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都市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优势

成都市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优势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市在科普事业发展方面也取得突出进展,形成良好的科普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成都的8个科技社团成立成都市科学工作者协会,一开始就确定其职责是科普。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市内的科普创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普作品的产出量在全国也是较高的,也获得多种科普创作奖。目前,成都在科幻小说创作的能力、经验和理论认识上,在全国仍保持一定优势。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市内云集中科院分院、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我国的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成都市在科普事业发展方面也取得突出进展,形成良好的科普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在成都的8个科技社团成立成都市科学工作者协会,一开始就确定其职责是科普。不久,在此基础上成立川西区科普协会,在川西和成都市开展科普活动。四个区合并后,成立四川省科普协会,1952年四川省科协成立,成都市的科普工作一直活跃。目前,成都市内科普事业已形成三大优势,即:素质优秀的科普队伍、水平较高的科普创作能力及影响较大的《科幻世界》品牌,这些科普工作优势将对成都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1)素质优秀的科普队伍。在成都的科普事业长期发展中,成长了一批优秀科普专家、科普管理者和科普创作与编辑队伍。成都的科普队伍人数较多、凝聚力强、组织化程度高。在全国相比,四川省及成都市的科普队伍一直人数较多,近几年已形成名老、中、青结合的作家、编辑以及组织管理者队伍,遍布科研院所、机关、企事业、农村和部队。其核心作者和编者、组织者有80余人。

成都的科普队伍中有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将科普奖的科普作家;有被世界科幻界誉为中国科幻四大天王的有二人是四川科普作家;有获得过世界级荣誉,多种作品被选为中外文教材的科普作家;有多次获得过中国图书奖、中国优秀科普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的科普作家;有获得过邹韬奋奖的《科幻世界》杂志社著名科普编辑;还有中科院院士的科普作家。

科普队伍中还包括一批科普理论研究人才。在科普实践中,成都的科普工作者注重科普理论研究和指导,在全国最早提出建立科普学,并成立研究小组探讨科普学,2007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科普学》专著,2009年还创办了专业的成都科普研究所。其中90岁高龄的周孟璞是中国科普学奠基人之一。

(2)较强的科普创作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市内的科普创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普作品的产出量在全国也是较高的,也获得多种科普创作奖。几十年的科普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具有娴熟的写作技巧,而且在科普创作理论上也有造诣。几个著名科普作家还是我国某一类型科普作品开拓者。2006年成都市内的科普作家总结其创作实践经验,成功编著科普创作理论著作《科普创作通论》,2014年10月24日,该书新版改名为《科普创作通览》,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隆重推出。

成都市科学小品创作曾达到较高水平,有20多位科普作家都是技巧娴熟的科学小品的写作高手和多产作家,其中四五人发表的作品每人都上千篇,他们在把握科学小品的“短小精悍、有味有趣又通俗易懂”方面都有较高造诣。

成都在科幻小说创作达到较高水平。中国现代科幻文学的萌芽开始于20世纪初,但直到解放初期,一直只是个别人在耕耘,如鲁迅、老舍、顾均正、许地山等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产生了第一批业余科幻作者,包括郑文光、童恩正、刘兴诗、萧建亨、饶忠华等作者,其中童恩正、刘兴诗为成都科普作家。1979年以来,周孟璞、童恩正等大声疾呼,身体力行,依靠四川省及成都市科普创作协会支持,联合刘兴诗、王晓达等四川科幻文学作者,创办《科学文艺》刊物,提倡研究,推出大量优秀作品。1984年杨潇临危受命,接任《科学文艺》主编,在困境中奋斗,并于1991年更名为《科幻世界》,使成都迅速成为科幻小说活动中心之一。目前,成都在科幻小说创作的能力、经验和理论认识上,在全国仍保持一定优势。最近几年,科普作家董仁威发起并成功举办了五届科幻星云奖,影响极大,聚积了人才,提升了创作能力,有力推动成都的科幻文学创作。

(3)影响较大的《科幻世界》品牌。《科幻世界》杂志,原名《科学文艺》,由四川省科协主管并主办,创刊于1979年,其月刊最高发行量曾接近四十万册,是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科幻刊物。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在成都承办召开“世界科幻大会”,这一历史事件大大恢复了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1997年7月,《科幻世界》杂志社又承办召开“‘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这次会议将中国科幻文学发展推向高潮。现在,《科幻世界》已是我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杂志,是具有品牌形象的科幻企业。中国大陆科幻的再复兴与发展,与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的长期努力是分不开的。

有专门研究科幻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确认科幻作品能够激发民族的想象力,提高智力和创造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人才早期的培养提供帮助。科幻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给予其他任何文学艺术作品所不能给予的最大的关注,科幻对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理性精神这种人类最伟大的人文精神给予最为充分的表达,与我国现代科普目标是一致的。科幻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的同时,具有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是最好的科普载体之一。

成都的科幻文学创作具有历史传统,具有较强创作能力和丰富经验,再加上《科幻世界》杂志的影响力,应当在成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起到独特而不可忽视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