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统一建模语言UML
既然面向对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当然就需要用一种语言来表达、来交流。UML就是表达面向对象的标准化语言。
UML是基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建模语言,支持面向对象的各种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概念元素和图形表示元素,就像英语语言中提供了丰富的单词。
任何语言都有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UML采用元—元模型、元模型、模型和用户对象四个层次来定义其体系结构。如图8.6所示。
这四个层次中,除元—元模型外,每一层都是上一层的实例。具体而言,
(1)元—元模型是定义描述元模型的语言,它是任何模型的基础。
(2)元模型是描述模型的语言。在UML语言的元模型中,定义了面向对象范畴的概念,如:对象类、关联、链接等。
图8.6 UML的层次
(3)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用来描述信息领域,如,银行系统中的储户、账户等它们都是元模型中对象类的实例。
(4)用户对象是一个特定的信息领域对象,如:张三(张三是储户对象类的一个实例)。
通过用UML元素按照规定的语法建立系统模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抽象层次,建立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在UML元模型中定义了很多模型元素,如:Use Case、对象类、接口、组件等,为了模型的可视化,UML为每个模型元素规定的特定的图形符号来表示。
(1)活动者(Actor)。
活动者是作用于系统的一个角色或者说是一个外部用户。活动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使用本系统的外部系统。
(2)用例(Use Case)。
用例就是对活动者使用系统的一项功能的交互过程的陈述。用户进行登录的用例图可以表示为:
(3)对象类(Class)。
对象类(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
①属性(Attribute)。
可视性 属性名[多重性]:类型=初始值
②操作(Operation)。
可视性 操作名(参数列表):返回列表
如用户类:
(4)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一种抽象类,它对外提供一组操作,但自己没有属性和方法(操作的实现),它是在没有给出对象实现的情况下对对象行为的描述。接口使用对象类的图形表示方法,接口名前面加构造型工(Interface)。
(5)组件(Component)。
组件体现了系统中逻辑模型元素的物理实现。
(6)包(Package)。
包也是一种模型元素,可以把语义相近的模型元素组织在一个包里,增加对模型元素的可维护性。
(7)节点(Node)。
节点是表示计算机资源运行时的物理对象,一般指有处理能力的硬件设备。节点上可以包含对象和组件的实例。
(8)关联(Association)。
关联就是类或对象之类链接的描述。
(9)组合(Composition)。
组合关系用于表示对象之间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关系很紧密。
(10)聚合(Aggregation)。
聚合关系也用于表示对象之间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关系比较松散。
(11)泛化(Generalization)。
泛化用于表示对象之间一般和特殊的结构关系。
(12)依赖(Dependency)。
依赖表示两个或多个模型元素之间语义上的关系。
(13)实现(Realization)。
实现是指一个模型元素(如,类)是另一个模型元素(如:接口)的实现。
(14)消息(Message)。
(15)状态(State)。
状态描述了对象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时间段。
(16)注释(Comment)。
注释没有特定的语义,它用于对其他模型元素的补充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