氧和CO、HCl、HCN等毒性气体大量存在的火场环境中时,因吸入毒气产生的吸入效应,可使人发生嗅觉刺激、呼吸困难、视线模糊,损伤内脏和脑神经系统等生理障碍,进而导致思维不清、行为错乱和心乱目眩,直至昏厥或中毒、窒息而亡。其中,尤其是初期吸人CO可使人出现欣快效应,缺氧可致人出现非理智性行动,进而造成判断失误。

(四)茫然失措

茫然失措是火场中大多数受害人员存在的一种心态。茫然是麻木不仁、无所适从的表现,是造成错误行为的先导。处于火场中理性判断能力极为缺乏的人们,加之人、地环境生疏,想跑路不熟,想商量无熟悉面孔,找不到可信赖的依靠,又深怕大祸临头,于是就会立即产生空虚茫然感。茫然的结果必然难于听从别人的指导和规劝,陷于麻木状态。茫然的结果容易出现错误的行动。

(五)冲动

火灾时,人们的惊慌,火、烟、热、毒等因素的作用所产生的惧怕与茫然,最容易使人做出不理智的或盲目的冲动行为。如跳楼、傻呆、乱钻乱撞或大喊大叫。火场心理研究证明,乱跑乱窜、大喊大叫不但会使自己陷人危险境地,还会扰乱他人的平静思维,加剧其他人员的茫然心理,导致更多人的效仿,从而使火场中的人们更加混乱而难于疏导和控制。

(六)侥幸

侥幸心理是人们经常出现的一种心态。面临灾祸之际,还漫不经心,轻信事情不会那么严重或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不是冷静沉着地采取措施。侥幸心理是妨碍正确判断的大敌。火场中人们必须首先排除这种心态,勿让其干扰理智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中,人们容易形成的上述特殊心态,都会成为严重干扰自我逃生和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必须知其然而先于预防,做到临危不惧,临难不乱,增强自制能力。

二、火灾时人的行为特性

行为是由思维支配的,理性的思维会产生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理智的行为。许多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案例表明,火灾造成的突发性环境变化,使人们必然会迅速产生逃离危险现场的举动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正确与否,又取决于人的智能和体能。

(一)回返性

公众聚集场所的旅客、顾客、游客对地理环境不熟,对避难路线不了解,当发生火灾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奔向来时的路线,作逆向返回的逃生。这叫做“野猪回巢”现象。回返性是人们在地理环境生疏的状况下,自然利用回路的一种特性,这带有普遍性。如果该通道畅通,是逃生的较好路线;倘若该通道被烟火封锁,立即就感到无路可逃,从而丧失信心,严重影响顺利逃生的进行。此种情况的表现是多数人随大流窜动,少数人重返自己的房间,部分人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要求在每个客房内或通道等处张贴《紧急情况安全疏散路线示意图》,让客人一进入房间就能了解自我逃生的主要通道。例如:哈尔滨市“天鹅饭店”火灾中丧生的10个人中,中国人和朝鲜人就占了9人,另外一名是美籍华人。但火灾时该层住有7名日本人,却没有一个伤亡。原因是日本在小学时就设有消防常识课程,从小就了解消防知识和逃生的基本方法。即每到一生疏的场所,先是询问消防设施是否可靠,了解清楚安全疏散路线后才做其他事情,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避免单纯的回返性所导致的火灾伤亡危险。

(二)从众性

从众性也可称为聚集性或随流性。人们普遍具有人多壮胆、人多有依靠、有安全感的心理,因而随大流的从众性是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最容易发生的习惯性倾向。公众聚集场所的人群本来就是互无联系、无组织之众,在混乱之时,虽不相互认识,却都认为是可以相互依赖的人。这种在无任何指令或暗示的举动下形成的自然集结气氛,往往越变越强。但由于这样形成的群体,每个人都存在着惶惶不安和盲目性,所以,一般情况下极容易盲目地按着错误信息或指令导向,走向更危险的境地。

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无任何的任务分担和责任压力。因而,基于上述特性的群体是既无战斗力的而又易被某个人的动因所左右,相互间影响强烈,会严重干扰逃生和安全疏散的顺利进行。

(三)向光性

在火灾情况下,浓烟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或突然停电,照明灯熄灭,将人一下抛到了昏暗环境中,每个人都立即感觉不适应和惧怕。此时,人人都具有习惯上的奔向能见度好、明亮之处躲避的趋向。通常,烟雾少、能见度高的一方是距火点远的一方,如有安全疏散通道,奔向明亮方向逃生无疑是正确的。但若此方向无安全疏散通道或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则虽能暂时减轻烟或者热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火势的发展,此光明处却可能成为最危险之地。实际火场中,有时走廊或楼梯的一段被烟火封住,对此种情况,若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冲过这段光线昏暗处,逃生是大有希望的。

因此,火灾情况下仅具有单纯的向光性是不可取的,应在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慎重决定躲避的地点和方向。

(四)意向性

意向性是凭自己的主观臆念支配自己行为的一种倾向。意向性容易发生于性格内向的人身上。当发生火灾时,自己虽然对逃生方法和路线不熟,对火势实际情况了解很少,但靠主观臆断或不切实际的幻想,盲目地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人在火场上最不愿意听从别人的规劝和指挥,因而往往陷入最危险的境地。因此,发生火灾时,听从在场员工的指挥,冷静地判断火灾实际情况才是可取的。

(五)暂避性

火灾中,在火、烟、热、毒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具有习惯于向着不见烟和火焰的方向进行逃避的倾向,因而将逃生仅着眼于脱离暂时的危险处境上,变成只解决临时燃眉之急的单纯行动。在意向性支配下,表现出急于逃出火区导致无目的乱跑乱窜或就地隐藏,钻入暂时烟火未延及的床下、桌下、厕所、卫生间等处,甚至从楼上跳下等。这样做往往会贻误自我逃生时机,将自己送到更加危险的境地。实际上,火灾时的床、桌椅等都是首先殃及的可燃物,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洗手间的门也是可燃的,烟、热、毒也足以使人达到无法忍受或致死的地步。火灾时暂避的处所和方法必须在有效措施的保护下才能实施,否则会获得相反的结果。

(六)混乱性

混乱是大多数公众聚集场所火灾中都会产生的一种可怕局面。混乱常起因于一二个或几个人的乱跑乱叫,进而给周围的人以强烈的影响,诱发成更加混乱的状态。一个群体的情感状态会随着其中某个人的乐观或悲观、恐惧等因素而不断变化的,众多人存在的场所更具有一种增强效应和链式的相互感应。从非理性可以相互感染的观点看,聚集的人群更易感染悲观的情绪,悲观情绪占上风的群体最容易作出反常的事情来。

实践证明,逃生试图失败后,人们极易产生绝望心理,继而出现坐以待毙、跳楼等悲惨举动。以上几种行为特性,都具有不利方面,应尽量加以避免。火灾时的混乱状态危害极大,它会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出现行为错乱,干扰正确引导疏散和消防救护。因此,给予适当的火场信息报导,保持逃生路线畅通,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影响和严防逃生动机错乱,对于预防火场逃生的混乱局面是十分重要的。火灾中人的行为特性是与心理特性密切相关的,心理特性起决定作用。如果火灾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一些逃生基本知识,一般能做到顺利逃生和安全疏散。

三、掌握烟气的流动方向和特点,做好个人防烟保护

烟气是致人死亡的要素,烟气的流动是火势蔓延方向的先导。要想顺利逃生,就必须了解火灾烟气在建筑中的流动规律,避开烟雾区,选择最佳疏散路线。

(一)烟气在室内起火的流动方向和特点

烟气在室内起火会出现一股热的烟气流。这股气流在周围冷空气的阻挡下,可能形成一个热烟气包,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飘升,在密闭型的房间内,该气包与房间顶棚相碰,形成一个超压区,与相随的烟雾弥漫整个着火房间。反之,如果该房间顶部有排气洞口或者有门窗,热气包和相随的烟雾便会由洞口排出着火房间,火势会进一步蔓延。

(二)烟气水平方向的流动特点

起火房间的烟气,如遇有打开的门、窗,则会由门窗的上部排向室外或者由门洞及其他洞口流向走道,又经过走道向其他房间、楼梯间、电梯间等处扩散。从起火房间流向走道的烟气,在顶棚下呈层流状态流动。在其流动过程中,如遇室外冷空气流入或室内进行排烟时,烟层下面的新鲜空气则流向起火房间,它与烟的流动方向正好相反。烟层的厚度大约在走道高度的一半以上。可是在发生轰燃现象时,由于猛烈喷出大量的烟,故也会出现烟层瞬时下降的现象,有时几乎会降到地面。其后待火势进入发展时期后,烟层的厚度又基本恢复到原来状况。因此,逃生和疏散时,以采用低姿方式行进可少受烟气的危害。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在火灾初期,因空气热对流形成的烟气的影响,其扩散速度为0.1米/秒。到了火灾发展阶段,特别是猛烈阶段时,由于高温下的热对流的作用,烟气扩散速度可达到0.3米/秒~0.8米/秒。在发生轰燃的瞬间,烟向上的运动速度可达10米/秒,烟气很快就会扩散到楼梯间等部位。此时可不要被楼梯间内少量烟雾封锁所迷惑,应在自我保护下勇敢地冲出烟雾区,继续向下层撤离。

(三)烟气垂直方向的流动特点

在走道中的烟气除向其他房间蔓延外,还要向楼梯间、电梯间、竖井等部位扩散并通过楼梯间、电梯间及其他竖向井道、通风管道迅速向上层流动。日本曾在东京海上大厦中进行火灾实验,起火房间设在大楼的第四层,点火2分钟后由室内开始喷出烟气,随即很快流人相距30米的楼梯间,3分钟后烟即充满整个楼梯间,进入各层走道中。5分钟~7分钟时上面3层(共7层)走道均形成对疏散有危险的烟气浓度。烟气的垂直上升速度达到3米/秒~5米/秒。最上面的第七层走道要比下面几层先充满烟气。这是由于烟气轻,进入楼梯间后首先大量聚集于其顶部天棚之下的缘故。由此可以看出,烟气不但垂直蔓延的速度快并且很快就会对最上几层构成威胁。如果逃生人员认为上层离火层远而存在侥幸心理,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就遭到危害。还须注意,烟的扩散并非仅限于沿着天花板运动,当其温度逐渐降低后,比重增大,就有可能下降沿楼板向低处流动。在实际火场中,也有烟气进人楼梯间后向下层或地下室扩散的情况。

对于天井式旅馆、饭店、商场,天井和其他竖向井道一样,相当于一个烟囱。在平常状态下,天井因风力或温度差形成负压而产生抽力。当天井侧的某一房间着火后,因抽力的增大,大量热烟将进入天井并向上扩散。天井内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冷空气则由其他开启的窗洞口流入天井,形成循环气流。天井的高度越高,抽力也越大。在实验中测得:火灾初期,烟气在天井中的上升速度为1米/秒~2米/秒;火灾发展期,热烟的上升速度增至3米/秒~4米/秒;当出现轰燃进入最猛烈期时,此速度可高达9米/秒左右,但持续时间相当短。由此可知,烟气总是由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流动。当未起火部位处于负压时,烟气就可能侵入其中;处于正压的房间由于冷空气向外流动,则可有效地阻挡烟气侵袭。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空调通风管道四通八达,密布于旅馆、饭店、大厅各处,烟气一旦窜人便会迅速扩散到各房间。在国外旅馆火灾中,常有人员在远离火点的房间内因吸入有毒烟气致死的实例。

在自我逃生和安全疏散中,必须作好个人防烟保护,尽量避开烟雾弥漫区域,充分利用各种防烟、排烟设施,防止出现熏倒、烟气中毒等事故。

四、组织疏散的方法

影剧院、体育馆、礼堂、歌舞厅、商场、集贸市场以及经常聚集有众多人员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电视台的演播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数量、走道、楼梯和门的宽度以及到达疏散出口的距离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设计要求。同时,还应做好各种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准备工作,以适应火灾时安全疏散的需要。

(一)有组织的疏散方法,是值班人员或值班经理确认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消防队报警,同时通报总经理和各处服务人员

组织者和服务人员听到警报后,应按计划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疏散。在消防队未到达火场之前,着火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就是疏散人员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火场上受火势威胁的人员,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使火场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当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后,由公安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着火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应主动向公安消防队汇报火场情况,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队,做好疏散抢救工作。在经营时间里,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并保证安全通道、楼梯和出口畅通无阻。安全出口不得锁闭,通道不得堆放物资。

1.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当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火灾时,而且人员多,疏散条件差,火势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失火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应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将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人员疏散。防止不分先后、一拥而上,挤在一块影响顺利疏散。在火势猛烈,并且疏散条件较好时,可同时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散。在火场上具体怎样通报,可根据火场具体情况确定,但必须保证迅速简便,使各种疏散通道得到及时充分利用,防止发生混乱。口头疏散引导,火灾中由于人们急于逃生的心理作用,可能会一起拥向有明显标志的出口,造成拥挤混乱。此时,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同时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临险产生的恐慌心理,稳定情绪,坚定信心,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有条不紊地安全疏散。通过广播引导人员疏散在疏散行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事故广播小组在接到发生火灾的信号后,要立即开启事故广播系统,将指挥员的命令、火灾情况、疏散情况等由控制中心发出,以引导人们疏散。其使用语言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发生火灾的部位、目前蔓延的范围、燃烧程度等;第二,需疏散人员的区域,指明比较安全区域的方位和标志,以便使被困者确认自己是否到达安全区域;第三,指示疏散的路线和方向,说明利用哪条疏散通道和出口、安全指示标志的高低位置及颜色;第四,对已被烟火围困的人员,要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使其树立起自救逃生的信心。强行疏导疏散,如果火势较大,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影响疏散时,工作人员及到达火场的消防队员,可利用各种灭火器材及水枪全力堵截火势,掩护被困人员疏散。由于惊慌混乱而造成疏散通路和出入口堵塞时,要组织疏导,向外拖拉。有人跌倒时,还要设法阻止人流,迅速扶起摔倒的人员,以及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安全疏散时一定要维持好秩序,注意防止互相拥挤,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一道撤离火场。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应设立“哨位”指示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2.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对疏散出来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由于受灾的人员脱离危险后,随着对自己生命威胁程度的减少,转而对财产和未逃离危险区域的亲人生命担心程度增加了。此时,他们有可能重新返回火场内,去抢救财物和亲人。因此,对已疏散到安全区域的人员,要加强管理,制止他们的危险行动,必要时应在建筑物内外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消防队到场后,若知晓内部还有少数人员未疏散出来,内部疏散小组的知情者,要迅速向消防队指挥员报告情况,将被困人员的方位、数量,以及救人的路线介绍清楚,给消防队救人提供信息。

另外,外部疏散的组织者还应发动群众,协助将疏散出来的危重伤员迅速交给救护小组。救护小组将疏散出来的危重伤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后,要拦截过路车辆,送往就近医院抢救。若医疗救护人员已到现场,应迅速将危重伤员交给医生救治,并搞好配合。

(二)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方法,地下建筑物包括地下旅馆、商店、游艺场。这些场所发生火灾时,烟气很快充满空间,空间温度高,能见度极差。人们在惊慌中又易迷失方向等,人员疏散只能通过出入口。安全疏散的难度要比地面建筑大得多,所以这种场所的安全疏散工作更需加强

1.应制定区间(两个出入口之间的区域)疏散计划。计划应明确指出区间人员疏散路线和每条路线上的负责人。

2.服务管理人员都必须熟悉计划,特别是要明确疏散路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沉着地引导人流撤离起火场所。

3.地下建筑内的走道两侧附设的招牌、广告、装饰物均不得突出于走道内,以免妨碍疏散。

4.如果发生断电事故,营业单位应立即启用平时备好的事故照明设施或使用手电筒、应急灯、电池灯等照明器具,以引导疏散。

5.单位负责安全的管理人员和人员撤离后应清理现场,防止有人在慌乱中采取躲藏而发生中毒或被烧死的事故。

(三)安全疏散注意事项

1.保持安全疏散秩序。在引导人员疏散过程中,始终应把疏散秩序和安全作为重点,尤其要防止出现拥挤、践踏、摔伤等事故。遇到只顾自己逃生,不顾别人死活的不道德行为和相互践踏,前拥后挤的现象,要想方设法坚决扼制。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去,应立即扶起;发现拥挤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的辅助疏散方法给予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实在无法分流时,应采取强硬手段坚决制止。同时要告诫和阻止逆向人流的出现,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制止逃生中乱跑乱窜、大喊大叫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但会消耗大量体力,吸入更多的烟气,还会妨碍别人的正常疏散和诱导混乱。尤其是前呼后拥的混乱状态出现时,决不能贸然加入,这是逃生过程中的大忌,也易扩大伤亡。

2.应遵循的疏散顺序。疏散应以先着火层,后以上各层、再下层的顺序进行,以安全疏散到地面为主要目标。优先安排受火势威胁最重要及最危险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此时若贻误时机,则极易产生惨重的伤亡后果。建筑物火灾中,一般是着火楼层内的人员遭受烟火危害的程度最重,会遭受高温和浓烟的伤害,如疏散不及时,极易发生跳楼、中毒、昏迷、窒息等现象。因此当疏散通道狭窄或单一时,应首先救助和疏散着火层的人员。着火层以上各层是烟火蔓延将很快波及的区域,也应作为疏散重点尽快疏散。相对来说,下面各层较为安全,不仅疏散路径短,火势殃及的速度也慢,能够容许留有一段安全疏散时间。分轻重缓急按楼层疏散,可大大减轻安全疏散通道压力,避免人流密度过大、路线交叉等原因所致的堵塞、践踏等恶果,保持通道畅通。疏散中先老、弱、病、残、妇女及旅客、顾客、观众,后员工,最后为救助人员疏散的顺序,这是单位负责人和消防队领导必须遵循的疏散原则。对于行动有困难的特殊人员,还应指派专人或青壮年人员协助撤离。负责疏导安全撤离的员工和消防队员,绝不可只顾自己逃生而抛下旅客、顾客、观众不管,这是不道德的渎职行为。

3.发扬团结友爱、舍己救人的精神。火灾中善于保护自己顺利逃生是重要的,但也要发扬团结友爱、舍己救人的精神,尽力救助更多的人撤离火灾危险境地。火灾疏散统计资料表明,孩子、老人、病人、残疾人和孕妇,在火灾伤亡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体质和智能不足,思维出现差错和行动迟缓而造成的。如能及时给予协助,就能使他们得以逃生。损人利己,妨碍他人疏散的行为是极不道德的。逃生中要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勿大喊大叫,乱窜乱撞,以免引起疏散人员的拥挤和混乱,应尽力起到帮助疏导和稳定人们情绪的作用。

4.疏散、控制火势和火场排烟,原则上应同时进行。组织力量利用楼内消火栓、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施控制火势,启用通风和排烟系统降低烟雾浓度,阻止烟火侵入疏散通道,及时关闭各种防火分隔设施等措施,都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使疏散行动进行得更为顺利、安全。

5.疏散中原则上禁止使用普通电梯运载人员。普通电梯由于缝隙多极易受到烟火的侵袭,而且电梯竖井又是烟火蔓延的主要通道,所以采用普通电梯为疏散工具是极不安全和危险的。曾有中途停电、窜人烟火和成为火势蔓延通道而引发多起悲剧的案例。因而火灾时,原则上首先关闭普通电梯。

6.不要滞留在没有消防设施的场所。逃生有困难时,可将防烟楼梯间、前室、阳台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千万不可滞留于走廊、普通楼梯间等烟火极易波及又没有消防设施的部位。

7.逃生中注意自我保护。学会逃生中的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是保证自我逃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逃生中因中毒、撞伤等原因对身体造成伤害,不但贻误逃生行动,还会遗留后患甚至危及生命。火场上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但安全通道的上方烟气浓度大于下部、贴近地面处烟浓度最低。所以疏散时穿过烟气弥漫区域时要以低姿行进为好,例如弯腰行走、蹲姿行走、爬姿等。但当你采用上述这些姿势逃离时动作速度不宜过猛过快,否则会增大烟气的吸人量,视线不清发生碰壁、跌倒等事故。

8.注意观察安全疏散标志。在烟气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环境中逃生疏散时,应低姿细心搜寻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门的闪光标志,按其指引的方向稳妥行进,切忌只顾低头乱跑或盲目随从别人。

9.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就地翻滚,将火压灭。如附近有浅水池、池塘等,可迅速跳人水中。如人身已被烧伤时,应注意不要跳人污水中,以防感染。

五、火场逃生自救方法

一场火灾降临,您能否成为幸存者,固然与火势的大小、起火时间、楼层高度和建筑物内有无报警、排烟、灭火设施等因素有关,然而主要还是与被困者的自救能力以及是否懂得逃生的步骤和方法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实施自救行动之前,一定要强制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条件,选择自救方式。例如,某市夏威夷大酒店、地下洗浴中心1999年12月26日夜的大火,造成20人死亡18人受伤的惨局,然而在这场火灾中有十几个人遇险不慌,想办法自救,终于脱险得救。事情的经过是,一鞍山客人高某在“着火了!”的喊声中被惊醒,不经意注视了一下手表,指针指向4时零4分,休息大厅内还没有烟和火,同伴们便一起冲向更衣室穿好衣服,正在穿鞋时烟和火已扑进更衣室,随即断电,一片漆黑。高先生叫同伴们向浴室跑,浴室虽没有火,但已有不少烟,一女服务员点着蜡烛也进了浴室,共跑进15人。他们关好门,先将浴巾用水浸湿,并塞紧门缝,其余人开始找出口,发现一个排烟通风口,但未能撬开。高先生此时也已大汗淋漓,但他仍不停地提醒大家:“少说话,慢呼吸”。这时浴室渗进的烟已很多了,呛人,高先生忙用手机拨打119、120、110和市长办公电话求救。由于蒸气浴间门封闭较严,大家又躲进蒸气浴间,坚持着,等待着。到6时10分,消防队员冲进去将他们背出火场时,他们大都精神恍惚。

(一)熟悉所处环境

对于我们经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必要时可把确定的逃生出口(如门窗、阳台、室外楼梯、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和路线绘制在图上,并贴在明显的位置上,以便平时大家熟悉和在发生火灾时按图上的逃生方法、路线和出口,顺利逃出危险地区。

当人们走进商场或到影剧院、歌舞厅、娱乐厅等不熟悉的环境时,应留心看一看太平门、楼梯、安全出口的位置,以及灭火器、消火栓、报警器的位置,以便临警时能及时逃出险区或将初期火灾及时扑灭,并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及时向外面报警求救。

(二)选择逃生方法

逃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由于火场上的火势大小,被围困的人员所处位置和使用的救生器材不同,所采取的逃生方法也不一样。一旦在火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时,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以便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和方法,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1.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择最简便,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楼房着火时,首先选择安全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普通楼梯间等。尤其是防烟楼梯间、室外疏散楼梯更安全可靠,在火灾逃生时,应充分利用。但火场上不得乘坐普通电梯。当您身处房间,打开门、窗时,必须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应选择其他出口;如果不热,也只能小心慢慢打开,并迅速撤出,然后将门立即关好。

2.当经常使用的通道被烟火封锁后,应该先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然后再向靠近出口和地面的方向疏散。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时,应以水平疏散为主,尽量避免向楼上疏散。同时,一旦到达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决不要停留在原地,应迅速采取措施,利用一切逃生手段,向靠近地面的方向逃生。当一时想不出更好的疏散路线时,而他人的疏散路线又比较安全可靠,则可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疏散。但千万不要盲目地、消极地效仿他人的行为。如果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盲目地跟着别人跳楼,这样做会导致更加惨痛的悲剧。

例如,宣城明珠大酒店2001年5月17日晚发生火灾,起火时,酒店4楼歌舞厅有34人,慌乱之中,有16人跳楼,3人摔死,13人严重摔伤。但有两人用窗帘结成绳索从3楼客房窗户滑下,安全逃生。如果门窗、通道、楼梯等已被烟火封锁但未倒塌,还有可能冲得出去时,则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冷水或用湿毛巾等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毯子将身体裹好冲出危险区。

3.当各通道全部被烟火封死时,应保持镇静,寻找可利用的逃生器材和办法进行自救。

如果被烟火困在2层楼内,在没有逃生器材或得不到救助的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采取跳楼逃生办法。但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床垫等柔软物体,然后用手扒住窗台或阳台,身体下垂,自然落下,同时注意屈膝双脚着地,这样可缩短距离,保护身体免得受伤。如果被困在3楼以上的楼层内,可千万不要急于往下跳,可转移到其他较安全的地点,耐心等待救援。

(三)利用避难层逃生

在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物内,在经常使用的电梯、楼梯、公共厕所附近,以及袋形走廊末端都设有避难层和避难间。火灾时,可将短时间内无法疏散到地面的人员、行动不便利的人员,以及在灭火期间不能中断工作的人员,如医护人员和广播、通讯工作人员等,暂时疏散到避难间。其他被困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疏散到地面时,也可先疏散到避难层逃生。

(四)充分利用各种逃生器材和设施

利用缓降器逃生,缓降器由挂钩(或吊环)、吊带、绳索及速度控制器组成,是一种靠人的自身重量缓慢沉降的安全救生装置,可以用安装器具固定在建筑物的窗口、阳台、屋顶外沿等处。用救生袋逃生,救生袋是两端开口,供逃生者从高处进入其内部缓慢滑降的长条袋状物。被困人员进入袋内,可依靠自重和不同姿势来控制降落速度,缓慢降落至地面脱险。一般救生袋的长度不小于20米。利用自救绳逃生,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床单、窗帘、衣服等系在一起作为自救绳,将绳的一端固定好,另一端投到室外,而后沿自救绳滑到安全地带或地面。利用自然条件逃生,被困人员在疏散时,在疏散设施无法使用,又无其他应急材料可作救生器材的情况下,则可充分利用建筑物本身及附近的自然条件,进行自救。如阳台、窗台、屋顶、落水管、避雷线,以及靠近建筑物的物体等。但要注意查看落水管、避雷线是否牢固,否则不能利用。

(五)暂时避难方法

在各种通道被切断,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对于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应开辟临时避难场所与浓烟烈火搏斗。当被困在房间里时,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但不能打碎玻璃,要是窗外有烟进来时,还要关上窗子。如门窗缝隙或其他孔洞有烟进来时,应该用湿毛巾、湿床单等物品堵住或挂上湿棉被等物品,并不断向物品上和门窗上洒水,最后向地面洒水,并淋湿房间的一切可燃物,延缓火势蔓延,运用一切手段和措施与火搏斗,直到消防队到来,救助脱险。例如,在哈尔滨市一居民区特大火灾中,有一户3口之家,在火灾延及大楼之际,想从楼梯跑出去已不可能,于是全家人首先将门窗紧闭,将棉被、毛毯等用于封堵的物品悬挂于门和窗户上,还利用湿毛巾和湿破布等物品将可能渗人烟气的所有缝隙塞严堵实,防止烟雾袭人。然后将浴盆、脸盆等用具均放满水,用水淋湿悬挂于门、窗之上的遮挡物。然后躲到卫生间,把窗户开个小缝,即控制烟气,又能呼吸新鲜空气。再在屋内进行巡视检查,一旦发现遮挡物存在有被烟火烘干之处,就立即淋水,始终保持其处于湿润状态,一直坚持到大火熄灭。结果在全楼各家均被烧毁的惨状下,惟其一家完好无损。即保住了家庭财产,全家人也安然无恙。

开辟避难间时,要选择在有水源和能同外界联系的房间,目的是有水源可以降温、灭火、消烟,以利避难人员生存,同时又能与外面联系以获得救助。有电话要及时报警,无电话,可向窗外伸出彩色鲜艳的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求救信号,或其他明显标志向外报警,夜间可开灯或用手电筒向外报警。

(六)采取防烟措施

利用防毒面具防烟、防毒。大型豪华的影剧院和宾馆饭店如备有过滤式防毒面具,它能过滤烟雾中的烟粒子和CO等毒气。若确认已发生火灾,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其方法是,将面罩下方先套入下腭,然后上抬将头带拉紧,使面罩紧贴面部以防漏气。

利用干毛巾、衣服、软席垫布等织物叠成多层捂住口鼻,以防烟、防毒。利用毛巾等织物,除烟效果比较好。实践证明将干毛巾叠成16层,就能使透过毛巾的烟雾浓度减少到10%以下,即烟雾的消除率达90%以上。但考虑实用,一条毛巾以叠成8层为宜,其烟雾消除率可达60%。若利用其他织物,应视其薄厚、疏密来确定折叠的层数,一般层数越多,除烟效果越好。

使用毛巾和其他织物捂住口鼻时,一定要使滤烟的面积尽量增大,确实将口鼻捂严。在穿过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困难),也绝不能把毛巾从口鼻上移开。因为一旦移开,毒气到一定的浓度,吸上几口就会立即中毒。

在火灾的初起阶段,靠近地面的烟气和毒气比较稀薄,能见度相对比较好。受灾者在逃生时,应采取低姿行走、探步前进的方法,若烟雾太浓,判断准确方向后,应沿地面爬行,逃离现场。

六、消防队员救助疏散的办法

消防队员需要进入烟火封锁区域实施救助疏散时,必须佩戴面罩、呼吸器具、导向绳、照明和通讯器材等安全保护器具,并应在喷雾射流的掩护下,直接冲入被困人员房间、部位,采用各种可能的但必须是安全的方法,进行搜寻和营救。

救助中,如果安全疏散通道被烟火封堵,应以水枪开路,扑压明火、烟雾和防止轰燃发生。当有较多的人需穿过被烟封锁的通道时,则应在人流之前,以喷雾水流排烟、降温掩护疏散。在人流之后,以开花水流降温和阻止烟火跟进。当在走廊用喷雾水流排烟时,喷雾遮盖面应将走廊截面全面封住为宜。

处于房间窗口和阳台上的被困人员,当被烟雾笼罩,又暂时不能获得救助疏散时,救助人员应设法进入房间内,利用喷雾水流向房间门外驱烟。可使房门半掩,以防烟气倒流。待房间烟气稀少后,关闭房间门并封堵缝隙,防止烟气渗入可向房门射水降温,保护其不被烧穿。借以保护困于窗口和阳台上的人员不受烟气侵害。此时,如果房间内烟火共存,最好以喷射高倍数泡沫的方式,达到排烟、灭火和降温的目的。

救助中应以喊话、手摸、耳听、照明等方式,认真查找可能躲藏人的部位,发现一个救一个。如在着火层或以上楼层发现被困人员,安全通道无法利用时,则应利用阳台、窗口,尽可能地采用安全绳、拉梯、挂钩梯等工具向下层安全地点疏散。如无可能则应向上层安全区域或避难间、楼顶平台转移。人员少时也可利用消防电梯运送。

对于站在阳台、窗口等处呼救的被困人员,消防队要采取外部救人的方法,如利用救生袋、梯桥、外楼梯、缓降器、救生滑梯、云梯车、曲臂登高车、滑绳自救等方式,从外部展开救护,如被困人员位于楼顶平台,则可用直升飞机或临时装设的连结另一建筑物的滑绳、缆车等救助。对于楼层不高的顶层人员,还可利用软梯、墙梯、救生索、安全绳、救生气垫、救生网、缓降器等救生器材救助。

总之,消防队的救助,应根据被困人员所处的位置、环境状况、受威胁的程度,灵活地利用建筑物的特点、救生器具和各种可能的方法,积极开展施救行动。

消防队的救助疏散是救助者与被救助者的双边活动,必须紧密协作,互相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