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雨绸缪,打造一支旗舰级的团队

未雨绸缪,打造一支旗舰级的团队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微波说,我们填补这个版图空缺,就是要构建一个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学校在学术层面上树立一面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旗帜,从制度上保障这两个团队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展示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实力的窗口。他时刻提醒自己,一个掌舵人的意识和观念将决定一个团队的兴衰。当下,宋微波领导的研究室已成为国际同行公认的最活跃、最高产的研究团队。

初次走进他创建的原生动物学研究室,都会被其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清新淡雅的装修设计所吸引,一股浓郁的“德式风格”扑面而来。

宋微波坦承,因为在德国读书,深受导师和德国文化氛围的影响,在他所创建的研究室内,年复一年,逐步演化成独具的实验室文化并融入团队建设理念中。“我经常向学生讲,如果你的工作环境一片杂乱,会让人联想到你的思维也同样地凌乱不清。”从这一实验室走出的历届学生,普遍地感受到自己所传承的这种“宋氏风格”和文化印记,当他们走入新的工作单位,又会自然地把这一文化发扬下去,而这正是为师者的期许。

文化熏陶和对学生的精心培育,只是宋微波对学科与团队建设的一个侧面,而特别令他称道的却是另外两件事。

2010年2月,一个新的研究机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在中国海洋大学挂牌成立,研究所的主体是宋微波领导的纤毛虫研究团队和张士璀教授所领衔的发育生物学团队。“完整的生物学版图应包括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3个方面,我们学校在泛生命领域的应用及应用基础学科,已有非常好的团队群和基础平台,但在基础生物学分支,一些优势团队和个人分散在不同的学院内,孤军奋战,一直缺少一个整合机制。研究所的成立为中国海洋大学大生物版图完善了‘基础’这一板块。”宋微波说,我们填补这个版图空缺,就是要构建一个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学校在学术层面上树立一面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旗帜,从制度上保障这两个团队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展示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实力的窗口。他对研究所的未来愿景评价为“十分乐观”。而5年来欣欣向荣的发展实践也证明,这个平台的搭建,对于确保他们团队的特色、优势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回顾这个博弈般的举措,他不无自豪地将之定位为一个“历史壮举”。

在原生动物学团队的发展方向上,他常讲也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时刻提醒自己,一个掌舵人的意识和观念将决定一个团队的兴衰。多年之后,他依然清晰地记起当年的一项决定:1996年前后,分子生物学在原生动物学研究领域还是一个新兴分支,国内刚开始涉猎。凭着直觉,他意识到这一方向的意义和前景,断然决定遴选学生去学习和掌握这项新技术并在团队内及时开辟了纤毛虫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新方向。在此基础上,如今,以纤毛虫为材料的分子生物学分支不断地延伸、拓展并已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之一:他们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进化、分子系统发育等领域,不断攻克制高点,形成新突破。

宋微波教授(左四)在与学生交流

在审时度势开辟新方向的同时,宋微波通过调整团队结构,统筹分配学生、经费等资源,强化团队内的分工协作,利用团队的力量来扶持新人、支撑优先发展领域等措施,实现对攻坚方向的顺利开展。这个过程的特别意义还在于有益于助手和新人的培养。“要维持一个团队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团队领导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队伍搭建中的年龄结构、发展方向规划、年轻人的提前培养等。我的观点是,在学科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谁也不能通吃天下,为了确保我们特色和优势,必须有一个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有一个综合规划和前瞻眼界、有一个对团队的长治久安的谋划,有所为、有所不为”,宋微波表示。

成功的筹划,必将获得恰当的回报。当下,宋微波领导的研究室已成为国际同行公认的最活跃、最高产的研究团队。近10年来,在原生生物学领域5家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的细胞发生学分支的论文中,约2/3来自他的团队,在《欧洲原生生物学报》近5年10篇最高引用率文章中有5篇出自他的团队。其所领导的团队被国际原生生物学家学会前主席Clamp教授誉为纤毛虫多样性领域的“leading figur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