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

以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更有意义的是她还是政务中心自“四证联办”业务实施以来的第100位受益者。在政务管理中,聊城积极推行行政审批项目动态化管理,开展了新增行政审批项目备案审查工作。这“方便”的背后,正是聊城审批机构的不懈努力。为解决时限这一大难题,聊城行政服务中心和质监局多次去省里进行沟通协调,将时限压缩到24小时,并在行政服务中心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又一次全力争取下,组织机构代码证实现了即来即办,20分钟就可以拿证。

“没想到政务中心态度这么好,没想到办事效率这么快,更没想到,办完公司的所有证照,竟然分文未收。”

2014年5月13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天,然而,对于聊城安盾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的刘经理来说,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作为公司副总的她,同时拿到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税务登记证和行政公章。更有意义的是她还是政务中心自“四证联办”业务实施以来的第100位受益者。在拿到证照的那一刻,刘经理连说了三个“没想到”,这样的好事,她至今都有点不敢相信。

企业注册“四证联办”是聊城为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而实施的一项创新举措,正是新一轮改革的缩影。

在这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如何落子,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才能更有力地促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为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提供支撑。为此,聊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改革与跨越赶超结合,从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从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入手,选准突破口,下好先着棋,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许多重大改革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软硬兼施”。“硬”环境就像一个地方的土壤和水质,有形存在,而“软”环境则像阳光和空气,虽无形,但不可或缺。行政审批效能的高低是体现区域“软”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受瞩目。

提起旧的审批方式,有此经历的人可谓感慨颇多。跑不完的腿,盖不完的章,事情办成了,还有承不完的情,还不完的债;事情办不成,既劳民伤财,又无可奈何。

聊城大力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及周边地区率先做到了数量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

聊城坚持凡上级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凡省内其他市没有保留的,一律不予保留;凡市、县两级均有审批权的,一律下放县(市区)审批。对虽有法定依据,但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和现实管理需要的行政审批项目,按暂停执行处理;对同一部门性质相同、内容相近的行政审批项目,能合并的予以合并;对行政确认、备案及属行政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等不符合行政审批特征的项目,按转变管理方式处理,大刀阔斧地精简审批项目。

一年间,聊城就通过取消、下放等方式精简270多项,精简率达56%;行政审批主体由53个减少为42个,精简率达21%,每年可为企业减负6000多万元,率先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速度最快、收费标准最低的市。

在精简项目的基础上,市行政服务中心还重点对进厅项目申报材料和特别程序进行规范,通过实施联办事项申报材料“一表制”、审批流程优化再造等措施,促进审批效率提速60%以上。

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下放的真正放到位。2014年聊城市又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

为持续保持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审批项目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的领先水平,聊城再次组织对市级行政审批及相关收费项目等进行了拉网式清理,经过清理,聊城再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31项,其中取消24项、下放县级7项;承接省政府决定下放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34项,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发展活力。

在政务管理中,聊城积极推行行政审批项目动态化管理,开展了新增行政审批项目备案审查工作。对市直部门报备的行政审批项目认真审核,法律依据符合《行政许可法》的,予以备案;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予备案。同时结合聊城实际,推行了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把可能会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都纳入清理范围,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有破才有立。两年间,变化的不仅仅是审批事项与时限的缩减,决策者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思维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简政放权之余,“创新服务”、“提速高效”成为聊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词。

为进一步简化企业设立登记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优化投资环境,聊城市在全省首创企业注册登记“四证联办”制度。该制度实施后,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人不用再挨个部门跑,只需对接“四证联办”一个窗口,材料齐全,当天就可办理完有关证照。

“四证联办”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原来外部申请人四处奔波改为审批机构内部的自行流转,由工商业户自己跑审批变成了工作人员代为办理。聊城市天乐顺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申请人刘经理介绍,过去企业要跑4个部门窗口,至少往返8趟,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几十天才能办完。而“四证联办”将四个部门有机整合在一起,设立中心联办窗口,企业一次性提交所有申报材料,四个部门同时审核,一次性反馈意见,申请人现场进行修改。只需要1个工作日就可以一次拿齐企业设立登记必需的四个证照。在此基础上,中心又将联办由审批向服务延伸,把防伪公章刻制服务纳入联办范围,实现了“四证一章”立等可取。

企业注册“四证联办”自实施以来,已办理企业登记400余件,群众一致称赞“为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方便”。这“方便”的背后,正是聊城审批机构的不懈努力。

推出“四证联办”举措,就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让企业办证再快一点。工商局和国、地税局都可以做到,材料齐全无误、领导签批完成后,在1个工作日内打证,难就难在质监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因为代码需要省里批,雷打不动的3个工作日,就是制约“四证联办”加速的最大瓶颈。为解决时限这一大难题,聊城行政服务中心和质监局多次去省里进行沟通协调,将时限压缩到24小时,并在行政服务中心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又一次全力争取下,组织机构代码证实现了即来即办,20分钟就可以拿证。成为当时山东省内除济南、青岛外,第一个实现组织机构代码证立等可取的城市。

企业注册改革以后,工商局实行网上审批,所有的信息第一步都要在网上填报,如果能够跟工商局的网络实现数据对接,那么省事的就不光是申请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将大大减轻。为此,在“四证联办”实施之初,工商局就更换了省里统一的网络系统,因工商数据涉及个人隐私,而且山东省的17地市都用这一个网络,如此庞大的审批系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这个系统就全部瘫痪。在困难面前,聊城人并没有退缩,而是反复与省工商局商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聊城行政服务中心系统与省工商局系统的数据对接。现在,每过一个小时,工商局系统的信息就传送到中心的系统中,部门需要填报的表格,直接在系统中打印就行了,不需要再让申请人重复填报,彻底解决了信息不能共享,申请人信息多次、重复录入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主战场,聊城市积极探索“同城一地”审批制度,实现了市县(市区)两级审批服务的无缝对接,解决不能“同城一地”服务的问题。建立了市本级与县(市区)联动机制,市本级通过主动与县(市区)和三个开发区进行需求对接,积极探索开展“同城一地”审批服务,企业就近提出审批申请,涉及两级审批的事项在两级部门内部整合,采用“申请材料一地受理、两级中心联动服务、许可文书一地送达”的审批联动机制,通过实行“代办+协办”“联审+联动”“同网+协同”等服务举措,实现市县服务无缝衔接。同时,通过开展中介机构专项整治,与审批相关的41家中介机构统一入驻市行政服务大厅,更为项目单位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12月10日,市民马长青在聊城市政务服务中心民政局窗口,一次性拿到了由市民政局与市质监局联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颁证过程不到20分钟,整个过程实现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窗发证”。

“市民有个感觉,就是办事越来越方便了。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要依法明确政府权力、依法明确政府职责、依法制约权力运行,实际上就是要让老百姓知道哪些事情是政府必须管的,哪些是不属于政府管的,让政府部门在公众的监督下履行职责。”聊城市编办副主任高佳这样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卒子过河只向前!“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勇闯简政放权的“深水区”,聊城先破头脑中的“深水区”,动真的,碰硬的,坚决不搞“一阵风”“挤牙膏”。

为了提高简政放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简政放权的措施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12月8日,经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了《聊城市行政权力清单目录管理办法》,全面梳理市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制定和公布行政权力清单,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健全完善政府部门履职情况评估、行政效能社会评价等有效制度,确保公共权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运行。

市政府在部署这项改革时就提出了“清、减、明、用、管”5字方针,并借助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这一契机,清理规范现有行政权力,取消、下放、转移部分权力事项,公开每一项权力的依据、流程与责任,查找廉政风险点,推动行政权力在公众的监督下透明运行。同时,采取“三上三下”的工作流程,对部门、单位上报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分组审核、逐部门对接、逐项核对、集体讨论、分类定性。

在审核编制权力清单的同时,聊城市政府抽调专人,查找了1519部法律法规,先后经历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的起草与修改,召开了5次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聊城市行政权力清单目录管理办法》,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公开、实施和调整进行全面管理。

《聊城市行政权力清单目录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权力清单实行目录管理,未纳入目录内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实施,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目录之外无审批”;明确了权力清单目录的管理机构为市政府审改办,负责对权力事项组织清理、审核确认、统计分析、监督检查;行政权力事项编码、事项类别、项目名称、实施依据、实施对象、承办机构、公开范围、收费(征收)依据和标准、前置条件等要素和内容都细化了要求,将行政权力事项纳入行政权力项目库,行政权力运行平台、政务公开平台、法制监督平台、电子监察平台的“一库四平台”管理,加强行政职权的后续运行监管,确保按“单”用权、按“图”行权。同时,对行政职权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国家对法律、法规、规章的调整变化以及部门职能的变动情况,及时对权力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并对不正确履职、拖沓履职者追责。

《聊城市行政权力清单目录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将作为今后本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的基数,未列入目录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得实施。部门(单位)不得擅自增加行政权力事项、自行更改行政权力事项要素、增加环节或时限、变相实施已取消下放或转变管理方式的行政权力事项。对于部门(单位)的违规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进行投诉或举报。随着《聊城市行政权力清单目录管理办法》的实施,“后置审批”拦路虎也将被彻底清除。

改革,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基层、企业发展的动力竞相迸发,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动力更强劲。来自聊城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5565户,同比增长33.7%;新登记注册资本366亿元,同比增长144.8%;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4万户,增长34.8%,居全省第3位。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1.5万户,同比增长30.0%。

先改先发展,早改早获利。聊城市用权力的“减法”换取的是市场活力的“加法”乃至“乘法”,已经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