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方寸之间见大千

方寸之间见大千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是书法的要求,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是显示书法修养,区分篆刻家与一般刻字匠的重要标志。汉印的章法是最具匠心的。明清文人篆刻有两种章法取向:一种模仿汉印,线条以方直为主;另一种传承元朱文,表现篆书的笔法特点,只不过比元朱文线条变化更丰富。总之,无论哪种章法形式,无论字数多少,其总的要求是讲究整体布局的虚实感和视觉平衡。

第二节 方寸之间见大千

篆刻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印章作品,因此,对印章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的实现。

一般来说,欣赏印章作品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也就是篆刻三要素。

(一)篆法

篆刻艺术以篆书为基本书体,是因为篆书是古文字,象形的特征还存在,其用笔和字形有方圆流峙之形,动静相掺之意,既能蕴含书法的内在的抽象意味,又能彰显图案美术外在的形式美感,因而书意、画意兼具,这是其他任何书体所不能具备的特点。但也有以楷书、隶书,甚至行草书体入印的,点画的穿插组合容易造成三角几何形,损坏作品的圆融流动感,因此,篆刻家偶尔为之,远不能与以篆书入印的主流创作相提并论。

对篆法的欣赏分为两个层次。

1.篆书风格

因为书体是篆刻艺术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风格形式是为适应不同书体特点而创造的。也就是说,古玺印、汉印、元朱文,以及明清流派印等不同的印章风格是由所使用的书体决定的,是点画刚健峭拔的甲骨文,还是体态生动攲侧的金文,是方正博大的缪篆(方中见圆的汉代刻印篆书),还是细劲婀娜的“铁线篆”,或者是笔法丰富的清人篆书,不同的书法风格都会形成不同的形式要求。

2.笔法意蕴

笔法意蕴包括线条的弹性质量、弯曲弧度和流畅度,起收之处细微的方向暗示(这是点画线条之间气息映带的表现),还有方圆笔、中侧锋的转换,点画自身或粗或细而显示出的轻重起伏感等。所有这些都是书法的要求,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是显示书法修养,区分篆刻家与一般刻字匠的重要标志。

(二)章法

在篆刻艺术中,章法如同绘画中的经营位置。因为篆刻不是像刻碑一样在石头上刻字,而是在一定局限范围内安排字形,力求做到整体、协调、统一而不失空间的节奏变化,这就需要研究章法的虚实和平衡问题。

秦代以前,用字基本处于大篆时代。大篆不像后世的小篆或缪篆带有图案化、美术化的装饰色彩,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斜正随形,其自然的形态不容随意改动,所以安排在一起容易互相抵触,因此,那时的印工特意用界栏边框来约束字形。这种章法是天然的,虚实感靠大篆字形结构自然显现,较少人工创意的痕迹,其稳定感就是依赖横竖界格来完成。字形的动感和边框界格的静态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古玺印的章法风格(见图9-17)。

img165

图9-17 古玺印的章法风格

汉印的章法是最具匠心的。屈曲盘旋的缪篆,其基本形态是比较稳定的,加上方形的印面,不需要有界格,这种稳定的静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缺乏气息流动和动感与静感的艺术比照,因此,相对于古玺印的动中求静,那么汉印则是处处显示静中求动的艺术构思来。比如,均匀分布的点画和大面积的留空形成强烈的反差,真正达到“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形式美感;平直线和斜线穿插避让,有机结合,既变化又统一;横线一般有微微上弓的曲度,显示出用腕书写的特征;再加上横竖画的粗细变化,笔画端点的方和转折之处的圆的比照、单字撑满单位空间所致的整体的膨胀感等,所有这些都出自汉代印工伟大的艺术创造力(见图9-3)。

明代文彭欣赏印章时曾说白文印如寒山积雪,朱文印如春花舞风,前者与汉代满白文印审美最为合辙,而后者用于欣赏元朱文印非常恰当。这一静一动,贴切地揭示出朱与白文不同的审美趋向。明清文人篆刻有两种章法取向:一种模仿汉印,线条以方直为主;另一种传承元朱文,表现篆书的笔法特点,只不过比元朱文线条变化更丰富。

总之,无论哪种章法形式,无论字数多少,其总的要求是讲究整体布局的虚实感和视觉平衡。虚实感就是像太极图一样讲究疏密关系的调节(可以设想将太极图变成印章的方形),点画线条是实,空白是虚,虚中要有实,实中要有虚,虚实感处理好了,视觉平衡也就做到了,那么章法布局的变化统一性就实现了。当然,视觉平衡的手段主要是运用对称原则。对称有轴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一般处理不好容易缺乏变化,中心对称就是斜对角呼应,这和太极图式的视觉感受是一样的。因此,欣赏一方印章,不但要看字的点画线条本身,还要特别关注字,或者点画间的留空,悉心体会,才能领略到创作者的匠心所在。

(三)刀法

自明清文人篆刻艺术发展以来,刀法遂成了篆刻艺术中篆法和章法布局实现的最终环节。唐代的书家虞世南说:“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意思是说书法之美虽由毛笔实现,但它的美并非由毛笔所创造,而是由书写者心灵创造的,只不过借助物质工具表现出来而已。对于篆刻家来说,有了熟练地用刀技巧,使刀就如同使笔一样,正刀、侧刀、冲刀、切刀等丰富而灵活的刀法就如同笔法一样,能传达创作者主观情志和审美文化修养,所以刀法自文人篆刻艺术发展以来就备受关注。

刀法主要和线条质量及线条的性质特征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运刀的速度、方向、深度、角度等因素决定着线条或光滑、或生涩、或厚重、或飘逸的美感趋向。如黄士陵冲刀治印,用刀爽利、不事雕琢,故其印章线质洁净,充分表现出黄士陵高雅的审美情趣。吴昌硕用刀口和刀背冲击线条两边,爽利和泼辣兼得,加上残破刀法的辅助,营造出苍茫的写意感,追求气势,粗头乱服,不拘小节,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倾向。齐白石用刀如阔斧,纵横折冲,所向披靡,显示出齐白石特有的精神气质。现代圆朱文大家陈巨来,刀法婉转流动,线条精纯至极,表现了创作者细腻纯净的内心世界和审美倾向(见图9-18)。刀法如同笔法,篆刻如同书法,平时说书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人所写的字显示的或放或敛、或刚或柔的特点是和书写者的性情禀赋相对应的,同样,对篆刻艺术来讲,刻如其人也是讲得通的。因此,刀法是传达创作者性情气质涵养的外在表现手段,所以对刀法的欣赏其实就是对创作者人性的品读。

img166

图9-18 刀法在篆刻艺术中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