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软的“觉醒云”

微软的“觉醒云”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微软并没有意识到,此时的软件行业已经悄然发生变化。1995年至2005年可以说是微软“迷失的十年”。与此同时,微软将学习现有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从广告市场收钱盈利。事实证明,微软非常迅速而正确地抓住了互联网WEB2.0时代的机会,目前脸谱公司拥有超过5亿用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人口帝国”。他们三人在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并对微软案例做了历史性的解剖和现实性的讨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计算机处于硬件时代时,IBM造就了IT产业的神话;十年后,PC时代的软件普及让微软成为了IT产业的王者;又过了十年,当谷歌亚马逊成了互联网时代的霸主时,微软才又幡然醒悟。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

微软创立之初,是以销售BASIC解译器起家的。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软件企业并不多,微软抓住了个人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为个人计算机厂商编写BASIC解译器。短短几年时间,微软BASIC就成为了市场标准,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

1995年后,微软连续13次蝉联《福布斯》评选的全球富豪榜首富,14次登顶,可谓前后三百年都无人能企及,一举成为纳斯达克的领头羊,成了全球信息技术的领导者。当全世界的人几乎都在与微软打交道时,人们不禁感叹上帝在这个信息时代创造了比尔·盖茨这个尤物。

至此,微软也成了神,高山仰止,以致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诫:“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微软的强大无人与之齐肩,让业界有了另一种说法,除了采用《垄断法》威胁微软,人们对它似乎束手无策。

但是,微软并没有意识到,此时的软件行业已经悄然发生变化。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行业兴起,并迅速与软件行业融合,其软件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软件,大部分软件都实现了网络化。但是,登峰造极的微软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逼近。

1995年至2005年可以说是微软“迷失的十年”。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书中也承认,他认为互联网只是“信息超级高速公路”的一个子集,扮演着辅助角色,其预测是完全错误的。正是这个误判,导致了微软最终未能在战略上重视互联网业务,在未来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并付出了沉重代价。

随着谷歌、亚马逊、脸谱等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崛起,后知后觉的微软终于恍然大悟,开始认清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变化,重新确立互联网企业的战略方向,重新构建微软向云转型的商业模式。

2005年,WindowsLive的系列产品在逐步推出。搜索、邮箱、即时通讯、安全,等等。微软希望未来所有的服务都整合到Live平台下,让用户免费使用。与此同时,微软将学习现有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从广告市场收钱盈利。

与此同时,微软加快在互联网业务的扩张和争夺,先后与谷歌竞购十多家互联网公司。2007年,微软以2.4亿美元率先入股当时蒸蒸日上的脸谱公司。事实证明,微软非常迅速而正确地抓住了互联网WEB2.0时代的机会,目前脸谱公司拥有超过5亿用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人口帝国”。

2008年,比尔·盖茨正式退出微软管理层,意味着微软进入“后盖茨时代”,史蒂夫·鲍尔默接管微软帅印,并加快互联网战略步伐,加大互联网业务的投资,对用户免费开放IE浏览器、MSNHotmail电子邮箱、MSNMessenger即时通信软件、Live生活社区、必应搜索、MSN门户网站、在线地图等产品和服务,并取得不错的业绩。

2010年,CEO鲍尔默发表了“WeAreAllIn”的演讲,揭开了微软全线产品向云计算转型的序幕。云计算对于微软来说是一次绝佳的转型时机,从传统软件转向了云计算模式。此后,他让90%左右的员工从事到云计算的开发中来。

对于云计算产业来说,微软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此后,微软在迅速推出云计算计划的同时,一并提供云计算SAAS解决方案,在云计算未来争夺战中,赢得先机。

2014年,微软新CEO纳德拉上任后,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移动为先,云为先”的策略,为了追赶苹果和谷歌,甚至终止了XP系统业务,也是为了把业务重心转移到云转型上,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直到2015年,微软才在云端华丽转身,公司花了三年时间研发历史上最成功、也被业界誉为最保守的微软Office软件推向了云端,从而使自己“云+端”战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到了应用阶段。此后,微软股价一直上涨,如今市值已重新超过Google,证明了微软在云转型上扳回了一局。

云计算的兴起不仅转变了微软的重心,也正在改变云计算的竞争局面。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勃勃野心从未掩饰,让谷歌和亚马逊瓜分天下也是微软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当微软从梦中醒来,便毅然举全公司之力投入云计算,不仅进入了IaaS、PaaS的云计算服务,而且点燃了基于云的SaaS战火,把硝烟弥漫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正如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所说:“我们将把赌注押在云计算领域!”但由于微软的十年迷失,在向云端迁徙的路上,它仍然还是一个气喘吁吁、流着大汗的追赶者。

外星人讨论:微软的“温特主义”、“十年迷航”和“云端追赶者”

原子人、比特人和数据人来到了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的微软总部。它处于西雅图附近的东部边缘,呈散落的星状分布,但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大学的教学大楼,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他们三人在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并对微软案例做了历史性的解剖和现实性的讨论。

数据人:“微软公司的崛起,比尔·盖茨的视窗,不仅改变了整个世界个人PC电脑操作的命运,也使自己成为了PC时代的王者。纵观微软浮沉四十年,它有辉煌,也有败笔,既有领跑,也有追赶,呈现一个跌宕起伏的态势。今天,我们来分析、研究、讨论一下微软案例,大家从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或受到一些什么启发,以及它有一些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原子人:“我先来说吧。从微软案例来看,我认为,趋势对于企业成败来说,具有谁也不能忽视的参考价值和指标意义。从微软发展来看,微软先是得到IBM的提携,后来又把IBM踩在脚下。它们之间的互相转换,只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福特主义的失败和温特主义的胜利。所以,我今天的话题,就来说说微软的‘温特主义’。”

比特人:“此话怎讲?”

原子人:“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厮杀,就是IBM、苹果和微软争夺PC机的主导权。结果,烽烟散尽,微软胜出,成了王者,就是时势造英雄。”

比特人:“微软顺应了趋势?”

原子人:“对。微软的第一桶金,是通过与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阿尔泰’的生产厂商签署BASIC语言使用权协议,获得的18万美元的版权费,从而一举成名,并搭上了IBM的战车。没有IBM的提携,微软也许成不了王者。”

比特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原子人:“但后来,微软几年工夫就把IBM踩在脚下。这正是IBM最痛苦的事情。它们之间的互相转换,河东河西,对于微软来说,这是温特主义的胜利,而对于IBM来说,则是福特主义的失败。”

比特人:“福特主义?”

原子人:“对。福特主义是工业时代的一种生产方式,它的实质,就是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温特主义是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标准制订者与模块生产者能够在分工合作中实现多赢和共赢。”

比特人:“代表了两个时代的生产模式?”

原子人:“对。对于IBM来说,它的失败,就福特主义的失败,因为它还停留在福特主义的工业时代;对于微软来说,它的胜利,就是温特主义的胜利,因为它先人一步进入了温特主义的网络时代。所以,微软走向王者而IBM被拉下宝座,这是合乎潮流的事情。”

比特人与数据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比特人:“原子人说得太好了!现在流行一句话:个人干不过团队,团队干不过系统,系统干不过趋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微软也一样,成就其帝国是网络效应,风光不再也是网络效应。所以,我今天的话题,就说说微软的‘十年迷航’。”

原子人:“它也迷失过吗?”

比特人:“对。上世纪末,微软以2611亿美元市值击败了老牌通用电气公司,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当时,全世界网民每天几乎都在与微软打交道,用它的视窗,对它如痴似狂。关于它的强大,也流传了一句话,‘除了采用《垄断法》威胁微软,人们几乎对它束手无策’。”

原子人:“那时,微软才23年的历史,已强大到无法比拟。”

比特人:“但正是这种强大,几乎让微软遭到了灭顶之灾。微软的成功,在于它成功经营了一个价值网络,那就是把开发者、客户、OEM、系统集成商协调起来,各管一段,共同发展,这样的商业模式,让微软在PC时代取得了霸主地位,奠定了帝国的根基。”

原子人:“它是先知先觉。”

比特人:“对。但是,微软并没有意识到,此时的软件行业已经悄然发生变化:那就是互联网的悄然兴起,让微软迷航了。可以说,从1995到2005年,这是微软迷航的十年。在这十年间,它只将自己定义为软件公司,而忽略了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威力和意义。”

原子人:“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比特人:“太对了。将微软拖下宝座的,不是别人,正是它的宿敌苹果公司。当年,微软借助IBM战车战胜了苹果,并将苹果逼入绝境,毫无还手之力,但大难不死的苹果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东山再起,又把微软斩于马下。”

原子人:“为什么?”

比特人:“因为乔布斯不仅看到了互联网的价值,还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井喷效应。而微软只把互联网只看成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子集,是一个辅助的角色。”

原子人:“从而铸成大错。”

比特人:“最典型的例子是对谷歌看走了眼。当时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找到比尔·盖茨,但他对他们的在线搜索引擎不屑一顾,拒之门外;后来,谷歌又把微软逼到了墙角。”

原子人:“这是它与IBM的一个翻版。”

比特人:“对。这是历史的轮回。这迷航的十年,曾经登峰造极的微软,只将自己放在一个软件行业的盒子里,傲慢于世,独孤求败,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变化,更没有从互联网的战略高度去重构新的商业模式,它很快被苹果取代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原子人与数据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数据人:“你们说得太好了!从原子人的‘福特主义’到比特人的‘十年迷航’,说明了微软人在向云端迁徙的路上,遇到了一棵阴凉的大树,打了一个瞌睡,醒来时发现太阳偏西了,急忙爬起来再赶路。所以,我今天的话题,就是说一下微软的‘云端追赶者’。”

原子人:“云端追赶者?”

数据人:“对。通过对这个案例的讨论,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20年不到的时间,微软从信息行业的领跑者变成了满头大汗的追赶者,而且落后了人家好几圈?”

原子人:“那你思考的结果呢?”

数据人:“我想到了人类的入侵的问题。人类的入侵有两种:一种是武力的入侵,另一种是思想的入侵,而其结果是,思想的入侵往往要比武力入侵强过千万倍,甚至就像一个核反应堆的能量。”

原子人:“武力者被思想者征服?”

数据人:“对。云计算就是一种思想入侵,一种IT理念的入侵。当年物理科学家伽利略‘日心说’的思想让人们接受的过程,整整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而相对于云计算的思想、理念传播,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在全球深入人心。”

比特人:“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

数据人:“对。微软造就了一个神话,但它并不是先知先觉的。微软只是看到Google、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崛起后,才恍然大悟,才开始了互联网和云计算布局和发力。”

比特人:“也是后知后觉。”

数据人:“不错。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世界向云端移动的这场革命,就好像20年前微软和英特尔对计算机领域所掀起的那场革命一样,对于许多传统企业来说,只有两条路:你或者投身其中,你或者慢慢死去。”

比特人:“这也是微软的一个十字路口?”

数据人:“太对了。尽管微软向互联网转型下了最大决心,尽管微软向云转型下了最大的赌注,但由于醒悟得太晚了,它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而已。”

原子人:“这个落差太大了。”

数据人:“让微软沦落的最致命的东西,就是丧失了时代前沿思想的入侵性。因为,从微软把自己囿于软件行业盒子里那一天开始,它的思想就不是入侵,而是一种保守的防御了。”

比特人:“没有了进攻?”

数据人:“是的。它不仅错过了互联网那场革命,也错过了开放源代码软件那场革命,甚至成了这场革命的最大的敌人,更要命的是,它还错过了那场无声无息、又来势凶猛的移动革命和云计算革命,当它与谷歌的体量之和还不及一个苹果时,它几乎成了一个落伍者。这就是人类的宿命:没有思想,就只有流汗。”

至此,原子人与比特人又是击掌而呼,拍案而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