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逼出来的觉醒

逼出来的觉醒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的解体是影响印度的重大事件,促使印度市场经济逐渐建立,进而导致近期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5月19日,辛格被印度总统卡拉姆任命为政府总理,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锡克族人总理。2008年1月15日上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小礼堂发表题为《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的演讲。辛格在演讲中指出,过去几十年里,对外经济开放使中国受益良多,也使印度受益良多,而中国的成功是促使印度变化的一种动力。

改革开放从形式上讲,是对之前发展道路的否定;从动机上说,是面临困境时的断尾求生。这其中并无优劣之分。无论是印度、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转型并非只是历史的叹息,更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一种对现实困顿的心明眼亮。转型是人类未竟的事业,是需要人类不断完成的共同事业。

实际上,改革绝非发展中国家独有,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夸耀自己彻底完成了转型,解决了所有问题。比如,美国也有知识分子鼓励资本主义升级。从“短缺与匮乏”的“资本主义1.0”时代到今天“过剩与铺张”的“资本主义2.0”时代,面对这个贫富分化与资源浪费积重难返的困境,资本主义必须升级到讨回公共权益的“资本主义3.0”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治动荡,党派林立,国父尼赫鲁规划的世俗与精英政治格局受到严重冲击。为了获得选票,各党派以福利政策收买人心,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1985年,国大党在国会占压倒优势时,党主席拉·甘地曾试图推行小幅度的新政,虽然有一些成效,但结果并不理想,广大下层民众并未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1987年,不期而至的大旱导致农作物减产、物价飞涨,普通民众把物价上涨与经济改革联系在了一起,不满情绪在全国蔓延开来。国大党在1987年的邦议会选举中频频受挫,党内人士对经济改革也产生怀疑,不再支持经济改革政策。

到了1991年,国大党拥有席位已不超过半数。内阁中,也仅有总理拉奥和金融部长辛格支持改革。然而,改革的最终破局却得益于苏联的解体。苏联的解体是影响印度的重大事件,促使印度市场经济逐渐建立,进而导致近期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

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生于1932年。他从印度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深造,并于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旁遮普大学经济学教授。1971年至1976年,辛格出任印度外贸部经济顾问。1980年,他出任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负责评估工程和分配资金,后任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他出任印度储备银行行长,并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

图2-1 作为锡克族人,浅蓝色头巾和鼻梁上的大框眼镜成了曼莫汉·辛格的标志。

1991年6月至1996年5月,辛格担任拉奥政府财政部长期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打破了束缚印度经济增长的种种枷锁,使印度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他本人也被誉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2004年5月19日,辛格被印度总统卡拉姆任命为政府总理,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位锡克族人总理。1958年,辛格和什里马提·古尔莎安·考尔结婚。她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从不干涉丈夫的政治生活。三个女儿也远离政界,默默工作,甘愿过平凡的日子。

在印度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的榜样作用不可低估。2008年1月15日上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小礼堂发表题为《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的演讲。辛格在演讲中指出,过去几十年里,对外经济开放使中国受益良多,也使印度受益良多,而中国的成功是促使印度变化的一种动力。

近些年来,有关“龙象之争”的讨论层出不穷。有人看好中国:从综合国力来看,印度与中国还有较大差距;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在人均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上也表现得比印度更为出色。也有人看好印度:印度的经济增长前景优于中国,将在未来迎头赶上,甚至可能超过中国;中国缺乏能够在全球市场获胜的企业,但印度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却有能同欧美大企业竞争的公司;中国在现代经济的“硬件”方面出色,印度则拥有完善的金融制度等现代经济的“软件”。

对此,必须承认,中印竞争并非对立,完全可以成为竞合关系:通过构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发展模式,达到合作、协调、共赢的局面。如辛格总理所说,今日中印两国都处于快速变革的时期,两个社会的中心任务都是发展,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无论谁比较有“优势”,对于另一方来说,都未必是坏事,前提是它愿意向对方学习,共同成长,将对方的优势变成自己的长处,以备各自转型之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