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三国协商成立后之国际形势
德意志之旧政策
从德意志帝国建设之时以至20世纪开始,德政府之外交政策,无论是在毕士马克或威廉二世主持之下,其性质是平和的。毕士马克竭全力巩固新帝国在中欧之地位,利于保持平和。威廉二世虽表现侵略的精神,但亦无意轻于从事战争。为德意志经济的发展,商业的扩张,及其海军的建设,平和实为必要之条件。
德意志之新地位
迨及20世纪初年,德意志渐觉其平和政策不能继续。1898年至1907年之间,国际关系之变动,根本的影响于德帝国之地位。英国放弃其光荣孤立政策,而与法兰西携手,已不利于德意志之地位;而1907年英俄之妥协更以破坏德国之优势。实则法兰西的新外交倾向随即引起德国政治家之不安。1904年英法协商之成立表示法兰西在外交上取独立的行动,而且进于主动的地位。在短时期中,法国与意妥协之后,继以对英协商及与西班牙之协定;法国殖民地发展政策受有几重的保障。
德意志态度之变更
德意志鉴于新成立之国际协定,有害德国势力之发展,自然深抱不安。而其最感痛切者,则为德意志在大陆上威望之减削。欧洲列强协定国际事情,似乎全置德帝国于度外,甚且团结起来对付德国。德意志政治家至此觉得欧洲已脱离它的支配;他们急须一举以恢复德帝国之威望,使世人知道任何国际事情非得德国参加与认可,不能进行。
德意志为应付新变动的国际情状,觉得不能不变动其对外的态度,而由调和的、联络的态度变为挑斗的态度,其结果则其后十年间欧洲生息于外交紧张之空气中,发生许多危机。
德意志之高压手段
1904年英法协商成立以后,德意志曾三次在外交上行使高压手段;每次相去皆只三年。第一次在1905年,为摩洛哥事件而起。第二次行于1908年,为援助奥大利合并波赫两州。第三次行于1911年,系第二次干涉摩洛哥事件。此数次外交举动虽终未引起战祸,然因此而发生之国际危机,已极重大,关系后来的国际政局之变化不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