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

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在莫迪上台因“乌克兰事件”导致大国关系对立的微妙时刻,印度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动向更加受到关注,加大了印度在大国关系中的分量。2015年2月在德里立法院的选举中,印度人民党只获得了70个议席中的3席,成立仅2年多的印度平民党却获得了67席。2015年11月8日,印度比哈尔邦立法院选举结果揭晓。[2]莫迪政府的外交符合印度“三环外交”的大体布局。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是基于其外交环境与目标之上的选择。

林民旺

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BJP)携着“莫迪旋风”在大选中赢得压倒性优势。大选结果甫一公布,周边国家及各个大国领导人就开始向莫迪表示祝贺。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5月16日就给莫迪打电话,不仅对印度人民党获胜表示祝贺,还邀请莫迪访美,悄悄地将莫迪的赴美签证问题“一笔勾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随即电话祝贺并邀请莫迪访问日本。李克强总理随后也对莫迪表示了祝贺,习近平主席更是史无前例地派出外交部长王毅作为主席特使访问新德里。可以说,在莫迪上台因“乌克兰事件”导致大国关系对立的微妙时刻,印度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动向更加受到关注,加大了印度在大国关系中的分量。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在大国关系中游刃有余,各方得利,显示出莫迪总理的精明和务实。印度不仅提升了与美日之间的防务合作水平,也在很多政策中大胆表明印度立场。与此同时,莫迪也加强了与中、俄的关系。显然,印度作为当前大国关系中相对超脱的一方,能够巧妙地在各方中斡旋,获得最大收益。但是,莫迪的大国外交仍在延续印度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外交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大调整,这是由其外交的大环境和基本目标所决定的。

一、莫迪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在成为印度总理之前,莫迪既没有外交事务方面的经验,也没有在新德里工作过,而是直接由地方邦首席部长一职跃升为印度总理。就职不到两年,莫迪就在内政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莫迪旋风”的效果似乎显得颇具争议。在外交上,莫迪走访世界各国,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莫迪旋风”,提升了印度与周边及各大国的关系,其魅力至今仍旧不减。

内政上,莫迪改善了印度官僚机构的行事作风,降低了通胀率,缓慢提升了经济增长率,进一步开放外资准入的领域和占股比例,拓展了允许100%外国投资的领域。但是,在莫迪核心的税制改革、征地、劳工等改革措施上,不仅议案难以通过议会联邦院,而且还激起了大规模的抗议集会。2015年8月底,在莫迪家乡的古吉拉特邦,帕特尔家族发起抗议,要求政府把自己也加入到各种福利和优惠政策的享受者名单之中。2015年9月初,印度更是有多地工人大罢工,抗议莫迪政府的经济改革计划,以至于莫迪过生日的场子也被“砸”了。由国大党主导的联邦院不仅强力地阻击莫迪的改革方案,还指责印度人民党“亲近富人、亲近企业”,引起越来越多农民的不满。对莫迪的另外一项指控是,印度人民党上台后,印度教右翼势力抬头,印度的宗教宽容度在下降,导致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而印度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又偏偏主打印度教牌,进一步疏远了穆斯林选民。这使得“莫迪旋风”已呈现逐渐失色的迹象,这一点从德里、比哈尔邦的立法院选举中可见端倪。2015年2月在德里立法院的选举中,印度人民党只获得了70个议席中的3席,成立仅2年多的印度平民党却获得了67席。2015年11月8日,印度比哈尔邦立法院选举结果揭晓。在243个议席中,地方性大党人民党联合派(JDU)及其政治联盟获得了179席,赢得了决定性胜利。而莫迪总理所在的印度人民党(BJP)及其联盟仅获得59席。

与内政相比较,莫迪在外交上的“积极有所作为”令人印象深刻。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则称,“莫迪采取了主动而又革新立异(proactive and innovative approach)的外交”[1],这一方面源于他比前任总理辛格更加年富力强;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享有的政治优势,有利于他施展外交才华。

就周边外交而言,莫迪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得到了南亚邻国的普遍欢迎。在2014年5月举行就职仪式时,莫迪就邀请了南亚诸国领导人(特别是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搞了个小型南盟会(Mini-SAARC),随后访问不丹和尼泊尔,提出邻国优先(Neighbour First)政策。在2014年年底的南盟峰会上又承诺向南盟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例如由印度提供并发射南亚卫星),以加快地区一体化发展。2015年3月,莫迪又密集访问印度洋岛国,5月访问孟加拉时两国交换《陆地边界协议》批准书,彻底解决了双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陆地边界争端。6月,印度与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在不丹签署了《汽车运输协定》,向南亚地区一体化进一步迈进。当然,在2015年9月底尼泊尔通过新宪法时,印度变相采取的制裁,引起了尼泊尔国内反印情绪骤然上升。

在大国外交中,莫迪更是游刃有余,各方得利。他不仅提升了与美日之间的防务合作水平,也在很多政策中大胆表明印度立场,一改辛格时期的“老好人”政策。与此同时,莫迪也同时加强了与中、俄的关系。

即便如此,仍旧能看出莫迪政府的外交延续了此前印度的外交格局。2006年时任外交部长的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现为印度总统)就谈到了印度的“三环外交”。在直接邻国(“immediate neighbourhood”)一环中,印度必须确保自己作为邻国真心实意的首要伙伴。第二环是从亚洲到印度洋沿岸的延伸邻国(“extended neighbourhood”),即现在所谓的印太地区,印度必须在这一环中大力追求经济外交,寻求制衡其他大国的影响力(主要是中国),阻止它们损害印度的利益。在第三环的全球舞台上,印度必须作为一个关键玩家,一方面确保国际和平与安全,另一方面确保稳定的经济和贸易机制。[2]

莫迪政府的外交符合印度“三环外交”的大体布局。只是在辛格政府时期,由于印度政府及国大党的内部矛盾,使得这一广泛的印度外交路线图主要流于形式。例如,辛格政府的邻国政策犯下了极大的失误,使得印度的形象、可信性和影响力在几乎所有邻国中都被严重损害。同样,由于印度政府及国大党内许多人担心“中国因素”,辛格同样没有保持最初的热情推进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也没有给“东向”政策注入新的动力。[3]但是,莫迪更加具备良好的国内政治条件,能够推进印度的“三环外交”。

二、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环境与目标

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是基于其外交环境与目标之上的选择。就外交环境而言,影响其外交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大国关系的变化。作为南亚的地区大国,印度的外部安全首先与全球大国关系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冷战期间,苏联的解体使印度失去了最大的战略依靠伙伴,印度不得不逐步转向与世界霸主美国改善关系,同时还与其他大国发展更加全面良好的伙伴关系,以牵制美国可能对它施加的战略压力。为此,冷战后印度将追求多极化的世界作为外交的首要目标,发展全方位的大国伙伴外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崛起的势头更加迅猛,而印度此前十多年9%的高增长率也使其经济实力跃升至全球第八位,俄罗斯经济实力却落在了印度之后。大国权力格局的变化,加上2013年“乌克兰事件”导致俄罗斯与美欧对立趋势加剧,使得印度在大国关系中的重要性凸显。

二是亚洲准单极格局的呈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亚洲的快速崛起,使印度更担心未来可能出现一个中国主导的亚洲。同时,印度也担忧美国可能逐步退出亚洲,或者更加讨好中国(奥巴马上台之初盛传的中美两国集团G2让印度颇为担忧),加上日本、俄罗斯又都无力有效单独地制衡中国。中国的影响可能不仅遍及东亚,还可能严重影响南亚、中亚、波斯湾和印度洋的形势。而这些地区,对印度而言都属于它的“延伸邻国”的范畴。过去,印度将中国作为牵制西方世界的重要力量,热衷于中印共同建立“亚洲人的亚洲”的理念。但是,随着亚洲权力格局的变化,促使印度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动多极化亚洲的形成,尤其是避免可能出现中国主导亚洲的情势。

三是南亚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化。自1971年印度成功地肢解巴基斯坦后,印度的地缘安全环境大大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印度的崛起和巴基斯坦内部治理的恶化,使得南亚范围已经不存在有效牵制印度的力量。对印度而言,南亚是其独有的势力范围,因此印度注重以下趋势可能对其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1)中国在南亚国家中的影响力上升,使得南亚国家更可能逐步摆脱对印度的过度依赖;(2)美国撤离阿富汗后,导致阿富汗局势恶化蔓延到南亚;(3)巴基斯坦内部的宗教极端化趋势发展,导致其成为“失败国家”;(4)南亚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上升,尤其是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的极端化趋势。

基于对这一环境的判定,印度大国外交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在大国关系中采取多边下注,确保印度与所有大国的良好关系。1991年进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虽然受制于国内制度等方面的掣肘,但是历届政府都把发展经济作为成为未来大国的关键。因此,印度从冷战后在外交上逐步发现了西方世界,着力发展与日本、美国、欧洲的经济联系,吸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另一方面,印度也学习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积极吸引中国投资。莫迪政府也是如此。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称:“莫迪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加速全国经济发展。印度需要资本、技术、资源、能源、市场和技能,因此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友好的邻国和稳定的世界,一个开放而稳定的全球贸易体系。”[4]

因此,在大国关系中,印度采取多边下注的政策。既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发展与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的关系,同时也通过双边渠道发展与美日欧的经贸往来,巩固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而且在防务和战略关系上更加靠近美日。为此,印度需要在各个大国的核心关切上,照顾各方舒适度,同时也要懂得利用各方的矛盾。

二是力促亚洲多极力量的平衡。当前亚洲的中印崛起,其实是不对称的崛起态势。中国的GDP接近印度的5倍,未来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对印度而言,不希望看到任何单个力量主导亚洲。因此,印度在亚洲的地区外交中,欢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鼓励美国在亚太的稳固存在。同时印度还积极发展与日本、澳大利亚、东盟国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的关系,支持“印太体系”的概念,以对冲中国在“亚太体系”中的优势。事实上,在印度不少学者看来,未来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衰弱是必然的,因此印度一方面不会参与“遏制”中国的政策;另一方面也会加强与亚洲的日本、澳大利亚、东盟的战略关系,推动地区内形成多极制衡的格局。

三是确保印度作为南亚的首要国家。印度坚决不允许其他大国(主要是美国、中国)染指南亚,坚决阻止其他大国(包括中国)加入南盟,并且会阻止中国在印度洋的任何军事存在。对于南亚的其他小国,印度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孤立和打击巴基斯坦,拉拢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邻国(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恢复印度对印度洋岛国的影响力。目前印度采取了“邻国优先”的政策,首先确保邻国对印友善,更加大方地提供地区公共产品,如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建设等。同时,为了维护阿富汗局势稳定,打击地区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印度也展现出更多地与其他大国合作的姿态。

三、莫迪政府大国外交的突破与发展

(一)迅速提升与美国在防务安全上的合作

上台不久后的莫迪于2014年9月访问美国,致使印美双方关系迅速升温。尤其是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主宾参加印度共和国日的国庆典礼,更是显示出莫迪政府在大国关系中的基本取向。

防务合作是印美战略伙伴最重要的支柱。2005年两国签订了为期十年的《美印防务关系新框架》,由此确定了双方防务关系的基本架构。莫迪上台后,继续提升两国的防务合作层次。2015年6月,美国防长卡特访问印度时,正式签署了新的《美印防务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15个防务合作领域,落实此前达成的《防务贸易与技术倡议》(Defence Trade and Technology Initiative,简称DTTI),简化美对印的防务技术转让程序,并加强两国在联合军工生产领域的合作。美印防务合作的深入,已经使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军备进口国,而且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强。

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协调,是莫迪政府对美政策的突出亮点。2012年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在访问印度的演说中说,印度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支点(lynchpin,或翻译为“关键”)。印度学者对此表述有过热烈讨论,但印度政府并没有接受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说法。2013年11月辛格总理访问中国时,再次承诺印度不会参与遏制中国的任何计划。莫迪上台之后,事实上选择了支持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2014年9月莫迪访美期间的联合声明中表明:“两国领导人注意到印度的东进政策(Act East policy)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将与其他亚太国家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与共同演习加强合作。”[5]2015年1月双方发表的《美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愿景》间接表明印度接受了美国对其在亚太再平衡政策中的角色定位——“希望印度在印太区域内作为纯粹的安全提供者”。

(二)加强与美日在安全政策上的对话与协调

印日关系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既没有历史负担,也没有现实纠葛。随着中国崛起,印日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上更趋接近,“日印两国关系是最具备可能性的双边关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加上莫迪与安倍晋三良好的情谊,两国关系得到了全方位提升,定位为“特殊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对印日关系的期待主要在于经济和技术合作方面,推动日本对印度的投资。正如莫迪所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印度经济转型中扮演决定性角色。没有什么国家能比日本对实现印度经济梦更为重要。”[6]此外,印度尤其期望向日本购买US-2型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日本核技术对印的出口,以及引进日本新干线。而日本的期待主要在于提升与印度的政治安全关系,尤其是建立日印外长、防长的“2+2”会谈机制,以及协调双方关于亚太政治安全的政策。2014年9月莫迪访日时,日本承诺在五年内向印度投资350亿美元。2015年12月安倍晋三访印,双方就签署日印核能合作协定达成共识,届时日本将向印度出口核电站技术。同时,印度首个高铁也已决定引进新干线,由日本提供高额贷款。印日还签署了转让防卫装备和技术、两国共享防务领域保密情报两项协定,据此印度也将可以购买日本海上自卫队使用的US-2型水陆两栖飞机。

对美日而言,同样实现了将印度进一步拉入其政治安全合作的轨道的目的。2014年4月奥巴马访问日本时的联合声明强调,美日要共同增强与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在亚太事务中的三方对话。印度过去对美日的此类倡议一直显得较为谨慎。然而,在美日的推动下,印度最终同意在2015年9月25日召开首次美、日、印三边部长级对话,明显地将此前的副司局级对话一下提升至部长层级。与此同时,2015年6月也首次召开了日、印、澳三方高层对话。日本也于2015年正式地加入美印每年度的“马拉巴尔海军演习”。与此同时,印日在安全和防务政策上,初步达成了部长级的外长、防长的“2+2”会谈机制,启动防长间的防务政策对话,以及陆军、海军和空军之间的各种对话。

与美日共同在涉华问题上大胆发声,也是莫迪政府对美日政策的“亮点”。过去印度对南海问题有较为明确的政策,例如要求航行自由、各方遵守国际法、以和平的法律方式解决、保障南海的商业安全等。但是,印度不会与美日同时发声施压。然而,莫迪执政以来,不论是美印的联合声明,还是印日的联合声明,都出现了对南海问题的共同发声,要求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遵守国际法等。[7]

(三)保持与俄罗斯和欧洲大国的友谊

俄罗斯一直是印度传统的战略伙伴,对印度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莫迪政府继续保持同俄罗斯良好的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之间年度互访机制仍是印度为数不多的此类机制。然而,由于印度在GDP总量上已经超过俄罗斯,双方传统的防务军售合作也受到美印防务合作的冲击,因此俄罗斯对印度的重要性事实上已经下降。但印度还是尊重同俄罗斯的传统友谊,不仅在乌克兰事件上支持俄罗斯,而且2015年5月莫斯科红场阅兵也派出了印度军队参加阅兵式。

莫迪政府与欧盟的关系仍未有所突破发展。2015年4月莫迪对欧洲的访问中,避开了对欧盟布鲁塞尔总部的访问,印度—欧盟首脑峰会迄今仍旧没有召开过。事实上,印度与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达成两方《自由贸易协定》的前提下,目前协定谈判仍存在巨大困难。如此判断,重启印度—欧盟战略伙伴关系仍旧是遥遥无期。基于对印度—欧盟合作的失望,莫迪政府更热心于发展同欧盟大国的双边战略伙伴。

莫迪在2015年的两次欧洲之行中,着重访问了德国、法国和英国。德国是印度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为印度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八大直接投资国。两国经贸合作比较广泛,特别是在通信、工程、化工、制药、环境保护等方面。两国都属于“四国集团”成员,都追求推动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法国是印度在欧洲最具“战略性”的亲密伙伴(多半源于法国外交的较强独立性),双方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还曾受邀作为主宾参加印度国庆日的阅兵。最重要的是,法国是印度在欧洲最重要的防务技术和装备的采购国,双方在民用核能源、航空航天上的合作也颇为耀眼。而英国作为印度的前宗主国,双方在语言文化、生活方式上都很相似,英国国内有近一百六十万的印度裔,印度学生也很喜欢到英国留学,印度企业在英国拥有大量投资,使得印度成为英国的第三大投资国。由于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关系,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称,印度—英国是“新的特殊伙伴”。意大利海军士兵事件仍在影响印度和意大利的关系。2015年1月,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谴责印度“严重破坏人权”,要求印度将两位海军士兵遣返欧洲。[8]事实上,这一事件间接地影响了欧洲与印度之间改善关系的氛围。

(四)中印关系:新发展与旧问题

莫迪政府以来的中印关系迎来了诸多值得欣喜的突破亮点。尤其是,两国领导人开启了密集的良性互动。2015年5月初印度总理莫迪开启了对中国的首次访问,随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也相继访问印度。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内政部长辛格也先后于2015年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经贸合作一直是冷战结束后中印关系的突出亮点。2015年5月莫迪访华,助推“印度制造”是主要目标。中印政府签订了24项协议,涉及金额达100亿美元。在上海时,莫迪与中国著名企业家会面,推动两国企业签订了26份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涉及金额达220亿美元。伴随着中国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印度。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特变电工等企业已经在印度落户多年,2015年北汽福田、阿里巴巴、小米、VIVO、金立等也开始纷纷布局印度。印度各邦也争先恐后面向中国招商引资,吸引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兴业。

2015年还见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对印投资热情的空前高涨。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不少地方政府积极寻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印度广大市场的吸引力和莫迪总理的发展热情,使印度成为不少中国地方政府首选的投资地。2015年9月中旬,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率庞大的企业代表团来到印度德里、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进行访问考察,签署《广东与古吉拉特邦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书》,现场签下了15个合作项目,着力推进双方在产业对接、经贸合作、文化旅游、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合作。同年8月份,印度(旁遮普邦)—中国(湖南省)商务投资论坛在长沙召开,50多家工程机械、农业、水电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湖南企业与旁遮普邦进行对接,共促多领域“邦省合作”。印度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香饽饽”,未来这股热情还将继续上升。

2015年6月22日上午,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迎来了首批印度香客。这一山口的开放无疑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评价说,中国给印度香客开放乃堆拉口岸是中印关系改善的一个标志。

人文交流也是突出亮点。莫迪访华时,李克强总理和莫迪总理共同出席了在天坛举行的“太极瑜伽相会”活动,以此展示中国的“太极”与印度的“瑜伽”之间的共性与和谐。双方还在2015年6月21日共同组织国际瑜伽日相关活动,云南民族大学将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开展合作建立瑜伽学院,在中国提供系统的瑜伽训练。2015年5月14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驻华大使馆主办了“中印电影合作通气会”,三部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功夫瑜伽》《大唐玄奘》及《大闹天竺》亮相两国电影通气会。双方还商定加强电影的引进与影视合作。

此外,四川省和卡纳塔卡邦缔结友好省邦关系,重庆市和金奈市、青岛市和海德拉巴市、敦煌市和奥兰加巴德市分别缔结友城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双方还设立“中印智库论坛”,将媒体高峰论坛机制化,在上海复旦大学设立甘地印度研究中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自10月25日起开通北京至孟买直飞航线,这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直飞孟买的航线。此举将进一步满足中印两国经贸领域和旅游市场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2015年在中国举办的“印度旅游年”和2016年在印度举办“中国旅游年”,都将深化两国文化领域及人员交往,也为中印友好奠定了长期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印关系的旧问题也依旧存在。2015年3月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十八次会晤并无实质性的突破。2015年也难以避免所谓“边境对峙”的发生。同样,对中方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印度是周边国家当中态度有所保留的国家。中国与印度南亚邻国的关系发展,也有令印度不悦之处。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巴方购买中方潜艇,都令印度颇为不悦。2015年6月23日至24日,印度媒体接连报道中国在联合国阻挠印度制裁巴基斯坦的请求。印度认为,巴基斯坦今年释放了2008年策划孟买恐怖袭击的嫌疑人拉赫维,要求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根据1267号决议制裁巴。但是,这一提案受到了中方的阻止,中国的理由是“印度提供的信息不足”。

另外一项因素则是尼泊尔。尼泊尔2015年9月通过新宪法后,印度支持尼泊尔马德里人的政治诉求,采取“半禁运”的方式使得尼举国陷入油气荒,致使尼泊尔“弃印投华”,转而与中国签订协议输入油气,接受了来自中国援助的汽油。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注释】

[1]Prakash Nanda,Foreign Policy Under Modi,Uday India,http://udayindia.in/2015/04/29/foreign-policy-under-modi/.

[2]Prakash Nanda,Foreign Policy Under Modi,Uday India,http://udayindia.in/2015/04/29/foreign-policy-under-modi/.

[3]Prakash Nanda,Foreign Policy Under Modi,Uday India,http://udayindia.in/2015/04/29/foreign-policy-under-modi/.

[4]Prakash Nanda,Foreign Policy Under Modi,Uday India,http://udayindia.in/2015/04/29/foreign-policy-under-modi/.

[5]Joint Statement during the visit of Prime Minister to USA,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4051/Joint+Statement+during+the+visit+of+Prime+Minister+to+USA.

[6]Media 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with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in New Delhi(December 12,2015),http://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6175/Media_Statement_by_Prime_Minister_with_Japanese_Prime_Minister_in_New_DelhiDecember_12_2015.

[7]Joint Statement on India and Japan Vision 2025:Special Strategic and Global Partnership Working Together for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Indo-Pacific Region and the World(December 12,2015),http://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26176/Joint_Statement_on_India_and_Japan_Vision_2025_Special_Strategic_and_Global_Partnership_Working_Together_for_Peace_and_Prosperity_of_the_IndoPacific_R.

[8]Suhasini Haidar,Modi scraps Brussels visit,http://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modi-scraps-brussels-visit/article6996348.ec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