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弹药基本概念

弹药基本概念

时间:2024-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弹药一般是指有壳体,装有火药、炸药或其他装填物,能对目标起毁伤作用或完成其他任务的军械物品,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枪榴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地雷、爆破器材等。弹丸通常由引信、弹体和装填物等组成。后装式弹药从尾部装入膛内,关闭炮闩后发射;前装式弹药从口部装入膛内发射。不同用途的弹药,其威力要求也是不同的。

弹药一般是指有壳体,装有火药、炸药或其他装填物,能对目标起毁伤作用或完成其他任务的军械物品,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枪榴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地雷、爆破器材等。弹药对目标的毁伤作用可以表现为破片杀伤、爆破、燃烧、穿甲、破甲、碎甲、软杀伤等多种形式。

弹药通常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战斗部是弹药毁伤目标或完成既定终点效应的部分,可分为爆破战斗部、杀伤战斗部、动能穿甲战斗部、破甲战斗部、特种战斗部、子母战斗部等;投射部是提供投射动力、使战斗部具有一定速度射向预定目标的装置,包括发射时从武器中退出的发射装药和伴随战斗部飞行的发动机推进系统等;稳定部是保证战斗部稳定飞行,并以正确姿态击中目标的部分,典型结构有使战斗部高速旋转的弹带(导带)或涡轮装置,使战斗部空气阻力中心移于质心之后的尾翼装置,以及两种装置的组合形式。

下面以炮弹为例来说明弹药的具体组成。炮弹主要供火炮发射,是弹药的主要品种之一,广泛配用于地炮、高炮、航炮、舰炮、坦克炮等武器,用于毁伤各种目标,完成各种战斗任务。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两部分组成,如图12-1所示。

图12-1 炮弹的组成

弹丸通常由引信、弹体和装填物等组成。弹体是容纳弹丸装填物并连接炮弹各零部件的壳体,分为弹头部、圆柱部、弹尾部等,圆柱部的两端有定心部、弹带(导带)与闭气环。大部分炮弹的装填物是炸药,可选择螺旋压装、注装、压装和热塑态装药法等装填方法。

发射装药由发射药、药筒、底火、辅助元件组成。发射药是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质量的火药,被点燃后迅速燃烧而生成大量的高压火药气体,推动弹丸前进,是发射弹丸的能源。药筒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盛装发射药,保证发射药不受潮湿和损坏。底火受火炮机械的或电的作用发火,点燃发射药。辅助元件有消焰剂、除铜剂、护膛剂、点火药、传火药、紧塞盖、防潮盖等。

弹药有多种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用途分类:主用弹药、特种弹药、辅助弹药等。主用弹药用于直接毁伤各类目标,包括杀伤弹、爆破弹、杀伤爆破弹、穿甲弹、破甲弹、混凝土破坏弹、碎甲弹、子母弹和霰弹等;特种弹药用于完成某些特殊作战任务,如照明弹、燃烧弹、烟幕弹、信号弹、干扰弹、宣传弹、侦察弹和毁伤评估弹等;辅助弹药供靶场试验和部队训练等非作战使用,如训练弹、教练弹和试验弹等。

(2)按弹丸与药筒(药包)的装配关系分类:定装式弹药、药筒分装式弹药、药包分装式弹药等。定装式弹药的弹丸和药筒结合为一个整体,射击时一起装入膛内,因此发射速度快,容易实现装填自动化,弹丸口径一般不大于105mm;药筒分装式弹药的弹丸和药筒为分体,发射时先装弹丸再装药筒,需经两次装填,因此发射速度较慢,但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药筒内发射药的量,弹丸口径通常大于122mm;药包分装式弹药的弹丸、药包和点火器分三次装填,没有药筒,靠炮闩来封闭火药气体,一般在岸炮、舰炮上采用,弹药口径大,但射速较慢。

(3)按发射的装填方式分类:后装式弹药、前装式弹药等。后装式弹药从尾部装入膛内,关闭炮闩后发射;前装式弹药从口部装入膛内发射。

(4)按口径分类:小口径弹药、中口径弹药和大口径弹药。口径划分见表12-1。

表12-1 弹药按口径划分的类别

(5)按稳定方式分类:旋转稳定式弹药、尾翼稳定式弹药等。旋转稳定式弹药依靠膛线或其他方式使弹丸高速旋转,按照陀螺稳定原理在飞行中保持稳定;尾翼稳定式弹药的弹丸不旋转或低速旋转,依靠弹丸的尾翼使空气动力作用中心(压力中心)后移,一直移到弹丸质心之后的某一距离处,从而保持弹丸飞行稳定。

(6)按弹丸与火炮口径的关系分类:适于口径弹药、次口径弹药和超口径弹药。其中,适于口径弹药的弹径与火炮口径相同;次口径弹药的弹径小于火炮口径;超口径弹药的弹径大于火炮口径。

(7)按投射方式分类:射击式弹药、自推式弹药、投掷式弹药和布设式弹药。射击式弹药由各类枪炮身管武器以火药燃气压力从膛管内发射,包括炮弹、枪弹等;自推式弹药本身带有推进系统,靠自身发动机推进,这类弹药包括火箭弹、导弹、鱼雷等;投掷式弹药包括航空炸弹、深水炸弹、手榴弹、枪榴弹等;布设式弹药用空投、炮射、火箭撒布或人工布设方式设于预定地区,如地雷、水雷及一些干扰、侦察、监视弹等。

(8)按配属的军种分类:炮兵弹药、海军弹药、空军弹药、轻武器弹药、爆破器材等。

(9)按装填物的类别分类:常规弹药、核弹药、化学弹药、生物弹药等。

稳、准、狠地毁伤敌方目标,历来是弹药研制、发展和使用上的总方向。但对某一类弹药来说,要求总是具体的。这些具体要求以战术技术指标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与战争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指标的提法上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主要从炮弹和火箭弹的角度来简要介绍对弹药的要求。

(1)射程。对于不同的目标和弹种,其射程的含义是不同的:压制兵器所用弹药的射程,一般是指从射击点到落点的水平距离;反坦克弹药的射程是指最大弹道高不超过2m时的所谓直线距离;高射弹药的射程是指弹道高度;机载用弹药的射程是指从射击点到着点的直线距离,等等。

要求射程远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影响射程的主要因素是弹丸的初速(对火箭弹来说,是主动段终点速度)、弹道系数和飞行稳定性。目前,提高炮弹射程的方法,除了采用高膛压火炮、新型发射药等措施外,在弹药领域还广泛采用火箭推进、底排减阻、滑翔、低阻弹形等多种技术。

(2)威力。弹药的威力是指弹药对目标的杀伤和破坏能力,它是完成战斗任务的直接因素。不同用途的弹药,其威力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杀伤榴弹要求有效杀伤破片多,杀伤半径大;爆破榴弹要求炸药量多,炸药威力大;穿甲弹与破甲弹要求具有足够大的穿破甲深度;碎甲弹要求层裂片的质量大、速度高;照明弹要求亮度大,作用时间长等。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弹药的威力大小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总的来说,具体威力指标的提出与目标类型、弹药毁伤机理和战术使用等因素相关。

(3)精度。此处的精度指射击精度,是射弹的弹着点(或炸点)与预期命中点之间接近程度的总体度量,包括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两个方面,只有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都好,才能说射击精度好。弹着点对预期命中点的偏差称为射击偏差,也称射击误差。它是衡量射击精度的尺度,是由诸元偏差与散布偏差引起的。诸元偏差影响射击准确度,散布偏差影响射击密集度。

射击准确度表示射弹散布中心对预期命中点的偏离程度。这种偏离是由在射击准备过程中测地、气象、弹道等方面的误差,射表误差和武器系统技术准备误差等综合产生的射击诸元误差造成的,通常称为诸元偏差,因此射击准确度又叫诸元精度。诸元偏差在一次射击中是不变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武器或者修正射击诸元来减小或消除。射击准确度通常用诸元概率偏差来表征,其值越小,射击准确度越好。

射击密集度表示各个弹着点对散布中心偏离程度的总体度量。这种偏离来源于各发射弹发射时武器、弹药、气象、发射操作及其他有关因素的非一致性造成的各不相同的随机偏差,称为散布偏差,因此射击密集度也叫散布精度。散布偏差是射弹散布疏密程度的表征,只能设法减小,不能完全消除。射击密集度通常有三种度量方法,即射弹散布概率偏差()、散布密集界和散布圆半径(即圆概率偏差,CEP)。

(4)安全性。弹药的安全性,既包括射击过程中的发射安全性,也包括弹药运输和勤务处理中的储运安全性。为此,要求弹药设计制造必须做到:火工品和炸药能承受强烈震动而不自炸;引信保险机构确实可靠;内弹道性能稳定,膛压不超过允许值;弹丸发射强度足够,炸药所承受的最大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药筒作用可靠。

(5)长储性。一般来说,平时生产的弹药应能保存15~20年。为使长期储存的弹药不变质,要求:弹丸、药筒不生锈,不受腐蚀;火工品长期储存不失效;炸药不分解、不变质;发射药密封可靠,不受潮分解。

(6)经济性。为提高经济性,既要求降低常规弹药的生产成本,也要求大力发展高效能的新弹药,减少完成具体作战任务的弹药消耗量。除此之外,要求弹药的结构工艺性好,便于采用新工艺,便于大量生产;要求原料的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