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来龙去脉

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来龙去脉

时间:2024-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币汇率之争主要是指自2002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争论。一场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从那时起一直延续至今。日本率先挑起了人民币升值的首次争论,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持续了近三年的人民币汇率之争以中国出其不意地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而暂告一段落。这也是本次人民币升值的实质意义。美国正急切等待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一)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来龙去脉

人民币汇率之争主要是指自2002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争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利用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操纵人民币币值,使人民币被人为低估,从而变向地给予中国出口商出口补贴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造成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华巨额贸易逆差,严重影响了国际收支平衡。它们认为中国这种汇率制度违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协定,应尽早改革汇率制度,让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则坚持人民币汇率与西方国家贸易逆差并无直接联系,并始终坚持汇率制度是中国内政。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人民币汇率制度怎么改,何时改是国家主权问题,中国会根据自己的节奏、速度以及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最有益的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发端于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和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开始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一场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从那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率先挑起了人民币升值的首次争论,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之后,随着美国的介入,美国朝野逐渐成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力。表面上美国政府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扮演重要角色,但实际上是政府背后的利益集团的驱动。这群利益集团在政治上表现为美国民间组织和国会议员的声音。因此,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美国民间组织和国会议员最为活跃,态度比美国政府更加强硬,他们试图说服政府向中国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欧盟对中国汇率政策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七国集团会议成为美欧共同向中国施压的平台。

持续了近三年的人民币汇率之争以中国出其不意地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而暂告一段落。此次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是对升值压力的无奈顺从,而是独立自主行使国家货币主权的表现。从单一钉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称赞。改革不是汇率水平的简单上升,而是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水平的系统改革。这也是本次人民币升值的实质意义。但是人民币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远低于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美国正急切等待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汇率之争缘起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但是本次汇改是否能够化解潜在的中美贸易大战,现在得出结论为时尚早。

美国尝试调整策略,希望通过IMF来对中国施压,以避免与中国交恶。美国政府的最新举措是为了努力在其对华金融外交政策和来自国会及美国制造业的压力之间寻求平衡。(2)

目前,汇率之争仍在继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