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与风投

创业与风投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互联网的创业大潮在2000年进入到更加疯狂的状态时,硅谷最顶尖的12家创投公司平均每天都要收到100~144份商业计划,而这些创投公司依然最多只能从中挑出一份进行投资。当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公司在合作意向方面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后,创业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会与风险投资基金的项目负责人见面。后者将对创业公司从商业运作模式到公司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

硅谷创业主要涉及三组角色。首先是站在媒体聚光灯前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公司的创始人和公司所代表的商业模型是公司价值的代表,也是股市投资人购买股票时所考虑的主要对象。其次是创业公司背后的风险投资基金和项目管理人,后者通常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在幕后为创业公司筹集资金,出谋划策,最后敦促这些创业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从而可以连本带利拿回它们的投资。但是风投公司并不能直接帮助创业公司上市,它们还需要投资银行也就是硅谷创业需要的第三个角色,来担任承销商为创业公司上市估值并寻找主要投资者。

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产生有多种方式。早期互联网创业有依靠自筹资金逐渐发展起来的亚马逊和易贝,也有通过把校园项目市场化获得成功的雅虎谷歌,后来出现了像Y Combinator这样的专门扶持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孵化器模式。更多的硅谷创业公司是由硅谷的几个大型高科技公司的前员工成立的,尤其是当后者逐渐失去了创新企业所特有的活力时。这些公司里仍然充满创新精神的老员工如果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把有潜力的技术转变成大众愿意使用的服务或者是产品,往往就会和他的合伙人一同辞职,像惠普公司的创始人那样,在自己的车库里面进行创业。因为有现成的人脉和钱脉,这种类型的创新公司往往比较容易起步。

互联网经济里创业人把脑袋里面的想法变成现实时所需要的起步资金称为种子资金(Seed Money)。这笔钱是创业人用自己积蓄、个人贷款,或者是通过亲朋好友以及他们介绍的人来筹集的,后者有时被称为天使基金(Angel Fund)。当公司通过这笔起始投资开始成型时,如果还需要大笔的资金继续投入才能进行的话,就需要邀请风险投资公司的介入了。这时公司的创始人就会带着自己的商业计划和目前公司经营状况的相关资料去硅谷的各大风险投资公司寻求投资基金的注资。

风险投资公司最初是在美国东部以波士顿为中心兴起的,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伴随着北加州以硅谷为中心的高科技企业的兴起,风险投资的主要资本大多流到了硅谷。根据HBS公司的调查分析,从1985年到1996年的11年时间里,总额为60亿美元的61笔风险投资基金中,有50%投到了北加州的604家创业公司里,这些投资获得的总回报为445亿美元,回报率为14.8:1。相比之下,投资到地处波士顿的129家创业公司的资金一共为5.19亿美元,总回报为33亿美元,回报率为6.4:1。硅谷创业公司的高回报率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硅谷,大公司收购小公司或者是两公司合并的情况很多,这种流动性非常强的产业文化使得风险投资比较容易得到回报。创新管理和崇尚自由的企业文化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这是硅谷创业公司能够迅速发展并且保持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为硅谷的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各种人才。从80年代开始,美国重要的高科技更新换代都是在加州和华盛顿州展开,这些高科技的更新换代为创业公司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分为早期创投公司和后期创投公司两种。早期创投资本通常是在一个商业计划刚形成不久,或者是公司刚成立不久的时候,对其进行投资。通过投资,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获得创业公司的30%左右的股权。每一个创业公司都希望能够得到硅谷最有声望的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20世纪90年代,硅谷最有名的风险投资公司要数凯鹏华盈(KPCB)和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这两个公司都发起于70年代,前者的创始人之一克莱纳作为仙童公司的早期员工,具有深厚的科技背景。凯鹏华盈在80年代最成功的投资是对康柏公司的投资。互联网刚刚兴起时他们又在1994年适时地投资400万美元给网景公司,获得了25%的股权。随后通过对亚马逊、美国在线、@Home和Excite等公司的投资以及在幕后操纵这些公司的成功上市,凯鹏华盈成为90年代硅谷风险投资的老大。红杉资本在90年代通过投资雅虎和谷歌成为硅谷第二大创投公司。这两笔投资的关键人物是英国人迈克·莫里茨(Michael Moritz)。莫里茨最初是《时代周刊》驻硅谷的记者,曾经在1984年受乔布斯之邀撰写过一本关于早期苹果公司历史的书《小王国》,成为后来众多编写苹果公司和乔布斯个人历史的著者的重要参考资料。1986年,莫里茨加入了红杉资本,开始了他的创投生涯。90年代通过促成雅虎、谷歌以及后来的贝宝和YouTube等红杉资本最重要的投资,他成为红杉资本发展历史上最关键的投资人之一。

这两家风险投资公司给硅谷的创业者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还有硅谷的人脉,它们旗下的众多互联网明星公司,都有可能给新的创业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所以有了这两家创投公司中一个的支持,一个创业公司就可以发展得比较顺利。但是能够得到这些公司的投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97年前后,硅谷排名前十的创投公司平均每天要收到50份左右寻求投资的商业计划,通常最多从中挑选出一份进行投资。当互联网的创业大潮在2000年进入到更加疯狂的状态时,硅谷最顶尖的12家创投公司平均每天都要收到100~144份商业计划,而这些创投公司依然最多只能从中挑出一份进行投资。

当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公司在合作意向方面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后,创业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会与风险投资基金的项目负责人见面。后者将对创业公司从商业运作模式到公司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这份研究报告将提交给创投公司的合伙人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来对投资细节做出决定,最后资金才能进入到创业公司。

向创业公司注入资金后,作为主要股东的创投公司开始指导创业公司的发展。这样做既是帮助也是监督后者全力以赴地开发出预期的服务或者是产品。在进行了第一笔注资之后,创投公司通常会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参与或帮助后者进行第二轮(B轮)、第三轮(C轮)融资。大的创投公司在创业公司发展前景好的前提下,往往在后两轮融资中都会继续投资。1995年,硅谷的创业公司在第一轮融资中从创投公司获得的资金一般为300万美元。1999年这一数额翻了一番达到600万美元。第二轮投资一般来说要比第一轮投资多一些,1995年平均投资额为400万美元,到1999年达到1080万美元。如果创业公司发展顺利准备上市,一般会进行最后一轮融资,这轮融资被称为夹层基金(Mezzanine Fund),因为这时创业公司和它的主要股东一般不愿意再以全部股份的形式获得资金,而是以部分股份、部分借贷的形式获取资金。这一轮融资的目标是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可以一直维持到上市之前的公司运营。

当市场时机成熟时,风险投资基金的股东会要求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联系投资银行将公司进行估值和包装上市[2]

[1]介绍互联网泡沫最翔实的著作是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所著的《互联网经济:非理性的繁荣》(Dot.Con)一书。

[2]这时投资银行将和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完成在这个阶段对创业公司的包装。其中最主要的是创业公司需要物色一个具有大型公司管理经验的总裁来让投资大众对公司有信心,树立一个上市公司的成熟形象。当然这也不仅仅是从包装的角度出发,管理创业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经验是不同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往往缺乏上市公司的管理经验,所以在大多情况下,除非公司创始人本身就有丰富的创业和管理经验,否则创业公司也的确需要具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上市后公司的日常运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