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高铁一骑绝尘

中国高铁一骑绝尘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若干年前,中国就开始考虑建设欧亚铁路网,但直到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这一构想才成为国家的战略基石,而且必将大放异彩。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诸多协议,就“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达成共识。

我到访中国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非凡的实干精神,尤其是在基础建设方面。近年来,西方陶醉于后工业化的镜花水月,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而中国的“一带一路”立意高远,规模宏大,脚步踏实,高铁技术更是炉火纯青。

在高铁(指时速超过200公里)建设方面,中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截至2014年12月,总里程已达1.6万公里,比其他国家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还多。其中不乏全球最长高铁线路—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另有1.6万公里的国内线路规划或在建,这还不包括“一带一路”在境外的高铁项目。简而言之,中国十分清楚建设高铁的目标,为此快马加鞭。

当今世界,只要提及高铁,则言必称中国。西方尤其是美国,铁路发展远远落在后面。最初研发高铁时,中国借鉴了国外众多先进技术,如阿尔斯通、西门子、庞巴迪、川崎重工等。中国的工程师消化吸收,发挥聪明才智,生产出了时速380公里的列车,并已形成出口规模。[14]

过去10年,中国在铁路领域埋头苦干,奋起直追,目标就是成为全球第一,让“中国高铁”驰骋全球。为了改天换地,中国干劲十足。

中国走过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多少类似19世纪70年代后的德国。当时,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条款,规定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

“德国制造”,以此区分德国货与所谓“优质”的英国产品。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并借力德意志帝国银行,德国成功打造出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德国制造”异军突起,很快便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用短短20年,从一片废墟的战败国发展成强国,采用的同样是工业立国的战略。

以往,一提中国制造,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数百万纺织工人,为了出口廉价产品挥汗如雨,待遇却十分低下。时过境迁,中国政府励精图治,誓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高铁成为这一战略的核心。

威廉·恩道尔 论·语

欧亚经济空前繁荣,前景光明,并将持续到下个世纪甚至更远的将来。整合欧亚巨大经济空间的首要举措正通过若干条连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西欧局部地区的铁路得以实现,尽管对这些铁路鲜有报道。可以说,这些铁路基础设施是构建欧亚整体新经济市场的重要环节。

——《目标中国》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3年版

若干年前,中国就开始考虑建设欧亚铁路网,但直到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这一构想才成为国家的战略基石,而且必将大放异彩。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签署了诸多协议,就“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达成共识。中俄还就建设北京—莫斯科高铁达成共识。该线路总长约7000公里,造价约2400亿美元,两地行程有望从5天缩短到30小时。[15]此前不久,两国刚就东线天然气合作和购销签署协议,被外界称为“世纪合同”。显然,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在高水平运行。

不错,美国称霸了海洋,但是,中俄打造的陆地高速走廊绝对是美国的战略盲区。全球新的经济中心即将诞生—那就是欧亚大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