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气节能设计要点

电气节能设计要点

时间:2022-10-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规定,其各类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3.25—表3.30的规定。①照明设计中不应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所规定的LPD限值作为计算照度的指标和确定光源数的依据。功能复杂、照明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宜采用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宜作为BA系统的子系统,应与BA系统有接口。

3.4 电气节能设计要点

3.4.1 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要点

(1)供配电电压等级确定应符合下列原则:

①尽量选用较高的配电电压深入负荷中心。

②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在100kW及以下或变压器容量在50kV·A及以下者,可采用380/220V供电,特殊情况也可采用10kV供电。

③大容量用电设备(如空调系统制冷机组)宜采用10kV供电。

(2)合理选定供电中心:将变压器(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可以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①380/220V供电半径不宜大于200m。

②当受条件限制,且安装容量小于150kW时,380/220V供电半径不应大于250m。

(3)变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应选用D,yn11接线的高效低耗变压器;

②季节性负荷(如空调机组)或专用负荷(如体育建筑的场地照明负荷)宜设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③合理分配负荷,宜使变压器负荷率为70%~80%,特殊情况下可为65%~85%。

(4)三相照明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其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5)功率因数补偿

①供配电设计应通过正确选择电动机,变压器的容量以及照明灯具启动器,降低线路感抗等措施,提高用电单位的自然功率因数。

②当采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措施后,仍达不到电网合理运行要求时,应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作无功补偿,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功率因数补偿应符合下列原则:

a.功率因数补偿宜采用就地补偿和变电所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b.设在配(变)电所内的集中补偿宜采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c.除消防设备、电梯、自动扶梯、自动步行道以外,45kW及以上,其供电距离30m以上负荷平稳的电动机设备宜采用就地补偿。

d.当变电所母线电流最大相超过三相负荷电流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电流小于三相电流负荷平均值的85%时,宜采用分相电容器补偿。

e.当补偿电容器所在线路谐波较严重时,低压电容器宜串联适当参数的电抗器。

(6)合理选择导体截面,负荷线路尽量短,以降低线路损耗,当供给连续运行用电设备的低压配电干线容量较大、线路较长时,可适当增加导体截面,也可用经济电流密度的方法选择导体截面。

(7)计量

电能量计量:

①应选用计量检定机构认可的用电计量装置。

②由计算机监测管理的电能计量装置的检测参数,应包括电压、电流、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

③执行分时电价的用户,应选用具有分时计量功能的复费率电能计量或多功能电能计量装置。

④选择电流互感器时,应根据额定电压、准确度等级、额定变比和二次容量等参数确定,对负荷随季节变化较大的用户,建议采用负荷较宽的S级电流互感器。

⑤现场检验用标准器准确度等级。其准确度至少应比被检品高两个准确度等级,其他指示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5级,量限应配置合理。

冷热量计量装置:

①冷热量计量装置产品的选用,须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及产品准予生产、销售的核准文件,以保证产品使用的合法性。

②中央空调冷热量计量可选用“热量表”模式和“计时计费”模式,以实现中央空调的分户计量、按量收费。

③冷热量计量装置为复合型计量器具,热量表一般由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和能量计算器3部分组成,“计时计费”模式一般由计费器和抄表系统(包括中继器、主机和计费软件)两部分组成。

④用于供、回水温度测量的铂热电阻敏感元件应优先选用A级精度,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应配对,两者误差应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⑤冷热量表的精度要求:常用流量≥100m3/h的冷热量表应选用1级表,其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2、3级表。

3.4.2 电气照明节能设计要点

1)照明节能要求

照明节能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规定,其各类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不应大于表3.25—表3.30的规定。

表3.25 居住建筑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

img50

表3.26 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img51

表3.27 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img52

表3.28 宾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img53

表3.29 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img54

表3.30 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

img55

2)功率密度值(LPD)的计算要求

①照明设计中不应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所规定的LPD限值作为计算照度的指标和确定光源数的依据。

②功率密度值(LPD)的计算除考虑光源的功率之外,还应考虑整流器或灯具变压器的功率。

③设计时按规定对照度标准进行分级提高或降低,其功率密度值(LPD)应按规定提高或降低。

④设有装饰性照明的场所,其装饰性照明安装容量50%应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LPD)的计算。

⑤功率密度值(LPD)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img56

式中 Eav——平均照度img57,1m/m2 ;

   ηs——房间或场所内装设光源(含整流器或灯具变压器)的平均光效img58,(1m/W);

   U——光通量的利用系数;

   K——灯具的维护系数(0.7~0.8);

   钞Φ——房间或场所内装设光源的光通量总和,lm;

   钞P——房间或场所内装设光源(整流器或灯具变压器)安装功率总和,W;

   S——房间或场所面积的总和,m2

⑥设有局部重点照明的商业营业厅,其照明功率密度值(LPD)可增加5W/m2

3)室内照明光源及灯具的选择

①照明光源及灯具的选择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相关规定。

②一般照明场所不宜采用荧光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不宜采用白炽灯

③在适合的场所应推广使用高光效、长寿命的荧光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④选择荧光灯光源时,除有功能和装饰上的特殊要求外,应尽量采用高光效荧光灯光源,宜优先选用三基色T8、T5管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所选光源的平均光效(含整流器或灯具变压器)T8、T5管荧光灯不宜低于75lm/W,紧凑型荧光灯不宜低于45lm/W。

⑤照明设计时,在特殊情况下需采用白炽灯时,其额定功率不应超过100W。一般可采用白炽灯的场所为:

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的场所,使用其他光源技术经济不合理时;

对防止电磁干扰要求严格的场所;

开关灯频繁的场所;

照度要求不高,且照明时间较短的场所;

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⑥办公、商业营业厅、超市、车库、教室、图书馆、设备用房等宜优先选用大功率直管型三基色荧光灯。

⑦室内空间高度大于4.5m且对显色性有一定要求的灯,以及体育场馆的比赛场地因对照明质量、照度水平及光效有较高的要求,宜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⑧除有功能和装饰上的特殊要求外,在满足眩光限制和照明均匀度条件下,应优先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宜选用敞开直接型照明灯具,不宜选用带保护罩的包合式灯具。

⑨办公建筑中设有集中空调的房间,可采用照明与空调一体化灯具。

4)室外照明光源及灯具的选择

①室外照明光源不应采用白炽灯,当有特殊需要时,其额定功率不应大于100W。

②功率大于100W的室外照明光源,其光源光效不应低于60lm/W。

③除有特殊要求外,应优先选用高效气体放电灯、LED灯及其他新型高效光源。

a.居住区道路、公建周围道路及庭院照明、景观照明一般首选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次选紧凑型荧光灯和细管径荧光灯,一般情况下不选用白炽灯。

b.建筑物立面照明的外照明一般选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建筑物立面照明的内光外透照明可选用细管荧光灯。建筑物轮廓照明可选用5~9W紧凑型荧光灯或高效的发光二极管,LED灯带等。

④灯具的选择:

a.在满足眩光限制条件下,应优先选用效率高的灯具。一般情况下首选敞开式直接型照明灯具,不宜选用带保护罩的包合式灯具。

b.根据不同的现场状况、功能要求,选择光利用系数高的灯具。

c.应选用具有光通量维持率高的灯具。

5)镇流器的选择标准

镇流器的选用除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3.3.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荧光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

②除荧光灯外的其他气体放电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85。

6)照明控制方式

(1)应根据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建筑功能、建筑标准、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进行分散、集中、自动、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控制。

①建筑物功能照明的控制:

a.体育场馆比赛场地应按比赛要求分级控制,大型场馆宜做到单灯控制。

b.候机厅、候车厅、港口等大空间场所应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天然采光状况及具体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c.影剧院、多功能厅、报告厅、会议室及展示厅等宜采用调光控制。

d.博物馆、美术馆等功能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应采用智能照明集中控制,使照明与环境要求相协调。

e.宾馆、酒店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开关。

f.大开间办公室、图书馆,厂房等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有自然采光区域宜采用恒照度控制,靠近外窗的灯具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自动点燃或关闭该区域内的灯具,保证室内照明的均匀和稳定。

②走廊、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控制:

a.公共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宾馆、商场、体育场馆、影剧院、候机厅、候车厅和工业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

b.住宅建筑等的楼梯间、走道的照明,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节能自熄开关宜采用红外移动探测加光控开关,应急照明应有应急时强制点亮的措施。

c.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和客房层走廊等场所,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自动调光装置。

d.医院病房走道夜间应采取能关调部分灯具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③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控制:

a.道路照明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合理确定开关灯时间,并应根据天空亮度变化进行必要修正,宜采用光控和时间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式。

b.道路照明采用集中遥控系统时,终端宜具有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开关的控制功能;在采用光控、程控、时间控制等智能控制方式时,应具有手动控制功能;同一照明系统内的照明设施应分区或分组集中控制。

c.道路照明采用双光源时,在“深夜”应能关闭一个光源;采用单光源时,宜采用恒功率及功率转换控制,在“深夜”能转换至低功率运行。

d.景观照明应具备平日、一般节日,重大节日开灯控制模式。

(2)应根据照明部位的灯光布置形式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照明控制方式。

①房间或场所装设有两列或多列灯具时,宜按下列方式分组控制:

a.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

b.生产场所按车间,工段或工序分组;

c.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场所,按靠近或远离讲台分组。

②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下列控制方式:

a.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按该场所照度自动开关灯光或调光;

b.个人使用的办公室,可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

③对于小开间房间,可采用智能化面板开关控制,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光源数不宜太多,每个房间的开关数不宜小于两个(只设置1只光源的除外)。

(3)功能复杂、照明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宜采用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宜作为BA系统的子系统,应与BA系统有接口。建筑物仅采用BA系统而不采用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时,公共区域的照明宜纳入BA系统控制范围。

大中型建筑,按具体条件采用集中或分散的、多功能或单一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高级公寓、别墅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4)应急照明应与消防系统联动,保安照明应与安防系统联动。

7)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应充分利用天然光,有条件时,宜随室外天然光的变化自动调节人工照明照度;宜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宜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①应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日照情况来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的选择导光或反光装置。对日光有较高要求的场所直采用主动式导光系统;一般场所可采用被动式导光系统。

②采用天然光导光或反光系统时,必须同时采用人工照明措施,人工照明的设计和安装应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天然光导光、反光系统只能用于一般照明,不可用于应急照明。

③当采用天然光导光或反光系统时,宜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对人工照明进行自动控制,有条件时可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人工照明进行调光控制,当天然光对室内照明达不到照度要求时,控制系统自动开启人工照明,直到满足照度要求。

3.4.3 建筑设备节能设计要点

1)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应满足监控对象的工艺和控制要求

2)电动机的选择、启动及运行规定

①应选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

②风机、泵类负载宜选用普通鼠笼型电动机。

③电动机功率的选择,应根据负载特性和运行要求,使之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电动机的负荷率宜为0.8~0.9。

④功率在2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宜采用10(6)kV高压电动机。

⑤当符合《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第2.3.3条第1款的规定时,电动机启动应优先采用直接启动方式。

⑥当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时,宜采用恒频变压软启动器。

⑦异步电动机采用调压节能措施时,需经综合功率损耗、节约功率计算及启动转矩、过载能力的校验,在满足机械负载要求的条件下,使调用的电动机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

⑧在安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异步电动机宜采取就地补偿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

⑨当采用变频器调速时,电动机的无功电流不应穿越变频器的直流环节,不可在电动机处设置补偿功率因数的并联电容器。

⑩功率在5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单独配置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能表,以便监测与计量电动机运行中的有关参数。

3)电梯的选择和控制要求

①应根据建筑性质、楼层、服务对象和功能要求进行电梯客流分析,合理确定电梯的型号、台数、配置方案、运行速度、信号控制和管理方案。

②当装有两台电梯时,应选择并联控制方式;当有3台及以上电梯集中设置时,应选择群控控制方式。

③在一段时间内,无呼梯及轿内指令时,应能自动切断照明和风扇电源。

④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在全线各段均为空载时,应能自动暂停或低速运行。

4)空调系统

(1)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

①当技术可靠、冷水机组自身控制条件允许时,宜对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优化设定。

②冷水机组的冷水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应小于5℃。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时,宜将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作相应调整,加大冷水供、回水温差,减少流量,实现节能。

③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停等节能控制方式。

④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及流量值,自动监测建筑物实际消耗冷量(包括冷量的瞬时值和累积值),优化设备运行台数和运行顺序的控制。

⑤采用空调变流量系统时,变速泵不宜采用流量作为被控参数。

⑥当空调变流量系统采用变速泵时,供、回水总管上不宜设置旁通电动阀。

⑦当空调水系统末端设备采用电动三通阀时,空调水系统不应设置压差旁通控制。

⑧一次泵系统:

a.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选择

·对于规模较小、负荷侧流量变化不大的工程,可根据回水温度(或供、回水温差)调节机组运行台数,调节方式为自动监测、手动操作。

·对于规模较大、负荷侧流量变化较大、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应优先确定采用冷量控制机组的运行台数,设计时应给出分台数控制的边界条件

·水机组及相关设备应有相应的启、停联锁。

b.冷冻水泵的运行台数选择。与冷水机配套的水泵通常采用一机对一泵,冷冻水泵运行台数也可根据冷量变化确定。

c.冷冻水泵变频调节控制:

·经过对设备的适应性、控制系统方案等技术论证后,在确保系统安全可靠且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可采用与控制设备相适应的变频调节控制方式,并与采用变速调节控制的冷水机组的频率相协调。

·根据供、回水压差,控制冷冻水泵的转速。对具有陡降型特性曲线的水泵,采用压差控制方式较有利。

·应设置冷冻水泵的最低频率,最低频率与水泵的堵转频率和冷水机组最小流量有关。

·一台变频器宜控制一台水泵,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其频率宜相同。

·空调水系统的末端应采用电动二通阀进行控制。

⑨二次泵系统:

a.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选择。根据一次环路的供、回水温差和流量计算出冷量的实际需求,确定冷水机组运行台数。

b.初级泵的运行台数选择。与冷水机组台数的控制方式相同,通常初级泵与冷水机组联锁启停。

c.次级泵的运行台数选择:

·对于具有陡降型特性曲线的水泵,可采用压差控制确定其运行台数,但系统转换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受到限制。

·根据用户侧测定的流量值与次级泵设定流量值相比较,确定次级泵运行台数。

d.次级泵变速调节控制。

·采用变速调节控制比采用水泵台数控制的方法更节能。

·宜采用供、回水压差或采用系统出口总管压力信号进行控制。在保证供、回水温差的同时,也可根据典型立管环路末端最不利处压差信号进行控制。

·采用变速调节控制时,其运行水泵的频率宜相同。并应设置最低频率,以防止水泵堵转。

·二次泵空调水系统的末端应采用电动二通阀进行控制。

⑩冷却水系统:冷却水侧的变频调节控制方式和调速范围应充分考虑冷水机组的效率,同时兼顾冷水机组和冷却塔的最小流量的要求。

a.冷却水泵的变频调节控制。

·根据冷却水供、回水温度及温差,控制冷却水泵的转速,当温度仍高于设定值时,应增加冷却塔风机运行的台数或提高风机的转速。

·一台变频器宜控制一台水泵,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其频率宜相同。

b.冷却塔风机的节能控制。

·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选择。根据冷却水回水温度确定冷却塔风机运行的台数。

·冷却塔的变频调节控制。根据冷却水进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运行的速度,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一台变频器控制多台冷却塔风机。

c.对冬季或过渡季存在一定量供冷需求的建筑,在室外气候条件允许时,采用冷却塔直接提供空调冷水。关闭冷水机组及相关的电动蝶阀,开启板式换热器相关电动蝶阀,实现冷水机组与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切换。

⑪水源热泵系统:

a.当循环水温度Tx≥30℃时,自动切换为夏季工况(与夏季相关的阀门打开,相应的冬季阀门关闭),启动并运行冷却水系统。

b.当20℃<Tx<30℃时,通常认为是过渡季节,冷却水系统和辅助热源系统自动关闭。

c.当循环水温度Tx≤13℃时,自动切换为冬季工况(与冬手相关的阀门打开,相应的夏季阀门关闭),辅助热源系统工作。

d.根据循环水温度,控制循环水泵的转速和冷却塔运行台数或转速。控制转速时,应设置最低频率,以防堵转。

e.水源热泵系统的其他配套设备(例如:冷冻水,冷水机组侧等)的控制内容与上述内容相近,不再赘述。

(2)冰蓄冷系统

①冰蓄冷系统常用的运行工况有:蓄冰,蓄冰装置单独供冷、制冷机单独供冷、制冷机与蓄冰装置联合制冷等,工况的转换宜通过对阀门和水泵的自动控制来实现。

②冰蓄冷系统控制策略:

a.蓄冷装置优先,以蓄冷装置融冰供冷为主,当空调负荷大于蓄冰装置的融冰能力时,启动制冷机补充冷量。此方法节省电费较多,但运行控制复杂。

b.制冷机优先,以制冷机制冷为主,当空调负荷大于制冷机容量时,启动蓄冷装置补充冷量,此方法控制简单、运行可靠,但蓄冷装置利用率较低,节省电费不多。

c.冰蓄冷系统应对冰槽的进出口溶液温度、蓄冰槽的液位,调节阀的阀位以及流量等进行监测。

d.冰蓄冷系统的二次冷媒侧换热器应设置防冻保护控制。

e.开式系统宜在回液管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和电动阀控制。

(3)热交换系统

①根据二次侧出水温度值与设定值之差,通过电动阀自动调节一次侧热媒的流量。

②根据二次侧供、回水压差控制压差旁通阀的开度,维持压差在设定的范围内(末端应是二通阀调节)。

③根据二次侧供、回水温差和流量,确定热水泵运行台数。

④根据二次侧供、回水压差控制热水泵的转速,保持压差在设定的范闹内(供、回水总管不设旁通电动阀)。

⑤多台热交换器及热水泵并联设置时,在每台热交换器的二次侧进水处设置电动蝶阀,根据二次侧供、回水温差和流量,调节热交换器的台数。

⑥根据二次侧供、回水温差和流量,自动监测建筑物实际消耗热量(包括瞬时热量和累积热量),优化设备运行台数和运行顺序的控制,并可作为计量和经济核算的依据。

⑦热水泵停止运行时,一次侧电动阀应关闭,二次侧电动蝶阀也应关闭。

⑧当采用市政热源时,一次侧可采用电动二通阀调节流量。当单独设置锅炉提供热源时,必须采用电动三通阀进行流量调节。

(4)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

①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根据房间温度控制通风设备的运行台数或转速。

②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控制方式:

a.定时启停风机(运行台数)。

b.根据车库内CO浓度自动控制风机启、停和运行台数。

③当采用人工热、冷源对建筑物进行预热或预冷时,新风系统应能自动关闭。当采用室外空气进行预冷时,应尽量利用新风系统。

④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设CO2浓度检测装置,根据室内CO2浓度值调节风机的速度,使其浓度始终保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⑤系统过滤网两端压差超过设定值时报警,提示清洗或更换,减少风机能耗,并应设置强制停机的功能。

⑥当排风系统采用转轮式热回收装置时,风机及转轮等宜联动控制。

⑦在中央管理工作站,根据昼夜室外温湿度参数和事先排定的工作及节假日作息时间表等条件,自动(或手动)修改最小新风比、送风参数和室内温湿度参数设定值等。

⑧新风机组的节能控制:

a.根据送风温度与设定值之差,自动调节电动阀的开度。

b.根据送风湿度与设定值之差,自动调节加湿阀(通常在冬季)。

c.风机启停与新风风门、电动阀应设开闭联锁。

⑨空凋机组的节能控制:

a.根据回风(或室内)温度与设定值之差,自动调节电动阀的开度。

b.根据回风(或室内)湿度与设定值之差,自动调节加湿阀(通常在冬季)。

c.风机启停与风门、电动阀应设开闭联锁。在有回风的系统中,新风阀、回风阀应联锁控制。

d.根据回风CO2浓度,调节新风、回风和排风阀的开度,在满足卫生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应确定在最小新风比下运行。

e.根据室内外焓值的比较,自动调节新风、回风和排风阀的开度,并结合室内外干球温度,实现变新风比焓值控制方式。

f.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应充分利用室外的低温调节室内温度。焓差控制器由控制器比较室外温度及回风温度高低而控制各风阀开度。风量控制,可采用自动和手动双重方式,由温(湿)度的检测,经过风阀和变速双重调节,达到室内设定的温湿度。

⑩风机盘管的节能控制:

a.手动控制风机三速开关和风机启停。

b.手动控制风机三速开关和风机启停,电动水阀由室内温控器自动控制。

c.风机启停与电动水阀应设联锁。

d.冬夏均运行的风机盘管,其温控器应设季节转换:

·温控器设置手动转换开关;

·对于二管制系统,通过在风机盘管供回水管上设置箍型温度开关,实现季节自动转换功能。在条件允许时,实现统一集中的季节转换。

e.通过灯光智能控制装置或客房智能控制器等不同控制方式,实现对风机盘管的三速开关及电动水阀的集中控制,满足房间温度的自动调整和不同温度模式的设定。

f.房间温控器应设于室内有代表性的位置,不应靠近热源、灯光及外墙,不宜将温控器设置在床头柜等封闭空间中或集中放置。

(5)变风量控制系统

采用变风量系统时,风机应优先采用变速控制方式,并对系统最小风量进行控制。风机变速控制的方法有:

①总风量控制法。根据所有变风量末端装置实时风量之和,控制风机转速,调节送风量,此方法较容易实现。

②变静压控制法。尽可能使送风管道静压值处于最小状态。此方法对技术和软件要求较高,是最节能的方法,只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有技术保障时,方可采用。

③定静压控制法。根据送风静压值控制风机转速。控制简单、运行稳定,节能效果不如前两种方法。

(6)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系统

①冷冻水控制子系统:变流量控制器设定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某一特定值,冷水机组控制冷冻水供水温度为该相应值,变流量控制器根据回水温度控制冷冻水泵的转速,凋整冷冻水流量。

②冷却水控制子系统:变流量控制糟设定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某一特定值(即供、回水温差为特定值),变流量控制器根据供、回水温度和温差,控制冷冻水泵的转速,调整冷却水流量。

③冷却塔风机控制子系统:变流量控制器将冷却水回水温度设定在某一特定值,变流量控制器根据进水温度变化,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转速,使冷却水的进水温度保持在设定值上。

④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设置,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统一协调各子系统的控制,提供系统运行管理的各项功能。

⑤中央控制系统对冷水机组一般只监测不控制,在冷水机组开放通信协议时,可以实现启停控制,并可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控制模式的要求对冷水机组的参数进行优化设置。

5)给排水系统

(1)要点

①为实现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控制,应对生活给水、回水及排水系统的水泵、水箱(水池)的水位及系统压力进行监测。

②应根据水位及压力状态,自动控制相应水泵的启停,自动控制系统主、备用泵的启停顺序。

③应对系统故障、超高(低)水位及超时间运行等进行报警。

(2)给水系统

①高位水箱给水系统:

a.对高位水箱的水位采用液位变送器进行测量,根据高位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给水的启停,并监视溢流流水位及低水位报警。

b.对生活水池水位采用液位变送器进行测量,监视溢流水位及低水位报警,并根据溢流水位报警信号,自动停止给水泵。

c.监视水泵的运行、故障及手/自动状态,自动累计设备运行时间,确定主、备用泵的轮换并作出维护提示。

②恒压变频给水系统的控制:

a.由压力测量变送器测量水管出口压力,控制水泵的启停,调节给水泵的转速,以保持供水厂压力的恒定。

b.监视变频器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频率状态、频率控制、变频器电源开关控制等。

c.多台水泵并联供水时,可采用调速泵、定速泵混合供水,调速泵及定速泵应有轮换控制。

d.监视水泵的运行、故障及手/自动状态,自动累计设备运行时间,确定主、备用泵的轮换并作出维护提示。

e.对水箱(水池)的水位采用液位变送器进行测量,监视溢流水位及低水位报警,并根据溢流水位报警信号,自动停止给水泵。

③中水恒压变频供水系统的控制:中水恒压变频供水系统的控制要求与恒压变频给水系统基本相同,并应增加根据中水水箱的液位控制自来水补水电磁阀的功能。

(3)排水系统

①根据集水坑(池)液位的高低,自动控制相应的排水泵的启停,并对溢流报警水位发出报警。

②监视水泵的运行、故障及手/自动状态,自动累计设备运行时间,作出维护提示。

③给排水系统的各种水泵的控制也可根据物业管理的具体要求采用定时、定水位的控制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