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乡北联村的新飞跃

水乡北联村的新飞跃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北联村立足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苏州吴江同里北联村的乡村田野,在一望无垠中“鸥鹭不惊”。两大领域雕凿国字招牌2014年,国家农业部公布确定1100个乡村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北联村名列其中。据悉,产业园设施区核心区的规划面积为3500亩,该区域由上级部门统一规划建设,这相当于在北联村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农业工厂”。至目前,进驻产业园的大小农业企业有22家。
水乡北联村的新飞跃_大转型:中国特色农庄创新与发展

韦利红

北联村地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里镇)东北角。2003年由裴厍、韩墅、旺塔三村合并而成。2013年,为整合北联村、三港村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两村再度合并,成立新北联村。目前,全村有58个村民小组,1882户,6074人,耕地面积9565亩。

近年来,北联村立足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围绕这一中心,深化土地流转措施,推进村合作社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全力推进富民强村战略。2014年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4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000多元。先后获得苏州市美丽村庄、先锋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康居示范村、生态村、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和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等荣誉。

田埂池塘,白鹭飞翔。苏州吴江同里北联村的乡村田野,在一望无垠中“鸥鹭不惊”。这片拥有9565亩耕地和1000亩池塘水面的土地,至今将农业作为她的经济命脉。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几年,北联村着力培育粮油、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以培养新型农产品经营主体为突破,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农业资源,推广绿色增产模式,不断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生产,使传统农业跳出了美丽的现代舞姿。

两大领域雕凿国字招牌

2014年,国家农业部公布确定1100个乡村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北联村名列其中。

对这块精心雕凿的国字招牌,北联村党委书记庞泉根用“五个一”解读了它的内涵——

“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时,突出一个好规划,保留村庄自然风貌;突出一片好田园,强化农耕文化特色;突出一片好景观,打造江南水乡风貌;突出一组好服务,加强村级服务功能;突出一派好村风,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站在北联村的乡间道路,极目望去,远远的是一片粉墙黛瓦,如诗如画。每到春天,这片田地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油菜花开自成一景;夏季则绿禾油油,连绵百里;及至秋收,金黄灿灿,风吹稻浪,秀美风光一览无余。

南娄港是北联村的村河,早在2013年,北联村就围绕“一港两桥一园”重点项目,以南娄港为纽带,以亲水休闲为主题,建设南娄港农业体验带,打造可玩、可停、可看的生态绿色水廊;同时以南娄港东桥、西桥两座桥为中心,形成苏式风格民居群,进一步凸现江南水乡的美丽元素。

国家级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是北联村的另一块金字招牌。

据介绍,北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始于2007年。而早在2005年,时任省委常委罗志军到北联村考察,他为苏州地区有如此连绵宽广的粮田而感到欣慰;随后的两年内,省、市各级领导都纷纷考察北联,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定位也日益明朗;2007年,吴江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建设选定北联村。

庞泉根介绍,2003年,原裴厍、韩墅、旺塔3个村合并成北联村,2013年,为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北联、三港两村再度合并,成立了新的北联村。村内的洋溢港自然村是吴江区的万顷粮田保留点,产业园建设开始后,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迅速由洋溢港向周边蔓延,原裴厍村土地也100%流转,三港自然村也纳入至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区域,北联村由此成为了全省生态农业的样板区,并于今年年初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为国家级。

“农业工厂”强壮集体经济

“水可以生吃,蔬菜水果‘工厂’化种植,农民不离本土就能创业、就业……”庞泉根对建设中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充满了构想,他说,“北联村发展的现代农业和以往的第一产业本质上已完全不同,‘现代’两字,使原本效益很低的传统农业有了质的飞跃。”

据悉,产业园设施区核心区的规划面积为3500亩,该区域由上级部门统一规划建设,这相当于在北联村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农业工厂”。目前,这个“农业工厂”分为三个“厂区”,分别是粮油区、水产区、水果蔬菜花卉区,这些“厂区”按其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粮油区依托村里的粮油合作社进行经营,水产区重点满足本村村民的养殖需求,水果蔬菜花卉区则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对外招商,建设现代农业。

2008年,“五月田”落户产业园;2011年,苏州禾田有限公司入驻;2013年,苏州神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建立生产基地,种植铁皮石斛……至目前,进驻产业园的大小农业企业有22家。当园区建设跃上一个平台时,北联村村委会一班人回望走过的路,有了新的思路:农业企业并非越多越好,农场化、规模化、科技化才是发展的方向。为此,自今年起,北联村采取了将“小户并大”的工作思路,逐步调整一些科技含量低、面积小、效益差的企业,做大科技含量高、能提升整个产业的企业,今年计划调整土地面积280亩。

春播时节,北联村见不到农民赤脚于田块间,播撒种子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大棚内、秧架上,层层叠叠的“壮观”:“工厂化育秧”是北联村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耕作的第一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设施农业建设首推无土育秧技术的实施。农技专家利用畜禽粪便、稻麦秸秆等制成育秧基质,然后通过流水线育秧播种机进行播种。这种方式一改传统的人工整田、铺苗床、撒种子等的繁琐,育出的秧苗不仅质量高,而且省时省工又节土。

随着秧苗的拔节,施肥必不可少,这几年,北联村均用无人遥控飞机进行施洒,安全高效。

到了收割的时节,油菜和稻谷都无须“落地”,产业园购买了12台烘干机,油菜或水稻通过联合收割机收割,菜籽或稻谷就进入到收割机的箱体内,收割机开至公路边的,将菜籽或稻谷倒入运载车辆,再运往烘干中心烘干,就已成了成品。

庞泉根说,规模化使农业机械化成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壮大。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村里投资了不少钱,这些钱相当于项目建设的“股本”,项目产出后,村里就分到了“红利”。另外,原有村集体资产中,有数百亩围垦塘,近两年,村里对集体围垦塘也加以投资,在设施上进行改造,然后发包给承包户,实行公司化运作,这也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预计今年村级可支配收入将超过500万元。

观光旅游致富北联村民

围绕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北联村还全力做好“乡村生态旅游”这篇文章,让村民从中获得致富门路。

在产业园的核心位置,将保留的洋溢港自然村打造成“村在田中,田在村边”的自然村庄风貌,已形成了自然村庄、优质粮油、特种水产、蔬菜花卉四大片区,实现了现代农业、村民生活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这种融合,注重的是农耕文化在现代农业观光和乡村休闲旅游中的牵引力,比如已连续7年举办的七届“中国•同里油菜花节”,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水八仙、稻草扎肉等特色农家菜,还成功打造了“游同里,送北联”、“看北联景,尝北联菜”等活动,将传统的古镇游、水上游和生态游相互串联,并让农业观光游成为村民致富的新路径。

“一个油菜花节,可以销掉不少农产品。”庞泉根介绍,村里专门辟出一块田,给有栽种特长的村民种,主要种植“水八仙”,油菜花节举办期间,农产品展销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分村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收益。

延伸油菜花节的内涵,北联村还推出了瓜果采摘、农业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五月田”的蔬果采摘、“禾田”的草莓采摘,都是油菜花节的延伸,苏州福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江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都常年接待游客,这些企业还主推咸肉菜饭等特色点心,以价廉物美深受游客喜爱。

“农业工厂”的诞生、产业园的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北联村村民有了干不完的事。在该村,50岁以上的村民,只要身体好、肯干活,都能在产业园内找到工作。2014年,北联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25000元。

产业的蓬勃发展激发的是北联人更大的梦想——

打造5000平方米科技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农机服务中心,建起北联村的农产品特色展销平台,并通过互联网,从线下到线上进行推广。

在产业园大楼内辟出400平方米区域,用于建设农业物联网调度中心,通过远程控制的传感器,实况掌握农业设施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与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打造集办公、科普培训、示范推广、质量检测、信息提供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