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好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

走好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密切联系广大网民。

赵兰香 孙 亮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它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只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坚定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理念,才能在网络时代应对挑战,最大限度地运用互联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走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一、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主要包括价值取向和工作方法两层含义,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既要坚持从现实的基层群众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到网民的特点,让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网上、丰富于网上、发展于网上,做到“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坚持‘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运用互联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和保持党同网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客观要求。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这必然要求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而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就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理想,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第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变革和发展,决定着我们必须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自始至终接受人民的监督,由人民评判,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其次,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坚持。第一,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数达6.18亿,手机网民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8%。这说明,网民已成为人民群众中的重要部分,网民的意见与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应该包含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第二,坚持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方法的时代创新。网络时代,人民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参政议政,关心社会公共事务,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提出自己的要求,领导干部要了解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必不可少地要通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交流、沟通与引导,倾听网民对相关政策、措施的意见,受到网民的监督与检验。第三,运用互联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对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创造性理解。俗话说“高手在民间”,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网络时代,网民中不乏高手,尤其是针对某一社会公共事务展开的讨论,聚集了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广大网民,在讨论中更能频频提出妙计良策,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网络时代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交流沟通方式,为执政党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第一,网络民意的非代表性削弱了“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目标。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核心。“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党在实践中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就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但互联网条件下,网络民意的非代表性干扰了群众的真正利益。这是因为,第一,网民这个群体的构成与普通民众的构成在年龄、经济状态、职业、教育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而且网民的发言又是匿名性,他们的背景无从考察,因而这些网民到底有多少人多大程度反映真正的民意,发言者是否与事件本身利害关系,能否保持客观、理性,能否全面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整体状况,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都无法确认。第二,互联网条件下,大众开始向“个众”转化,每个网民代表自己的利益,网民的分散化以及互联网的碎片化使群众的需求被稀释,导致“群众”价值不能得到深入挖掘和展现,无法真正做到从群众利益出发。

第二,网民的非理智化妨碍了“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原则。互联网在实现人们有序参与政治,进行民主监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网络也成为社会不满情绪的排气阀。“网络让人们基于共同兴趣的结成虚拟社区,具有某些利益和政治主张的人,会倾向选择和他们有同样看法的相同网站及讨论团体。”从而容易造成“极端化”表达,尤其是当事机构对网络意见不负责任的回应,甚至采取蔑视、冷漠的态度,结果引发更大更猛烈的抵触声浪。网上仇官、仇腐、仇富的非理性情绪肆意蔓延,加强了干群之间的不信任,妨碍了群众路线的有效实施。

第三,领导干部从网能力不足降低了“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去”的工作方法。网络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密切联系广大网民。数据显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上网人数只占中国网民的0.5%。并且领导干部虽然上网,但“多属浅层单向触网状态”,对网络知识、网络传播规律的认识不足,网络操作能力较差,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干部最为典型。他们或是漠视网上舆情,反应滞后,错失良机;或是过度恐慌网上舆论,采用简单粗暴的封、堵、删等方式阻止此类信息的传播。“严重伤害了网民们的感情,危害到政府的形象以及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因为领导干部的从网能力不足,导致网民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网民的建议反映不上来,网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进而使群众路线的落实受到了挑战。

三、网络时代开展群众路线的对策分析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它的一般性要求,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它的特殊要求。在新时期我们需要微博问政,利用互联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找到适合坚持这一路线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第一,搭建网络平台是基础。网络时代开展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广大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就必须为党群沟通与交流搭建行之有效的平台。如开通信息公布平台、网上审批平台、网络互动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等,充分调动广大网民的积极性,接受网民的监督。要安排专门的网络发言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做到及时、公开。尤其要开通专门的政务微博,保持微博的常态化内容更新与官民互动。

第二,网民有序参与是关键。网络时代开展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运用互联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应化非理性的情感宣泄为理性有序地参与。这需要改善政府与网民的沟通手段,培养网民良好的网络参与习惯,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具体做法有:一是宣传网络道德,培养合格的网络公民。通过宣传与教育,引导网民自觉关注公共利益,放弃一己私利,逐步提升网民整体素质。二是成立“网络大V”,负责收集来自民间的声音,并对公共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在“大V”的倡导下,有望形成系统化的公共讨论,凝聚核心思想,避免网络的碎片化。三是培养“政策兴趣小组”鼓励网民或网民小组注册他们感兴趣的政策或服务领域,在公共政策出台之前,政府预先告知“政策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在适当的时间、以某种协商的形式参与公共决策。

第三,提高从网能力是保障。网络时代开展群众路线,做到“从网民群众中来,到网民群众中去”,离不开领导干部从网能力的提升。首先,从思想上转变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实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摒弃“拖、躲、捂、推”四种心态,增强对网络的“亲和力、包容力和引导力”。充分尊重网民,对重大的决策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或者投票,接纳网民意见。其次,在从网技术上加强学习、锻炼。将网络素养纳入干部考察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懂网、重网、用网”,增强对各种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辨性反应能力。切实提高网络操作能力以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最后,从语言上转变话语方式,变“官腔官调”为“网言网语”、变“对下教导”为“对等互动”,密切党群关系,提升网上群众工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