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众健身的科学原理

群众健身的科学原理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群众健身运动中,要重视人们健身动机的科学引导,促使个体养成坚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习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通过再次运动不仅可恢复到原有状态,而且还可能超过原有水平即超量恢复,又称“超量代偿”。人体健身运动就是这样沿着“消耗—恢复—超量恢复”不断地循环往复,逐步适应,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运动后必须有合理的恢复与休息,这是造成超量恢复的前提条件,过分疲劳对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

一、动机原理

一个人为什么要参加运动?参加运动的内部原因是什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也就了解了参加运动的动机原理。对于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观念的树立要非常重视,只有人民产生充分的健身动机,才有可能促进健身行动的实施。

目前,我国参加体育健身的人口有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及中部、中西部、东部等地域人民群众,人口众多。

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心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个体参加体育健身的动机千差万别。因此体育健身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需要、结果不尽相同。

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原始动机是多样化的,如健身、减肥、养生、塑形等,但这并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多种动机相互综合一起发挥作用的。在群众健身运动中,要重视人们健身动机的科学引导,促使个体养成坚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习惯。

二、代谢原理

代谢是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能为人体活动提供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并带走机体运动代谢的废物,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更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新陈代谢,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新陈代谢过程停止,那么人的生命活动也会随之结束,生命终结。代谢原理是人体从事运动必须遵循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物质和能量代谢是人体代谢的两大基础。当我们在体育健身时,身体各项机能通过运动须承受超强负荷,这样就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当我们达到能量消耗临界点时必须停止运动,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

人体内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在参加运动过程中会比平时没有剧烈运动时更为活跃,此时能量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大。在运动者健身训练中,有效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组织内酶系统的适应性,从而进行促进人体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过程和能量代谢过程,使能量的恢复更加充分,人体各器官系统得到进一步增强,增强人体体质的重要原因就是能量代谢。

图1-2 能量转移、储存与消耗示意图

图1-3 不同强度运动单位时间的能量消耗

图1-4 各项运动的消耗(按体重60千克计算)

三、负荷原理

运动者通过健身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改善身体体质,要实现此目的,训练者就必须不断加强运动以适应运动负荷。通过运动不断适应身体的各项技能及运动带来的负荷适应能力,进而可对运动者的身体塑形有良好的效果。尽管体力劳动有一定的负荷,能对锻炼身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很多体力劳动是在某种特定姿势下进行大量重复,可导致局部劳损或职业病,破坏身体健康。因此,科学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重视科学安排负荷。[1]

在健身运动中,遵循负荷原理应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

(1)健身运动初期,为了尽快进入运动状态,通常以增加负荷量使机体的适应过程逐步实现。进行训练时,以提高负荷强度刺激来加深运动者的机体适应过程。

(2)健身者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所参与的具体运动项目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不同的人群及不同的健身项目制定不同的训练负荷。

图1-5 负荷强度法则

四、超量恢复原理

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可能超过原有水平。与此相适应,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也可以超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如图1-6)。通过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通过再次运动不仅可恢复到原有状态,而且还可能超过原有水平即超量恢复,又称“超量代偿”。苏联学者雅姆波斯卡娅提出:“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运动肌糖原消耗量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在恢复期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数量的恢复阶段,称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的数量与消耗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超量恢复效果越明显。”

人体健身运动就是这样沿着“消耗—恢复—超量恢复”不断地循环往复,逐步适应,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运动后必须有合理的恢复与休息,这是造成超量恢复的前提条件,过分疲劳对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

图1-6 超量恢复

五、运动技能形成原理

对于健身者来说,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过程也是体育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此,要熟悉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原理,以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健身效果。

[1]王祺.科学的体育锻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