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22年宁夏全区农业经济分析

2022年宁夏全区农业经济分析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农村重点人饮安全工程,解决30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2008年9月7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加快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夏各有关部门密切加强和国家各有关部委的沟通衔接。2010年5月,自治区实施了创建百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2013年1月,在已有政
快速发展阶段(~年_修史资政育人研究. 2015 年卷

200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上实现了重大转变,突破了传统桎梏,跳出就生产抓生产的惯性思维,将农业发展引到更多地发挥宁夏光热充足、环境洁净、农产品特色鲜明等资源环境优势上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从2003年起,自治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3个五年规划)、《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等规划、意见,每年制定产业化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向社会公布,并做好项目申报评审验收。进一步明晰、确定了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农作物制种、优质牧草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和苹果、道地中药材两个地方性特色产业。自治区按照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三化”战略的要求,切实把推进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使农业产业化迈上了新的台阶。2003年12月,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全委会初步总结了根据灌区、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的经验和成就,深化了宁夏农村的发展思路。之后,自治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实施了农业产业化“三个十工程”,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开始步入更加科学、有序的轨道。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后,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必须搞好城镇规划。从此,农业产业化的战略被提升为内容更为宽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2006年1月,自治区党委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十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具体部署;10月,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把农业结构调“优”,围绕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抓好抓实事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十大”行动、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各级党组织的开拓进取下,宁夏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重大创新和突破:首次提出并规划建设了特色优势产业带,把引导产业聚集和突出产业特色相结合,实施了特色与规模结合的新思路;首次提出实施了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工程,并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使现代农业发展能够切实推进。此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及征地、林权、水权等关键领域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新农村建设突破了单一抓经济建设的局限,扩展为全面抓农村社会建设。

2007年6月,宁夏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确定了未来5年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特别是,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自治区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到2013年,宁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262家,产值达到317亿元;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家,自治区级220家(含国家级),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5家,过5亿元有10家,过亿元有42家;共完成覆膜保墒旱作农业面积206万亩,推广应用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技术192万亩,为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挖掘旱作区粮食生产潜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优新品种、创新经营形式等措施,在全区粮食播种面积比2012年减少40万亩的情况下,总产达到373.4万吨,与2012年基本持平,夺得了宁夏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实现了“十连丰”。进一步优化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建设中部干旱带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南部山区优势特色产业“三大区域”布局,狠抓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枸杞、马铃薯、清真牛羊肉、红枣、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切实增强对农业的科技支撑。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其加工转化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村重点人饮安全工程,解决30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宁夏节水型社会总体规划》,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节水型示范区建设,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008年9月7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加快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为宁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宁夏各有关部门密切加强和国家各有关部委的沟通衔接。国家30多个部委(局)及协会先后出台了政策性文件,确保《意见》中的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形成了国家支持宁夏发展的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自治区党委、政府完成了《宁夏百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等30多个重点规划,全面启动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沿黄城市带发展等一批重点工作。

2009年以后,宁夏农业产业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农村改革发展总揽工作全局,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坚定不移地把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按照提质、扩量、增效的要求,着力推进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提升,努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5月,自治区实施了创建百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2013年1月,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宁夏印发了《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扶持政策,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通知》共7个部分,涉及13个特色产业79个扶持环节。一年多来,在政策意见的引导推动下,全区建立起了更加符合区情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首先,明确了一个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其次,确立了一个基本思路,即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三,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从“两分法”到“三分法”(随着宁夏对于区情认识的不断深化,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由原来的“两分法”即川区和山区,变为如今的“三分法”即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使农业区划更加科学。二是从重生产抓粮食,到抓特色抓产业化,使农业优势更加突出。三是从“盯着饭碗种养”到“盯着市场经营”,使农业效益更加明显。四是从传统低效到“一特三高”(就是要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的各种要素,走特色、高质、高端、高效的发展路子),使农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五是从规模扩张到集群发展,使农业发展更具活力。第四,形成了“三区十三带”的产业发展格局。“三区”包括: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十三带”包括:优质粮食产业带、枸杞产业带、清真牛羊肉产业带、奶牛产业带、马铃薯产业带、瓜菜产业带、淡水鱼产业带、葡萄产业带、红枣产业带、农作物制种产业带、优质牧草产业带、苹果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据统计,2013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85.1%,比上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

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订单农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的新局面加速形成,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