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韦利科夫斯基与现代科学

韦利科夫斯基与现代科学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韦利科夫斯基所支持的基本前提是,金星不是与太阳系中其他的行星同时形成的。有正当的理由表明,韦利科夫斯基是错的。另一方面,韦利科夫斯基的观点几乎没有来自天文观测的支持,很多相当成熟的天文学理论实际上与他的观点直接相矛盾。韦利科夫斯基关于金星在太阳系中到处乱跑并造成大混乱的主要思想以大量古代著作为基础。例如,韦利科夫斯基指出了古代典籍中有关描述这些大灾难之前出现过一颗大彗星的大量记载

被嘲弄的世界:韦利科夫斯基与现代科学

1950年,一本名为《碰撞中的世界》(Worlds in Collision)的著作出版了,该书颇不同寻常。这本书是作者10年工作的成果,作者有一个惊人的想法:如果古代典籍中的各种灾难记录是真的、实际发生的事情,那会如何?

古代人经历过的大灾难如此之多,听起来像是一部蹩脚的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大火从天而降,太阳终日挂在天空,洪水,饥荒,害虫横行——似乎那时的世界更令人兴奋。当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些事件不是夸大其词就是以讹传讹的传说,或正是有人为了解释我们无法理解的事而编出来的。但是,假定我们完全相信那些古代作家的话,并且假定那些事件都真的的确发生过呢,会有一个简单、普遍的起因吗?它可能有一个天文学的基础吗?

心理分析学者韦利科夫斯基(Immanuel Velikovsky)决定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在科学界会产生很大反响,虽然这可能并非他本来的想法。在他完成《碰撞中的世界》及其续篇《剧变中的地球》(Earth in Upheaval)时,他的确认为自己已经发现所有先前的科学规律都错了的证据,并且我们有必要严肃地反思宇宙运行的方式。

很多人如饥似渴地阅读《碰撞中的世界》,因此它在出版后不久即登上畅销书榜。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反正统文化思潮,韦利科夫斯基的声望此时日渐褪去,但仍有很多追随者,其中很多人都非常维护他的观念。

这些观念是什么呢?韦利科夫斯基所支持的基本前提是,金星不是与太阳系中其他的行星同时形成的。相反,他推断说它是最近——仅仅几千年前,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的。根据韦利科夫斯基对《圣经》以及其他古代典籍的分析,金星起初是木星的一部分,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分裂开来,将金星整个儿抛出,成为一颗巨大的彗星。在随后的几百年间,金星在太阳系中四处蹒跚而行,多次与地球和火星相遇,对它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金星和火星在走近地球时对其产生的引力和电磁作用,导致了我们的祖先所遭遇的所有大灾难。

正如你可能猜到的,我不同意韦利科夫斯基的观点。并不只有我一个人不同意,几乎每一位公认的行星科学家也不赞同他。有正当的理由表明,韦利科夫斯基是错的。确确实实错了。他所描述的天文学事件与其说是不可能的,不如说是有如空想般的不可能——不夸张地说,它们只是空想而已。

公平的说,许多已被接受的科学理论听起来也像空想一般。谁能相信宇宙开始于一个很小的点,在大爆炸之后创造了时间与空间,然后开始膨胀,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

必须要记住的是,大爆炸最初是在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而用其他任何方法无法解释之后提出的。数十年后的今天,已有大量证据支持大爆炸,它实际上是科学中最扎实的概念之一。另一方面,韦利科夫斯基的观点几乎没有来自天文观测的支持,很多相当成熟的天文学理论实际上与他的观点直接相矛盾。大爆炸与韦利科夫斯基命题之间的差异在于物理学的证据。前者有很多证据,而后者则几近于无。

韦利科夫斯基命题确实看起来很合理,它建立在大量的历史和考古学研究基础上。书中大量引述了从当代学者到古罗马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等各色历史学家的分析研究。关于韦利科夫斯基对这些著作的解读,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此批评甚多,很可能他的研究有历史方面的硬伤。老实说,我并未专攻于此,因此我将竭力避免对其观点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不过,我将乐于在天文学背景下来对其加以讨论。

像大多数伪科学领域一样,例如占星术、创世论,不借助于对每一事实与数字的详细而费力的分析,而在其理论中找到致命缺陷,这是有可能的。事实上,有时候并不值得吹毛求疵;如果你那么做,伪科学支持者们就会简单地将更多的事实和数字抛给你,这样做的意图,不是想用他的知识库存来让你眼光缭乱,就是想把你搞糊涂而无法做出任何理性的结论。因此,不用仔细梳理他的作品,更好的办法是查看更为普通的概念——明显与基本前提相矛盾的众多地方。无论如何,这些通常更容易解释和理解。如果我提及一些细节,那是因为我认为它们很重要,也很有趣。

***

韦利科夫斯基关于金星在太阳系中到处乱跑并造成大混乱的主要思想以大量古代著作为基础。也许《圣经》中最重要的一段在《约书亚记》10:12—13。在与迦南人的一次大战役期间,约书亚知道只要有多一点时间就能获胜,但白天就要结束了。他很绝望,约书亚请求上帝让太阳在绕地球的周日运动中停下来,以便再给他一些必要的额外时间。《圣经》这一段写到:“……于是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随后,几乎正好是24小时之后,战役结束,上帝重启天国,再一次让太阳和月亮运行起来。

现在,如果我们不是特别没有想象力,我们都会将这件事解释为地球的转动停止了,这样就会看起来好像太阳和月亮在天上静止不动。一天后,它又以某种方式重启运转。

韦利科夫斯基的确是个相当缺乏想象力的人,他研究这一事件并且发现了关于一次流星暴的记述,根据推测,此次流星暴就发生在地球停转之前。对他来说,流星暗示着《圣经》中的这段情节有一个天文学上的原因。这一想法与他所找到的其他神话传说完美地吻合,比如古希腊的那些传说。女神密涅瓦(Minerva)是从宙斯(Zeus)的脑袋里出生的,一出生就已经长大成人,前者在当时与金星相关,后者则与木星相关联。[1]关于木星与金星之间的关系,其他文明中也有大致相似的表述。韦利科夫斯基猜想这些传说实际上都基于事实。由此,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即金星其实是由木星抛出来的,而后多次接近地球。

首先,金星与地球如此接近使得地球停转。不知什么缘故,金星在与地球格外接近时能够让地球旋转慢下来并且停转——韦利科夫斯基从未真正搞清楚这一点,而只是含糊地声称是一种以前并不知道的电磁过程。然后金星离开,但一天之后返回,再次走近地球从而让地球重新转动起来。金星本身随后开始了在一个长长的、椭圆形轨道中的旅程,大约52年之后才会再次从地球旁经过。随着时间流逝,金星进入现在的轨道,定居成为从太阳往外数的第二个行星。

这一想法中的缺陷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很难知道从何说起。例如,韦利科夫斯基指出了古代典籍中有关描述这些大灾难之前出现过一颗大彗星的大量记载。如何使这一记录与金星相符合呢?好吧,他说,金星作为一颗彗星被从木星中抛出。直到它进入一个稳定的绕日运行轨道,它才成为一颗真正的行星。

首先,退一步说,抛出像金星这么大质量的物体会非常之难。韦利科夫斯基提出,金星碎裂开来,被快速转动的木星向外抛出,就好像狗洗完澡会摇晃身体把水甩掉。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

有很多证据表明太阳系有数十亿年的历史。为什么木星会等到几千年前——这是它一生很小很小的一个片段——才突然抛出一个行星大小的东西?摆脱这一巨大的时间巧合的唯一方法就是指出它并非一个罕见的事件,并且之前木星曾多次有此作为。但这些行星何在呢?如果设想所有行星都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那么就会留下这样一个问题:木星是如何形成的?既然木星每次有此作为时都会使自己的转动慢下来,它就必定开始于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运转。

其次,金星和木星的构成成分完全不同。木星主要是由氢——最轻的元素——组成的,它的内核可能是更致密的元素;但是金星至少应当显示出若干与木星的相似之处。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大表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颗行星。金星的化学成分与地球非常相像,因此,相似的行星会以如此不同的方式形成,这似乎不太可能。

第三,金星是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事实上,它的质量和直径几乎与地球完全相同。木星被一众卫星围绕运行,其中四个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不是绕着它们强大的主天体运行的话,它们本身就可以成为行星。这些卫星在几近正圆的完美轨道中绕木星运行,它们的轨道经过数百万或数十亿年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木星之间的引力作用,形成现在的样子。(更多潮汐演化可参见“万有引力”一章。)

现在想象一下金星正在向外穿过这个系统。与木星系统所受到的破坏相比,即使是闯入最精致的瓷器店的最暴躁的公牛也是小巫见大巫。卫星会四处散去,它们秩序井然的轨道则会由于这个横冲直撞的行星的摄动弯曲成长长的椭圆轨道。有一些可能甚至会完全被木星抛出而在太空中游荡,就像传说中的金星一样;但在古代典籍中并没有关于这些行为失常的卫星的记录。

我们在木卫系统中根本看不到这一事件的证据。从所有的观测看来,卫星的行为一直和它们过去十亿年或至少两年中的一样。即使存在着摄动,它们在过去数千年里也肯定没有发生过。

韦利科夫斯基在《碰撞中的世界》一书中花了相当多的工夫来试图说明金星是被木星抛出的。他是错误的;这样的事件完全不可能发生。数学计算表明,抛出金星所需要的能量实际上可以把该行星蒸发掉!换言之,无论韦利科夫斯基所设想的将金星从木星中抛射出来是哪种类型的事件,其实都会将金星变成非常热的白炽气体,像爆炸一样向外爆发。不可能形成一个游逛在太阳系中的固体星体,这一点是肯定的。这严重削弱了他关于金星游荡于太阳系的论证,除非你真的相信巨大的力会带来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后果。这就好像一块铁砧落在鸡蛋上,把鸡蛋完美地分成两半,一半是蛋白,一半是蛋黄。当力大到那个程度时,它们很难处理得如此完美。事实上,鸡蛋会变得一团糟,而金星在韦利科夫斯基所想象的什么力的作用下也就变成这个样子。

尽管如此,让我们假定有某种神秘的未知力使金星运行。这样,如果不管金星如何起源,也无论金星因为什么缘故而如此之近地经过地球,它是否还有可能在这里引起普遍的灾难呢?

一言概括之:没有。

韦利科夫斯基在书中推断说,金星经过地球时距离近到足够使地球停止转动,然后离开,几小时后再回来,让地球再转动起来。不过他对其中确切的机制描述得含糊其词。他推测说可能地球并不是真的慢下来并且停转,而是在它的轴上快速翻转,从而北极变成了南极,而南极变成了北极。

的确,他用了许多篇幅提出证据说,地球并不是一直绕着北极目前所在位置转动。他在这一章开头写到:“我们的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它始终都是这样的吗?”韦利科夫斯基引用古代典籍说地球翻转过不只一次,而是多次翻转。

在这一点上,他的主要依据相当不可靠。他所引用的一段内容谈到的是发现于古埃及墓中的两个星座图。其中一张图正确标示出了星座,而另一张则是东西倒置,就像地球正在以相反的方式运行一样。除了假定地球的确自东向西转动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解释吗?

实际上,有两种方式可以对此加以解释。一个是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对于站在南半球的人来说,他们所看到的星座与在北半球的人所看到的正好颠倒。地球的曲率使得一个人看起来相对于别人好像“头朝下”。这可以很好地解释颠倒的星座;也许这个旅行者是在描绘他在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的所见所闻。

还有另一种解释。很多古代人认为星星是一个巨大水晶球体上的小洞,它可以让天国的光透过来。天神们住在另一边,因此看到的星座与我们看到的正相反。很多星图显示了这一所谓的“神灵眼中的”天空。在纽约中央车站主过道中,星星就是以这种方式画在天花板上。也许这个埃及图画是要将我们与天神的视野加以对照展示。

我发现上述任一解释都会比让地球翻个个儿的方法更合人意。

另外,即使我们认可地球翻转,韦利科夫斯基想要让我们相信的是,24小时后金星再一次接近地球会使地球翻转回原来的样子,并且以相同的速率转动。不论说得多委婉,这也是非常不可能的。

***

韦利科夫斯基的金星理论中还有两个更基本而且的确很致命的缺陷:一是我们仍旧存在,而另一个则是月球仍在环绕我们转动。

韦利科夫斯基在他的书里用了数百页的篇幅,煞费苦心地大谈当金星隐约出现于天空时所降临到人类身上的各种灾难。所有这些事件都要求金星很近地接近地球。为了解释吗哪(manna)[2]从天而降以及埃及的害虫瘟疫等此类的事件,他一度宣称金星离地球如此之近以至于它的大气层拂过地球本身的大气。

这一前提——吗哪和昆虫从金星来到地球——至多是个猜想。现在我们知道金星表面的高温令人难以想象——470℃(900埘)以上,热到足以熔化铅。很难想象有什么昆虫能够在如此毁灭性的高温下幸存。也很难理解吗哪这样一种维持生命的化合物如何能在金星上形成。毕竟,金星大气层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硫酸。如果有数十亿吨的这些物质倾倒至地球大气中,其影响很难说是有益于生命的,会完全相反。

金星接近地球还会引起其他实际的影响。尽管有所差异,但金星与地球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有几乎完全相同的质量和直径,这意味着它们有大致相同的引力。对于拂过地球的金星大气来说,它从两个行星所受到的引力必须大致相当,而来自地球的引力稍大一点。即使算得粗略一点,它们几乎相等的引力也意味着金星与地球表面接近的距离必须小于1000千米(600英里)。

想象一下!一个地球大小、从头顶1000千米处掠过的行星,这大概是我所能想象得出的最可怕的事。金星会把天空遮得满满当当,挡住太阳和星星。即使是以行星际速度运行,它的大块头也会在天上维持数日或数周,并且会比几百个满月还要亮。

但是,这一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观在古代典籍中未有提及。

更糟糕的是,金星在地球引起的潮汐会很大,达数千米之高。地震会更可怕;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摧毁,我说的是所有的一切。它将使得《圣经》中关于世界末日的最令人担心的景象更像是一个温暖的春日。像金星这样的天体如此近地经过,会使地球表面变成不毛之地,并且杀死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要是此事发生,韦利科夫斯基原本就不能来写他的书了。值得赞许的是,韦利科夫斯基设想到会有地震或相似的事件发生,但他一百万倍地低估了天体如此近的从地球身边经过所带来的后果。

即使假定人类能以某种方式在这一大劫难中幸存,也还是有一个问题。月球在距地球400 000千米的轨道上绕地运行。要是金星与地球的距离近到能与地球交换大气成分,那么它与我们的距离就会比月球还近。真要是这样,月球轨道就会发生剧烈变化。通常当你拿着三个东西,其中两个较重而另一个稍轻时,让它们以引力相互作用,质量最小的一个就会被完全从系统中抛出。换言之,几乎在各种条件下,如果金星与地球有那么近,月球就会被完全抛进行星际空间。至少它的轨道会完全改变,变成可怕的椭圆形。

月球的轨道是椭圆的,但相比起它与金星密近会合后将变成的椭圆,月球现有的轨道远远没有扁到那个程度。事实恰好是,月亮还在,我们也还在,而这说明韦利科夫斯基是错的。

还有一个问题。2400年前发明的希伯来历是以月球公转的周期为依据的。韦利科夫斯基所描述的事件据推测是在希伯来人发明历法仅仅1000年之前发生的。但金星的任何一次通过都会剧烈地改变月球的轨道,而月球轨道稳定下来并形成现在这个样子,1000年时间远为不够。事实上,自从希伯来历被发明出来,月份长短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意味着月球非得在金星扫过之后立即稳定下来才行。

记住,韦利科夫斯基使用古代典籍来支持他的信念。但是,这里我们看到所有古代工具中最基本的一个——历法也证明了他的假设是错的。如果金星像韦利科夫斯基所声称的那样,月球轨道就得改变,而我们没有看到改变。

***

最后,按照韦利科夫斯基的说法,金星在碰到地球之后,最终会平静下来并且进入现有的轨道。记住,如果真是这样,金星轨道更有可能是一个大扁心率的椭圆,而非一个圆。不过金星的轨道是所有行星中最圆的,只有海王星的轨道可以与之相匹敌。要是我们认可金星真的经历过韦利科夫斯基式的回转,我们会认为它至少应该有一个不大的偏心率,但金星的轨道与完美的圆形很难区分开来。

韦利科夫斯基在其书中随后的章节中试图去解释所有卫星和行星的轨道如何能够变得更圆。他提出,行星和太阳会发出一种电磁力,正是这种力将地球翻转过来,并且引起所有的问题。不过,今天我们完全看不到任何证据表明,无论怎么样,这样一种力在任何地方接近他所声称的强度,即使做书中的那些事件的一小部分所需要的强度也达不到。如果这样一种力曾经存在过,它就会在《出埃及记》中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即停止作用。而且,如果这样一种力存在,为什么有些行星和卫星的轨道并非完美的圆形,或是接近圆形?我们看到一些天体运行在偏心率很大的椭圆轨道中;彗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这个力不会影响到它们?

因此,韦利科夫斯基本想让我们相信所有这些《圣经》中写到的灾难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某种神秘的力,自然中未知的力,它会作用在行星上,做出邪恶的事——但只对一些天体发生作用,而忽略其他——然后又蒸发掉了。它不会在行星上留下痕迹,使得太阳系看起来就像是数十亿年自然的演化一样。

这不是科学。事实上,这无异于祈求神助。换言之,对韦利科夫斯基而言,几乎没必要花那么大力气试图让科学为其信念提供证据。他用科学所未知的力来解释自己的观点,这一做法首先就全盘推翻了他的写作目标,即为古代典籍找出其科学背景。

***

那么,如果韦利科夫斯基错得如此彻底又如此明显,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人还会追随他的书并且认为他是对的呢?

这个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而非现实问题。不过,部分答案在于该书出版时科学界对待韦利科夫斯基的方式。

最初,当麦克米伦(Macmillan)出版社于1950年准备将手稿付印时,科学界对此颇有微词。尤其是哈佛天文学家沙普利写了几封尖酸刻薄的信给麦克米伦的编辑——注意,恰当地——指出,韦利科夫斯基的观点是错误的,而麦克米伦出版此书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大的伤害。当时,麦克米伦是一家很大的科学教科书出版商,而沙普利说出版商的声誉会由于销售《碰撞中的世界》而受到损害。尽管没有直接威胁,但就我所读到的,沙普利的信似乎暗示了他会动用其巨大的声望来呼吁其他科学家抵制麦克米伦的书。

对于出版商来说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韦利科夫斯基的书一出版就登上了畅销书榜,毫无疑问,此间的争议助了一臂之力。它是一个巨大的赚钱机器。不过,麦克米伦从教科书中也挣到了很多钱。屈从于压力,他们做出了最糟糕的出版决定之一,将《碰撞中的世界》及其续篇版权转让给了道布尔迪出版集团(Doubleday),后者突然发现自己出版了一本在架上呆不住的书。这也只是增加了此书的神秘性,起到了促销的作用。

随着此书的大卖,科学界针对韦利科夫斯基的压力还在继续。他的书在大学生中颇受喜爱,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反叛成为一种时尚的1960年代。当时的形势变得如此恶劣,甚至一些“权威”科学家也行动起来,因此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在1974年赞助了一场半公开的辩论,辩论双方是韦利科夫斯基及其批评者们,后者力图断然拒绝相信其书。论辩中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是萨根,他在彼时是媒体宠儿,一位职业怀疑论者,在普通公众中广为人知。

我没有参加这次论辩,因为那时我还只有9岁。不过我曾在网上和书里读到过很多关于这次声名狼藉的会议的记述。哪一方获胜,是韦利科夫斯基为首的造反者还是主流科学界?在我看来,谁都没有获胜。我要说他们都是输家。韦利科夫斯基作了几次冗长而跑题的演讲,既未支持也未贬损他的目标,而他的支持者们则变得更像是宗教狂热者。在科学一方,有太多的装腔作势与矫揉造作。我非常尊敬萨根,无论是他作为一位科学家还是向公众普及天文学的什么人,但他在揭穿韦利科夫斯基的观点时表现得很糟糕。他进行了一场稻草人论争(strawman arguments)[3],并且仅仅对韦利科夫斯基主张中的那些小细节予以抨击。

《科学家与韦利科夫斯基对簿公堂》(Scientists Confront Velikovsky)一书转述了在这场论辩中科学家们的言论。而韦利科夫斯基的言论并未收进该书。萨根的反驳占超过一半的篇幅,以其原来的论文中并未用过的论点来反驳韦利科夫斯基,而韦利科夫斯基并未得到任何机会来反击萨根的反驳。由于这种篇幅上的悬殊,韦利科夫斯基从这本书中撤回了他的论文。在这本书里,萨根给出了他反对韦利科夫斯基的论点,依据它们,他在自己的书《布罗卡的脑》(Broca’s Brain)里进一步做出更为充分的阐述。在这里,萨根的论点还是并不那么精彩(在其他方面,此书很好)。比如,他给出了木星抛出金星所需要的能量标准,但忽略了木星自身的旋转,而这对分析至关重要。在关于此事的网页上,同是科学家与作家的普奈尔(Jerry Pournelle)称萨根的行为是“可耻的”。

萨根和沙普利的反应在科学家中并不罕见。他们中很多都不喜欢韦利科夫斯基写作此书的想法,也不喜欢他以此书暴富的事实。但是极度的愤怒只会有助于让韦利科夫斯基成为一个殉难者。直到今天,他实际上还是受到追随者的尊敬。

托马斯·杰斐逊曾写到:“除了人民自身,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靠的社会终极权力的受托人;倘若我们认为他们的知识不足以审慎的判断以行使自己的管理,补救之法不是剥夺他们的决断权,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判断。”也许,要是沙普利和他的同事听从杰斐逊的教诲,《碰撞中的世界》就只不过是又一本愚蠢的伪科学图书,与那些关于不明飞行物(UFO)上的外星人如何用顺势疗法的水晶治疗丘疹的书一起被遗忘在书架上落满灰尘,而不是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在今天的书架上甚至还能找到它。

***

在科学史上,这一事件有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脚注。毫无疑问的是,当时的科学家们摒弃了韦利科夫斯基,因为他的主张公然违背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已知的所有一切,从那时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他们还嘲笑他,因为在当时行星被认为是完全静态的。事物没有很大的变化。任何变化都是逐渐的、缓慢的、冷淡的。没有突然发生的事。这一思想的代表被称作均变说。

不过,这一潮流正在转向。随着行星观测(包括我们自己)的改进,我们开始了解事情并不总是以一种缓慢从容的速度发生。月球覆盖着环形山,它一度被认为是火山坑;但大约就在《碰撞中的世界》出版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推测至少有些环形山是陨星撞击形成的。金星表面有迹象显示,几亿年前一些大规模事件让整个星球旧貌换新颜,而且地球上的很多群体灭绝似乎是由个别的灾难性事件所导致的。

今天我们明白是均变说和灾变说共同绘就了我们太阳系的历史。大多数时候,事物发展得很缓慢,然后突然被突发事件所打断。

韦利科夫斯基的支持者们声称,他只是超前于所在的时代,而他的灾变说理论之被摒弃正可归结于此。这是愚蠢的;仅仅是运用了大灾难之发生这一观点,并不意味着他所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但相当有趣的是,当时的科学家在他们关于均变说的许多主张上也是错误的。

尽管如此,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差异在于:科学家们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抛弃那些不成功的理论。韦利科夫斯基是错的,就像当时的科学家们一样。但是科学——真正的科学——在继续前进。也许我们都能从这里学到些什么。

【注释】

[1]在古希腊神话中,密涅瓦女神(即雅典娜)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她是智慧女神墨提斯与宙斯的女儿。由于担心即将出生的孩子将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宙斯将怀孕的妻子吞入腹中,顿时感到头痛欲裂,于是命令火神劈开脑袋,雅典娜就身披铠甲从中跃出。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罗马神话中称朱匹特,木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译者

[2]《圣经》所述,吗哪是古代以色列人经过荒野时所得到的天赐食物。——译者

[3]意思是把对方变成稻草人,这样就更容易攻击。把对方的观点以误导的方式重新阐述,再对之进行攻击。——译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