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层面的宏观影响因素

国家层面的宏观影响因素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子政府”的技术开发程度构成了该国政治参与的宏观氛围,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意愿。电子政府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畅通、完备、便捷的渠道。电子政府系统能够将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与结果按预定的程序清晰地展现,便于政府工作人员分析外部的信息并作出及时反馈。电子政府有利于实现政治参与主体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平等性。

10.2.1 国家层面的宏观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子政府”的技术开发程度构成了该国政治参与的宏观氛围,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意愿。

1.政治制度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种基础性的影响,而国家的政治制度环境则造就了政治参与的整体氛围,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合法化、规范化、便利性提供了保障。具体而言,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对政治参与的影响较为显著。

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选举制度由限选到普选、由不平等到平等、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由公开投票到秘密投票的艰难历程,体现了政治参与的逐步扩大化。选举制度中的一些细节规定,都将影响到投票率和政治参与度的变化。例如:良性的政治选举制度,会在主观或客观上有利于女性参政。欧盟作为世界上平均经济和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女性参政的数量比例较高。在提高女性参政的过程中,配额制作为一项积极的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再如: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总共1亿3100多万人投票,投票率高达61.6%,是自1968年总统选举以来的最高投票率。此次大选在选前准备阶段设置的一些关注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细节性规定(诸如联邦《帮助美国投票法》规定,每个投票站必须有一台专门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投票机等),可以说对本次大选的高投票率和高政治参与度功不可没。

概括地讲,政党制度是有关一国政党执掌政权、干涉政治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政党组织的存在,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机制为公民节约了政治参与过程中收集、获取信息的成本,简化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序;另一方面能够吸纳众多公民的利益要求、形成竞选纲领,建立公民与公共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在顺应民意的基础上调整、影响公共政策。由此可见,政党组织在公民参政议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取公民广泛认同的政党制度更是能扩大政治参与范围、提高政治参与水平。以我国为例: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认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领导力量一元化和参与主体多元化”结构特征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二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性”运行模式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三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利益表达与整合机制有利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四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7]

2.经济发展水平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将世界民主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波民主化发生在1828—1926年,起源于法国大革命;第二波民主化发生在1843—196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的胜利为起点,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民主化;第三波民主化始于1974年西班牙的民主化浪潮。他在探讨民主化的成因时曾提出一个很精辟的观点,即一个国家在经过一定的经济发展后可望实行民主政治,这个经济发展的门槛是达到特定水平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识字率。而民主化的标志是广泛的政治参与,由此我们可以推出的结论是,经济发展是决定政治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从西方国家长时期的前进历史来看,政治参与程度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携手共进的,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如西蒙·李普塞特和丹尼尔·勒纳提出的比较数据表明,社会经济现代化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外一些学者对55个国家的研究也表明,投票参与的水平是经济发展程度的正比函数。[8]其原因如下:

首先,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富裕水平时,该国公民在不必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况下,才会有时间、金钱、精力参与政治生活,可以说经济发展为公民提供了基本的政治参与条件。并且,经济发展会推动教育发展,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开始具有介入政治生活、谋求自身政治权益的意识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

其次,随着工业化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社会的利益关系格局会不断发生变化,中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促使人们结成一些新的利益群体或行业团体。这样新、旧利益群体之间必然会出现相关的利益矛盾或纠纷,导致公民团体诉诸政治参与的各种途径来试图解决这些矛盾纠纷,并为自己的团体争取更多利益。

最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很大受益者是政府。经济发展给政府带来的好处是资源更丰富、预算更充裕。于是,政府势必会扩张自己的职能,增强自己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作用,从事更多的资源调控和再分配活动。当政府的活动和职能更多地触及社会群体的既得利益时,社会群体会于无形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政府与自身之间的纽带关系,进而也会通过更广泛的政治参与途径同政府讨价还价,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体系。

3.“电子政府”的技术开发程度

“电子政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虚拟政府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电子政府的开发与应用,强化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意愿,促进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高效化。

(1)电子政府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畅通、完备、便捷的渠道。政府门户网站的开通和除国家机密之外的政府人事、决策信息在网络上公布,便于公民对各类政治信息实现较为充分的认知和了解。在具备知情权的基础上,公民会萌生出进一步的政治参与的意愿。网络的开放性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催生了有利的舆论空间,公民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公开、自由地表达观点,向政府反映自身的利益需求。电子政府系统能够将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与结果按预定的程序清晰地展现,便于政府工作人员分析外部的信息并作出及时反馈。

(2)电子政府有利于实现政治参与主体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平等性。在传统的政治参与过程中,政治参与主体可能会因为收入、身份、社会地位的差异而获取不同的参与机会、享有不等的参与权利;与政府这个管理者相比,公民更是容易产生天然的不平等意识,习惯于被动地顺从、臣服。而在电子政府系统这个虚拟网络空间里,任何公民都享有平等地合法参与讨论及进行电子投票等政治参与权利。而且拥有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有促进权力分散及多元化的趋势,实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对等性,唤醒公民主动监督政府行为、陈述自身需求的意识。

(3)电子政府有利于强化公民的政治参与动机、发挥政治参与的示范效应。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规模、速度、影响力方面,互联网无疑远远超过了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一旦公民体会到通过电子政府系统来参与政治的便捷和高效,其对政府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都会逐步增强,也将日益形成政治参与的习惯。而电子政府的“信息爆炸”特性将向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展现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进而发挥其示范效应。

以上所罗列的电子政府对于促进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一目了然,但这些正面效应一定是建立在具备先进技术的电子政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倘若电子政府系统本身缺乏夯实的技术基石,政府官网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混乱,长期没有相应的政府信息更新以及公民诉求反馈,那么“电子政府”只能成为一项面子工程,更无从说促进政治参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