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

“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众日报》明确提出了“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的口号,并确定了“办政经大报、建信息超市”的办报方针。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大众报业集团给《大众日报》定位改革画出了框架。《大众日报》仍然坚定不移地把办成政治大报放在首位。为了让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地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大众日报》推出“会议报道好新闻”等竞赛活动,出现了一系列报道精品。“建信息超市”是《大众日报》定位改革的又一个具体方针。

“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新定位浅析

郝建军

2004年3月15日,改版后面貌一新的《大众日报》与读者见面。这次改版的重点在于增加信息量,改革会议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重新定位。《大众日报》明确提出了“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的口号,并确定了“办政经大报、建信息超市”的办报方针。这一定位是依据什么提出的,合理不合理?下面结合山东报业市场状况就其改革背景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权威性与公信力:党报定位出发点

虽然《大众日报》目前的发行量达到了40万份,但与发行量上升相对的读者面却没有相应拓展,影响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每年一度的发行调度问题越来越让各级领导头疼。与此相反,集团内的子报都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如《齐鲁晚报》和《半岛都市报》,《大众日报》无论从影响力还是创收能力来说,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些子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包括《大众日报》在内的党报,优势在哪里?读者是谁?如何定位?

社会新闻、明星绯闻来增加党报的可读性可取不可取?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一是党报的性质和它所承担的任务不允许这样做,二是在《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生活日报》、《都市女报》等晚报都市报的市场冲击下,党报进攻娱乐新闻既没有特色也没有生命力。

党报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其权威性、公信力。《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群众中树立的地位和威信是其最宝贵的资源。作为执政党的机关报,与晚报和都市类报纸相比,党报在接近主流信息方面更具有政策上的优势,容易第一时间得到重大方针政策,因此党报应当抓好这个资源,加强对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和权威的政策解读。并且,党报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很高,对于模糊不定和敏感的社会问题,群众都喜欢从党报里面寻求可靠解答。这些因素应当成为党报定位的出发点。

细分市场:《大众日报》定位服从集团战略需要

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止2004年末,济南常住人口达到590万人。济南市区分布着1800多家固定报摊和500多个流动摊贩,15张报纸在这里争夺市场。其中日刊系列有:《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6家;周报系列有《财富时报》、《经济导报》、《齐鲁周刊》等9家。在青岛市场上,主要是《青岛日报》、《青岛晚报》与《半岛都市报》展开激烈竞争。

就大众报业集团来看,其下辖的报刊在市场定位上各有侧重:《大众日报》作为大众报业集团的一个重要棋子,服从于集团这艘“航母”的战略布局,任务就是守住党报地位,保证“航母”本体不沉;《齐鲁晚报》定位为一份覆盖全省的城市类主流晚报,发行量与广告份额目前都稳居山东省首位;《生活日报》主要定位济南生活类报刊市场,配合《齐鲁晚报》共同挤压《济南时报》,目前两报更是人员联合作战;《半岛都市报》有针对性地抢攻青岛市场,目前发行量与广告额都已反超青岛当地报纸;《城市信报》则是用一个刊号在全省7个中心城市每天出刊,充分利用这一刊号资源与各城市的采编经营资源,为今后的城市报系打下坚实基础;《鲁中晨报》主攻淄博市场;其他如《小记者》、《青年记者》、《大众电脑报》都在各自的领域夺取市场。

这种布局使得集团内部各个报纸在定位与市场方向上,虽有部分重叠,但还是各有各的方向,力争实现对山东全省报刊市场的最大限度的覆盖。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大众报业集团给《大众日报》定位改革画出了框架。

锁定舆论领袖: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

根据集团的战略需要,根据对党报优势、特色和读者的分析,2004年3月15日《大众日报》全面改版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将《大众日报》定位于山东报业市场以高端读者为对象的权威政经大报、主流严肃大报。

谁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各级领导者、决策者,各层面的管理者、投资者、经营者和研究者,简言之,就是那些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走势起决定和重大影响作用的高端读者,他们是《大众日报》的核心受众群体。

传播学理论认为,舆论领袖是在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由于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比较了解,因此能向他们身边的公众群体提供这方面的有关信息,并对此作出相应的解释,影响其他人的决策。党报影响读者时也经常借助舆论领袖发挥作用,那些在各地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机关干部、专业人士、管理者、投资者等,常常充当舆论领袖的角色,党报通过锁定这部分舆论领袖,确定自己的舆论领导地位。

根据受众定位,大众报业集团在内容定位上,确定了《大众日报》“办政经大报、建信息超市”的办报方针。

《大众日报》仍然坚定不移地把办成政治大报放在首位。事实证明,政策报道牵扯到各个群体的利益,人们对于党的重大决策方针是十分关注的,党报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报道在群众中的威信非常高。为了让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地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大众日报》推出“会议报道好新闻”等竞赛活动,出现了一系列报道精品。

“建信息超市”是《大众日报》定位改革的又一个具体方针。作为报纸,党报的基本功能与别的报纸一样,是发布新闻,传递信息。确定这么一个办报方针,是有明确的针对性的,在以前的报道中,党报读者少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信息量少,可有可无的会议报道多,精品政经新闻少;反映各地工作业绩多,反映矛盾问题少。因此,提出“建信息超市”,要求记者在写稿子时,短些再短些,拓宽报道面,增加信息含量。

像许多其他报纸的改革一样,《大众日报》的改版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也曾引发了一些质疑,如担心大量农村读者和城市低收入群众被排斥在外,发行与服务人群的脱节等。但定位不可能对人群进行全方位的覆盖,舆论领袖的效果也只有在实践中逐步检验。从总体上说,《大众日报》的改版是比较成功的,2004、2005年其新闻信息含量明显增加,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报道的可读性也有所提高。其推出的《下岗职工创业故事》等系列报道,既有新闻性、可读性,又富教育性,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2005年它的发行量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达到39万份,比2004年增加近1万份。

参考文献

汪孝杰:《明确党报定位拓展党报功能》,《新闻战线》2004第10期。

王卫明:《做有利于执政为民的大众化高级报纸——从执政资源属性看新时期党报的定位与功能》,《今传媒》2004年第7期。

雷跃捷等:《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

〔郝建军:中国传媒大学报刊方向2005级硕士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