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力测验方法

智力测验方法

时间:2022-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智力测试是指对智力进行科学的测试,从而了解智力的高低。研究发现,智力至少由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组成。科学家发现,尽管这三种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它们是由大脑中的三个不同的神经“回路”所控制的。科学家发现,单一的智力组成部分,比如智商,无法解释这些测试结果所显示的所有变量。大多数智力测量都用离差智商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智力测试是指对智力进行科学的测试,从而了解智力的高低。第一个智力测试是由比奈-西蒙制定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十个各种不同的智力测试,包括很多项目,如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记忆、字词、图像、积木、排列、拼图、符号等。

人类对于大脑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智商学说当然也有不科学的一面,更不能作为成功的决定因素。

1.按测验的内容分: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如成套的成就测验等。

2.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3.按测验表现形式分:文字测验(纸笔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的时间分: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6.按测验要求分:有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英国《独立报》2012年12月19日报道】题:研究发现,智力测试“存在根本性缺陷”,仅凭智力测试衡量智力是“错误的”。

有史以来关于人类智力的最大规模研究发现,认为仅凭智力测试就可以衡量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研究发现,智力至少由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组成。

智力测试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被用来衡量智力水平,不过这项研究发现,智力测试存在根本性缺陷,因为智力测试没有考虑到人类智力的复杂性质和不同组成部分。

此前有一些研究利用基于智力测试得出的结果,将智力水平与人种、性别和社会阶级联系起来,并且得出了极其具有争议的观点,即一些人群的智力天生就不如另一些人群。这一研究结果对上述研究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智力由三种能力组成:短期记忆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科学家发现,尽管这三种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它们是由大脑中的三个不同的神经“回路”所控制的。

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外事总监罗杰·海菲尔德说:“这项研究结果彻底驳斥了这样的观点:智力的单一衡量指标,比如智商,足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所有认知能力差别。”

作为这份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海菲尔德博士说:“与之相反的是,几个不同的回路共同影响智力,每一个回路都具有独特的能力。一个人或许会在其中一个领域表现很好,不过他或许很有可能在其他两个领域表现很糟。”这份研究报告刊登在美国《神经元》月刊上。

这项研究对世界各地的10万多人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受访者需要完成12项智力测试,用于衡量他们认知能力的不同方面,比如记忆力、推理能力、注意力和规划能力。

研究人员将其中的4.6万人作为代表样本,对这些人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他们发现,认知能力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短期记忆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

科学家发现,单一的智力组成部分,比如智商,无法解释这些测试结果所显示的所有变量。研究人员然后通过核磁共振的方式,对16名受试者的大脑回路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不同的智力组成部分对应着大脑中三个不同的神经活动模式。

海菲尔德博士说:“100多年来,许多人以为我们可以基于总体智力的概念将人加以区分,人们往往只在意一个数字,即智商。现在证明,这么做是错误的。”


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William Stern)首先提出此概念。后为美国心理学家特曼(Lewis Terman)于比奈-西蒙(Binet-Simon)智力测验的史丹福修正方案(1916)中予以采用,他们根据这套测验的结果,将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据这套测验,大多在85到115之间。

计算公式为 IQ=MA/CA X100 

MA=心智年龄(mental age)

CA=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

如果某人智龄与实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100,标示其智力中等。

(比纳量表的适用范围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现代人平均智商在逐渐增加,被称为弗林效应,但不了解其原因是智力实际增长还是因为测量的原因所导致。

假如一位4岁的儿童做智商测验时,他答对的题数相当于一位5岁儿童平均所答对的题数,经过反复的测试后,若其结果显示这位儿童的智力水平达到平均年龄在5岁的儿童的智商测定分数时,我们即认为该儿童的智力年龄为5岁。由于他的实足年龄为4岁,因此套入公式后,他的智商为125。即:

IQ=5/4 X 100=125

所以,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就显示这个人的智力水平比同龄人更高,也表明了他比别人更聪明或掌握更多的知识。智商的高低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有很大关系,但我们只凭智商来推断一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就,就显得不够完善,甚至产生很大的偏差。


为了准确表达一个智力水平,智力测量专家D.韦克斯勒(D.Wechsler, 1896-1981)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中的个对位置,即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这就是离差智商,也称为智商(IQ)。比如说,两个年龄不同的成年人,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得分高于同龄组分数的平均值,另一个的测验分数低于同龄组的平均值,那么我们就作出这样的结论:前者的IQ比后者高。大多数智力测量都用离差智商(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计算公式为 IQ=100+15Z=100+15(X-M)/S

Z=标准分数

X=某人在测试中的实得分数

M=人们在测试中取得的平均分数

S=该组人群分数的标准差

如果一千位随机测试者在测试中取得的分数的平均值为20,通过计算得到该组人群所得分数的标准差为4,那么一个分数为28的人的智商为100+15×(28-20)/4=130


由于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对高于均值四个标准差以上决定智力的因素还未探究清楚,加上受限于样本的不足,导致现在未有公认的能测量三个标准差以上智力的测试。

由于人脑的特殊性,智商测试只能给出一个估算的范围无法得出准确值,所以这个估值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