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问题解决的复习课设计和组织

基于问题解决的复习课设计和组织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凭经验和自己的感觉设计组织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运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复习方式的弊病,提高复习效果。所设置的问题情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考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也具有良好作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分析讨论及其成果的整理与小结。

运用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化学复习课,是较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以模块、章节为内容线索,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归纳和复习,再利用大量的课内外习题、试题,进行练习和讲评。教师凭经验和自己的感觉设计组织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解、归纳是“炒冷饭”,不感兴趣;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对“压缩饼干”式的讲解难以接受,因此复习实效差。学生的大量练习和密集的习题讲评,与课堂复习内容不匹配,就题论题,学生听得懂、学不会。其结果往往是题目讲了不少、练习做了许多,错误却难以纠正,解题能力难以提高。如果练习量太大、要求不当,学生更易丧失学习信心。

运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复习方式的弊病,提高复习效果。围绕复习目标,可以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帮助学生在课前自己复习、重现已学知识技能、发现知识缺漏的复习性问题;用于课内讨论交流,统整学习的核心内容并梳理知识系统,使知识结构化的较高层次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问题;需要同伴讨论、交流或需要与教师对话、在教师启发指导下解决的问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发挥不同的复习作用,可以启发学生体会如何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提高元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在课外自己复习、回顾核心知识的问题应该是基础性问题。用于课堂分析讨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的疑难点,也可以是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获取解决问题信息、整合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总复习的问题,要注重问题情景的设置,围绕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尽可能涵盖需要复习的内容。

[案例8-8]初中化学总复习“认识含氮化学肥料”的问题设计

帮助初中学生进行化学总复习,可以设置若干个主题,围绕每个主题用一系列问题设置学习情景,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和师生互动,达到复习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认识含氮化学肥料”的主题,组织学生复习元素化合物组成、性质、检验和应用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一位同学假期回乡,乡亲们给他提出了不少化学肥料的问题,他的回答让乡亲们称赞不已。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1) 在农资供销社有许多种类不同的化肥,例如碳铵、硝酸铵、尿素,它们分别是氮肥、磷肥、钾肥中的哪一种?它们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种化合物,你依据什么做出判断?

假定它们的有效成分含量都是85%,各种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哪一种?(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运用有关物质组成的知识,从化学名称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所属化合物类别;运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技能,比较某种元素的含量)

(2) 绿色植物的叶绿素能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合成淀粉、纤维素,葡萄糖、淀粉、纤维素都不含氮元素,为什么植物还需要氮肥?

(3) 在农村,用什么简单的实验方法可以证明一种化肥是铵态氮肥?(复习用化学实验方法检验铵盐的简单方法,学会依据条件灵活地选择实验方法)

(4) 要区别碳铵、硝酸铵、尿素三种化肥,比较简便而且安全的方法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复习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学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检验物质的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 一家化肥商店的广告上说,他们出售的硝酸铵含量≥98%,氮元素含量高达36%。有人依此投诉该店使用虚假广告,你认为投诉有道理吗?为什么?(运用化学式计算和物质纯度计算方法,获得证据,依据证据做出判断)

(6) 村里的化肥仓库里一批用塑料编织袋包装的碳铵肥料,经过一个夏天,有部分袋子里的肥料无故少了许多。经查没有被盗取,也没有发生其他差错,你认为可能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实验可以说明你的推断的合理性?

按上述案例设计,利用所创设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学习讨论活动,不仅能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学生分析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难,做针对性的解难释疑。所设置的问题情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考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也具有良好作用。

基于问题解决的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分析讨论及其成果的整理与小结。提高整理小结的质量,可以大大提升复习的效果。

基于问题分析探讨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可以用下图表示:

基于问题分析探讨的课堂教学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建构概念体系,理解、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和混淆的概念,正确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解答,提高运用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案例8-9]“原电池反应”复习课的问题分析探讨活动设计

1. 设计引导学生课前复习回顾的问题

例如:

(1) 试利用原电池装置说明原电池反应的特点,分析如下问题:原电池中化学反应在何处发生?外电路上的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原电池反应是如何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电极的极性、外电路上的电流(电子流)的方向决定于什么?电极的极性和两个电极(极区)上发生的反应有什么关系?原电池中两个极区的电解质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描述电极反应、原电池的总反应?

(2) 依据下列化学电源的装置图,从电极的极性、电极反应、电池的总反应说明电池的工作原理:普通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以KOH溶液做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

(3) 试通过简单计算回答:铅蓄电池工作时,电路上有96500库仑电量通过,电池中硫酸消耗了多少摩尔?了解反应物消耗量和产生的电能间的数量关系。

(4) 分析钢铁发生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条件和发生的电极反应。在表面洁净的钢铁片上滴加一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试解释发生的现象。镀锌铁皮为什么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2. 设计课堂分析探讨的复习性问题

参照学生自己预复习中遇到的疑难点和提出的问题,设计能帮助学生解难释疑、澄清模糊认识的问题,以及具有比较复杂新情景的联系实际的化学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提高获取信息并与已学知识重组、整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

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有的用KOH溶液,也有的用H3PO4溶液,还有的用熔融碱金属碳酸盐(装置示意图如上图)。试分析三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有什么差异。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银器表面变黑是生成Ag2S的缘故。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试说明处理方法的化学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运用于单元复习和总复习中,体现了课堂转型的方向——改变复习的着眼点、复习课教与学的方式;以知识复习、问题解答讨论为手段,运用对话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复习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 能鼓励学生主动通过自学和整理归纳进行复习和交流,养成在复习课前做预复习和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的习惯。

• 提高了学生复习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思维活动量;鼓励学生在复习课上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讨论活动,积极思考,提出解答问题的思路。

• 发挥了教师鼓励、倡导、协同学习的作用。教师通过观察、聆听,可以及时发现、主动回应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提出或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复习课的生成性和复习实效。

• 能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复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运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进行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有4个难点,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 问题的设计——如何兼顾复习的核心内容和学生的疑难点,如何做好学生课外复习问题和课内讨论讲解问题的分工和配合。

• 问题讨论的组织——怎样设计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暴露、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达到期望的复习目的。

• 讨论的归纳、小结——如何做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且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 课后复习巩固的组织——如何设计和调控复习课后的作业布置(包括作业要求和数量)、后续课的预复习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