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经营管理论

银行经营管理论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与上行服务社会的主要宗旨相一致,其经营管理理念必充分体现,而绝不能违背之。可以说,陈氏主张上行坚守的经营原则有七条,所反对的也有七条。陈氏所定的七项原则,该说是有利于为客户服务,也有利于取得社会人士的信赖。我们现在所关注的管理目标,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样为陈氏所关注。陈氏从存款放款、国内汇兑押汇、国外业务等方面分别有所考虑,提出“放款

三、银行经营管理论

(一)经营理念

1949年10月25日,陈氏在日记里写道:“余之经营银行宗旨,在于与恶劣环境奋斗,并且要想法帮助生产增加,改善生活水准,数十年来,均照此做,所惜未曾遇到好政府,迭次遭受打击(88)。”可见他经营的宗旨,是与环境条件奋斗后,来增加生产,改善生活,此即为社会服务。因而与上行服务社会的主要宗旨相一致,其经营管理理念必充分体现,而绝不能违背之。在1930年与济南分行经理的谈话,这一理念得到充分表达,他说:“与人竞争,当持正道。人唯自利,我则服务社会。人学官僚架子十足,我则和气平等待人。人犯堕落,我则守正。人犯惰侈,我则勤苦。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敬远官僚,亲交商人,守此数事,努力迈进……苟无战祸,则银行之进展可以预卜。吾辈宜力谋先著之占,得一坚固不拔之地位(89)。”此处陈氏提出宜从七个方面坚守:服务社会,待人和平等,守正,勤苦,图远功,宁繁琐和亲交商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把握住自身,同时要求全行同人共同坚守,构成七个指导性原则,与此相对应的唯利是图,结交官府,摆官架子,堕落,惰侈,争夺近利,嫌弃细微,是陈氏所反对,上行该摒弃的。可以说,陈氏主张上行坚守的经营原则有七条,所反对的也有七条。这是他借鉴历史经验的产物,既是取票号钱庄的教训,也是自身发展的经验所得。所以上行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全国商业银行中,其存款已由1927年的第五位跃居到第一位,除中交两行外,已是存款最多的一家,至1933年已逾1亿元。上行通讯第65号分析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时,认为吸收存款之第一要素为安全,而利率之高昂尚在其次。资本大的吸收存款的力量未必均大,反之资本小的吸收存款的力量未必均小。“犹须视其经营之巧拙,能否得社会人士之信仰而定(90)”。这里所讲的社会人士的信仰和经营的巧拙,实在与经营理念相关,为其所左右。陈氏所定的七项原则,该说是有利于为客户服务,也有利于取得社会人士的信赖。

陈氏经营银行的理念,该说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然其荦荦大端者,少不了:一是“具有送银行深入社会,不愿使社会走到银行之旨(91)”。因上行宗旨为服务社会,就该抱定“对外须服务”的宗旨,不能只是面对大商店、大企业、大客户,“即杂货店、小水果铺亦愿为之服务”,且应该服务上门。所以上行机构的设立,不仅要在全国多设,就是在同一地域也该多设;另一方面,信用小借款定额五百元,利息一分以下,有二人担保即可放给,大半因婚丧医药急需,暂时借用,以免遭高利贷的重利盘剥。

二是“做到我行是民众需要之银行,有民众即有我行(92)”,他一再叮嘱上行同人,警惕自然法则,不随潮流变动而被消灭,如何将民众需要的志愿变成现实,又在全行策群力以赴之。“无论贫富贱贵,视同一律,必须实现平民化,为多数平民服务,方可视为已达到目的(93)”。抗战胜利后,他还提出,“若不求利用以增社会之幸福,真可谓时代之罪人。具体言之,战后中国必求工业化,国际接触亦必日增。吾人此后服务社会之路径,应视本身力量之所及,提倡工业以增人民富力。同时,吾人工作范围,亦宜由国内渐发展到国际(94)”。为发展本国经济,增强实力,使百姓富裕,是辅助社会,不是剥削社会,亦需扩大对外交往,走出国门,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握时代的脉络,使上行成为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三是经营技术的进步。“经营技术改进,而后资金之流动性,可永久保持(95)。”他批评军阀“不知银行之钱乃市面上之流动资金,应使之生产,轮流不息。管金融者专司此轮流之责,方属不负责守(96)”。批评银行过去对于经营未尝加以深切注意。做信用放款则失之于吃情,或不加调查;做抵押放款则失之于不知市况及经济大势。“上焉者对于工商实业,虽欲予以辅助,而对于各个之工业商业,尚少彻底之认识;下焉者则盲目于地产外汇及证券之投机,本身业务,反不甚注意。因是银钱业之吃倒账,讲倒账作成了结,几成为例行公事。可见金融机关虽见增多,而经营之技术,并无若何进步(97)。”

抗战胜利后,陈氏为上行制定的经营方针,有三条:一是应注意上行“并非为少数人士谋致富之道,乃为大众人士谋金融上之便利,藉以推进工商贸易,裨益国民经济。本行为顾客之银行,过去如此,今后尤应如此。此次大战以后,潮流所趋,任何事业,必须注重民众之福利,所谓资本主义之经济已演变为福利经济。金融机关资金之来源与去路,攸关于社会之大众人士及其事业,尤应处处以贡献服务为前提。而况服务亦为个人对于社会应尽之责任,为一切人生观之基础”。二是力求资金之安全。银行的资金来源,小部分为股本,大部分为存款。存款增加,资金充实,服务社会的功能就能扩大。而如何才能增加存款,“采取最稳健之经营方法,使存款人士对于本行之经营有不可动摇之信仰。谚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求本行信誉与年俱增,服务范围自能逐渐扩大。故一切经营之方法,以资金安全为第一要义(98)”。三是培植银行本身的信用。上行为适应社会需要,设有旅行社、保险公司等。但一切事业之基仍在银行本身。“吾人切不可因副业之经营,而招致银行资金之呆滞;更不可因此而对于银行本身之业务,有所疏忽。我国银行制度,未上轨道……任何银行,必须凭本身经营之技术,保持其资金之流动性,不能因放款投资之对象为本行副业,而忽视其资金运用之灵活。况银行经营副业,在各国均有法令上之限制,在我国亦有此种趋势。故今后本行一切努力,以培植银行本身信用为首要任务(99)。”我们现在所关注的管理目标,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样为陈氏所关注。他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发表了指导性的意见,所不同的是,我们现在特别关注的盈利性,恰恰被陈氏用服务所取代,且被他提升到信条、使命的高度,并坚信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决无有丝毫之变易”的高度。等于说,他固守服务社会的主旨,以不变应万变。为避免唯利是图,防止只重物质而轻精神,只重利益而轻信念,以保证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枢纽地位不被动摇,正是中国传统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体现,也正是以正当服务换取社会服务的标志,是上行成功的独特风景。

具体业务的经营技术。陈氏从存款放款、国内汇兑押汇、国外业务等方面分别有所考虑,提出“放款之稳健与存款之增展,息息相关(100)”。存放款业务如要恢复及扩大服务范围,则必须增加存款。在同一竞争环境下,招揽存款有赖于工作上的努力,“必须处处以谨慎服务,及保障存款人士利益之事实,取信于顾客。此次在通货膨胀之过程中,定期存款各户其年限较长者,将多年积储,无形消失,本行应如何设法救济,使此种信任本行之长期存户,不致受损过巨,正在筹计之中。又为便利款项之收付,及工作成本之减轻计,本行会计方面宜尽量采取新式机器,以求手续之迅速完备,亦在研讨之中。”放款方面,“有时尚未能见微知著,及早准备。吾人鉴往察今,必须益自检讨服务之道,力求认识环境,妥慎应付,务使本行之信誉有非任何谣言所能动摇,而后银行基础,可趋稳定……今后欲求本行信誉之巩固,对于放款技术之改善,亟宜悉心研究。”战后经济建设,工商实业之变迁,与国内外经济潮流息息相关,“凡从事放款人员,必须明瞭国内外经济动态,对于工商行家之信任程度,及其经营方法,有深切之了解。不可摭取道听途说,凭为放款之根据……对于放款人员之地位,及其知识水准,当尽量提高。对于国内外工商金融之研究,当益加注意,不仅助长放款人员之知识,并以研究所得,贡献于与本行发生关系之工商事业,助其进展,俾金融与工商事业,获得更密切之联系(101)。”

国内汇兑及押汇。“汇兑上虽少过厚利得,亦无过大风险。本行亟宜……与中外大商行联系,如经销煤油、烟草、棉货、肥田粉等之公司,发展国内汇兑及押汇业务,以低廉之汇水及完善之服务,取信于顾客。此种业务可用以增加存款,亦可用以推展放款,譬如两地汇款,应交之款,固已存入本行,而应付之款或即付入存户账中,其结果为增加本行存额。又如押汇大宗物产,即为运输期间之放款,其效力为辅助物资之流动。凡此仍应为本行战后重要业务,时刻加以推进(102)。”

国外业务。他认为在抗战期间停滞已久,胜利后百业待兴,币改以后,汇率可望稳定,当注意承做国外出口押汇,开立信用状,及贴现商业票据等业务。因他预测战后国内币制稳定,故提出买卖近远期外汇可置次要之列,利用上行在美国信誉的渐次树立,代理国外银行在华收付事务则可望增加。利用在华外商银行特权的消失,信用实力较前逊色之可能,上行在周转外贸中可负较重责任。

重视经济研究。在布署战后经营方针时,他特别看重经营上行之三十年经验,特意嘱托道:“吾人欲求经营技术之改进,必须时刻检讨国内外经济动静,工商金融之趋势,予以不断研究,就研究所得为推进业务之根据,有如航行大海,必须依指南针所示,然后可免漂泊汪洋之危险也……益信国内外经济动态之不断研究,为提高本行经营水准及减除今后谣言发生之唯一途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彼,即在研究经济,所以知己,即在整饬人事,凡百事业,均此同理,固不仅经营银行为然也。今后我国与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益见密切,任何世界上之经济变动,均足影响本行主业副业。故本行对于经济研究一事,必须特别注重,尤宜提高研究人员之职能,使能直接参加业务之进行,知行合一,以收互相辅翼之效(103)。”他既分析了研究工作与业务工作间的关系,辅翼相助效应,又卓有见地指出研究工作的地位作用,及相关研究人员的生活待遇、发挥作用等问题。

(二)经营作风

根据陈氏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所做的不同表述,经过简单归纳,至少可得出稳健经营、自强不息、合群互助、调查研究和以身作则这样几条。若用一句话来表述,即需要有精神。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精神(104),在陈氏看来至关重要。“凡人办事,须有精神。”他以为这就像进餐时,有人侍奉和无人侍奉都一样,推而广之,虽赤足洒扫也照样能干,“方可谓之真精神,有此精神,方有办法,否则恐不免于劣败(105)。”同理,他信守“精神胜于物质(106)”。主张“办事者之精神,无不从劳苦中来,‘宴安酖毒,不可怀也’(107)”。“宴安酖毒,不可怀也”典出自《左传·闵公元年》,管子讲贪图安逸享乐有如毒酒害人一般,可惜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很明显,他是主张人要有精神,办事创业就要准备吃苦受累,而贪图享乐安逸是会害人误事的。一个国家的国民的精神,是决定这个民族、国家进步与衰退、成功与失败形象的征候。他认为“大约世界文明,物质固属重要,然精神道德,尤宜注重”。面对来势汹汹、气焰嚣张的日本军国主义,“中国民气,近年日趋团结奋发,非复往年可比……民气之热烈,更不待言。只须有此精神,必可打开新路。”他给行人鼓劲,亦复表露自己的心迹,“大丈夫要当自立,不当求助于人,但能以川流不息之精神,日日图谋振作,又何患无立足之地”?1932年“一·二八松沪会战”后,上行许多行员家中的傢俱损失,这些行员终日愁眉不展,对于行务兴趣索然,张口闭口即“其本身事务,或言生计困难,或虑谋财乏术”。可陈氏引他人之言,且信中国终能获胜。复谓一百年后之希望,在亚洲而不在欧洲。又谓“欧美诸邦之文明,偏重物质,其于精神道德,太不注意,因如水之就下,步步往下奔驰③”。他的根据是国际组织权利心十分发达,无道德以为权利之防范禁;欧美各国对耶稣已是数典忘祖,国家主义又太狭隘,所以造成世界今日之局面。一战后又未接受教训,三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即为道德堕落之结果。陈氏注重精神道德的力量和作用,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并给予充分之肯定,他在吸收欧美银行方式的同时,未尝数典忘祖,亦值得重视。1946年,他评论美国人追求物质欲念较前更强,批评那些空谈抱负,似有雄心救国的国人到美国后,因羡慕人家的生活享受,“于吾国之礼义廉耻,不知不觉已置于九霄云外(108)”。上行按照陈氏的说法,当是“不畏竞争,不惮事忙,必事务愈繁,精神愈振,方可日见进步,而不致落伍……现须令一二两区及各地分行,均能以总行为最可慕爱与最是模仿之领袖,由此得在金融界中确立坚固稳定之基础(109)”。经过抗战的历练,他更加坚定了信念,“余觉最重大之意义,为精神胜于物质之表现”,“精神胜于物质,遂得一重要证明。国家如此,凡百事业,亦莫不皆然,所以吾人在今日抗战局面之下,亦应有抗战之精神”。经过认真研究,他对于何谓抗战精神,作了非常简洁明了的回答,“不外忠于职守四字”。而且“银行之战时职守,与平时并无大异”。一般而言,共有三端:第一个职守为“努力保护存款人士及股东所付托之资金”,“竭尽全力,保障其安全,不使有所损失”。“此项资金为中华民族之汗血,吾人能保持一分资金,即为国家增一分元气,间接即足增厚抗战之力量,故此项资金之重要实属高于一切(110)。”第二个职守为“在可能范围内,应予存款人士以种种便利,继续吾人服务之主旨,不可随意留难,减少对于银行之信任。目下存款人士在法令限制之下,感受相当痛苦,吾人应与之同情,并应善为招待,使之不发生无谓之恐慌,以求人心之安定”。第三个职守为努力疏通货物,使资金不致陷于呆滞,并保障工商业最低限度活动的需要,为使工商各业不致“永久停顿,故吾人必须研究战时交通途径,及安全运输之方法,使集中战区之货物得向内地流通,一方面可以避免意外损失,一方面亦得推动工商业,巩固后方之经济基础”。他特别号召全行:“此三种职守,本属平时之职守,但在战时,尤为重要(111)。”其实此三种职守,即我们所谓之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和金融服务的具体化。当时的信用创造职能尚未形成,上行既无钞票发行权,央行又未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故未提及和尚未纳入视野,不足为怪。

陈氏认为“银行向取稳健主义(112)”。“今后我行进步,当力秉斯旨,以妥慎稳健之方法,循序徐徐进行(113)。”我国20世纪30年代初,市场不稳定,危机四伏,上行“向来于稳健中取干净态度,为社会服务,不为军阀政客服务,故遇当地法律不能保障,发生横征勒索之时,本行随时可以收市,机会一到再重张旗鼓(114)”。上行不发钞,固然损失了发钞利益,但也避免了发钞风险,同时也就减低了损失;上行力倡对物的信用,不搞对人的信用,同时也减低了因放款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上行还绝少参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在当时的银行中是卓然独行的;上行特别注重调研,对于放款的市场,企业产品经营者的状况把握得了如指掌,减少了盲目性或避免了上当吃倒账;上行各机构吸收的存款由总行统一调度,各行不得擅自动用;上行“发生提存之事,所赖本行经营稳健,向主厚集准备,历次应付裕如,毫无差池(115)”。诚如陈氏所讲:“本行经营,第一在于保护股东资本及社会存款,俾准备充足,运用有法;第二各工厂必须从规矩中营业,而有发展之希望者,方予以辅助,俾得因此而改良社会,减少失业恐慌。本行不求厚利,努力进展,以答报社会之信任,否则毋庸在各处添设分行,但以买卖公债为营业,亦能支持(116)。”

稳健经营的原则。是陈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我国及上行经验教训后,又具体化为“谨严持重,周到踏实”八个字,得出“须知大事业皆由心血换来。‘谨严持重,周到踏实’,十九世纪英国企业家创出空前之工业与金融局面,靠此八字,日本三井三菱之成功,亦靠此八字。反之明治以来数十年辛苦经营之帝国,日本军阀即以‘轻举妄动’四字,于四年内断送无余”。中国的现况尤其需要谨严持重。抗战胜利后,他讲:“处此大动荡时代,吾人宜懔然戒惧,如履薄冰,步步留神,万不能轻举妄动。八年来通货膨胀之局面,造成一种投机风气,浮夸派头,呼卢喝雉(赌博),千万一掷,方自谓为时代之前驱者。”上行几十年的业绩,打下难得的基础,也都要求谨严持重,周到踏实。“过去三十年,由于同人之协力,社会之信托,步步经营,创成今日之基础。……余个人固亦深知同人皆能兢兢爱护,余但视同人不断推此兢兢之怀,及于一切举办之事。谨严持重,周到踏实,力戒一般轻浮骄纵之通病,免破舟于‘好大喜功轻举妄动,之礁头(117)。”严谨持重,周到踏实,只是强调科学周密的精神态度,而不是主张谨小慎微,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倒是要自强不息,除旧布新,开拓进取。

“精思湛虑,以发明新法,古今中外之发明家,无不从精思湛虑中得来,幸同人有以努力(118)。”又“汇划间同人有无新法,可以改良现况,以简驭繁,忙而不错,俾每日至迟八时,可以完毕(119)”。陈氏曾向行人推荐发明排除酒中微生物的法国人披(Pasteur)及制造橡皮与代替品之原料的年已84岁的美国电气发明家爱迪孙(Edison),并讲:“我行同人故当效此二人之自强不息,精进研究,以成日新月异之功。”且以国内汇兑部收取的汇款手续费,有中外币行市变化,收解部以他行票据来赎押汇,有不同的开户,联络之方为例来说明由生意而更生出意思,“即可成为真正服务之机关(120)”。他批评我国当时存在的一种不良习惯,即“不负责任,而处于旁观之地位,如有欲言之事,己不肯言,而令他人言之,甘心因人成事,殊乏独立之精神,不知何故,或者数千年之压迫,相习而成,亦未可知(121)”。由是,他提出上行应以“新精神全力振作”。那么,“何谓新精神?所谓新者,无非去除旧染之污,将一切腐败陈旧习惯改革无遗,讵(难道)非至佳之事。但言之匪艰,行之维艰,轻轻一言欲完全实行,谈何容易。古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即腐败陈旧之习惯,只能放下即可成仙成佛,为圣为贤。然吾辈皆是凡人,并非圣贤仙佛,不能有此造诣,故吾之所谓新精神,即欲诸君立志为改革腐败习惯之人,人人具此志愿,下此决心,切实做去,将来或能改革十之一二,若谓立时可以完全改革,恐徒托空言,实际未能做到(122)”。陈氏可算是成功的银行家,既是银行家又有着美好的理想,既面对严峻的现实又怀抱着远大志向,他是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深切地认识到实践的艰辛,改革之不易,他之所以成功,只在于坚持,迎合社会发展大势,世人的心理,顺势推动。然而在旧的根基未曾动摇之前,要实现他的布新,也是很有限的。

当然,他一再以服务精神、奋斗精神、新精神、革新精神、办事精神来激励行内同人奋斗、上进、创新、改革和办实事。1931年底他在行务会上讲:“今岁本行感受种种影响,同人无不出其努力奋斗之精神,排除障碍,而明年尤当出其全力,以与环境抵抗,譬如今年同人奋斗之精神为八十分者,明年更当努力加工,以一百二十分之精神出之,庶可格外表示我行精神之团结。复竭力从事于新方法之阐明,以谋本身之进展(123)。”翌年9月,为全面诠释自强不息精神,陈氏先从上行除旧布新,推行新法的三种步骤(创办、改革、成功)讲起,总结出上行“人之精神,完全在于改革,更在于继续不断的改革。能有创造之精神,仍完全在于改革,更在于继续不断的改革。”最后,何谓自强不息精神呢?他说:“有创办之精神不足为奇,仍须有勇猛改革的精神,创办而改革,改革而成功,成功再改革,改革又成功,俾创办改革成功三事循环不断,周而复始,一直向上进展,此即所谓自强不息也(124)。”可知,陈光甫所讲的自强不息精神,包括创业、改革、成功三个环节,构成有机的组合,在互为依托、互为基础的条件下,必须融入进取精神,持续不断地向上推进,以确保所从事的事业、所追求的理念,以及上行业绩取得进展,改革自然涵于其中,当然要改革就得好学不倦,潜心研究,力求进取,才能终得成功(125)

学习,可以是考察(国内外,亦含视察)、培训和读书等多种形式。对于不同的人,他主张采取不同的形式,但有一条是共通的:读书。人生最重要的事业是学习,要想学习就必须首先读书。如其所言:“吾人一生事业,当以求学为最要,而求学又必以读书为先,读书非但能养性怡情,进德修业,且能融化他人之意见,而启发本身之思想,无论何种学问,皆从读书中得来……故读书愈多愈好……所谓开卷有益者是也(126)。”在上行管理会议上,他又以现身说法方式来谈读书的重要性,“近两月来尤感办事之必须学习,而学习之来源,端在读书。所虑同人未有此种习惯。平时不甚看书,必先养其有读书之习惯,方能逐渐收效(127)”。可见,读书非常重要,且可从四个方面加深对于读书必要性的认识,“凡人欲求扩大其眼光,增加其学识,当以读书为第一要图”。“在世界竞争之际,任事者非提高其学识不可,学识既高,办事能力方能比较优胜(128)”。此为大势所趋,物竞天则,优胜劣汰,迫使人不得不奋斗。而“奋斗之途,唯有读书……倘风雨无阻,持之以恒,学问必有进步。学问进步,即提高地位之阶梯……至于学问经验,固所并重,但经验亦可由学问中得来(129)”。他将对学问的追求与个人物质生活、家庭、地位融为一体,以现实努力与长远利益的紧密结合来诱导青年去读书做学问。“以读书为根本,读书可以直接增加知识,增加学问,而间接可以提高地位(130)”。为增长新知识,非得读书不可,此其二。“现今学术思想,日新月异,不具高见远虑,自难取胜于人,故研究学识实为应世要图,即对于银行业务关系较少之各地农业状况、商业现状等,无不可供吾人之研究。每鉴于今日银行之营业员,往往徒恃私人之交情,图经济之支持,而种种详情不求洞悉,诚所谓坐失良机,不思创业(131)”。他痛恨我国社会常苟安姑息,不知推出新道,此与英德人不同。羡慕人家只要抓住机会,就要入校研究学问,所以认为需要鼓励读书。读书“须在修养方面再三注意。吾国修养方面之格言,以不爱财为主,吾人似须在此处着手,以养成修养之功。谚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足见君子亦非绝不爱财,但非义之财,则决然不取。同人在行供职,虽不能发财,而生活问题,温饱无忧,可以解决(132)”。“为诸君本身之前途着想”,“修养神经”,“非专为应付顾客”,亦非读书不可,此其三也。他以为“中国人旧习太深,即以本行同人而论,在此后五年十年之间,固尚可勉强应付潮流。然后来者多急起直追,进步甚捷,吾辈即竭力进行不懈,犹虞落后,况不求进步之方乎(133)?”“倘缺乏修养功夫,个人之喜怒哀乐……必形诸外,其面部之表现亦将因而转换。顾客……必将认为有心轻蔑而引起恶感,此非本行服务之道(134)”。且他日或将另易月薪,不乏高人,即便重金录用亦用彼有此学问故也。到得那时,以生计困难为由,为时已晚,本行殊有爱莫能助之势。“故唯有读书求学之一途,方为诸君之出路(135)。”为条理治事,亦非读书不可,此其一。“能读书方能修养,有修养方有条理,人非先有清楚之条理不能治事。……所谓条理,不特对己,亦以对人,对人当先有能听能说,及驭繁于简之能力,如有人谈话,语甚繁琐,吾能以最简单扼要之数语询其是否如此,然后再以简明之语答复之,此即为修养得来之条理(136)”。亦于此中得到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在学习态度上,他信守中国传统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不为耻,有机会求知而不去求知方为耻。他提醒年轻人,切忌踌躇满志,旁若无人,以为自己学业优秀,各种科学无不洞悉,各种世故,靡不周知,自以为满足,适足暴露出他腹笥空虚,此为学习上之病态。如能读书为治疗良剂,青年二十余岁,正当奋发有为之时,勿因循自误,虚度光阴(137)。商业银行必须使其一举一动皆与商情合拍,所办之事方能皆为商业之事,方无愧于“商业”二字。他坦言:“银行为舶来之新事业,我国人自盛宣怀氏仿欧美制度自行设立以来,各种银行逐渐设立,迄于今日,亦已有34年之历史,然就银行团体言,则如再贴现市场、票据交换所、银行之银行等尚未建立,就银行内部管理言,则如服务成本计算等,尚未闻有着手为之者(138)。”银行在我国虽已从无到有,然制度尚不健全,内部管理也不完善,仍需认真地学习,真心诚意地改良,甚至指定专人,派往国外,实地练习,真正明了其技术与诀巧(139)。1946年2月,他回顾30年前西洋实业文明刚刚大量输入中国,中国人士(指“有学术修养有事业抱负的知识分子”)“只有实业救国之理想,而无研究实业之学术,或即有其学术而亦鲜有实创其理想与学术之本领。当此之时,同人于银行方面,首先应用一部分西洋学术,实创而成我行。如此居风气之先,以新组织新办法适应社会一种基本需要,本行遂取得社会人士之公认与护拥(140)”。学习仿效欲求成功尚须有精密之研究,不能生吞活剥,简单从事。必须研究社会需要上行与否,又须认识上行环境及社会情形,悉心推求立异标新之经营方法,使上行在社会之地位确为各业之中心,各商及社会之于上行均有彻底之了解与绝对之信任,而后努力之实行方可达到目的(141)。“非专以外国之办法为根据,不过介绍外国各种之规程办法,而办以精密研究,择其可用者用之,不可用者置之(142)”。并将这种研究视为“上行之生命”,此正陈光甫领导上行不同凡响的成功秘诀之一。他未将向外国银行学习与向本国钱庄学习对立起来,而是兼收并蓄,相得益彰。在仿效欧美银行的同时,认真吸收本国钱庄票号的优良传统,利用钱庄营业经验和社会关系,先做调研,继则逐步开展工商往来户的放款;首先减低票贴,后则将票贴全免,减少欠拆利息,以与钱庄竞争。上行外埠分支行又多用当地绅士为经理,钱庄人员担任业务,既可利用当地优势,又可采用钱庄经营方法之优点。诚如唐寿民所讲:“上行经营业务的妙诀只用一个字——‘学’,在通商大埠学外国人,在内地城市学钱庄(143)。”他还说过:“中行视我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当视中行为良师益友也(144)。”两条腿走路,不仅不耽误事,反而显得格外灵便快捷,效果卓著。

“凡办公治事须学欧美方式,如稍存故步自封之念,必以劣败,我人即使不能为人先,亦切不落人之后而距离过远,故新潮流不可不顺。”“新潮流之发生,必有相当之潜伏时期,动机一生,为力即巨,顺之多吉,逆之则凶。”在他看来,上行一切尚在草创之中,今后各位总宜用心研究,逐步改进,不可稍存敷衍,苟安之心。潮流所趋不容逆转,竞争之势亦无暇止步。上行任重,须图发展,“求成就,每日必须用我脑经,竭我思虑,如日思一法,则年有三百六十五法,废其半数,尚有一百八十余法,再废其半数,犹有九十余法,即更废其半,亦有四十余法,以视无思无虑,虚度岁月者,其贤不肖之相去,不可以道里计(145)”。他相信上行实力之增强,非他一人之事,然大丈夫要当自立,不当求助于人。但能以川流不息的精神,日日图谋振作,何患无自立之地。只要全行齐心协力,殚精竭虑,精心研究,筹谋推陈出新的新方法。“吾脑尚在”,不愁不能出新产品。“在座诸位”(当时参加行务会议的三十余人)每人运用脑力,筹划一种方法,则有三十余种方法也。在营业清淡,人多事少时期,他反对只是消极地裁员减薪,而是主张采取积极的办法,如认真训练,以备将来之法;又如对外须联络感情,格外谦恭,务求融洽,对内则人人自居为营业员,极力兜揽生意。人人协力帮同本行办事,人人皆有介绍顾客之义务,人人坚结团体,通力合作,并个个振奋精神,广事宣传,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对于营业自有裨益(146)。在积极鼓吹信托部保管箱业务时,他就提出先由保管部试办,随后各部分亦可仿行。“凡事须有新办法,有新思想,方能发展,否则太觉干枯。各营业员于每星期五聚餐,须筹划新法,以谋营业上之出路……在此营业清淡时期,更须各个格外努力,幸勿以为际兹国难,不做生意,即虚渡光明(147)。”在日记里,有一天他用了极大篇幅来讨论自强不息,学习与改善经营方针,改革行务,并努力实行之。且慨然写道:“故研究者,成功之母也。研究社会上需要本行与否,应归纳本行环境及社会情形,悉心推求领导标新之经营方法,必使本行在社会上之地位,日趋重要……须以健全之脑力,运用新知识,改善营业方针,以供社会之需要,庶免其他起而代之也……务以营业进化之新方法,供给社会需要……尤当以光明磊落之心理……随时精密研究,如何应兴应革,如何方可顺应潮流,发展行务,共同努力,自强不息,一则各同人之人生观,可得圆满之结果,二则本行各同人,可以完成服务社会之使命与责任(148)。”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陈氏之坚守与宣传它,不外是为了创办、改革、扩展上行行务,为了使上行永葆活力,持续不断顺应潮流,领风气之先,以达其服务社会之目的。

为此,他反复宣传合群互助精神。因为他以为如果没有对内合作的主旨,对外服务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的。他讲营业发达,对外之服务,固当格外加功,对内之合作,尤属不容少缓。所谓合作者,即如英语中之Cooperation,尚属空谈,我们所讲的合作,即Coordination,是在执行职务之时,不能以本部分事务已经完竣,即可认为蒇事,必与其他部分联成一气,方可谓之真合作。且以存款部收付款项为例,说明当与出纳会计两部联络配合,方能达到快而不错之目的。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他所惧怕的不是肆力竞争,而是同人间的不合作,不能满足顾客的希望,故本行同人不能不合作,亦不能不提起精神来(149)。他认为“社会原则,基于互助(150)”。人无朋友,不能自立,全行同人属于同舟,自当相识,何可彼此漠然,视同秦越(疏远隔膜)。上行有星期聚餐之举动,为实现同人间感情之联络,亦见团结之精神,否则有如一盘散沙,不相连属,殊非所宜。唯求同人有团结之精神,当先从互求认识入手,而发生友谊,进而亲爱,为陈氏所切望(151)。为上行而交朋友,因朋友而发生感情,即可获得彼此互助之益。合群互助精神与自强不息精神相辅相成。在陈氏看来,天下凡为人类,当有合群互助精神,然后方可收通力合作之效果。无论其为政府、团体,即小到一家一人,非通力合作不足以维持其现状,推展其进行。且所谓通力合作,非必与本身有利害之关联,即为漠不相识之人或为漠不相关之事,“苟有余力以辅助,亦必殚力以赴之,推此精神及于一国,中国富强之道,其庶几乎。……期振其自强不息之精神,通力合作以求行务之进展。此乃以余之意见贡献同人,更望同人时时以意见贡献于本行,俾收集思广益之用,是则余之所愿也(152)”。这种互助,是其以身作则为代价,期待率先垂范,以发挥通力合作之效用,以振奋全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也曾勉励同人“诸君勿为堕落环境所诱惑,而一心一志,用功上进。同事中如有人堕落,或不用功上进,应劝告并勉励之。同事亲如手足,谊如家人,倘有过失,固当互相劝勉(153)”。他的良苦用心和真挚情感,表明他的真情实意,身体力行,垂范在先,绝非空言。1937年他特意叮嘱同人“均应就其本身职位,发挥服务精神,以期同舟共济,为社会国家谋利。如是则目下环境,不独无害于商业银行,反而有助于商业银行之进展,要在吾人‘好自为之’而已(154)”。抗战胜利后,他预测中国必走工业化之路,国际接触会日增。上行服务社会的路径应视本身力量所及,提倡工业以增人民富力。上行的工作范围也该由国内逐渐发展到国际,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方面应该速播下初步的种子,把握住时代的需要,使上行人成为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一面谨严持重,一面团结合作,世变虽殷,本行立命有在,前途自有无穷矣(155)。”环境变了,上行服务范围要跟着发生变化,但其使命未变,精神亦不能变。此正上行特色之所在,也是陈光甫金融思想的特色所在之处。

以身作则,是陈光甫对自己和同人们的要求。在读书方面,他在管理会议上讲:“吾人欲提倡看书,又非身体力行不可,欲令各部分同人乐于读书,则各部分首领先当以身作则,否则己所不为,而令他人为之,安能有效(156)。”实在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者的行动最有号召力,所谓润物细无声,意义正在于此。抗战胜利后,他在制定战后经营方针时,再次强调:“尤其上级同仁均已在行多年,必须继续以身作则,守正无私,以忠贞将事之精神,互相劝励,蔚成一种风气,则本行前途之进展,正无可限量也(157)。”可见,以身作则关乎行风,若要把握机遇,走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为社会服务,以稳健之经营,不断提高本行经营水准及减除谣言,继起有人,维持事业永久,必须从上级同仁开始,以身作则,形成守正无私,忠贞将事精神。上行的各级领导都该作学习的榜样,具备“譬如钱庄跑街的晓得市面状况,或办银行的晓得各种银行家所应知道的学问,如经济学、中外历史地理、法律、中外汇兑、心理学、组织法、管理学、世界政治以及各种实业常识,方可领略一切益处(158)”。他提倡旅行社为银行先锋,在旅行社里则“须知总经理与招待,仅负责任上一种记号,其为旅客服务,宗旨则一,且招待与旅客接近之机会多,每天不断,即认为旅行社之先锋队亦无不可(159)”。此亦他以身作则的根基所在,与行内同人齐心协力,上下一心的思想基础,故而他提及“吾人今日享受已远过于常人,莫非社会所赐予,社会待吾人既如斯之厚,吾人安可不谋所以报之之道(160)”。抱着这种感恩心理,反省上行行务尚有诸多当取法他人,亟待改良,沉思静处,每日汗颜,告诫自己不可稍闻称誉,即有自满之心。自忖当努力学习,研究良法,以改进现在行务(161)。否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日或将成为落伍之人。如前所述,尚以读书心得的方式,鼓励同人读书,启发学习,劝励上进。以推荐新书新文章的方式,指导读书,交流心得,指点方向;又以写作或讲话等多种方式,感化带动员工,活跃思想,在全行形成学习向上的积极风气,即如《言论集》的出版,也是为“供同人观摩,奉为圭臬,并以知创业之艰,守成不易,如何身体力行,恢宏成规(162)”。1929年1月,他创办《海光》月刊,也是“为同人沟通声气,联络感情,并刊载各种银行常识以及勉励身心、涵养德性之文字,希望阅者,一则可以修养身心,一则可以有裨实用,用意极为深远(163)”。1932年冬,经过改革,在金融界的出版物中崭露头角。于翌年三月致股东通函中,陈氏对他办刊主旨,再作表白:“金融事业,与日俱新,本行范围,逐年扩大,但恐同人经验有余,学习不足,世变日亟,应付至难,故在昔日,已有《海光》月刊之辑,以为同人切磋观摩之资。今更延揽博学之士,从事撰述,充实篇幅。自世界经济大势,国内金融状况,本行营业方针,以至于进德修行之道,茶余酒后之潭,凡可以使同人学识见闻,日益广博,生活内容,日饶兴趣者,兼容并蓄,细大不捐,庶凡大之足以定进取之政策,谋发展之计略,小之足以增服务之精神,成良好之习惯(164)。”旨在唤起行员对于上行所负使命自觉性的关注,并给每人提供精神食粮,以充实他们的头脑和饱满他们的精神,在其职位上竭尽心力。

陈氏主张事事公开、朴实节俭。从银行家、青年、古训等不同层面宣讲勤俭,既有很强的针对性,也突出了此一问题的重要性。银行家宜于讲求撙节,养成俭德,万不可提倡奢华,亟宜从根本上从思想上处处小心谨慎,务求事事朴实节俭,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庶可力图振作,但此非他一人所能为力,尚须全体同人起而相助,乃可实行(165)。勤俭不仅是作风问题,也是个思想精神状态,关乎奢华求实,以致全行的精神面貌,所以须从思想上,相互配合做起,自然不能掣肘拆台,贻误延宕行务。俭德贯穿于行务活动中,要精心研究,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1932年初,他提出:“今岁欲力图节省,即应切实研究节省之方,欲省开支,先有节省之思想,一切用具,旧者可用则用之,不必求新,并须竭力打倒老太爷、大老爷、少爷三派,老太爷为行将就木之人(年高而有办事精神者,当然除外),少爷为不识艰难之辈,大老爷则官派十足者(166)。”节俭的箴言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乃幼时奉师长之教训,而今青年俭约之良箴。他从办公文具谈起,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积少成多,虽小处亦需注意。1937年7月30日行员聚餐时,他问大家读过《朱子家训》没有后,讲述他的心得体会:“余以为‘朱子家训’中所言,颇切于今日之实用,其扼要乃就勤俭二字发挥,能勤俭即能克己,能克己即能自治,人能自治,则强毅坚决之精神,无不从自治中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寸丝寸缕,应念物力艰难(167)。”谈得真是以小见大,防微杜渐,岂止简单一个“勤俭”二字,实在关系着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绝非儿戏,亦非危言耸听。

(三)人事管理

在经营管理中,人事工作至为重要。“人事,凡百事业,以人而兴,而新陈代谢,尤愿继起有人,俾可维持事业于永久(168)。”在1938年的行务会议上,他深情地说:“银行之真正力量,在于人事之健全程度。本行当初,虽仅有十万元之资本,但具有健全之人员,而能奋斗前进,蔚然至于今日之地位,积二十余年之经验,益知办理银行,必以人事健全为无上要素。本行将来复兴,端在努力改进人事(169)。”可不可以这样说,由于陈光甫对于上行的人事制度,包括选才、造才、储才及其管理,在我国私人商业银行中是最为关注,也是最为考究和成功的。抗战胜利前的1944年,他就及早提出:“盖一俱在于切(切磋)人事,得人则成,全赖预事训练以求得用。否则临事集乌合之众,东拼西凑,杂乱无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现有时不我待之势,想高瞻远瞩,熟筹深虑,必已顾念及之,请妥谋详细办法,或作提前赶回之准备(170)。”说得更形象,也更贴切些,是在1935年的行务会议上,他讲:“本行目前之准备,极为稳妥。至今后寻求准备之稳妥,三分在金钱方面,七分在人事方面(171)。”有钱谁都会用,原本不必托付银行,之所以托付给银行运用,就在于能有加收利息回报,随时交还委托之人,这就全靠银行经营者的尽忠职守了,所以最重要的准备是在人事方面。事关现代学知和行务经验,需要专门人才。如果有了各方面的管理人才,一样可以把事情办好,“然而我国人竟不能管理,致启外人之侵略逼迫(172)”。抗战胜利后,上行最大的困难不是别的,仍是缺乏人才。人才是事业发达的关键。“团体气运之盛衰,因素本甚复杂,主要关键,厥在人才。有人才,虽衰必盛,无人才,虽盛必衰。”当时上行尚不大缺乏做日常业务的实习技手,所缺乏的是“认识时代,适应得方之三五辈领导人才,实急急有待于培养。换言之,社会之需要,已随着时代而变新,而同人之思想与作风大都尚留滞于旧日之水准。吾人与潮流脱节,潮流必淘汰吾人。余日夜抚思而忧惶不已者,最在此点(173)”。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上行人若不能认清形势,找准目标,吸纳有识之士参与,一心一志策划方略,培育人才,急起直追,才不致落伍,否则早晚会被潮流所淘汰。陈氏的焦虑正其责任心使然。

人事、人才,真正的力量尚在于健全的人事制度。“端在努力改进人事。”“今后之人事,第一要有守纪律、守秩序的精神,不可颓唐,纠正本身缺点,而尤须绝对不能再发生舞弊(174)。”为此,他认为今后必须加紧训练,严格管理,随时令行员学习读书,亦君子爱人以德之意(175)

管理方面。须整饬纪律,考勤工作,除人事处管理签到簿等事项外,尚须各部分充分与其合作,对行员随时督察,对舞弊情事尤须严密注意。至若节省开支之最要方法,在于增加各个人之办事效率,尤须养成其刻苦自励之精神,如行中清洁事宜应由茶房等负责办理,而茶房为同人等买点心,则属无纪律之行为,必须加以整顿。本行今后之环境,不怕损失,不怕无事做,就怕无精神,少知识,少阅历,无修养。所谓多难兴邦,当此多难之秋,希望诸位打起精神,努力奋斗,建筑起一座铜墙铁壁,完成将来复兴之使命(176)。略言之,严格纪律,打起精神,整饬行风,遵守秩序,司职其责,不营私越位,保证上行在艰难环境里,人人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战前的1935年,对于人事准备工作就规划了基本准备,他要求在任何时期均应做到为大圈子准备;再针对当时情势,尤须加以严密注意的具体事项,为小圈子准备。大圈子准备有三项,清正尽力,不吃倒账,防止舞弊。小圈子准备也有三项,极端镇静谨慎,节省开支,收呆账欠款。其一是清正尽心。“凡属负责人员,均应持躬清正,处处为本行尽力,不利用在本行之地位,图谋私利。”本行的长足进展,使吾人自信业已完全做到,正可引以自慰。其二是不吃倒账。对放款经手人而言,“应件件能保障其收回……吾人经营银行之最高原则,在放账而绝对不吃倒账。如吃倒账,不论已有准备如何,仍不得不认为人谋不臧(善),而有待吾人努力(177)”。发生坏账与环境不景气有关系,上行历年所积聚的营业准备足以抵偿坏账而有余,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只此一端,就等于上行给倒账开口子,自动放弃经营的最高原则。所以应尽最大努力,发挥每个经办人的智慧和才干,杜塞漏洞,严防死守,确保把损失降到最低线。其三是防止舞弊。这还不只是金钱上的损失问题,关键是影响一行信誉,且非短期内所能挽回。痛定思痛,应该倍加注意,绝对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其所谓处事应极端镇静,出自银行对顾客务须得其信任,不得发表不明真相不负责任的言论。外人造谣尚不足惧,所惧者乃行员不明真相,于言辞间制造谣言。因为出自行员之口,则人人刮耳而听,在此环境中,行员“不可不极端审慎,以力求避免种种引人疑虑之行为……行员在言辞态度之间,能得人信任为有效。苟行员人人应付得宜,能成为信任之泉源,藉以引起他人信任,尚何谣言之可惧”。其二是设法节省开支。人固然该好日子能过坏日子也能过,做事能进也能退,才能应付事变。要有节省开支的精神,才能到处有表现节省开支的事实。其三为努力催收呆欠款项。因为大家都知道“紧缩放款,足以减少存款”。当他人紧缩放款时我不紧缩,势必导致存款缺乏保障,他人催收放款时我不催收,又势必导致放款易无着落。所以他认为“须及早催收,藉以厚增存款之保障”。在困难当头,环境艰险之际,“尤贵有一种准备及研究精神,事事多加思索,临机应变,方能应付裕如(178)”。

“银行家殊不易为,直须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而尚须中得人和。”这只怕是陈氏对银行家的基本要求。观天象,则直接能观察农业收成,间接能预测市场枯荣和金融状况。知地理,则因我国各省区域不同,农工产需运输均不能不分别加以研究来制定业务方针,尤当注意市价涨跌,以便临时酌定押款折扣之标准。中和,为“各商肆之贸易情形,各个人之经济状况,以及历来之信用如何,目下之现况如何,固不能不切实调查,而对外之联络感情,应付困难,尤非深得人和不办”。所以“今日之银行家,确非具有知识,不能胜任愉快(179)”。若用此三者来要求同一个人可能困难些,若能分工合作,“集诸人之所长,而合为一整个之服务,自不觉其艰难。譬如诸君各在一部分服务,各办各事,各尽各职,无错误,无延搁,则全行之事务无错误,无延搁矣。若再就各人本身事务加以研究,力图改良,策划发展,即能使本行全体营业进步(180)”。此话绝非虚言,绝非书生之呆语。整合过的个体形成集体的聪明才智,发挥出群体的最大能量,确为陈氏心得体会之总结,亦其卓识之一。在读1933年中国银行上年度经营报告后,他感叹道:“从前的银行家容易做,现在的银行家不但不容易做,简直是难做。”从前的银行家只须有了常识,或者苟能循规蹈矩,小心谨慎就未必会闹出什么岔子。现在银行家则不同了,除了本身的业务外,还得对相关行务有精密的认识,甚至谈到经济、政治也都能参与讨论,或知其内情。“银行家所需要的知识,真应包罗万有(181)。”在行员聚餐时,他还谈及“银行家宜于讲求撙节,养成俭德,万不可提倡奢华,亟宜从根本上思想上处处小心谨慎,务求事事朴实节俭,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庶可力图振作,但此非鄙人一人所能为力,须全体同人起而相助,乃可实行(182)”。陈氏决心以服务为宗旨,就不能不与文化接触,他或著述为灌输知识之源,或介绍外国图书机器及各种良好办法,为策进文明之助。“故银行家除以放款辅助社会外,尚须担负介绍文化之义务(183)。”银行家素质的必备条件,正是近现代社会对银行界领军人物的要求,也正反映了银行在社会、经济、市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变化,已非简单中介人而是万能的垄断者,国民经济的枢纽。

银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关系一行之成败。行员服务顾客,必须和颜悦色,方能博其同情,否则稍有不当,或盛气,或慢客,均可使顾客裹足不前而视本行为畏途(184)。这里讲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仅此还不够,信用才是银行的第一要义。所以“必须有健全之人才,方能日趋发展。所谓健全人才者,有五项要素:第一为忠实可靠,第二为有进步,第三为有技能,第四为能辅助本行进展,第五为能专心一志,办理银行事务。凡我同仁,如能具有此五项要素,即为本行之健全人才(185)”。忠于职守是必备条件,也是上行办事的必备精神,是上行今后复兴的基础;要顺应潮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得要求进步,自强不息,孜孜矻矻,不断进取,不甘落伍;技能是专业特长,随着潮流演进,技能也得跟上形势,掌握最先进的技能,才能占风气之先;在前三条基础上,在本职发挥应有作用,辅助上行发展定然无疑;自须专心一志,办理行务。四五条似可颠倒,恐会更加顺理成章。

在育人方面,陈氏强调上行一是要认定生存之道,上下一心,确守踏实苦干精神,几渡难关,才换得今日立足基础。抗战中商界养成的恶习正在侵蚀上行风气,不急早寻求补救,只恐三十年苦心经营的事业,二三年内就可能付诸流水。其中关键是人才,“我行目前最大之危机,即是内部人才之缺乏(186)”。却又面临三大趋势(民众福利原则、计划统制政策和工业生产途径)和我国新士人(有学术修养有事业抱负之知识分子)势力形成的新形势,他指示上行,“第一步须有明眼,有胆量,自认为衰,然后始有诚意渴求所以救之振之(187)”。基本原则为上行做人做事的态度三条,内设“灵魂发动处”,起撷领振衣的作用。育人计划是上行当时第一要务,应当创办一所经济学院,“仔细培育一批革新自由企业之思想家与实业家,纠正过去资本主义者之谬误,而同时以独立之地位与自动的机能,于中国未来之统制主流中,继续努力发挥其伟大与必需的作用(188)”。他坚守资本主义私营企业之路,但反对外来的压迫欺诈、掠夺和剥夺,要求独立自主,实行福利经济,支持统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追求革新自由。他在思想上与实践上的矛盾与冲突,正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的状况和特点。

陈光甫1930年12月26日在天津与同人聚餐时,公开讲最近决定再增加资本二百五十万元,连原股共五百万元,所增新股,一半由原股东认购,一半分配给行员认购。“此项用意是欲行员与银行关系益为亲密,办事更能勇往直前,即本行标语所谓‘银行是我,我是银行’之意(189)。”翌年在武汉与同人茶话会上,又作进一步的宣传,他讲:“使行员皆成股东,实行劳资合作,庶几团结力量益臻巩固(190)。”在训练班开学致词时,讲道“抱定‘银行是我,我是银行’的决心”,要求大家“跟着银行为社会国家服务。……倘有不思上进,今日到了上海银行,以为是得着一个职业,可以骗饭吃,对于读书做事,抱着‘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观念……自甘暴弃,本行是绝不容纳(191)”。为了体现“银行即我,我即银行”的观念,上行决定采取对行员派股制,“以达到各行员皆为股东,实行劳资合作之目的,希望双方团结之精神,愈加巩固”。使行员自己“处于股东地位,庶几人人均有银行是我的观念,我在银行服务,即是为我自己服务和社会服务,达到合作之目的,以尽力辅助国内工商,发展国际贸易(192)”。在制定抗战胜利后的经营方针时,陈氏提出:“今后欲求本行业务之进展,必以充实人事训练人员为第一要务。凡我同仁之生活,本行必须予以适宜保障,同仁之福利,即为本行之福利。凡属本行之业务,同仁必须尽其最大努力,本行之前途,亦为同仁之前途。务使大我小我化为一体,庶几为公为私,均有裨益(193)。”试将上行与行员、大家与小家、大我与小我捆在一处,化为一体,以实现上行最优化银行的人事组合,着实难得而可爱。其劳资合作,行员股东,不过是他实现此一理想的具体手段、不同步骤而已。

至若育才、调研等具体思想,在此不赘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