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区镇合一”体制

创新“区镇合一”体制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适应开发区转型提速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2012年3月,将开发区与所在地银盏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成为全省第一个扩权强镇试点。将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与银盏镇党委、政府进行整合,实行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创新“区镇合一”行政管理体制,整合了政府职能、促进了区镇相融互动,实现功能互补、统筹发展。瓮安经济开发区与银盏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扩权强镇试点以来,示范效应日益显现。

瓮安县、福泉市有“亚洲磷都”之称。瓮安县委、县政府邀请全国100多家磷矿开采加工企业到瓮安考察,洽商投资开采事宜。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全省建设4个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其中在瓮安、福泉建设瓮福一体化磷化工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形成瓮安、马场坪双中心、建设铁路支线、乌江水运双通道。山东金正大、深圳芭田等中国著名大型磷化工企业看准瓮安丰富的磷矿资源、政府招商引资诚意和优质服务,当机立断落户瓮安。瓮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作出磷化工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县政府从办理手续、征地拆迁到失地农民安置,全程一站式服务,强力推进金正大、芭田、源翼矿业、贵阳能源等省级“四个一体化”重点项目落户瓮安建设,加大贵州文真铝业、湖北兴发瓮安龙马磷业等重点项目调度,选派干部进驻企业,作好服务,助推发展。金正大、芭田一期和浦峰集团粉磨站等项目已投产运营。

近几年,瓮安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优化人才配置、整合土地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旧的体制机制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为适应开发区转型提速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2012年3月,将开发区与所在地银盏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成为全省第一个扩权强镇试点。

整合机构。将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与银盏镇党委、政府进行整合,实行一套班子,统一管理。银盏镇人大主席团、纪委、人武部对外挂牌,银盏镇党委、政府各内设机构、所属事业单位保留称谓,单位职责、人员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机构对口整合。将上级政府部门设在银盏镇的单位,相关职能工作与区党工委、管委会各机构业务工作对口衔接与融合,在区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区镇工作。

整合职能。区镇职能整合归并,由区镇领导班子统一行使职权,承担区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职责。各事业单位职能融合到开发区相关机构中。

整合领导。区党工委、管委会和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实行交叉任职,优势互补。

整合编制。在区、镇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充分利用现有人员编制资源。

整合人员。区、镇行政、事业单位200多名干部职工,根据工作需要,在人员身份和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统一使用,分类管理,形成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做到人尽其才。

整合工作。区、镇建立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分工、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启动“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扩权强镇工作试点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贵州省瓮安经济开发区(银盏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级行政审批权限涉及202项下放开发区,县级以上行政审批权限由开发区拟文县直各相关部门优先上报,并全程跟踪服务。开发区财政单列,设置开发区国库,税收与县政府实行分成,县财政每年补助开发区1亿元用于滚动发展和偿债,争取的上级各类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向开发区倾斜,开发区用地指标纳入全县用地计划,给予优先安排。

创新“区镇合一”行政管理体制,整合了政府职能、促进了区镇相融互动,实现功能互补、统筹发展。开发区设立11个部、办、局、中心,明确各自职能职责,提高了党务、政务工作效率,避免“两张皮”现象;召开了银盏镇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开发区相关干部补选进新的领导班子。确保辖区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实现协调发展。县委、县政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区镇建设指挥部,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工作突出,城乡统筹有序推进,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士气,“一线工作法”落到实处,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区镇各方面工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开发区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涉及银盏镇11个自然村寨3000多户1万多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是一套班子、一套人员、统一政策、一个声音做“一家人”的事,做到和谐征地、和谐拆迁和“零上访”,为瓮安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瓮安经济开发区与银盏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扩权强镇试点以来,示范效应日益显现。为了优化区域自然资源、行政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构建特色区域、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瓮安县2013年完成了全县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工作,由原来的23个乡镇调整为10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产业园区,成立了产业园区管委会,实行“区镇合一”“镇园合一”管理体制,有效推进产业、技术、资金、人才聚集。形成了以玉山为代表的工业型城镇、以猴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型城镇、以珠藏为代表的商贸型城镇。猴场镇进入省级100个示范小城镇后,挤进了全省30个重点小城镇。

以全县所有乡镇均纳入贵州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为契机,按照“简政放权、扩权强镇、提升服务”的精神,坚持“能放则放、按需下放”的原则,将乡镇原有6个党政机构增加为9个,12个事业机构精简为8个,优化机构设置和政府职能配置,深度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发展,赋予11个乡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共7大类202项,下放权限涉及县人民政府及18个部门。其中,行政服务20项,行政许可36项,非行政许可9项,行政监督检查1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确认5项,行政处罚130项。下放的202项行政审批权限经县人民政府第十六届第3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大众传媒,向社会公布赋予乡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由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执行。

为确保下放权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举行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委托(下放)事项签约仪式暨赋权培训会。除工商、质监、城管作为第二批委托(下放)权限部门外,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分别与11个乡镇签订了《授权协议书》《行政职权委托书》及《行政执法委托书》。赋权培训会就委托(下放)的202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应遵循的原则、相关法律法规、法律责任等进行集中培训。

为有利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有利依法行政,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发展,整合行政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实行“区镇合一”“镇园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理顺乡镇和村、社区职能,调整乡镇、村行政区划,健全完善乡镇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设立了安监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等机构,促进政府转型,提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