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宏观构成的外部要素

宏观构成的外部要素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必然存在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要素。这些外部要素都有可能对投资形成负面作用,导致投资成本增加。政府投资因其角色和责任,在其行为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价值是应当的义务。当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之后,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衷大相径庭。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外部要素必然要成为政府投资的成本。

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必然存在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要素。对于政府投资而言,这种要素既可以体现为来自投资行为之外对投资产生影响、制约的那些因素;也可以表现为受投资过程和投资结果影响的因素。这些外部要素都有可能对投资形成负面作用,导致投资成本增加。这种成本的增加可能是投资本身的,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对外部要素的忽视,一个最危险的结果就是,单纯从某个投资行为本身来看,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是,如果放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我们看到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得不偿失。

从图3-1(宏观部分)中可以看出,笔者所罗列的外部因素都是非经济性的或者说非纯粹经济性的。这并不是说政府投资能够天然地绝缘于私营部门不得不面临的纯粹经济上的外部风险。而是那些风险应当在其考虑内部要素时已经做了处理。

(一)社会价值要素

公平、正义、道德、效率等构成了一个社会价值观的核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经济水平的差异也许造成对这些核心问题的不同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一旦被社会普遍接受,它就成为这个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任何一种人类行为都会受影响,并对其产生影响。

投资行为,不管其是政府性的还是私营部门的,都是一种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的过程。而这种资源的交换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关于公平、正义、道德与效率等与社会价值有关的问题。投资行为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其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内部要素的合理性。至于外部要素,是不存在某种天然的动机愿意主动去考虑的。为了维护或者增进社会价值若成为某种成本,毕竟这种成本首先是属于社会而外在于投资本身的。除非有强加的力量,这种成本不会内化为投资本身的成本。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从而最大地实现收益的动机本能地对这种强加的力量产生拮抗。这种拮抗产生在私营部门的投资中是可以理解的。

政府投资因其角色和责任,在其行为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价值是应当的义务。但是,其“应当为”与其“愿为”并非一回事。同时,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政府投资所能考虑到或者所愿意考虑到的价值范围难免不是以收益目标为中心。这种以局部利益为中心展开的社会价值考量有可能偏离社会整体价值重心。特别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如果存在这样的偏离,其经年累月的结果将是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侵蚀与破坏。政府投资对社会价值的轻忽与懈怠,可能产生的危害比私营部门要深远、深重得多。

(二)发展战略要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规划。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先后与侧重的安排,有长期与短期的目标,即所谓的发展战略。战略目标不仅关系到具体政府投资的社会经济效果,而且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体的政府投资项目与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是否协调一致,会对投资的收益目标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政府投资项目与国家或者本地区的发展战略相抵牾,一方面这种项目是对有限资源的分流,其结果是对整体利益造成损害;另一方面这种项目不能有效地利用发展战略规划下的政策优惠、资源便利等,这实际上造成成本增加。政府投资本是国家意志下一种经济行为,似乎不应该出现上述问题,但是,现实中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毫不相关的形象工程与面子工程比比皆是。

(三)文化和宗教要素

政府投资对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实施有可能对文化遗产、历史古迹造成破坏。其结果是文化传承的断裂,其代价是任何经济效益都不能补偿的;(2)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实施有可能导致对宗教设施的破坏,对宗教活动的干扰,有可能诱发社会冲突;(3)一些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果与产品可能是对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的挑战。这些影响看似是非经济性的,但是影响的消弭、破坏的修复、矛盾的缓解以及秩序的重建无一不需要经济上的投入,而且这仅仅是成本代价的一部分。[1]

(四)生态环境要素

政府投资中相当数量的项目是向基础建设、铁路公路、大型工矿企业的投入。这一类的项目对土地、河流、空气、植被、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形成与稳定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几百年以至上千年的漫长时间。大自然以它的优容与耐心创造了它的丰富多彩与奇伟瑰丽;而人类改造自然的急功近利却让它脆弱得不堪一击。生态环境是人类所有经济生活的资源来源。

如同文化宗教因素一样,生态环境与政府投资存在类似的关系。政府投资决策如果忽略生态环境因素,则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去恢复生态成本。

(五)市场健康要素

当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之后,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在这样的思路下,培育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是首要的任务。所谓健康,是指对于所有的市场参与主体来说,其信息的获得、资源的享有在机会上都是平等的。市场中的成功者只能获益于其自身的效率——在均等的机会下,只有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和处理超越他人的效率水平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当效率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的追求,市场精神才可以最终确立。在市场精神的哺育下,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在政府投资与私营部门的经营活动共同存在的那些市场中,政府中相关的经营机构在信息的获取与资源的占有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当政府投资被赋予了诸如宏观调控一类的重大使命的时候,这种优势就变得更加堂而皇之。如果这种优势得不到平抑,私营部门将无法通过效率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其结果将是市场中私营部门经营的萎缩或者经营思想由效率依赖向政策依赖转变。这样就更无所谓市场的健康了。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衷大相径庭。政府投资本身也许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市场所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六)其他要素

以上所列的外部要素仅是一些具有代表性问题。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泛、规模宏大,对其发生影响或者受其影响的因素肯定纷繁复杂。而且随着政府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展、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涉及的外部要素也必然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外部要素必然要成为政府投资的成本。这种成本也许会在决策前就被考虑到;也许决策前被有意或无意忽略而实施后不得不追加成本;也许始终没有被考虑而最终成了社会的代价。因此,政府投资决策的过程必须包含一个宏观要素构成的分析过程,将所有可能发生影响的宏观外部要素都明确下来,然后就其可能造成的成本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