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像管理银行那样管理理财

像管理银行那样管理理财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尽管近年来表外理财规模持续扩张,但是占用银行净资本,使得实际发行成本居高不下的表内理财并不会消失。一旦银行不保证预期收益率兑付,投资者面对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有可能用脚投票,赎回理财,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产生影响。

  正如我们在前一章里提到的银行理财之所以从资产管理行业里脱颖而出打败传统的信托计划、基金等资管产品除了拥有银行这一强大的分销渠道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三级火箭影子银行模式、非标和委外。

  而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影子银行模式正因为有了影子银行模式银行理财才能“独辟蹊径”让本来与银行存款相对立的资管产品变成了银行存款的替代品——与那些投资方式难懂且不得不承担市场风险的传统资管产品相比基于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跟存款一样好懂固定期限固定利率而且并不需要知道资金究竟投资了什么。

  既然银行理财的崛起是复制了银行模式那么银行理财行业的从业者们也应该像管理银行那样管理理财。

  本章我们将从理财的基本概念开始讲起将理财业务的设立、记账、风险管理、监管政策以及资产负债管理一一分解开来解构银行理财这一精密的金融机器的运行规则。

  不过要理解商业银行的表内和表外理财产品需要从理解几个概念入手

  银行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固定收益银行承担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或者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支付最低收益并承担相关风险其他投资收益由银行和客户分别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并共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的理财计划。

  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客户保证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客户实际收益的理财计划。

  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计划。

  虽说目前银行理财一直都有着“刚性兑付”的传统但是否在合同里注明“保本”这一要素还是可以将银行理财分为表内理财产品和表外理财产品。这与2014年商业银行理财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五条中将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见图2.1.1)

Image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2.1.1 2014年征求意见稿将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

  根据定义保本型理财产品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以及其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相关规定不符合转移标准而不能进行表外核算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即表内理财产品。银行对这部分理财产品提供收益保证客户不会出现负收益最低可收回本金而亏损部分则由银行承担属于担限类理财产品因此会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因募集理财资金形成的负债、运用理财资金形成的资产以及后续持有期间相应的收入及支出。由于表内理财产品的资产负债必须回表所以理论上需要占用银行的净资本为表内理财进行担保这让表内理财业务受到了净资本的限制导致成本较高。

  非保本理财产品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以及其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相关规定符合转移标准而可以进行表外核算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即表外理财产品。银行对这部分理财产品不担风险不提供收益保证也不保证本金安全因此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存在。

  尽管近年来表外理财规模持续扩张但是占用银行净资本使得实际发行成本居高不下的表内理财并不会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投资者角度看由于居民、企业、同业投资者长期以来对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印象根深蒂固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公募净值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所在。一旦银行不保证预期收益率兑付投资者面对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有可能用脚投票赎回理财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产生影响。同样对于很多优质客户、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制度限制其金融投资不得不选择保本理财进行投资而这些客户又常常是银行的重要客户银行也会竭尽所能满足其金融需求。二是从监管角度看表外理财与“表外存贷”非常相似可以真实地创造流动性银行会通过表外理财业务来规避监管机构对信贷规模和信贷投放通道的管制从而削弱了央行通过MPA考核控制信贷规模的有效性。因此表外理财最终可能在监管压力之下重回表内近期央行提出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也是这一监管思路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