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乡环境的塑造

水乡环境的塑造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形态必须与水网环境与协调,因而就出现了与传统的方形结构迥异的圆形。最内的一环是玉带河和惠明河。以浙江省的嘉善县而言,其城市空间与形态长期较为稳定。

明代以来的太湖平原,由于城镇及乡村地区广泛的商业化活动,于丝织业、棉纺业、粮食业以及其他手工业制造等方面的持续繁盛,堪称整个帝国的经济重心与赋税重地所在。这里城市与乡镇的景况,在一般文献的描述中,大多呈繁荣与安逸之态,是令中国人向往的“天堂”,特别是苏州与杭州,连对中国环境有着苛刻批评的外国人,也深表赞同。[1]

除了周边的杭州与镇江两城外,这里的中心城市,基本上依府州县的格局散布。就清代雍正二年以后的政区建置而言,主要有苏州府城(附郭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同城)、昆山与新阳二县同城、常熟与昭文二县同城、吴江与震泽二县同城;太仓州城(镇洋县为附郭)、嘉定县城、宝山县与孤悬于长江口的崇明县城;松江府城(附郭的华亭与娄县同城)、奉县县城、金山县城、上海县城、南汇县城、川沙厅(县)城、青浦县城、福泉县城(乾隆八年后即撤废);常州府城(附郭的武进与阳湖二县同城)、无锡与金匮二县同城、宜兴与荆溪二县同城、江阴县、靖江县城;嘉兴府城(附郭的嘉兴与秀水二县同城)、嘉善县城、海盐县城、平湖县城、石门县城、桐乡县城以及过去属于杭州府后来划入嘉兴地区的海宁州(县)城;湖州府城(附郭的乌程与归安二县同城)、长兴县城、武康县、孝丰县城、安吉县城。[2]

这些城市一般都位于水陆交通的网点上,畅通的水运和便捷的用水环境是其赖以长期延续发展的根本。城市形态必须与水网环境与协调,因而就出现了与传统的方形结构迥异的圆形。

一般的城市内部,水道纵横交错,就是清代后期有着较大变化的上海县城,城内的河道也几乎可直达每一户住宅和商号。[3]一些不大规整的城市,正是契合了河道弯曲分布的要求,如嘉兴府城(含嘉兴、秀水两县附郭)[4]、湖州府城(含乌程、归安两县附郭)[5]、常州府城[6]等较典型。

在苏州城内部,“三横四直”为纲的水网与一条环城河道的水系结构[7],从宋代以来即十分有名,且常为世人所称道;城内建筑、桥梁都精致优雅,而到处适于饮用的河水,更让外国人认为超出了威尼斯。[8]

民国年间铅印的《吴县志》,所绘的“苏城全图”,完全与明清时代苏州府城的范围一致,清晰地标明了城内的水网情况,以及苏州府治与长洲、元和、吴县三县治同城的形态;整个城市的构造,是比较典型的长方形。[9]这种类方形的城市构造,是相当普遍的。

而同治年间刻印的《上海县志》之县城图,是典型的圆形。[10]但它也不是唯一的,像松江府城[11]、青浦县城[12]、海盐县城[13]、嘉定县城[14]、安吉县城[15]、长兴县城[16]、无锡县城[17]、基本成圆形的石门县城[18]与常熟县城[19]等,也属于这种形态。常州的城河系统和苏州的三横四直的水系截然不同,其城河是环状的,而且一环套一环,构成四层环状。最外一环是城外的新城东南濠(现为穿过常州市区的运河)、东北濠、西北濠(现在关河)。第二环是西兴河、前河和后河。第三环是子城河。最内的一环是玉带河和惠明河。除了几小段南北直河外,主要河道都是东西贯通,这就影响到常州的街道,使之不像中国一般城市有一条强烈的南北中轴线。[20]

比较特殊的当属金山县城。乾隆年间开始,金山县从金山卫迁入朱泾镇,直至清末,这个新县治一直无城。[21]这个所谓的县城所在地显得太过平凡,也让人觉得有些奇特。

除了上海之外,绝大多数的城市,直到民国年间,在空间与结构上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以浙江省的嘉善县而言,其城市空间与形态长期较为稳定。早在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嘉善知县胡浩在魏塘镇日晖桥之东建宾阳门、太平桥之西建平城门,日启夜闭。[22]这大概是城市形态初具之时。真正的兴建,要晚至嘉靖三十三年。那时为了抗倭的需要,才开始兴筑,基本规模与相关配套设施得以完善:城垣周1 502丈,高3丈,广2丈,壕阔6丈;周围方9里;濠周于城,阔6丈;设有水门5座、陆门4座,各因其坊名,城楼亦如之;城墙垛凡2 664丈,月城144丈,望楼4座,水门旁台5座,墩台12座,窝铺36间。[23]据统计,筑城共占地353亩。[24]这样的建设,完全是从军事防御的目的出发的。

在江南地区,既有陆门又有水门的城墙,是最普通不过的建置了。明代嘉靖年间嘉善县城初建的这一形态,到清代仍然没有大变,城墙仍分四门:北有熙宁门,西为太平门,南为庆丰门,东为大胜门。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崔维华修了城墙五段,合计达30丈;又修造城垛83丈,小修城垛151丈。康熙二十五年,知县严宏祖重建了西城楼。康熙二十八年,知县李之藻重建东城楼。康熙四十三年,知县于舜枚重葺东水门。康熙五十八年,知县孙锦重修西水门。雍正三年,知县张镛倡修南门城隅,又督修东北城墙20多丈。雍正五年,接到中央要求在杭嘉湖统一修城的命令,知县李天桂负责修城垛21座,费银48.93两,动用的是去年受雨水之灾的贫民,使其出力而得糊口。后来又陆续增修城墙,费银达750多两。雍正八年,知县郜煜重建东、西两个城楼。[25]这是清代前期的修城史,根据需要,不定期地修护城墙应是地方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这样一座被城墙环绕的城市[26],大概是最符合人们对中国城市的印象。但从总体来看,城市的空间并未得到扩张。

至民国年间嘉善县城的规置大致如是:周围六里三百七十步,高二丈三尺五寸,厚二丈二尺;城门有四,东大胜,西太平,南庆丰,北熙宁;有水门五,其南一门已堙塞。[27]这表明,明代以来的县城格局,基本没有什么变化。1949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拆城运动,再次使这个县城成为无城墙的城市。

所以,中国城市的形态,并非如一些学者所云,在长江下游占大多数的行政首府所在的城市,正好有4座城门;而且,城市在行政层级体系中的地位与城门(旱门)数目之间有直接联系的观点[28],也是不正确的。比如,武进县城门有7座、吴县城门有6座(即阊、胥、盘、葑、娄、齐门)以及民国时期新辟的3座(即新阊门、平门、金门)、昆山县城门有6座、太仓城有7座(即大东、小南、大南、小西、大西、大北、小北)、松江城门有5座,等等。[29]其他邻近的浙江地区情况,也各有不同。详参表5-1。

表5-1 民国时期浙西杭嘉湖地区县级城市空间范围与城门统计

续 表

注:资料记录中有的城市没有特别指明水门,多数是水陆城门合一,表格中也不作标示;但在低丘山区的县城,有的城门只是旱门而已。湖州地区的武康县城原来银山附近,民国时迁至乌回山,没有城垣。
资料来源:姜卿云编:《浙江新志》上卷,正中书局1936年版。

清代城市层级体系与标准,是沿袭了明代的制度。大致可以分成四等:冲、繁、疲、难四条俱全的为“最要”或“要”缺,具三条的为“要”缺,具二条的为“要”缺或“中”缺,具一条或没有的为“简”缺。举嘉兴与湖州两地而言,嘉兴县地位最高,占了冲、繁、疲、难、倚五条;其次是乌程与归安两县,地位一致,占繁、疲、难、倚四条;其他的嘉善、平湖、武康、德清四县都一样,占了繁、疲、难三条;秀水、崇德(石门)与长兴比较接近,所具条件中还都有“冲”条;而海盐、桐乡与安吉相仿;地位最低的是孝丰,只占了一个“简”字。[30]可是,这种与职官缺分制度相联系的层级体系,与城市形态与空间规模也无必然的联系。

民国时期的县同样也有不同的等第区分,以浙江省而言,具体分为三等。一等县共有25个,浙西地区有杭县、海宁、嘉兴、吴兴、长兴;二等县共有29个,浙西有富阳、嘉善、海盐、平湖;三等共有21个,浙西有余杭、临安、於潜、新登、昌化、崇德、桐乡、德清、武康、安吉、孝丰。[31]这些分等,既有传统的因素,也有当时政府重视程度的区分意思。

很显然,这些行政层级与城门数量的多寡并无必然的联系。

至于数量庞大的乡村市镇,大多依水而建,相对具有较为便捷的水陆交通。许多市镇的繁荣状况,完全超过了北方一般的县城。[32]有学者还统计过居住民超过千户的超级市镇,至少有54个。[33]

江南巨镇乌青镇,在民国年间编的镇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统方隅而总其界域则曰‘乡’,由乡而析其聚落则曰‘村’。乌青镇市河以东三栅为清风乡,属桐邑;西三栅为崇孝、移风二乡,属程邑。其间有庄有都有图,而村亦相因而附见。”[34]这段话作为《乌青镇志》卷十四《乡村》部分的总叙,将乌青镇完全系于乡村的概念之内,且明确地将乌青镇以市河为界限作了乡级区划,东面属于桐乡县清风乡,西面则属于乌程县的崇孝与移风二乡。

据清人的记载,乌镇的市街纵有七里、横为四里,而青镇为纵七里、横二里,设有四门,南曰南昌、北曰澄江、东曰朝宗、西曰通霅;又在镇的四面通水要道处,设有东、西、南、北四栅。[35]这显然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镇。

而南浔镇的空间规模,似乎更大。镇中心地带有一“十字港”:“在中市通津桥西、清风桥南、明月桥北、运河与南北二市交午相贯处。”北面有一个“十字港”:“在北栅栅椿桥北、莲界桥西,西木行港西来百间楼港,东出与市河交午相贯处。”南面还有一个“十字港”:“在南栅便民桥北,东西两交界坝桥之间,城壕西来司前港,东出与市河交午相贯处。”[36]直到民国年间,那时的经济调查者还能听到“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语[37],反映了一个江南大镇的鼎盛之态。

市镇的地理结构与规模,由小而大,一般可划分为一河二街型(一条河流横穿于镇中)、丁字港型(两条河流丁字型相交于镇中)、十字港型(有两条河流十字相交,镇中心为“十字港”)。[38]实际上,很多市镇的结构,不可能完全符合这些模型,仍是不规整的。

总之,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型结构可以概括中国城镇的空间形态,那种希望以两三种模型进行的总结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更不可能普适化。这当中,除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外,传统的建筑观念、政治制度以及商品经济的演变等,都会对城镇的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