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学毒剂的分类有哪些怎么防护

化学毒剂的分类有哪些怎么防护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研制使用化学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故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从毒剂侵入人体的染毒途径可以推测,对化学武器防护的最根本的原则,应是阻隔毒剂侵入人体的多种途径,并紧急撤离染毒区救治。组织染毒区人员进入人防工程进行防护。

从我们的居住环境,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常常发生重大的化学事故。这是如何引起的呢?

19世纪以来,化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研究和合成新物质的领域大大拓宽,尤其对有毒物质的研究和利用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一方面用于军事目的,制造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化学武器。另一方面,在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某些原料有较强的毒性,它们在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中,不慎失误,也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通常所说的化学威胁,是指战争时期由于化学武器的使用以及和平时期化学事故的潜在威胁。

1989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有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的禁止化学武器大会。1997年4月29日,有169个国家签字,121个国家递交了批准书,由47届联大审议通过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生效。《公约》规定,现有的化学武器要逐步销毁,对化学武器的研究、生产受到禁止。

几十年来,禁止化学武器的谈判一再进行,公约、法规一再制定,与此同时化学武器的研制、扩散和使用屡禁不止,化学武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美、俄两个化学武器大国至今仍拥有7万吨以上的毒剂,他们一方面借口种种原因,拖延销毁工作,另一方面仍在秘密研制新型化学武器。

中国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研制使用化学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中国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原始缔约国。在我国政府为禁止化学武器作出不懈努力的同时,我们必须对化学武器的发展和扩散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好各种准备。

一、化学武器

1. 概述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是主要以化学毒剂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从而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及迟滞敌军事行动。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

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

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探测通报为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破坏摧毁为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

2. 与常规武器比较,化学武器的特点

(1)毒性作用强

化学武器主要靠CWA(Chemical warfare agents,简称毒剂)的毒性发挥战斗作用。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其杀伤力远远大于常规武器。据WWⅠ(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对比统计,化学战剂的杀伤效果为高爆炸药的2~3倍。近代化学武器的发展,已使毒剂的毒性比WWⅠ所用毒剂的毒性高达数十乃至数百倍,因此在化学战条件下可造成大批同类中毒伤员。

(2)中毒途径多

常规武器主要靠弹丸或弹片直接杀伤人员。化学武器则可能通过毒剂的吸入、接触、误食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员中毒。

各种气态毒剂、毒剂蒸发和烟雾态毒剂都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中毒;人员眼睛也是毒剂侵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多数呼吸中毒的毒剂同时也会伤害眼睛;毒性很强的沙林、梭曼、芥子气等毒剂可以通过皮肤或伤口引起人员中毒;误食染毒食品、接触被毒剂污染的物品和染有毒剂液滴的尘土,都可以使毒剂经消化道等途径吸收中毒。从毒剂种类看,敌人施放的毒剂不同,其军事目的不同,对人员的杀伤破坏途径也就不同。

(3)持续时间长

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或弹片(丸)飞行时引起伤害。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释放后立即停止,其持续时间取决于CWA的特性、袭击方式和规模以及气象、地形等条件。

(4)杀伤范围广

化学武器袭击后的毒剂蒸气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点。故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染毒空气能渗入要塞、堑壕、坑道、建筑物,甚至装甲车辆、飞机和舰舱内,从而发挥其杀伤作用。换言之,对于常规武器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域和目标,使用化学武器显然更为有效。化学武器的这种扩散“搜索”能力,不需高度精确的释放手段。因此对确切方位不能肯定的小目标的袭击,使用化学武器比使用常规武器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3. 化学武器的防护

当我们通过“听、嗅、看、侦”初步确定敌人实施化学武器后,就应该立即针对其杀伤途径,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伤害。那么,迅速、正确、有效的防护应该是怎样的呢?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戴防毒面具、穿防毒衣)等。

(1)对使用化学武器的探测和通报

① 察看敌人使用化学武器的迹象。飞机在城市上空低飞并布撒大量烟雾,有大片带色烟雾飘来与撒农药相似。毒剂弹爆炸时声小而低沉,弹坑小而浅,且弹坑附近地面及植物上发现有液滴或油状斑点。

② 闻气味。多数人突然闻到异常气味或眼睛、呼吸道感到受刺激。很多毒剂都有特殊气味,如苹果味、大蒜味、苦杏仁味、烂干草味等。

③ 观察动物的异常变化。观察昆虫的异常现象,如蜂、蝇飞行困难,抖动翅膀。麻雀、鸡、兔、狗、羊等眨眼,瞳孔散大或缩小,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流动异常。

④ 植物发生异常变化。植物叶子枯萎卷缩,花朵颜色变化,如沙林液滴落在紫、红色花朵上,染毒部位很快变成粉红色。路易氏气液滴落在红、蓝色的花朵上,染毒部位很快变成鲜红色。

⑤ 制式器材化验。有条件的可用侦毒器或分析仪器,侦检毒剂的种类及染毒浓度。

(2)个人防护的原则和方法

从毒剂侵入人体的染毒途径可以推测,对化学武器防护的最根本的原则,应是阻隔毒剂侵入人体的多种途径,并紧急撤离染毒区救治。

此时正确的行动,应该是在及时保护自己的同时,采取各种方法向有关人员报警。个人防护主要包括:

① 呼吸道防护。配有面具的人员应立即闭眼、停止呼吸,将面具迅速确实地戴好,在睁眼前要呼一口气;没有防毒面具的人员可使用事先自制的浸水、浸碱和包土颗粒的口罩、纱布、毛巾、手帕等简易器材防护呼吸道。这对任何一种毒剂的侵袭都是至关重要的。

② 皮肤防护。除了穿戴制式防毒衣外,还可利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如需要通过染毒地域时,可利用雨靴对腿部进行防护,也可捆扎塑料布、帆布或毯子进行防护。若要通过染毒树林,可利用雨衣、油布等隔绝材料对全身进行防护。这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的侵袭尤为重要。

③ 眼睛防护。在没有面具的情况下,可用自制简易防毒眼镜、改制的防风眼镜等对眼睛进行防护。这对任何一种毒剂的侵袭都是必须的。

在采取了上述防护措施后,应尽快朝迎风方向,避开洼地、丛林,离开染毒区。

(2)集体防护的方法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应该参与如下行动:

① 撤离。组织染毒区人员进入人防工程进行防护。集体防护工程种类很多,如地道、掩蔽部、地下室等,或迅速组织撤离至安全区,安全区一般在逆风方向的高处。

② 消毒。

a.人员消毒

先用棉花和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吸擦时应防止染毒面积扩大),然后用专用的消毒药液擦拭消毒。没有专用消毒液时,也可用小苏打、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紧急情况下,冲洗眼、鼻、口可用大量清水或2%的小苏打水。此外,还必须组织人员对服装、水、食物、道路、建筑物进行消毒。

b.对服装的消毒

在通风处用洗衣粉水、肥皂水或碱性水煮沸1~2小时。对不宜煮沸制品,可用风吹、日晒、火烤、热气蒸、碱性水溶液或有机溶液浸泡、洗涤等方法。

c. 对染毒水的消毒

可用沙土或明矾使毒剂沉淀再煮沸消毒,还可以加入调制好的漂白粉浆和混凝剂,然后搅拌、静置沉淀后过滤,经化验无毒后方可食用。

d.对粮秣食物的消毒

先除去染毒层,销毁或掩埋,其余部分用通风、日晒或冲洗的方法消毒。经检验无毒后方可食用。

e.对场面、道路、建筑物的消毒

地面消毒通常用化学方法(三合二)进行,必要时也可用铲除、掩埋、火烧、水冲洗等方法消毒。对道路可用喷洒车、消防车喷洒消毒液消毒。对建筑物主要用水冲刷洗消。

③ 急救。对中毒人员应按“先自救,后互救”的原则,根据中毒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将中毒人员撤离现场,放置在能吸入新鲜空气的区域。保持中毒人员的安静、温暖。如有昏迷不醒的应该注射强心剂,不可用人工呼吸法,及时护送到医院急救。

(3)常见的急救药物和使用条件

续表

二、 化学事故

化学事故是指有毒物质或化学危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引起泄漏、污染或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的事故。

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有特殊的毒害作用,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扩散快、范围广、时间长、后果复杂等特点,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化学事故的潜在威胁主要来自化学工业。一方面,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很多城市的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工厂、运输单位设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加之有些工厂生产条件差、设施陈旧,这就为化学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给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工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化工产品数量猛增,已达到600万种以上,常用的也有7万种左右,其中约70%是有毒有害的。由于化学危险品品种繁多,性质复杂,因此,贮存和运输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燃烧、泄漏等化学事故。

化学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社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世界各国在生产工艺、运输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想了许多方法,力求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然而化学事故发生防不胜防。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重大化学事故200起以上。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比较大、引起多人中毒死亡和造成较大损失的化学事故平均每年都有10起以上。1993年“深圳市清水危险品仓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就给我国人民上了沉重的一课。

常见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管道煤气、汽油、苯、氯乙烯、液氯、液氨、甲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黄磷、强碱、强酸、农药杀虫剂等等。

1. 前兆 / 异常

在化工区或有警告标志的化工产品容器附近,应该注意发现前兆异常:

√有色气体或液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并伴有怪味。

√大批人员同时出现头痛(晕)、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呕吐、视物模糊、有刺激感、惊厥、抽筋、步履蹒跚等不适症状。

动物异常(数量大、范围广):

√许多蜂、蝇、蝴蝶等昆虫飞行不稳、抖翅、挣扎。

√大量青蛙、麻雀、鸽子、家禽、家畜等出现眨眼、散瞳、缩瞳、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抽筋现象。

√很多鱼、虾、蚂蟥等水生物活动加快、乱蹦乱爬,尔后活动困难。

植物异常:

√许多种类植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2. 防护意识

·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居室内不要存放危险化学品。

·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乘船、乘车不携带危险化学品。

·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不要在事发地周围逗留;不要在事发地吸烟。

·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3. 化学品中毒应急措施

(1)几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的应急措施

(2)公共应急措施

√毒区内人员紧急转移至无毒区域,疏散到上风方向。

√如果来不及撤离或在无个人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应迅速转移到坚固而密封性能好的建筑物内,以避免化学毒物的伤害。

√在人群密集地撤离要遵守秩序,不要挤踏。

4. 防护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从报纸或广播中,得到许多由于化学危险品造成的集体中毒、大爆炸、燃烧的信息。从表面上看,往往是突然的、防不胜防的。其实,对化学危险品的使用、贮存、运输,只要按照科学的、规范的规则、程序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旦发生化学事故,我们又该怎样进行防护呢?

(1)个人防护

眼睛防护

·戴上与皮肤密合的游泳镜或太阳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或有毒液滴溅入眼内。

·用透明塑料薄膜袋包住头部,用毛巾扎住颈部,在口鼻处开孔。

呼吸道防护

·浸药口罩:用口罩或30~40层纱布、10~20层毛巾做成浸药口罩(注意防止鼻梁两侧漏气)可浸在10%的碳酸氢钠,或10%的碳酸钠、5%的硫代硫酸钠、肥皂水中,稍静至呼吸阻力不大时即可使用;为减少药剂刺激,在口罩内侧衬一块干布。

·装料口罩:用毛巾、纱布、旧布做成比普通口罩稍大的装料口罩,装填3~4cm厚的防毒滤料(如1~2mm的黏土粒、0.6~1.2mm的1 :1生石灰和黏土混合颗粒、木炭粒、锯末,或浸10%~15%的碳酸钠等);或将毛巾铺平,把滤料倒在中央再进行折叠、缝制、安上系带;佩戴时必须固定,防止下坠和漏气。

铁丝框密封口罩:即用稍粗一点的铁丝,结合自己口鼻和脸的形状,制作一个孤形铁丝环,系好固定带,可把任何厚薄的棉织物在稀释的小苏打溶液中浸湿,微干,贴脸部加一层干毛巾或手帕,然后塞进铁丝框内用铁丝框扣紧,系好固定带,就能起到一定的防毒作用。

消化道防护

·遵照规定不得在工作场所喝水、吃东西、吸烟。

·工作后要脱去工作服,并洗手洗脸。

·事故污染区的水源、食品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皮肤防护

·进入毒区以前,必须正确佩戴防毒面具及袖套、围裙、靴套等个人防护器材,必要时应穿全身式防毒衣。

·全身防护:可用雨衣、塑料布、薄膜、帆布、油布、毯子、棉大衣、斗笠或雨伞等遮住身体各部位,进行全身防护。

·局部防护:戴橡胶手套,穿长筒雨鞋、胶鞋、皮鞋,也可用塑料布、帆布、麻袋片撕成长2~3m、宽15~20cm的布条裹脚包足,或用稻草、茅草包扎,草的厚度约为2cm左右,注意:绑扎时应由下而上,注意密合、牢固。

(2)集体防护

① 组织撤离。救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进入现场必须穿着防护器材,控制毒物来源,阻断外溢,组织群众进行疏散。尽快将中毒者救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襟,脱去污染衣帽,使毒物不再进入体内。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立即供氧;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心跳骤停,则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② 进行消毒。毒物污染皮肤,要用温水或清水彻底冲洗,有条件可用弱酸性或弱碱性水冲洗,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

毒物进入消化道,若中毒者神志清醒,可用压舌板刺激咽部及舌根引吐,反复进行。误服强酸或强碱中毒不宜引吐,应先洗胃,绝不能用强酸或强碱中和,可服牛奶和蛋清。中毒者昏迷时,舌应向前方,如装有假牙应移去,一边急救,一边送医院。

③解毒药的使用,在医院或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抢救过程中对中毒者应注意保暖。

④半地下室等设施进行检查,有积水的要排除积水,需要清理加固的应尽快进行清理加固。对通风、过滤、密封、照明装置进行认真检查,确保能正常使用;熟悉防护工程内部结构、周围环境、行走路线,以便遭敌空袭时,能有秩序地组织所属单位人员和在校学生进入防空掩蔽部。

附:简易防毒面具的制作

简易防毒面具是用透明塑料袋做面具罩体,用滤毒、滤烟材料装填仿造成滤毒罐的形式制成的防毒面具。其制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 备料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材料。

1.滤毒材料:可选下列材料中任意一种。

石灰土颗粒:把等量的生石灰与黏土混合均匀,加水制成块状,阴干、破碎,取直径1毫米颗粒,浸泡碱性药液中(肥皂水、碱水、小苏打水),饱和后取出阴干。

活性炭材料或者木炭。

2.滤烟材料:

锯木屑:筛选0.6~1.2毫米的锯末。

棉花、棉绒织物、泡沫海绵等。

3.隔绝材料:

面罩:有一定强度且柔软,不透气,能罩住头部的透明塑料袋。

竹筒、易拉罐等均可。

4.坚固密封材料:

胶布、铁丝、松紧带、棉花、弹性强的橡胶布等。

第二步 制作

罩体可选用塑料布、人造革、橡胶布、桐油布等有一定强度且柔软不透气的材料,剪裁后,再用松紧带做成T形头带。量出相应的长度,分别密合在罩体上。然后,将面罩下颌部位与滤毒罐紧密结合,用胶布固定住,再在滤毒罐上增加两条固定带,以便佩戴的稳定性。

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

防毒面具

隔绝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

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

2K2O2+2CO2=2K2CO3+O2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