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朝鲜战争与德国的重新武装

朝鲜战争与德国的重新武装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6年,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为了减轻苏联的担忧,想与其达成解决德国问题的最终协议,提出了解除德国武装的25年计划。所以,选择倒向美国既可实现联邦德国重新武装,也可彻底杜绝德国中立。然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极大地改变了对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谨慎态度,开始大力推动武装德国的步伐,这对阿登纳来说是求之不得。

通过签署《彼得斯贝格议定书》,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关系,但关于联邦德国的军事重建在二战初期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事情。根据《波茨坦协定》,战后德国必须被彻底解除武装,即非军事化。联邦德国建立后,在《占领法》中对德国的军事限制作了重申。尽管从1946年开始,苏联和英、法、美三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矛盾日益尖锐,美、苏关系也渐趋恶化。美国开始加快复兴德国的步伐,但在恢复德国军事力量方面,美国则显得非常谨慎。1946年,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为了减轻苏联的担忧,想与其达成解决德国问题的最终协议,提出了解除德国武装的25年计划。到1947年,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冷战的全面兴起,美国在德国的非军事化立场上依然没有动摇,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联邦德国的建立。[6]在随后的1948年和1949年,由美国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直接涉及西欧防务的两个重要条约——《布鲁塞尔条约》和《北大西洋公约》相继签署,美国依然将联邦德国排除在外,而且《布鲁塞尔条约》还含有防御德国之意。但从1949年年底联邦德国建立后,西方舆论界开始出现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讨论,在此之前,阿登纳早有重新武装德国之意,但迫于外界压力,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讨论此事。但随着舆论的变化,阿登纳借此良机,利用新闻报刊阐述重新武装德国的理由。阿登纳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阿登纳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日益担忧。二战后,苏联的常规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在欧洲大陆上无人能望其项背。到1949年,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开始拥有原子弹,使联邦德国直接面临苏联的核威胁,而且苏联直接陈兵于德国的另一半国土——民主德国,可谓兵临城下,这使阿登纳如芒刺在背。但反观联邦德国及其西方盟友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力量,其与苏联差距甚大。德国自身的军备在战后的非军事化过程中已基本被摧毁殆尽,而其最主要的西方盟友——美国在战后经历了军队“解散”运动,英国军队为应对世界各地风起云涌的殖民运动而自顾不暇,法国在经历了1940年6月屈辱性的溃败后元气大伤,而且法国对德国充满了仇恨。鉴于此,阿登纳认为战后西方在欧洲大陆的兵力已减到了最小,而反观苏联,除继续扩军备战外,还在东德驻扎大量军队并积极扶助其建立军队。此外,二战后欧洲面临的共产主义运动也使得阿登纳甚为忧虑。在1946年意大利和法国的大选中,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使欧美等西方国家震惊不已,也使阿登纳忧心忡忡。在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立即着手重建国家军备,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防御苏联,另一方面以实力迫使苏联让步。正如阿登纳所说,要想与信奉实力的苏联在国际问题中谈判成功,即使不能比它强大,也必须跟它一样强。[7]基于对苏联威胁和共产主义扩张的担忧,阿登纳积极奔走,寻求美国的支持,让联邦德国重新武装。

第二,通过重新武装来彻底融入西方,进而杜绝联邦德国的“中立化”。上文已提到,在联邦德国建立之初,国家实行何种外交战略在联邦政府内部分歧严重,如舒马赫等人坚持德国应保持中立。对此,阿登纳在许多国际场合公开发表言论,坚决反对德国中立化。如在1949年3月,阿登纳应邀参加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各国议会联盟大会时,大谈国际形势并分析德国不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1951年3月,在四大国外长召开巴黎会议的筹备会时,阿登纳借机再次高调批驳了德国中立化的思想。他指出,中立并不能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联邦德国地处战争地带,只有其强大到保卫自己的边境时才能保持中立,否则只能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在同年12月,阿登纳访问英国时再次阐述了中立将对德国和整个西方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为了反对中立化,阿登纳亲自驳回了苏联抛出的以中立来换取德国最终统一的巨大诱饵。1952年3月10日,苏联分别照会英、法、美三国,建议三国考虑对德和约问题,并起草了对德和约草案,其主要内容为建议实现德国统一,各占领国在和约生效的一年内撤出驻军,德国可以恢复建立供防御用的军队,但必须保证不参加反对苏联。[8]对于苏联抛出的诱饵,阿登纳不为所动。其实,阿登纳非常清楚,地处中欧的联邦德国处在冷战激烈对抗的最前沿,不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还是苏联都对其极力拉拢,而此时的德国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非常羸弱,即使有心保持中立也无力做到,摆在它们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搭美国的“顺风车”,借美国的力量来保护德国。同时,阿登纳也知道,要重新武装,没有美国同意是绝对实现不了的。所以,选择倒向美国既可实现联邦德国重新武装,也可彻底杜绝德国中立。

第三,朝鲜战争为阿登纳谋求重新武装提供了良机。阿登纳处心积虑想使联邦德国恢复军备,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此都非常谨慎,尤其是法国极力反对。然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极大地改变了对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谨慎态度,开始大力推动武装德国的步伐,这对阿登纳来说是求之不得。朝鲜战争爆发初期,联邦德国的民众看到朝鲜军队大举进攻韩国使他们感到非常恐慌,担心有朝一日联邦德国也会遭到民主德国的进攻。从当时两德的军力对比来看,民主德国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联邦德国,除苏联驻防的22个师以外,民主德国还有5万警察部队,而英、美、法三国在联邦德国的驻军仅有2个师,联邦德国的警察部队也仅有1万人。鉴于此,阿登纳对两德军事实力严重失衡很是担忧,他担心苏联对联邦德国也会采取像在朝鲜半岛一样的策略,纵容东德去进攻西德。[9]对此,在1950年8月17日,在与美国高级专员举行的会议上,阿登纳提出允许联邦德国建立15万人的防卫部队;在同年8月29日,联邦德国向盟国高级委员会提交了要求恢复其军事实力的备忘录,该备忘录指出联邦德国的军事实力太弱,无法抵御东德和苏联的联合进攻,对此,盟国不仅要增加在联邦德国的军事部署,同时也应该允许联邦德国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10]

阿登纳不遗余力地推动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但阿登纳的努力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美国决策层在对待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态度上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美国对此问题非常谨慎。在1948年3月17日,西欧五国缔结《布鲁塞尔条约》的当天,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表示给予支持:“它应该得到我们的全力支持。我敢肯定,欧洲自由国家有决心保卫自己;我们也同样有决心帮助他们自卫。”[11]在这之后,美国开始加快了支持西欧国家共同防御的步伐,1949年4月,北约最终成立。然而,不论是美国支持西欧五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还是成立北约,其都将联邦德国排除在外。美国在对待重新武装联邦德国问题上保持谨慎态度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美苏冷战虽已全面兴起,但在欧洲安全领域,始终没有实际的危险促使美国下定决心武装德国,即使在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依然认为没有原子弹的苏联不会贸然进攻联邦德国和西欧盟国,何况德国军事化将有可能使欧洲局势更为复杂。第二,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英、法等西欧国家设计了各种方案,以寻求解决德国问题,如舒曼计划,这使美国决策层乐观地认为德国问题可以在英、法等西欧国家积极参加的现行欧洲体系中得到有效解决。第三,美国对德国在两战期间所爆发出的强大的军事潜力很是担忧,战后,德国虽然在四大占领国的监督下实施了非纳粹化,但由于各占领国各怀鬼胎,非纳粹化实施得很不彻底,尤其是在西占区,这使得德国国内民族主义势力尚存,这也给美国放手与战后西德进行军事合作带来了心理障碍。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马丁所说:“朝战以前,尽管美国军界越来越坚信,西德应尽快重新武装起来,但艾奇逊领衔下的国务院则一直以为,由组建德国师加入北约带来的政治风险与代价会超过由此带来的军事收益。”[12]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恐惧超过了对德国武装的担忧,美国在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态度上开始有所松动,并加快了武装联邦德国的步伐。当然,美国态度的转变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美国决策层认为,武装德国不仅对西欧盟国还是对美国防务安全都大有益处,这是因为:第一,联邦德国位于两大阵营相互对抗的交界处,虽不是北约成员国,但却是西方国家阻遏苏东的前沿阵地;第二,以阿登纳为首的执政联盟极力赞同和积极推动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第三,西德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技术资源和人力储备。正是美国看重联邦德国所处的重要的战略位置,美国决策层才会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力排众议,鼎力支持其再次恢复军备。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欧弱小的常规军事力量让美国决策层忧心忡忡,也使其迅速改变了对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踌躇态度。美国决策层担心,若韩国被进攻,对美国而言,意味着苏联欲图将美国排挤到次要位置,并且谋求夺取美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进而削弱北约。所以,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将发生在远东的朝鲜战争与西欧的防卫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与美国的遏制战略思想变化有密切关系。从1950年开始,美国已逐渐抛弃了凯南的“要点防御”而转向“全面防御”战略,这在当年出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中表露无疑,即世界上不论发生在何处的军事冲突都可能将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美国必须予以关注和参与。所以,当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决策层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支持的代理人在世界上发动侵略的开始,苏联将西方国家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时候,极有可能对西欧发动突然袭击。但纵观西欧法、意等国,不仅军事上虚弱不堪,而且其国内共产党势力的强大使其内部也虚耗不已。因此,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在美国看来已刻不容缓。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对欧战略的关键是要西欧能在自己的领导下承担起防御“共产主义侵袭”的重担。而要达到这一点,没有联邦德国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所以,重新武装德国就不可避免。

总之,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坚定地走上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道路,1950—1955年,美国对欧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围绕这条道路展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最高决策者认为:朝鲜战争将是东西方冲突的开始,故必须加强与美国重大安全利益攸关的所在地——西欧的军事防务,而要真正实现西欧抵御苏东的扩张就必须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否则没有德国参与的西欧防务只不过是大西洋的一场保卫战而已。由于西德的地缘状况、国内政治环境和军事、经济潜力,加之朝鲜战争爆发对美国的刺激,使美国决策者下定决心重新武装德国,并最终于1955年将其纳入北约。朝鲜战争和重新武装对联邦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德国崛起的开端,尤其是经济的腾飞,此外它也大大拓展了西德的外交空间,使军事化这个对联邦德国关闭的禁区也随着重新武装而打开。对美国来说,重新对前敌人恢复军备必将对美欧关系、对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