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期生·梅福·葛洪

安期生·梅福·葛洪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普陀山南部海域有一座舟山群岛的最高峰安期峰,得名于秦代方士安期生,安期生是最早抵达普陀山炼丹的方士。可见这个时候的安期生已经成海中之仙了。安期生被人称为“千岁公”,可见其道行之深。在传说里,安期生驾舟东海,遇上了大风浪,船毁了,自己也受伤了,昏了过去。安期生到了舟山后,先是醉酒泼墨桃花岛,后来上普陀山开始炼丹。梅福撑着竹筏渡海来到了普陀山。西汉平帝时,寿春儒生梅福因不满

在普陀山南部海域有一座舟山群岛的最高峰安期峰,得名于秦代方士安期生,安期生是最早抵达普陀山炼丹的方士。

安期生画像

安期生是一个半人半仙的混合体。《史记》卷八〇《乐毅列传》记载说:“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说明这安期生不但实有其人,而且在仙道文化的人物谱上地位还非常高。那么他究竟有哪些道行呢?在《史记•封禅书》里,关于安期生的传说意味就突然浓厚起来。方士李少君有一天向汉武帝推荐安期生,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可见这个时候的安期生已经成海中之仙了。到了晋朝皇甫谧的《高士传》里,安期生就更不得了了:“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

仙道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长生不老。安期生被人称为“千岁公”,可见其道行之深。那么安期生凭什么可以长寿呢?“卖药海边”,这药显然是海上神山上的不死之药了。文章后面还说:“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但是安期生视金宝为粪土,根本不接受,还留书始皇说:“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秦始皇得信,“即遣使者徐巿(音福)、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遇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数处”。

在传说里,安期生驾舟东海,遇上了大风浪,船毁了,自己也受伤了,昏了过去。醒来见到一仙女,方知得一神龟相救,被送到“蓬莱”仙山来了。这“蓬莱”指的就是舟山岛一带。安期生到了舟山后,先是醉酒泼墨桃花岛,后来上普陀山开始炼丹。

普陀山也曾经叫作“梅岑山”,这名字显然与“梅福”有关系。根据传说,早在西汉的时候,著名方士梅福,就在这小岛上炼丹。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梅福是一个亦真亦假、半人半仙的形象。据说他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安徽寿县离普陀山不是很遥远,他要到普陀山来修炼也可理解,虽然安徽境内处处都是高山峻岭,但是仙道人物的修炼场所一定要非常险峻。普陀山孤悬海上,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完全可以说是孤绝之处了。横渡海峡是很危险的,但是对于梅福来说,这种远路险程,早在他少年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他还是一个垂髫少年的时候,就开始远赴长安求学。长安在西北。从江南的安徽到北国的长安,在交通极为不发达的西汉时代,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完成。所以他非常刻苦,年纪轻轻就成为《尚书》和《春秋榖梁传》的研究专家。

但是他这样用功苦读,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家做道仙,而是为了做官。他在长安完成学业后,回到江南,开始向仕途发展。他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南昌县尉。自负很高的梅福对此很不满意。但是做官是要有官运或者说是机遇的,梅福的机遇一直没有来,他有点耐不住性了,他开始冒险了。于是他不怕自己地位低微,开始多次上书朝廷,指陈政事。那些权贵们很讨厌梅福的不识时务和不自量力,准备好好教训他一顿。他们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治了他的罪,几乎把他杀掉了。

梅福死里逃生,庆幸的同时,也开始明白,这官场不是自己这样的人可以玩的地方,于是知难而退,另寻生路。

可是新的生路在哪里?梅福认为在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学道做方士。江西、安徽一带历来是道家文化非常发达的地方,梅福弃儒转道,辞官后开始寻仙访道。他最初隐居于南昌南郊的湖边,每天散散步,钓钓鱼,似乎在学庄子,也许在学姜子牙等待机会。但是他发现自己彻底没有做官的机会了,这下开始真的以钓鱼为业了,他天天泡在湖边,钓着,钓着,就成了名人了。后人就把他垂钓的地方,尊称为梅湖,并建造了一座梅仙祠,用来祀奉他。他就这样通过钓鱼,让自己成为一个仙道人物。

王莽当政后,梅福的隐居被人提升为一种政治品德,对于他的传说也越来越离奇。他不钓鱼了,他开始向高山发展。他登上了南昌西郊的飞鸿山,与世隔绝,过起了真正意义上的修道生活。这个飞鸿山后来因此改称梅岭,后人还造起了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等用以纪念他。梅福后来还到了泰宁栖真岩炼丹修行,岩内至今保留了一个据说是他当年炼丹用过的石炉。晚年在江西海昏(今江西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奉新5县地)修炼,最后卒于吴门(今江西永修县吴城镇)。所以从一些所谓的史书的记载来看,梅福其实并没有到过普陀山,但是那是典籍记载里的梅福,传说里的梅福可不是这样的。在传说里,梅福不但到过普陀山,而且还在普陀山上待过很长的时间。在民间传说里,梅福是乘坐一片竹筏来到普陀山的,而且这还是他自己亲手编织的竹筏。这简直是与古人所说的“仙槎”差不多的东西了,可见在传说里,梅福总是与仙联系在一起。梅福撑着竹筏渡海来到了普陀山。他在岛上炼丹。炼丹需要洞穴,普陀山西部现在就有这样的梅福洞。炼丹需要好水,普陀山中部、千步沙和百步沙的结合处就有这样的梅福井。普陀山上处处都有梅福的遗迹,这座小岛也因此曾经被叫作梅岑山。

唐代高适的《封丘县》就说:“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高适认为梅福是“陶潜官罢酒瓶空”一类的人物。宋代黄庭坚《隐梅福处》则记叙了梅福“吴门不作南昌尉,上疏归来朝市空。笑拂岩花问尘世,故人子是国师公。”梅福是隐士的代表人物。

紧跟安期生、梅福足迹来到普陀山的,便是东晋的葛洪了。

葛洪得丹图:范曾画图

葛洪也是一个半人半仙的人物。从人的一面看,《晋书》记载说,葛洪是东晋时期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出身江南士族。16岁开始读《论语》《诗》等儒家经典。葛洪虽然读着儒家经典,却尤喜“神仙导养之法”。后来葛洪因受政治事件影响,最终决定“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修习玄静”,也就是一门心思要进深山老林修道学仙了,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进入东晋时代以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带着一帮徒弟,四处造访名山,修道炼丹。所以从史书来看,葛洪与梅福一样,也许并没有真正到过普陀山,但是普陀山却有葛洪井,说是他当年炼丹的地方。舟山各岛还到处生长一种红艳艳的野生草莓,民间将这种野生草莓叫作“葛公”,据说葛洪当年就是依靠吃这种野草莓而生存的,或者说这种野草莓是葛洪当年在舟山炼丹的时候种植出来的。

对于上述三个仙道文化的代表人物与普陀山的关系,清道光《普陀山志》很认真地做了记载:秦时有安期生(琅琊人)来此采药修炼,后人就称这一带为“安期乡”。又传他曾“醉墨桃花”。西汉平帝时,寿春儒生梅福因不满王莽擅权,弃官到此隐居,修道炼丹。今有梅福庵、炼丹洞等古迹。东晋时又有葛洪隐此著书炼丹,据传并得成仙。今山中有葛洪井,传为仙翁炼丹处。可见尽管是传说,但是后人还是愿意相信他们三个人真的到过普陀山,并在山上练出过真丹。

但是他们都是道家仙人,与佛门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为普陀山营造了浓郁的宗教环境,可是这与观音没有直接的关系。

与观音上普陀山有直接关系的,是一个叫梵僧的西域来的和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