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

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薄弱高尔基曾说过,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事实上,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也已经让一些高职大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从大一起就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做。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指导和督促,不少学生并没有能够在进校时就开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定位不准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环节。
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误区_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薄弱

高尔基曾说过,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在大学里,确实存在不少像高尔基所说这类不幸的人。他们在大学里,生活没有目标,不清楚自己的大学生活该怎样度过。所以,这些高职大学生在大学的表现是这样的:大一浑浑噩噩,认为经过高考该歇歇了;大二看别人谈恋爱很潇洒风光,也想触电一回;大三急于找工作,联系几家单位,不是自己不满意对方,就是对方不满意自己,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定了不错的工作单位,心里很着急,从而出现就业恐慌现象。据劳动部的一份调查中显示,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或不重视生涯规划,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自己潜能有多大所知甚少,随大流,表现出较严重的从众心理,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的任务,与其他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大关系

不少高职大学生在谈及职业生涯规划时,都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是毕业生的主要任务,而处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是不必为职业规划而“浪费”时间的,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职业规划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不迟。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如果不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受有关职业规划的理念,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到毕业真正面对就业问题时,就会陷入盲目状态,当意识到自己在专业水平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时,已经无能为力了,出现不知所措的尴尬,追悔莫及。

事实上,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也已经让一些高职大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从大一起就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做。一方面,通过职业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另一方面,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内在”的素质培养。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指导和督促,不少学生并没有能够在进校时就开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定位不准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环节。进行自我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幸的是,许多高职大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随之而来是对自己的过分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缺点并克服这些缺点,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但过分地否定自己,也容易让自己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人,其事业是难以成功的。许多高职大学生没有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首要的原因是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想进行职业规划,但不知如何下手。在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时,最好是面对现实,作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做好“四定”,即“定向”,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定点”,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定位”,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定心”,做到心平气和。这些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防止“低价出售”自己,也可以防止期望值过高而一无所获。

(四)职业生涯规划中,把就业、职业与事业混为一谈

有些学生把就业、职业、事业混为一谈,认为就业等同于职业,甚至把就业与一生的事业发展画上等号。因此,在就业问题上显得优柔寡断,把就业当成一生中带有定格性的事情来对待,既不利于毕业时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长远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更谈不上事业发展。

职业生涯设计师认为,人生职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就业,维持生存;第二层次是职业,从事比较稳定的工作,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第三层次是事业,这个层次不仅有丰富的生活物质,更有精神上的满足感。这三个层次逐步推进,逐步实现,有时不能一步到位。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80.9%,“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正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的一种就业新理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也应围绕就业、职业、事业三个层次逐步推进。

(五)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清

职业目标的定位是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目标定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种。

1.自主决定目标意识不强。调查数据显示:在职业目标定位时,大学生自主决定型的人数仅占13%,他主决定型的占80%,迷失方向型的占7%。他主决定型目标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一是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不太明确,二是不知道自己优势、劣势所在,三是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从未做过认真思考,四是搜寻职业信息能力不强。有研究发现,搜寻职业信息努力程度越高,就业概率越高,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就业的概率就能提高2%。

2.同时追求多个目标。不少学生在职业目标定位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同步追求多个不同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对自己应该往哪方面发展很茫然。他们的问题是不能确定并坚守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事实上,目标频繁地改变,容易导致精力分散,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得不到。

3.职业目标理想化。高职大学生在职业定位中存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深感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又高估自己,有盲目攀比的从众心理。具体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个人兴趣和爱好,与自己兴趣、爱好有距离的不考虑;二是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酬薪期望值过高。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的酬薪期望值在1000元左右,30%的学生选择1300~1500元,8%的学生选择1500~1800元,与招聘会大部分用人单位开出的800元左右的酬薪相比,学生的酬薪期望值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