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课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课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主题所强调的“课程”特指为大学生创建的直接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这虽然对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拓展职业素质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该课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做得仍不够到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不高。由于课程设置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中枢部分,按照通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进行课程安排,创设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东北师范大学 钟淑萍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社会经济全速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大学生工作难找这个悖论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期通过及早介入大学生的高等教育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本着优化课程的目的深入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的教育模式现状和改革,力求赋予其全方位、高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课程 大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统筹个体成长和集体发展为出发点,具体地剖析、测定、总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确定心目中的奋斗目标,并为达到这一职业目标,预先对生涯发展做出系统的安排。本研究主题所强调的“课程”特指为大学生创建的直接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

一、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状态

美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发源地。最初的职业生涯规划单方面研究就业的市场需求,自20世纪30年代起,致力于以学生个人需求为核心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各高校逐渐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一时之间颇受学生赞誉。目前,诸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抉择与就业倾向方面的指导经验可追溯至几十年前,且较完善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已然成形。20世纪90年代,中国才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们对其了解较晚,略有忽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更加欠缺。近年来,在高校扩招政策的贯彻中,涉及大学生择业能力和就业问题的疑虑也屡见不鲜。教育部在2007年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到:各级高等院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自此,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学屡获各方重视,国内高校纷纷将其列入教学体系,并反复斟酌课程模式及其改革。这虽然对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拓展职业素质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该课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做得仍不够到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不高。

(一)教学效果与教学期望存在差异

就大学生职业教育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课程不可或缺,其首要目的是激发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塑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素养,当前任务是推行实用型职业生涯规划指引,帮助毕业生良好择业。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在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上的指导机会很少,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在行业需求和社会认知方面,如果仅通过授课教师的阐述来得到对其的初步了解,那么对业界从业人员的要求、具体职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了解的就会很少。因此,这种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期望之间不一致,也无助于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完善自身职业规划的素养。

(二)教学水平与师资要求存在差距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对行业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但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都由从事大学生就业等相关工作的人员来承担教学任务,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这部分授课老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就业相关工作的经历,但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就业指导,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如果不进行专业培训或不组建专业的教研室,就会造成教师团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再者由于大学辅导员、校内行政人员的人事变动以及高校非专业技术岗位繁杂的日常责任,很难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和课程创设中,如此一来不仅课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也不易带有积极的正面效果。

(三)教学体系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高校只针对毕业生开设了一门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单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不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需要,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和内容仍有待完善。由多门类学科相渗透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很强的应用功能,其目标是巧妙地将课程的全面性、理论性与其实际应用价值相结合。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往往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实践应用中评估、控制和反馈的作用,单单重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另外,课堂用于研究的案例也不具备代表性和时效性,在信息多样化的时代中难免令人有一种味同嚼蜡的感觉,丧失应有的新鲜感和色彩感。虽然多数大学生上了课,但是积极主动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并付诸实践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只驻足于表面理论的观摩,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逃避和拖延的态度而非在课堂上进行阐述,更无法谈及课外的自我实践和探索。所以,学生大多本着赚取学分的目的参与其中,而非真正地将其看作科学的课程教育系统,是辅导自己合理规划人生的功能性用具。

二、增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要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学生特点,把握成长成才规律,使教育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

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关注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的学生需求,设置从大一到大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职业生涯指导真正落实到“全过程”,夯实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的目标与效用。由于课程设置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中枢部分,按照通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和目的进行课程安排,创设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还应秉持高度重视学生未来发展的旗帜,在探访学生独特需求的基础上,从思维、心理、素养、技能等方面帮助学生做好迎接职场中挑战和机遇的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融入大学生活始终,鉴于不同年级大学生具有特色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遵从宏观上统一的教学目标,更要从微观上深入分析学生之间差异,最终设计出轻重有别的课程内容和实践体验,提供多渠道、多方面、多维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二)遵循开发本土教材,锁定专题,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原则

自各高校相继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来,全国各类高校一线就业指导工作者密切结合国家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引入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理论,出版了大批的著作。

为具体而高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些著作结合国情和校情实际情况的还不够多,所提供的理论依据略显单薄。因此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实施贴近学生实际的职业指导模式。随着职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应以“世界轨迹、国家导向、同行经验和校本特色”全方位关注为基点,深入研究世界发达国家理论实践发展轨迹,准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同步跟踪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工作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定位,系统地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本土教材。

(三)遵循激励教师,提升技能,确保教学方式科学有效的原则

首先,针对每个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业特长,教师团队应采取互相评课、集体备课、老教师听课等方式,围绕“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这么讲”等问题,与学生代表、职业生涯规划顾问、行业代表进行座谈,准确把握学生的困惑点和关注点,积极发挥集体智慧,献计献策,帮助授课教师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其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行业实践体验。教师缺乏行业经历,将导致在行业实践、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变化等方面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最后,激励教师参加海外专业培训,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外高水平师资带动教师教学能力,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并以此推动教师研究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对课程的驾驭能力。

三、高校职业规划课程的革新思路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在高校的运行和开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唤起和塑造了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潜意识,形成了大学生探求职业发展的自主性。在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个人成长发展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恰当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大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职业素养和自我管理技能,升华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并补充了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教育的重视较迟,教学模式仍有很多缺陷亟待解决。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应以教学需要促进方法改革,以方法改革促进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质量和效果。

(一)丰富教学内容,按需服务学生

设置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关键是考虑择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这三个核心主题,选取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设计。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板块

该课程内容是在系统地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形式上,做到引领学生探知自我,接触社会职场,做出职业决策和行动的本质。该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职业在整个人生阶段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成长为目的,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主观意识,确立明朗的就业择业倾向,促进大学生严谨地看待和规划职业远景,并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付诸努力。通过整体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观念、知识理论和技能素养三个层面进行完善。态度观念层面:通过教学,大学生不仅要确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和就业择业观,还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相关联,竭力为个人和组织的未来付出辛勤的拼搏。知识理论层面:通过教学,大学生要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熟记于心,清晰地分析个人需求、行业属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人才市场的基本信息以及职业划分的专业理论等。技能素养层面:通过教学,大学生要培养熟练的信息分类、自我统筹和职业决策等就业能力,另外,各类通用技能尤为重要,如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和社会交往技能等。

2.就业指导课程板块

在就业指导课程板块中,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法规,掌握择业技巧和方法,尽可能避免就业心理问题的困扰,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就业课程的指导,大学生应当在形势、程序、技巧等方面具备以下能力。形势方面:在课堂学习中,大学生逐渐熟知了国家形势、学校历年的就业状况及各专业的就业形势。程序方面:大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了解到就业推荐表的发放与使用、就业协议书的发放与使用、就业渠道的选择技巧,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收集的渠道,就业信息的甄别等。技巧方面:简历制作,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资源进行合理定位,求职方法与技巧(面试)包括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结构化面试(现场活动、学生体验),无领导小组讨论(现场活动、学生体验),面试礼仪,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及用人单位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等。

3.创业教育课程板块

在创业教育课程板块中,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和创业精神,了解并掌握创业政策和方法等。一是突出以培养创业精神作为创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紧紧抓住创业精神的内涵,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二是重点围绕创业过程来安排,主要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三是注重鼓励学生以全球市场竞争力为着眼点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分析和完善各种商业计划,使学生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判断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路径。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授课效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侧重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是一对多的形式。教师的责任是将毕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经验通过课前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课外辅导答疑,传授予教学对象,整个教学过程是单向流动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内部主动性、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所以,该课程的指导方法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来实施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的传授与吸收。

1.体验式教学

基于企业的“体验式管理培训法”,又加之教育学专业理念形成了科学的体验性教学。它是一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渠道的教学模式。体验性教学是融合心理因素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活动。教学成果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预期不谋而合。

(1)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致力于让学生将自我倾向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了解自己的职业偏爱,形成主观的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据此,首先清晰并高效安排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选择,为今后的就业奠基。这就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兼顾课内理论与课外实践,用适应于青年学生思维和口味的方式开展教学,指引其思想建设和行为方式。而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成功达到教学效果,它致力于创造大学生亲身经历的机会,让实践体验贯穿并融合于教学全过程。体验式教学中理论与躬行并重,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情景游戏和师生互动,从兴趣培养中了解职场信息,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进而收获所需的认知和领悟。体验式教学将学生的自我求知体验与教师的辅助引导紧密结合,实现学生所学所知切实运用到最终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决策。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贴合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并高效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第一,创设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情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目的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的参与来充分激发其能动性和热衷度,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彼此探讨问题,分享体验,明确参与的意义。同时,教师可通过前期的介绍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情景课堂的参与形式,促进双方课堂互动和融合。

第二,创设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的课堂。教师通过情景课堂的指导,让学生亲身触及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教师要预先估计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断考虑潜在的疑虑和问题,随时评估和控制学生体验的状态,认真分析和完善出现的偏差,严格管理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和运行效率,确保活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学生及时给予回馈,表达其个人的意见并反思个人切身感受,由此助力于教师对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及调整。

第三,结合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探讨与评估。教师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以及分享的过程,将问题创设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寻找默契的职业生涯规划讨论搭档,竭力创造学生讨论与合作的机会,启发他们勇于分享个人观点并体味旁人所提的意见。教师要对学生的择业倾向和认知偏颇有着及时的觉察意识和良好的辨别能力,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评估与疏导,启发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探究和自我改进。

第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可以促进理论的新飞跃和突破,体验式教学的步骤包括教师设置情境和引导教学,学生参与活动和分享经验,教师对知识进行全盘重组和融汇,以便寻求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将学生的切身体验、真实疑惑和大胆的建议沉淀为理论,并努力做到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第五,推行课外实践资源的利用。课内的情景体验不过是一种模拟活动,与真实的职场千差万别。而课堂实践更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真正的职业历练,是增强教学成效,帮助学生从菁菁校园过渡到社会职场的关键途径。学校应当加紧建设高校内外实践资源和职场虚拟演练实验,寻找更多的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并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方法,积聚校外优秀资源,凭借各界力量扩大职业体验平台。教师要要求学生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安排学生访谈杰出的职场人物,近距离了解职场人物的成长,明确职业发展的技能和素质需求,并带领学生拟写职业访谈录。

2.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案例式教学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兴趣和意图,锻炼学生思考、探究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真实需求,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蕴含着基本理论知识的典型范例进行教学。

(1)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式教学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方式截然不同。一方面,因为现实体验和社会生活是案例的主要来源,所以轻而易举地就可建立起与学生的交流和共识。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不仅使得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2)案例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第一,网罗素材,丰富案例。案例式教学要突出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成败依案例的好坏而定,因此授课教师要群策群力,精心挑选案例并进行适时的修改。平时可以建立案例资源数据库,利用报刊、图书典籍、网络电视、高校职业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事业单位的回馈评价等多种途径归集案例。并及时对案例素材进行累积、挑选、完善,形成专门案例教学的不竭资源,提高案例教学的课堂质量。

第二,明晰责任,塑造角色。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角色塑造能力,因此课堂中对师生双方的角色有着明确的定位。在案例式教学中要将学生看作主人翁,教师则充当领路人的身份,教师不仅要努力展示案例,更要建立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切实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前熟知案例,做好对课堂情景设置和时间安排的合理策划。另外,应率先将案例内容和课堂环节告知学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第三,投身课外,学以致用。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案例式教学还应通过布置具体专门的作业将其拓展到课堂之外,如要求学生编写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案例,这样的过程,能让学生分析自己所熟知的人物、职业和发展历程,以便置身实践,发挥所学,真实地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环节,不会因为理论知识的空洞抽象而失去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能深刻体味其重要意义,带着谨慎的态度完成并付诸实践。

(三)创新教学手段,巩固教学实效

1.建设“BB(blackboard)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空,巩固教学实效。BB(blackboard)网络平台是一种经由网络媒介,兼顾“教”与“学”的课程形式。教师通过该平台进行网络授课,组织教学与考试,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师生之间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随时进行讨论、交流。这个平台可以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支持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平台上师生互评、学生互评、自我学习等评价手段,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2.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使课程内容直观新颖、生动和生活化。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中,教学实践有了更加丰富的操作形式,进而催生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多媒体教学凭借形象的语言和动态的图像,改观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枯燥和单一,不仅科学而清晰地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其创新,拓展其视野,而且通过新旧媒体形式的融合与互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搭建多种平台,助推教学作用持续发挥。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平台承载着各种及时的信息,给予人们丰富多样的选择,这使人们的视野变得宽阔,机遇增多,也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展现和合理利用。通过组建课堂内学生成长小组、课堂外见习小分队,结合教学实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实现课内课外合力,确保满足受众的独特需求。

结语:高校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仅要锻炼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校方更要明确学生未来成长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并进行正确的学生引导。因为大多数职业生涯理论兴起于国外,唯有更好地满足国内学生的口味,尽快实现课程设置的本土化,才能有利于教学的不断完备和突破,有利于大学生确立理想、完善自我,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核心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质量。

参考文献

[1]代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教学的思考.南方论刊,2014(4):104。

[2]马小红.基于体验性教学模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J].教育与职业,2014(2)129-130。

[3]曾雅丽,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7):159-160。

[4]黄敏.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43-46。

[5]孟庆南.论大学课堂的体验性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6]李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2):12-16。

[7]吕玉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1(3):91-94。

[8]朱春楠.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动因及特色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8)23-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