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乒乓球竞赛的组织形态

乒乓球竞赛的组织形态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对赛事实施领导,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在赛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竞赛工作的关键环节。综合性运动会中的组织委员会或单项竞赛中的组织委员会,是整个竞赛组织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赛事的运作主体即组委会成立后,可根据赛事的具体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竞赛规程一经审定颁发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在前期的筹备过程中,组委会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批准的竞赛组织方案和竞赛规程中的有关要求,拟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

三、乒乓球竞赛的组织形态

本文为了明确呈现竞赛活动的管理内容,而又能顾及整个赛事的实施流程,叙述方式以竞赛组织的宏观管理为主,微观管理为辅,将竞赛组织划分为竞赛筹备期、赛前准备期、竞赛期以及竞赛结束期等四个形态,为乒乓球赛事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提供和了解竞赛组织四个形态的主要情形、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重要的概念。

(一)竞赛筹备期

乒乓球赛事是一种暂时性且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活动,不论规模大小,时间长短,都有一系列的筹备组织工作。前期计划筹备属于“图上作业”。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组织机构,拟定竞赛组织方案,拟定竞赛规程,制订各项工作计划等。在各类方案、计划的拟订过程中,要做周密的考虑和充分的准备,注意“多算”,力争“先胜而后求战”,避免“先战而后求胜”。

1.成立组织委员会

为了对赛事实施领导,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在赛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竞赛工作的关键环节。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划分明确,对于圆满完成竞赛任务至关重要。体育竞赛的组织领导形式一般为委员会制。至于组织结构到底以垂直结构为主(分权化),还是水平结构(部门化)为主,则视其需要而定(分权化重视上下组织指挥的一贯性;部门化则注重工作内容集群的分工)。

(1)组织委员会及其职责

综合性运动会中的组织委员会或单项竞赛中的组织委员会,是整个竞赛组织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举办重大乒乓球赛事,几乎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助。在组织全国或国际大型赛事时,必须有相当级别的政府行政官员担任这个机构的秘书长或副秘书长,以增强这个机构的权威性。组委会的职能一般有五个方面:审议通过组委会或竞委会的参加范围及人员组成;审议批准各职能机构的设置及主要负责人名单;审议批准竞赛组织的各项实施方案;审议批准大会经费的使用原则、范围及大会预、决算方案;裁决竞赛组织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确立组委会组织机构

赛事的运作主体即组委会成立后,可根据赛事的具体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一般包括办公室、竞赛、宣传(新闻)、保卫、行政、后勤等主要组织机构。另可根据竞赛需要,设外事接待、大型活动、集资、志愿者等部门。组织机构成立后,应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视实际需要分批借调工作人员,以节约人力、财力。

以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为例,组委会下设10个左右的部门,这些部门主要包括办公室、竞赛部、对外联络和接待部、新闻宣传部、安全保卫部、市场推广部、志愿者部、配套保障部、大型活动部、医务部。

其中,组委会办公室是综合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拟定文件,组织会议,督促协调,上传下达,文档管理。具体负责通知组委会召集的各有关部门出席联席会议;负责组委会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工作;负责组委会各类文件、报表的汇总、拟稿和发文;负责各部门工作情况的反馈,印发信息简报;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负责票务工作等。竞赛部负责大赛竞赛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竞赛规程总则及各单项竞赛规程、竞赛有关的补充规定或通知。负责大会总报名的注册工作,编排各项竞赛秩序,制定总的活动日程表,负责总秩序册和总成绩的编印,统一大会所用各类竞赛表格的设计规格及标准,负责大会日程和总成绩的汇总统计及公告,对各单项竞委会实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负责反馈各赛区竞赛组织工作的动态和信息,监督竞赛规则和规程的执行。

2.拟定竞赛组织方案

竞赛组织方案是举办一项体育竞赛的有关筹备工作的总计划,也称竞赛筹备工作方案。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1)比赛的名称和目的、任务。根据比赛的内容、性质、赛制、时间、和规模等因素确定比赛名称;根据比赛性质、项目特点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要求等确定比赛的目的任务。

(2)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

(3)比赛的时间与地点。

(4)比赛规模。包括确定参赛者范围、比赛等级、比赛场馆器材设备的规格要求与数量等。

(5)比赛的组织机构。包括竞赛组织管理各职能机构设置和工作岗位安排以及人员配置的数量等。

(6)经费预算。包括竞赛经费来源与筹资计划、经费使用原则与使用范围、收入计划与增收节支措施等。

(7)工作步骤。确定竞赛整体工作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与具体步骤。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申办国际体育活动报批程序的规定》第五条,经批准举办的一般性国际体育活动,运动项目主管单位须在该活动举办日期前1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提交活动准备方案和接待安排计划;第六条,经批准举办的大型或综合性国际体育活动,运动项目主管单位须在该活动举办日期前6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提交筹备工作详细计划,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组委会组成情况;(2)经费预算和落实情况;(3)竞赛组织计划;(4)接待工作计划;(5)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筹备计划。整个竞赛组织方案拟妥后,经上级领导审批后,就成为整个筹备工作的基础。

3.制订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是组织和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对该项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竞赛组织者和参加者都必须遵循的法规。竞赛规程由主管竞赛的部门制订。单项竞赛活动需制订单项竞赛规程,综合性运动会则需同时制订竞赛规程总则(即总规则)和单项竞赛规程。竞赛规程的主要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比赛名称;(2)目的与任务;(3)比赛日期与地点;(4)参加单位;(5)报名办法;(6)运动员资格;(7)竞赛办法;(8)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9)裁判员与仲裁;(10)报名日期;(11)报到日期及地点;(12)注意事项。制定竞赛规程是一项非常严肃、细致和慎重的工作,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规程的制定要以竞赛的目的任务和竞赛计划为依据。(2)竞赛规程要与国家颁发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相适应,并与体育竞赛制度、计划和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定及国内竞赛的有关规定协调配套。(3)竞赛规程的制定要符合客观实际,既要符合国家、地区的情况和体育项目的实际,又要反映国际、国内体育运动发展的水平和趋势,以及运动员对竞赛的需求状况等。(4)竞赛规程应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精神。(5)单项规程要与总规程吻合。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各单项竞赛规程的制定要以总规程为依据,口径一致,不允许有相互矛盾现象。(6)竞赛规程应具有稳定性。竞赛规程一经审定颁发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一般情况下规程不会随意修改,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变动时,须经组委会批准才能以补充通知的形式修改有关规定。

竞赛规程应提前制定和下发。下发的时间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提前半年到一年。赛事的规模越大,层次级别越高,其竞赛规程的制定和下发的时间越早,以使参赛单位和运动员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4.制定各项工作计划

在前期的筹备过程中,组委会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批准的竞赛组织方案和竞赛规程中的有关要求,拟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如开、闭幕式组织方案、竞赛工作方案、宣传方案、安全保卫方案、后勤保障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等。上述方案中,应明确筹备工作任务、工作人员职责、完成任务时限。目前,在乒乓球赛事的组织管理中,除常规制订计划的方法外,较多采用编制计划网络图、工作流程图及各类图表的方法来制定运动竞赛总体规划和各职能部门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前期筹备阶段,要尽量将需要做的各项准备工作、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考虑周密,这样就不至于到赛前准备阶段和比赛开始后缺东少西,临时抱佛脚。

5.召开第一次组委会

第一次组委会是区分竞赛筹备期和赛前准备期的“关节点”,通常在组委会成立后,各种方案制定完毕时召开。与本次赛事有关的领导和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基本内容为:确定本次赛事的总方针、总规程和比赛的总体方案;审批比赛经费使用原则和预算;明确各部门任务和职责分工等。第一次组委会结束后,竞赛组织工作就转入赛前准备期。

(二)赛前准备期

所谓赛前准备期,是相对筹备期而言,主要的任务是根据各项工作方案,落实和检查各项筹备工作。如果说计划与筹备是定下决心,那么赛前准备期就是转入实施决心了。这一阶段是能否顺利举办比赛的关键。主要的准备工作有报名注册、编排竞赛秩序、编印秩序册、组织裁判集训、安排赛前训练等、作好开幕式的准备。

1.报名、注册

竞赛的报名、注册工作,必须十分谨慎。主办方应严格按照竞赛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在明确竞赛种类项目并公告竞赛规程后,就必须确定期限,接受选手的报名。选手报名的截止日期不宜离竞赛开始之日太近,因为需要留下充分的时间安排场地、赛程事宜。主办方在收到参赛选手的报名单后,要仔细地进行审查,符合竞赛规程规定者,才能被接受报名、注册。在审核报名单时,应注意:(1)每个项目的报名人数和每名运动员所报的项目数量是否符合规定;(2)运动员是否符合参赛资格;(3)运动员姓名、出生年月、项目和报名成绩是否填写清楚。

通常要进行两次报名,即初次报名和第二次的最终报名。主办方在接受报名结束后,竞赛部门应及时将有关内容列表统计,以便开展其他的筹备工作。原始报名表要妥善保存好,一旦发生疑问以供查询。

2.编排竞赛秩序

所谓编排竞赛秩序,实际上就是编排具体的竞赛活动日程,确定哪个队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地与哪个队比赛。负责竞赛编排的工作人员,应遵守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规定,本着科学、合理、公平、紧凑的原则进行编排。全面考虑各项目和场次间的间隔时间、先后顺序和各参赛单位或选手的竞技水平等因素,力求使参赛者机会均等,有充分的休息、准备时间,以利于选手更好地发挥水平和方便观众观摩。竞赛秩序和日程初步排定后,应提交组委会或办公室审定。在裁判员和运动员报到后及时分发并公布在本次赛事的信息交流平台上。

3.编印竞赛秩序册

竞赛秩序册是运动竞赛组织和具体竞赛秩序的文字依据,一般由竞赛部下设的编排组负责编制,报组委会审定后颁发。综合性大型运动会需要在各单项竞赛秩序册的编制基础上及时汇编成总秩序册。各种类型运动竞赛的秩序册都必须提前下发。

竞赛秩序册一般应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竞赛组织机构图;运动竞赛规程和补充规定;大会各部、处、室人员名单;各项目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裁判员名单;各代表团名单;运动竞赛总日程表和各项目竞赛日程;分组名单;竞赛场地平面图;最高纪录表等内容。此外,根据竞赛需要,也可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守则及各种评优条例,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内容附在竞赛秩序册的后面。

4.组织裁判员集训

裁判员集训应重点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学习竞赛规程及有关补充规定,了解比赛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比赛对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要求。(2)学习所担任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最新的规则变化,统一认识,统一裁判尺度。(3)组织临场实践,掌握实际裁判的全过程,熟悉场地和器材。(4)做好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对裁判工作的认识,始终贯彻“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这八个字。

5.赛前试运转

赛前试运转实际上是针对场地器材、工作流程、成绩传送、竞赛活动等在比赛开始前所作的总检查,使举办方了解还有哪些地方欠缺,以便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再作改善。越是大型的比赛,越要进行多次试运转。试运转时最好先将各部门工作详列清单,并依照清单检查,且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出席受检,以便测试后立即改进。此外,最好也有人从选手、裁判员、工作人员甚至观众的角度提出意见,以免单从行政人员的角度看问题而产生盲区,造成不必要的疏忽。

6.安排赛前训练

由于每次比赛场地有限,参赛队较多,为了解决各参赛队使用训练场地的矛盾,竞赛部应统一安排赛前训练。原则上应做到每个参赛队都有机会在将要进行比赛的场地上进行一次以上的适应性训练,熟悉场地器材。赛前训练的具体安排,应绘制训练时间安排表,在各参赛队到达后下发。

7.召开第二次组委会会议和技术会议

第二次组委会会议是区分赛前准备期和竞赛期的“关节点”,通常在比赛开始前的一至两天召开。组委会成员、有关负责人及各队领队或各代表团团长参加。其基本内容为:听取办公室主任汇报各项筹备情况,介绍赛事的规模和组织机构,开幕式的总部署和比赛的各项安排组委会领导要对比赛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

组委会结束后,在正式比赛开始前,一般应召开技术会议即裁判长、教练员联席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组委会对比赛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规程的有关规定;强调赛风和体育道德风尚;解释编排原则和竞赛日程安排;介绍裁判队伍组成情况;阐明比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说明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的程序和办法。

第二次组委会结束后,竞赛的组织工作就由赛前准备期转入竞赛期。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针对筹备期所制订的工作计划中出现的漏洞和临时发生的意外情况,通过一定的会议或其他形式进行综合协调,使问题在赛前准备期得以解决。

(三)竞赛期

竞赛期是实现比赛计划,完成竞赛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实施过程。准备阶段中各种工作方案的实施,比赛的组织管理等都在这一阶段得到落实。全部筹备工作是否有成效,也要在竞赛中得到检验。竞赛期的主要工作有:开幕式的组织,组织实施比赛,人员管理,后勤管理,公布比赛成绩,闭幕式的组织等。

1.开幕式的组织

开幕式的程序一般应包括:宣布开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奏乐(国歌、会歌)升旗;领导人致开幕词;运动员代表、裁判员代表宣誓;裁判员、运动员退场;开幕式表演;宣布比赛开始。为了确保开幕式既庄严隆重、热烈欢快而又紧凑精练,一般应成立开幕式临时指挥系统,负责指挥、控制开幕式各项活动的进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开幕式临时指挥机构一般由大型活动部牵头,组委会及其他部门临时选派有关人员配合组成。根据需要,可在总指挥部下设置各项具体工作的分指挥部。如入场式分指挥部,负责开幕式仪仗队、各代表团队伍、裁判员队伍的组织与入场式相配合的奏乐、升旗仪式等组织工作;大会宣传分指挥部,负责开幕式现场宣传、新闻发布、记者组织、观众教育及会场环境布置等项工作;嘉宾区分指挥部,负责主席台及嘉宾区的组织接待工作;大会服务分指挥部,负责开幕式会场所需水电、音响设备、电讯、医疗救护以及各类服务保障工作。安全警卫分指挥部,负责开幕式场内外安全保卫、安保人员配备及交通管理等工作。

2.组织实施比赛

临场的组织实施工作是比赛的中心环节,筹备工作的千头万绪都要落实在比赛场上。能否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临场工作,对比赛的成败至关重要。比赛正式开始后,竞赛部的主要指挥管理人员要深入赛场第一线,对赛事进行全面、具体的组织领导。要以果断、及时、准确为原则,严格掌握比赛进程,加强各职能部门的互相协调配合,防止比赛出现脱节、漏洞和误差。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要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仲裁会议或组委会会议,特别注意研究和及时解决比赛中出现的弃权、争议、罢赛、弄虚作假、赛风等方面的问题和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乒乓球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乒乓球赛事的举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员工要尽可能满足运动员、赞助商和观众的需要,并保证乒乓球赛事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进行。为了做到这一点,许多管理人员倾向于采用世界上普遍流行的时间表管理法(Detailed Competition Activity Schedule,DCAS)。所谓DCAS是指工作人员把每日详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职责用精确到分钟甚至秒钟的时间计算出来进行安排。DCAS可以让管理者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3.人员管理

竞赛期间的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裁判员、运动队(员)和观众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1)裁判员的管理

裁判员是一场比赛的执法者,是各项竞赛规则的具体实践者和维护者,是比赛的组织者和评判者。裁判员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比赛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正常或超水平的发挥,关系到观众是否心情愉快地欣赏到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一般情况下,赛场上发生纠纷和争执时,往往和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上的偏差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裁判队伍的管理是竞赛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裁判队伍的管理,主要由裁判长负责。管理的核心是要把“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八字方针贯彻到组织工作的始终,杜绝“私下交易”、本位主义等不良裁判作风;要在赛前组织裁判员认真学习竞赛规程、规则和裁判法,统一认识,统一尺度,周密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重要岗位的裁判员要反复训练,并组织必要的考核;对抗性强的项目和评分项目,尽量安排中立裁判,确保万无一失,公正准确;要及时认真地组织每一节比赛的裁判总结和讲评,不断提高裁判员的执法水平和工作质量。

(2)参赛运动队(员)的管理

对参赛运动队(员)的管理,应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即大会抓各队,提出统一要求和规定,并做好各队之间的协调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意见,处理问题,改进工作;领队、教练员抓队员,负责全队的管理。通过严格、切实有效的管理,使各队自觉做到公正竞赛、团结拼搏、文明礼貌、互相尊重,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不断提高乒乓球赛事的综合效益。

(3)观众的管理

观众是体育比赛的重要参与者,当比赛处于紧张激烈的竞争之时,若对观众的组织管理不当,很可能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甚至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以足球世界杯为例,防范足球流氓干扰世界杯赛,已成为德国世界杯赛组委会日常工作的一个重点,事实上,这项重任贯穿于德国申办和组织工作的全部过程,德国组委会丝毫不敢大意。加强对观众的组织管理,既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又是充分发挥竞赛积极功能的客观要求。对于易于出现球迷或观众闹事的比赛,组织者应防患于未然,积极寻求预防治理的措施,比如实名制售票,加强互联网的监控,禁止有前科的观众入场,增加场内保安和便衣警察的数量等。

4.公布和统计比赛成绩

裁判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迅速、准确地公布比赛成绩,使各参赛选手、观众和媒体及时了解比赛结果,关注比赛进程,对比赛进行宣传和报道。每场比赛结束后,竞赛编排组或成绩处理组应及时公布和更新成绩公告栏;每天比赛结束,参赛队、组委会领导及有关部门应收到当天的比赛成绩公告。

5.闭幕式的组织

在各项竞赛活动结束后,根据事先确定的闭幕式组织方案,闭幕式的各项组织工作必须提前准备完毕。闭幕式的基本程序是:宣布运动竞赛闭幕式开始,裁判员、运动员入场(也可不入),宣布比赛成绩和获奖者名单,发奖,致闭幕词,宣布大会闭幕,闭幕式表演开始,宣布闭幕式全部结束等。闭幕式的组织工作和指挥系统由开幕式指挥系统负责,大型运动会一般由大型活动部牵头。竞赛期期间除了以上主要任务外,还要认真检查比赛场地、设备和器材的布置与使用管理情况,落实运动员、裁判员的住宿、用餐、交通和安保工作,赛场的医疗救护、饮水、值勤人员安排和临场应急方案等各项具体工作。

(四)竞赛结束期

激烈的竞赛降下帷幕,并不意味整个赛事的竞赛工作结束。场地器材、设备的拆卸、清理和移交;成绩册的编制和印发;有关文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各种经费的结算和审计;竞赛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等都是竞赛组织中重要的收尾工作。其中,成绩册的编制和印发竞赛成绩册的编制,应根据各项竞赛规程中有关录取名次和计分方法的规定实施。成绩册的主要内容依次为:破纪录情况,各单项名次情况,获其他奖励名单及各项目比赛成绩表。

竞赛总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基本情况:即本次赛事的规模、时间、项目、参赛人数统计及各项目的成绩。(2)主要经验:在组织工作中有哪些突出特点,取得哪些好的经验。(3)存在问题:指出在比赛中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4)建议:根据本次赛事的经验和教训,对下次类似的赛事提出建设性意见。

竞赛总结并非是简报、会议记录与日记式文章的汇集。好的竞赛总结,应将整个赛事从筹备开始到竞赛结束,考虑各方面的工作,将整个赛事的优缺点一一叙述,归纳整理,集结成报告书,供后来的筹办者作为举办赛事的指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申办国际体育活动报批程序的规定》第八条,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举办的国际体育活动,运动项目主管单位须在活动举办后1个月内向国家体育总局提交总结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