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的本质及其效应

资本的本质及其效应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用《资本论》诠释了资本的产生、本质及其对历史的双重作用。即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资本”进行剖析和批判,进而达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读和批判。但是货币并不是天生就能成为资本,就能以价值增值为目的。资本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后,生产的社会化,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分离,客观劳动条件和主观劳动力的分离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以无限追逐价值增值的本性下,给社会历史带来双重效应。

马克思用《资本论》诠释了资本的产生、本质及其对历史的双重作用。即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资本”进行剖析和批判,进而达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读和批判。

马克思从商品流通的公式出发来探讨“资本”的产生。“W—G—W”与“G—W—G′”的区别深刻揭示了“资本”的秘密。“W—G—W”指代的是以买卖商品为目的的简单的商品交换。“G—W—G′”指代的是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扩大的商品交换。从这里可见,货币作为用以商品交换的货币还是用以价值增值的资本,是简单商品交换与扩大后的商品交换的区别。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最大的区别,就是科学地揭示了货币如何成为“资本”,而不仅仅是把货币视为简单商品交换的货币。

从“G—W—G′”这个公式中可见,经过商品流通后的货币在价值量上有了增加,难道是商品流通自行产生的增值?如果是商品流通自行会产生增值,那么就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从而使商品交换不能持续下去。马克思通过劳动力商品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增值的秘密。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的使用权卖给了资本家,从而使自己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价值(包括弥补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劳动价值)贡献给了资本家。而工人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通过商品流通,通过使个别价值成为社会价值,而成了商品流通产生的增值部分。即剩余价值通过流通和社会再生产就成了资本的来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商品经济从简单商品经济向其成熟形态即市场经济转化的逻辑前提。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前提则在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劳动者是一个“自由的”,除了拥有劳动力以外的一无所有的个体;生产力的发展,机器劳动的普遍化,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包括工人劳动力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流通中通过市场价格来实现自由竞争。从这个过程可见,人成为形式上自由的人,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出了资本家和工人形式上的自由;体现出了商品流通、交换中的平等与等价交换;体现出了在对结果占有上的资本所有权规律。因此,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资本”产生的逻辑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产生的历史前提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分离,客观劳动条件和主观劳动力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事实上的基础或起点。”[17]

从“G—W—G′”可见,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货币可以谓之资本,由此可见,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性。但是货币并不是天生就能成为资本,就能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从货币产生的历史来看,货币的产生首先是以一般等价物的身份起到商品交换的作用,并不是货币或者其他的物质生产资料天然就能成为资本,资本可以呈现为物的形态,“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18]。资本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就是在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本身相分离的历史前提下,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逻辑前提下,产生的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生产总方式。

资本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后,生产的社会化,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分离,客观劳动条件和主观劳动力的分离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以无限追逐价值增值的本性下,给社会历史带来双重效应。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他的动机,也就不是使用价值和享受,而是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值了。作为价值增值的狂热追求者,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人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19]资本在无限追逐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一方面价值增值同化了和控制人的一切,人的本质异化,并呈现出各种主客体颠倒的拜物教;另一方面,也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极度丰富的物质产品,为人的自由解放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