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立起中国蔬菜第一市

立起中国蔬菜第一市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聊城市瓜菜产量达到1600万吨,蔬菜产量山东省最多,也是全国以市级为单位果蔬产量最高的地区,而且蔬菜安全“零事故”,蔬菜流通全国领先,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蔬菜第一市”称号,莘县被命名为“全国蔬菜第一县”称号。会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还分别与聊城市农委、聊城市艾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与聊城市蔬菜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合作,全力支持农产品交流中心的招商工作等。

10月19日上午,2014中国·聊城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暨第二届水城金秋绿色食品博览会在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开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韩沛新,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副会长汪荣江等出席了仪式。

因聊城市瓜菜产量达到1600万吨,蔬菜产量山东省最多,也是全国以市级为单位果蔬产量最高的地区,而且蔬菜安全“零事故”,蔬菜流通全国领先,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蔬菜第一市”称号,莘县被命名为“全国蔬菜第一县”称号。同时,聊城还以市为单位整建制申报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43个申报市中,聊城以山东省第一、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农业部的评审,更为促进聊城蔬菜产业和聊城农产品交流中心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蔬菜行业协会组织,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会员涵盖了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蔬菜加工、食品安全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会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还分别与聊城市农委、聊城市艾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与聊城市蔬菜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合作,全力支持农产品交流中心的招商工作等。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最大的绿色安全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以发展合作化种植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将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着力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产生了积极的成效。2013年全市瓜菜种植面积370万余亩,总产量达到1600万吨,产值175亿元,居山东省第一位,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1/7,占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1/6,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蔬菜第一市”。

“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不少产品是第一次见,有的产品经过二三次加工,产值能够成倍地往上涨。”来自南京的商户刘培宝先生直言道,作为长期从事果蔬销售的商户来说,此次产销会上展出的各色农产品让其眼界大开,掏手机、留名片让刘先生一上午忙得不亦乐乎,而像其一样,在进行产销对接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贸易圈,直接促成订单,甚至拓宽了自身企业的经营思路成为本次对接会上不少农户的切身收益。

19日至21日,2014中国·聊城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暨第二届水城金秋绿色食品博览会在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成功举办,设立了全国名优特农产品展示区、聊城名牌农产品展示区、县(市区)农业特装精品展示区等展区,总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共组织市内外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品一标”产品生产企业等参展单位625家,展示优质特色农产品5000余个;共有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股份公司等20余个省市的400余家采购商到会。各县(市区)累计举办产销对接、集中签约及农超对接专场等活动20场次,累计销售农产品3.3万吨,销售金额10.1亿元;签订销售合同数量12万吨,合同金额25.3亿元。

博览会受到市内外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的高度关注,共有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80余家媒体到会采访。博览会期间,各界媒体累计发稿500多篇;网络报道页面约2000多个。博览会吸引了4万余名各界人士参观,得到了与会各方的充分认可。据了解,地级市举办专门的绿色食品博览会,并取得如此良好成效,在省内、国内都罕有先例。

聊城市的农产品不仅丰产而且优质,历史上所产辣椒、荸荠、大枣、十孔藕等曾经是皇家贡品,特别是莘县的香瓜、冠县的鸭梨、阳谷的朝天椒、许营的西瓜等农产品更是久负盛名。很多县(市区)先后被认定为“中国蔬菜第一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供港蔬菜基地”、“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香瓜之乡”、“全国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县”、“上海世博会农产品直供基地”等称谓。

虽然聊城农业资源很丰富(目前有35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7个绿色农产品品牌、1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蔬菜水果总产量也明显高于寿光市,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更远远强于寿光市,但聊城市农业产业的集聚度、组织度、知名度、影响力等指标均明显落后于寿光市,没有一个能够吸引外地客商、发扬本地品牌的大市场。聊城本地产的蔬菜水果很多都是通过寿光等蔬菜批发市场外销或直接由经销商收购后再转卖聊城,而南方的果蔬和北方的蔬菜也是几经倒手后在聊城分销。如此,物流成本大增,菜农收入减少,外来蔬菜也层层加价,加重了市民的菜篮子负担。

“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只有畅通的流通渠道,才能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得了、卖得好。”市长王忠林一语中的。

为把聊城农业的先天优势,变为后天的契机;把农产品的高产,变为真正收益;把农产品的优质,变为品牌之实。为稳定市场价格,搞活农产品流通,保护广大市民的利益,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在战略发展上将聊城物流交易中心定位在发展绿色有机产品上,提出了建设“艾科生态有机农业城”及不远的将来将聊城打造为华北“生态农业新城”、中国“有机农业之都”的科学规划。计划投资110亿元,建设了占地4800亩,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的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优、配套最全、效益最好,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这个中心涵盖农产品全业态,以十大市场、四大中心、五大体系推动聊城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农产品交易市场,是山东省、聊城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年交易农副产品量达1500万吨,年交易额300亿人民币,安排就业岗位5万余人,可拉动相关产业1000亿元的产值。

2013年,这个中心一期已完成建设面积230万平方米,并于2013年9月12日如期开门纳客,2个运营的果品厅商户入住率达到80%,入场交易商户达2500多户。橘子、香蕉、柚子、莘果等精品水果一应俱全,这些水果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又从这里销往冀鲁豫等省,日交易量2000吨,交易额200多万元。

不仅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更是一个涵盖农产品拍卖、期货、会展、电子商务、冷链供应、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为农产品产销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终端式电子结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2014年,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风头正劲,聊城光明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入中心蔬菜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正式投入运营;相继推出综合市场、水产市场、茶叶市场三大市场;国内领先的中国·亚太农都电子商务体验馆成功开馆,首批邀请400余家企业加入了电子商务平台网,为聊城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打造了新的电商平台,将聊城的农产品推向更高、更大的舞台,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愿望。此外,展会承办单位——聊城艾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与各参展商达成代销协议,将以本次博览会展馆为平台,长期办展和代销参展产品,将绿博会办成永不落幕的展会。

龙头高昂,才能龙身飞舞。随着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和交易平台的建成,整个聊城的农业产业结构将会出现系统调整和产业换代升级,聊城农业将矗立于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等整个农业经济的最高端。

为让“菜畅其流”,聊城除建好、运营好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外,正在加快构建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目前,全市正在对10处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同时创新经营,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发挥好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加强引导和服务,鼓励他们向公司制、企业化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全市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力量。

“去年,市面上普通的朝天椒4块5一斤,我们合作社的朝天椒能卖到7块钱一斤。今年质量更好,特别是我们的‘阳谷朝天椒’正式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这更成为一大卖点,一斤的价格估计将达到10块钱。这不,我们的老客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经销商郭勇知道消息后,已经拨来了10万元预付货款。”阳谷县高庙王镇先运朝天椒合作社理事长方先运乐滋滋地说,“产品卖得好,质量是关键,但是品牌效应也很重要。比如前几年,在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蔬菜汇集,来自聊城的蔬菜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仅香瓜一项,高峰期新发地一天卖莘县香瓜600多吨,占北京香瓜市场的70%以上。但是聊城的蔬菜品牌却未被人们熟知,这就影响了聊城菜农的销路。”

对此,市委领导也曾打过一个比方:“就像烧一壶水,已经达到99度,就差最后一把火。”由此,聊城市围绕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提出了“狠抓农业品牌创建,打造绿色食品之都”的口号,持续把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全市农业的重点工作,并借助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这一大“龙头”,将聊城的农产品品牌在全国打响。

有大品牌才有吸引力,品牌是立足之本。2013年首次将品牌创建奖励办法写入市委“一号文件”,并确立了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大了“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成功之路。2014年聊城还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签署了《共同推进聊城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聊城绿色农产品之都创建开通了绿色通道。2014年聊城市新增“三品一标”508个(其中绿色食品397个,绿色食品增量、增幅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累计达到801个,新增基地面积64.6万亩,基地面积达到443.5万亩;超额完成今年“三品一标”认证个数100个、基地面积40万亩的目标。其中绿色食品新获得证书397个,新增基地面积35.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05个(种植业20个,水产31个,畜牧53个),新增基地面积14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增7个(种植业6个,畜牧1个),新增基地面积15万亩。

品牌效应,就是发挥品牌的产业带动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冠泉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锦玉沙梨,单果卖到198元的“天价”,缘于锦玉沙梨所拥有的“绿色、富硒、个大味美”3块金字招牌,顺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知名度逐渐打响。同时,通过精品包装,进一步形成“公司+合作社+种植户”发展模式,打响了这一农业品牌。这个合作社负责人王红介绍,村里依托合作社种植锦玉沙梨的规模越来越大,依托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标准化种植、企业化运作,对富硒产品这一农业品牌进行整体推介和科学的市场定位,把富硒产品定位为中高端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在形成品牌效应的同时,也给种植户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要想让品牌“打得响”、“站得住”,就要在品牌宣传推广和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工夫。聊城通过推进“三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名牌申报,加大引导农业企业品牌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提高可信度,使蔬菜品牌得到长期培育和发展,并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形成特色突出的品牌名片。

聊城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管理科工作人员说:“品牌是产品的身份体现,有品牌才能受消费者关注,受关注才能有价值、有竞争力。”2014年,聊城共有注册商标147924件,中国驰名商标19件、省著名商标9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47件。现如今,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的创牌氛围日渐浓厚,品牌创建之路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跨越

在莘县河店镇杨炉基地,村民承包户郭以迎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自家的西红柿大棚忙活。

“自打种上,每一株西红柿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郭以迎说,今年我们的西红柿大棚全部安装了二维码设备,用来记录蔬菜种植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肥料的品牌和剂量。

“由于采取严格的追踪管理模式,我们大棚里产出的蔬菜,每斤要比普通的蔬菜卖价高出约4毛钱,比贴二维码之前能多收入20%。我这去年建的4个新式冬暖式大棚有20亩,一个棚一次能摘西红柿近3000斤,顶原来四五个大棚收益。”莘县河店镇杨炉基地承包户郭以迎推着一筐刚摘的西红柿,满脸堆满了丰收的喜悦。

“从开始种一直到餐桌,整个流程需建立起一个全程的安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生产者、收购运输者、分销者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必须把每个主体的责任落实清楚,否则一旦出现问题,生产者说是运输的问题,运输者说是加工的问题,那不行,必须一环扣一环,环环扣死。”近年来,聊城市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田间当“车间”来管理,全流程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严把质量安全检测闸门,使蔬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可控、可查、可靠。

特别是2013年来,聊城市彻底转变了蔬菜从量向质提升的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的课题来抓,加强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引进了一套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从种植领域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到收购、运输,再到经销以及和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的对接,从物的使用到人的责任交接,都有全程的电子监控和条码、二维码的物联网查询支持。秧苗是在哪里培育的,成长所吃的养料是什么,种植户是谁,成熟期多少天及生长历程用手机轻轻一扫便一目了然。蔬菜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严密监控之下进行,否则,便无法得到二维码。没有二维码,就等于没有“身份证”,便没人承认这是“无公害”产品。通过严格把关,全市各个基地蔬菜的农药投入减少80%以上,真正达到了高端市场的质量要求。

为积极推行严格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制度,聊城市以莘县、东昌府区为试点,率先推进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并且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建立起县区级追溯平台,在县区内大型超市、骨干交易市场又推行了产品编号可追溯制度。2014年,聊城市又在总结莘县、东昌府区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整体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经过对标准冬暖蔬菜大棚内采集的土壤、瓜菜、水源等样本进行现场抽检,农残为0,重金属含量为0、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甲醛数据完全达标。”不到30分钟,莘县燕店镇东孙庄采摘园区涉及瓜菜种植的全部检测数据,就在一辆白色的中巴检测车上当场公布了。

“这是我们刚刚引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主要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设备,还配备了专业的设备存储系统、供电及照明系统、给排水及清洁系统、实验台操作系统、数据处理及传输系统、冷藏系统、空调换气系统,可以承担检测和执法二合一的功能。”6月3日上午,在莘县燕店镇东孙庄采摘园,县农业局副局长王宪刚说。

据介绍,以前是检测人员采集样本到检测中心检验,卫生质量检测指标包括氟、砷、汞、镉等23项,一般当天出不来。有了监测车,现场检测、当场公布、现场处罚,对违规种植、含有农残和相关指标超标区域立即封存,不到2小时,执法人员就会将问题大棚彻底捣毁,根本没缓和余地。

为有效维护“绿色蔬菜”的品牌,聊城各县(市区)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做法,更多地倒逼蔬菜产地提高质量。

莘县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农产品质量管理和可追溯平台)基础上,2014年又延伸监测触角,将静态的监测监管,变成了流动动态实时监管,进一步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监管检测机制,形成了“三大建设、四项管理”的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模式。“流动巡逻的监测车,针对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配送中心等经营单位销售的农产品中,残留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甲醛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农产品,确保了莘县农产品质量级级有监督、户户有管理,真正做到蔬菜生产、销售实行可追溯制度。”莘县农业局执法大队队长郝宽亮说。

冠县果蔬种植面积达69万亩,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冠县在县乡两级设立了15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并配备检测站,在村级设立了500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在农产品种植期间,农安办和信息员负责对区域内农产品种植进行监管、指导,严禁农户使用高毒高污染农药、指导农户进行绿色种植等。农产品成熟后,由乡级检测站监督村级信息员将农产品样品报送乡检测站检验,同时县级检测站对18个乡镇(街道)的农产品进行进一步检测,形成三级联动无缝隙监管。

……

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实施了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改扩建项目。全市135个乡镇采取与乡镇农技站并设的方式,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办公室(站),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和设备,在重点村庄还设立了1至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分别由村干部担任,并为所有村全部配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监管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此外,市、县、乡镇及各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等逐级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制,确保监管成效。

聊城逐步完善的环境监测评估和现场检查制度,加强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带动了农产品提质增效,为聊城市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扫平了障碍,从源头上保障了“三品”质量安全和品牌的公信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