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语言和谐的几个问题

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语言和谐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谐,离不开不同语言的和谐。中国有56个民族,理顺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语言的和谐格局,对于中国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人民团结都至关重要。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国家,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语言有上百种,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多元就是不同民族存在个性,一体就是不同语言并存使用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语言体系。
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语言和谐的几个问题_语言和谐论集

蒋 颖

[摘 要]本文认为构建多民族和谐的语言关系是我国少数民族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多元与一体、互补与竞争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和谐;多元一体;互补竞争

语言既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记载、传播民族文化载体。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谐,离不开不同语言的和谐。中国有56个民族,理顺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语言的和谐格局,对于中国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人民团结都至关重要。笔者近几年有幸参加了9次民族语言国情及跨境语言的个案调查,实地看到了全国各地不同语言和谐并用的生动局面,对如何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语言的和谐作了一些思考。

一、构建多民族和谐语言关系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国家,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语言有上百种,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多语言、多文字是我国语言文字国情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时刻制约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演变和发展。不同民族语言关系处理得好,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发展;反之则有害于民族团结、国家发展。构建多民族和谐的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构建多民族和谐语言关系是我国少数民族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各民族群众实现自我价值,发展本民族的经济文化,都离不开语言。其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工作的基础语言,在民族内部交际中必不可少;而国家通用语——汉语,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交际工具,不但在跨族交际中必不可少,而且还是少数民族发展自己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母语和通用语在民族发展中各有其用,构成互补互利的一个有机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民族乃至各个国家都需要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语言上也是如此。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少数民族应该学会国家通用语。所以说,构建和谐、互补的多民族语言关系,是我国少数民族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构建多民族和谐语言关系是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民族语言关系的和谐。不同民族的语言和谐共处,会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反之,语言不和谐,就会带来民族之间的误会和冲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在现今的社会里,虽然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条规来保障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但在实际的语言生活中只靠法律或行政条文的制约是不够的,还需要公众共同营造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各族群众在友好和睦的环境中切身体会到民族团结、语言和谐的好处。

国家的长治久安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新疆分布着47个民族,长期以来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相互学习、兼用对方的语言,双语水平不断提高。新疆“是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语言异声、文字异形,民族文化荟萃交融,异彩纷呈”(谢远义2009)。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语言各异的地区,构建语言的和谐关系,少数民族在学好自己母语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汉语,对少数民族自身发展有利,也是民族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

二、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民族关系上看,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我国各民族历史的发展,始终沿着多元一体这条主线在前进。不管曾经遇到什么风浪挫折,这条主线都不曾变更过。语言关系也是如此。

由于我国民族多,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反映在语言上,就表现为语言的多元化。语言多元化是国家文化多元化的一个体现,也是国家文化丰富多彩的表现,还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财富。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多元化的语言文字,都是各族群众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它,就不能交际,就会失去或削弱它所承载的文化。这是长期历史形成的一条客观规律。语言的多元化还意味着存在复杂多元的语言关系。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上百种语言,各个民族的语言在历史变迁、使用人口、使用范围、语言功能、语言活力等方面各有特点,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在语言多元化客观存在的国情中,怎样处理好语言关系,使强势、亚强势语言能更好地发挥其承载文化、传播知识的语言功能,使弱势语言能够获得更多的使用机会,不至于走向衰退甚至濒危,这些都是构建语言和谐社会所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不同语言又构成一个一体化的格局。就是说,不同语言构成一个大系统,系统内部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一体化的格局,同样是历史上形成的,是由民族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各民族共同利益的需求决定的。

各种民族语言都是我国文明文化的一部分。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不同的语言在使用中互相补充,互相辅助,能够构成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的语言使用体系。构建语言和谐社会是我国语言使用体系一体化的要求。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多元,又要看到一体。多元就是不同民族存在个性,一体就是不同语言并存使用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语言体系。语言可以有多种,但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同语言的存在和使用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内不同语言的关系处理得好,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言使用系统一体化的格局在我国由来已久。56个民族构成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多元化的民族语言长期共存并用,彼此接触,相互影响,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的局面。全国各地存在的双语、多语现象,就是一体化格局的体现。例如,在我国的一些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居民许多都会讲两种或三种语言,其中大部分人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汉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西藏等地,虽然兼语现象不及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发达,但也有不少人能兼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预计今后兼语现象还会进一步发展。

2000年10月31日,“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一法令反映了我国多元一体的国情,是构建语言和谐的重要法律保障,也有利于处理好我国的语言关系。这一法令受到全国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它将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是进行双语教育的法律依据,也是多元一体语言国情的现实需求。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国乃至全世界互联互通的今天,掌握好国家通用语对每个人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中注意到,由于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汉语有利于个人在教育、就业、交际、经商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父母意识到学习汉语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对我们说,他们不担心孩子将来不会说民族语,因为孩子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就自然会民族语了;他们担心的是孩子学不好汉语,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总之,我们既要重视民族语言的情感价值、文化价值,也要重视通用语汉语的工具作用、应用价值,必须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契机,大力开展双语教育,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语言关系,构建语言和谐。

三、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互补与竞争的关系

不同语言由于功能大小的不同、内部特点的不同,相互关系必然存在互补和竞争。这也是多民族国家语言关系中存在的一个客观现象。

所谓互补,就是使用别的语言来弥补自己功能的不足,以及从别的语言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成分。从历史上看,我国的语言关系长期以来是以互补为主的。互补包括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上的互补。功能互补指不同语言各自在不同场合下分别使用,以满足交际的需要。结构互补指不同语言互相吸收借词、语法现象等。不仅是少数民族语言吸收汉语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汉语(包括汉语方言)也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不同民族语言的互补关系还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

所谓竞争,就是不同语言都倾向于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功能,都希望自己的语言地位更高,使用范围更广。语言为什么会有竞争,是因为特点有差别,功能有大小,就如同生物界的物种竞争一般。竞争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在我国,一般是非对抗性的。但处理不好的话,也有可能变成对抗性的。竞争也有两面性,它能够使得语言通过竞争得到发展,但也会使一些弱势语言在竞争中丧失活力,甚至走向濒危。互补和竞争,是语言关系的两个方面。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语言互补和语言竞争的关系,使其得以良性发展。社会和谐、语言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矛盾是客观存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处理好矛盾,解决好社会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使事物向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互补和竞争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我国许多地区都能见到。云南省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喀卓人的语言关系就是一个例证。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兴蒙乡喀卓人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自己的母语喀卓语,同时全民兼用汉语。喀卓语与汉语在兴蒙乡的互补与竞争,体现在语言结构本体与语言使用两个方面。在语言结构本体方面,喀卓语在词汇、语音、语法上都受到了汉语的影响,这个影响对喀卓语的稳定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喀卓语正是通过不断吸收汉语的成分而与时俱进地增强了表达功能。语言的互补,不仅有利于喀卓人学习汉语,而且有利于喀卓语保持自身的语言活力。在语言使用方面,喀卓人既使用母语又使用汉语,两种语言使用的范围、功能明显互补。母语喀卓语主要用于家庭、村寨内,以及同族人之间;而兼用语汉语主要使用于学校、政府机关、医院等场合,以及与外族人的交际中。母语是族内的交际语,汉语是族外的共通语,喀卓人根据实际交际的需要,迅速而不费力地转换使用语言。但两种语言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戴庆厦2008)。总的来看,喀卓人母语感情深厚,喀卓语也很有活力;兼用语汉语在喀卓人的生活交际中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达斡尔人的语言使用情况也是如此。据《莫旗达斡尔族语言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成果可知,“莫旗达斡尔族基本上以使用达斡尔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主”,他们的“语言观和文化观念较为开放”,“由此也获得了许多母语型和转用型人群所不具备的多种优势”。莫旗的大多数社区“是达斡尔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相互竞争的平台。在这个范围内,达汉两种语言经过激烈斗争,彼此取得了各自存在的地位和分布范围。另外,达汉两种语言也在相互博弈的进程中达到了功能上的相互补充,使达斡尔族的现代语言生活更具活力,也使莫旗达斡尔族社会功能语言分布格局更趋合理”。(丁石庆2009)

无数事实证明,母语和通用语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是互补的,而不是排他的。母语有助于通用语的习得,通用语有助于母语的保留使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总之,在我国的民族语文工作中,应当理智地对待不同语言的互补和竞争关系。

四、结 语

构建我国和谐的语言生活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它对各民族的繁荣富强、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必须认识到语言和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辩证地看待、处理母语和通用语的关系,科学地引导不同语言的关系朝着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发展。

我国是语言资源丰富的国家,解决好语言关系问题,构建语言和谐,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我国的经验对于国际上多民族国家解决同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庆厦.云南蒙古族喀卓人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丁石庆.莫旗达斡尔族语言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谢远义.多彩和谐的新疆语言生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原载《语言与翻译》(汉文)2010年第3期

【注释】

[1]作者简介:蒋颖,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研究、双语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